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7)学法漫谈──读诗先明“诗家语”(四)

合集下载

读懂诗家语及词家语

读懂诗家语及词家语

诗家语与词家语诗的语言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它有自身特有的一套修辞手法、句 式格律、语法构造。

人们称之为“诗家语"。

歌词语言(或称“同家语”)虽不等 同于诗家语。

但同它有许多共同和相近之处,把握诗家语特点,对于歌词语言 的运用以及区分诗与词的差异,都有重要意义。

诗家语除了具备一般文学语言 的共同要求,如形象、鲜明、生动、简缥等之外,量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悖理性、 阻拒性和暗示性,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一、诗家语的饽理性所谓悖理性,就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物理,而只符合主观之情理。

简言之。

合情不合理。

在所有艺术家中,悖理表现最突出的当数诗人。

诗家语只遵循诗 人情感逻辑的轨迹滑行,因而时时选出生活逻辑和理性逻辑,说出许多不合道 理的话,让我们来看看几句写月亮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月亮的明喑对地球来说,处处都是一样的,人( 是“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因此,说故乡月明 是同样的荒谬。

李白之说也有矛盾;僧说古今月亮无变化,那么今人是能见“古 时”月的;倘若古今月亮有变化。

则“今月”就不可能照古人了。

但从情感逻 辑来看,杜诗强调家乡之可爱;李诗感叹人生短暂,俱都悖理而合情,这就是 古人所说的“无理而妙”。

悖理合情的诗例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古人把它视为诗趣的一个要 素。

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反常合道”即违反常规而 符合情理。

艺术的魅力常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诗家语悖理正是“意 料之外”的一种表现,悖理可以引入警觉,发人深思,合情又可使悖理不致走 向荒谬,回归“情理之中”。

故有人把这种诗家语称之为“真实的谎言”、“清 醒的梦话与醉话”。

诗家语的悖理倾向在现代诗歌中更加明显。

时代的发展使人世社会日趋复 杂,现实生活中悖理之事层出不穷,加上现代思维方式的多样,诗法技巧的繁 复,都促使现代诗人对诗的悖理性发生浓厚兴趣。

读诗先明诗家语

读诗先明诗家语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 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深层意需领会以下要点: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 了清冷幽静的氛围。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 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语句省略
2、省略谓语
《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生)春色,
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语句省略
3、省略宾语
《江南逢李龟年》之上联:“岐王宅里寻常
见(汝),崔九堂前几度闻(歌)”
语序颠倒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 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 “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 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 象。
小组研讨:解说下面诗句。
1、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 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 里,乘船抢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 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
小组研讨:解说下面诗句。
3、《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 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但见残月 一轮,上板桥,踏秋霜,留下一行足迹。 正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 类,诗人只提供情景画面,其余让读者自 己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去拼接组合、想象 补充。

《读懂诗家语》PPT课件

《读懂诗家语》PPT课件
炼字!
•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召,(我)谢 (绝)了他。酒朋诗友坐着香车,骑着宝马,邀我
出去游玩,但,我婉绝了他们,(因为我心中愁闷)。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半轮秋月
2、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 忆曾游寺处,怜再渡桥时
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省介词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 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 和人相亲相近。
省谓语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 共饮美酒,(如今)江湖 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 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 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 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 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 象(意境)。
还原语序!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皇枝。
“正序”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皇栖老碧梧枝

欲解千家诗先懂诗家语

欲解千家诗先懂诗家语
左迁龙 标 ” ; “ 遥有此寄” 蕴 涵 着 为 远方 的 友 人 带去 问候 和 担 忧 的情 感 , 因为友人“ 左迁” , 也
就是被 贬 官 了 。像 这样 的诗 题 有 很 多 , 如 杜 甫
1 .通 过诗题 了解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许 多学生 在 做题 时会 忽 略诗 歌 的题 目, 拿
二、 仔细 分析 注解
理解一首诗歌不但靠平时的知识积累 , 还
要靠 出题 者 给 予 的其 他 信 息 。 如 诗 歌 后 的小 注, 从 这 里学 生 不 但 可 以找 到 比较 难 懂 的词 语 注解 , 了解诗 歌 的意义 , 还 可 以通过 这 里 的很 多
在遭受外族侵犯 的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在诗歌中 就顾 不得 自己的 失 意 了 , 大 多 抒 发 的是 收 复 国 家失 地 的豪情 壮 志 , 对 国家前 途 的忧 虑 , 对 不 能 报效 国家 的痛苦 心志 。了解 了这 些关 于诗 人 的 信息 , 何愁不解诗意呢? 四、 感 受意 象 内涵 首诗 写 的主 要 内容 是 什 么 , 并 不 能 都从 诗题 、 作 者简 介 或注 释 中得 以理解 , 还 应仔 细抓 住诗 歌 中 的意象 来分 析 。有 的诗 光看 题 目不 一 定就 懂得 其 思 想 内涵 , 还 应 看 其 中 的意 象 。 如 《 过故人庄》 一诗 , 我们从作者与诗题上 了解的 是诗 人 到朋 友 家 做 客 的情 景 , 诗 歌 可 以写 客人 的热 情 待客 , 可 以写 宴席 上 的热 闹 , 亦 可 以写 自
1 0
丈 天J‘ 2 01 5・ 3
考 试 与练 习
3 .通过 诗题 了解诗 歌 的题材 类 别 有些诗题 直接标 明 了是 何种 题材 , 所 以教 师

