《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性学习
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中国的孩子在拼命学习,西方的很多孩子都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但最后在科技方面有重大突破的却是西方人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断地强调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西方是只讲个人主义的国家,但我们在中国却屡屡看见很多倒地需要帮助的人无人敢帮,而国外却有很多的慈善机构,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对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中西方节日、中西方礼仪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方面入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在加强对西方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努力从自身做起,让我们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们运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并在学校图书馆进行了多次研究与调查。
“民以食为天”,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
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很多菜,西方人每次菜很少。
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最隆重的节日,把它们作一下比较,两者都是合家团聚,充分体现亲情恩情的节日:它们都是人们怀念祖先,感谢大地养育之恩的重大传统节日,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欢庆的形式。
西方节日的庆祝更加有激情,更加注重和朋友一起分享喜悦。
中国的春节:在春节之前,中国家庭都会做很多准备,清理房,做专门的食物和贴红色的对联。
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春节里的秧歌和鞭炮。
但中国的除夕夜,只是家人团聚,绝不会邀请他人参加。
西方的圣诞节:西方的圣诞节的前一晚是平安夜,平安夜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个欢聚的场所,圣诞老人要在这一夜降临,给每个人带来礼物和美好的祝愿。
这一夜也和中国人一样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经常会邀请友人甚至外国朋友参加。
美国人在庆祝感恩节时,吃火鸡、观看电视里职业足球赛是感恩节中的代表性活动。
日常打招呼方面: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
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
美国人则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
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
父母对教育的态度: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
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他们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中国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
长大后,孩子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这次究性学习,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积累了经验,也了解了中西方教育差,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让我们更自信、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