怎样读懂诗家语PPT课件

怎样读懂诗家语PPT课件

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该诗的背景和内涵。
02
探究时代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诗人的创作往往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
化等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该诗所表达的主题。
2024/1/28
03
挖掘该诗与诗人其他作品的内在联系
通过分析该诗与诗人其他作品的内在联系,可以发现诗人的创作脉络和
术等,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1 2
推荐经典诗歌作品
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引导学生 品味经典,感受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介绍当代优秀诗歌作品
推荐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思想深度的当代诗人作 品,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诗歌 作品进行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相似性,将一事物比 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形象 地表达情感和意象。
2024/1/28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 特质和情感,使其更生动 、有趣。
夸张
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 些特征,以强调诗人的感 受和表达效果。
8
象征、暗示等意象运用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如用“长亭”象征离别 。
2024/1/28
15
《静夜思》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属于五言绝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024/1/28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当时李白旅居扬州,夜晚望月思乡 而作。

读诗须知“诗家语”

读诗须知“诗家语”

读诗须知“诗家语”诗歌鉴赏的准备——读诗须知诗家语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不例外。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语言(即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

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

然而,诗歌的语言和散文不一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因为诗有字数、韵律等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

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习惯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

因此,古代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以读懂诗歌,否则就谈不上鉴赏。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意境。

一、词性改变(即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解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3、转,是诗意转折,照料前后,其基础是跟“承句”有情感逻辑或事实逻辑方 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动一步。往往由景及人,由古及今,转向诗歌主旨的 揭示。
4、合,是全诗的结尾,与起相呼应,精炼含蓄,点明主旨,束收全篇。
例析: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 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 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月”、 “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 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 又一起到了船上”。
例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们把诗人省略的部分补充 后意思就完整了:诗人在小楼彻夜听春雨,第二天早晨便有人在深巷卖杏 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 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 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 板桥充满清霜,留下了先行客人的足迹。)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二三句有点难懂,其实只要还原成现 代汉语的语序,意思就非常明确了。“黄河入海流”,其实就是“黄河流入 海”,“欲穷千里目”就是“目欲穷千里”,这样的话,谁都可以理解了。
例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精品文档 (198)学法漫谈──读诗先明“诗家语”(一)

精品文档 (198)学法漫谈──读诗先明“诗家语”(一)

何谓“诗家语”?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宋朝王安石。

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卷六载:“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在王安石看来,“日斜奏赋长杨罢”,是“诗家语”,“日斜奏罢长杨赋”,则不是“诗家语”。

为什么?王安石语焉不详。

对这一理论最先做出详尽解说的当数当代著名诗评家周振甫先生。

他在《诗词例话》里有一节专论。

他说:“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

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

”由此可见,“诗家语”是相对于散文的语言而言,是对诗歌语言特征的高度概括。

如果说,王安石提出“诗家语”是立足于写诗,不要用散文的语言来写诗,那么周振甫先生则主要是立足于读诗,不要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

周先生提示我们,读诗、赏诗,首先就得明白“诗家语”。

什么是“诗家语”?或者说“诗家语”具有什么特征呢?这个问题大得很,恐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根据周振甫先生的说法,我们现在暂且将其概括为三点:反常,精警,含蓄。

说是“暂且”,这是因为这三点并不是“诗家语”的全部,比如诗歌语言必须是音乐的语言。

音乐是无语言的节奏,散文是无节奏的语言,而诗是有节奏的语言,诗律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家语”要受诗律的控制。

诗词只有节奏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

我们说声情并茂,声是声音,情是情感,诗是抒情的文学,这情需要借助声音的旋律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可见音乐在诗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诗家语”反常、精警、含蓄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其音乐性的限制。

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另有专门介绍,这里便不再重复。

“诗家语”的特征之一是反常。

所谓反常,是指“诗家语”不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常常有悖于常规常理。

精品文档 (5)学法漫谈──读诗先明“诗家语”(五)

精品文档 (5)学法漫谈──读诗先明“诗家语”(五)

“诗家语”的第一个特征:反常;第二个特征:精警。

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简单的介绍。

下面说明“诗家语”的第三个特征:含蓄。

诗贵含蓄而恶浅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所谓含蓄美,就如清人刘大櫆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

”(《论文偶记》)含蓄蕴藉的诗味可以补充深化诗意,传达言外之意,激发审美想象,取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的艺术境界。

诗歌怎样造成含蓄美呢?我们在前面讲到诗歌反常、精警的特征时,实际上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下面再通过具体的诗作体会其中的方法。

例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剪裁下临行送别中劝酒的一瞬给以动情的描写。

老友即将远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是凝缩成一句话:再干了这杯离别的酒吧!再干了这杯离别的酒吧!所有的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都融进了这“更尽一杯酒”之中,一个“更”字表现出诗人劝酒的般勤。

文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

这是炼字造成的含蓄美。

例二古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描绘了一幅黯淡而凄凉的图画:满头白发的宫女在冷清的行宫中无聊地对着宫花,闲说玄宗遗事。

“说”什么?作者引而不发,点到为止。

但是,读者从诗中“寥落”“古”“寂寞”“白头”等词,完全可以揣测出来,她们说的是当年玄宗之时唐朝的繁盛,如今之时唐朝的衰落。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是省略造成含蓄。

例三乌夜啼(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古代著名词人。

读诗先明“诗家语”(下)

读诗先明“诗家语”(下)

读诗先明“诗家语”(下)上面说了炼字,下面说省略。

有人说,诗词是省略的艺术。

这话太酷了!因为省略是诗歌的重要特征,所以“诗家语”是跳跃的,跨越时空的,好比中国的水墨画,存在大量的“空白”,在诗词鉴赏中,需要读者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和补充。

例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如果补上省略的词语,则是:“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

(因为)烽火连三月,(所以)家书抵万金。

(因)感时(所以)花溅泪,(因)恨别(所以)鸟惊心。

(我)白头搔更短,(已)浑欲不胜簪。

”诗中省去了起关联作用的虚词,把它一一补上后,就有点类似散文的语言。

由此,也便从一个侧面明白“诗家语”和散文语言的差异。

对诗中省略的词语,如果理解错误,则可能对诗产生误读。

例二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对这首诗的旨意,有人是这样分析的:“突出的是坚强、不甘人后,但也没引起人们重视,有怀才不遇之感。

”说诗表达了“不甘人后”的思想,那是对的,但说“有怀才不遇之感”,那就错了。

为什么会错呢?原来诗的前后两联之间,省略了关联词语,现在把它误为了转折关系。

其实这首诗前后是因果关系,用散文写,便是“我之所以不畏严寒,抢先开放,是因为害怕开在后头,别人就再也不会对我另眼相看了。

”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要做出头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例三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其中“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反映了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女子伤春之思。

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只是记叙词人与卷帘人的一番问答,但是词只写出卷帘人的答语,词人问什么?故意留下一个空白让读者补充。

如何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诗家语浅说诗家语诗人玉屑》卷六里提到XXX“诗家语”的概念,XXX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也为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诗(这里指格律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以及其他文体不一样,要受到字数、韵律、立意等之限制,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自由表达。

如我们用“非诗性思维”去欣赏或者创作诗歌,就不能正确理解作品原意,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诗作来。

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

“诗家语”的组成形式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

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

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诗家语”概念的提出,使得诗歌在整体表达上,体现出了它独特之诗性和音乐性。

一、含蓄婉转。

清.XXX说:“诗文贵曲”。

诗心亦贵曲也,曲如流水。

“诗家语”在表达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常用比喻,影射,曲喻,反说,陪衬,讽刺,用典,比兴等手法。

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说有限语留无限想象空间,这正如中国书画中“留白”一样。

如: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俗,韩诗中“轻烟散入XXX家”,以清明日皇帝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意图曲折涵蓄。

这里涵蓄和讽刺、影射相结合。

但涵蓄不同于隐晦。

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明白是涵蓄;看不懂,是隐晦、是隔。

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

这是后话。

再如:XXX·.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乃江南山水楼台风光风情之作,细读有弦外幽意。

汴州乃北宋京城,时已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纵情歌舞,追逐声色,毫无恢复中原之意,诗人寄无限忧思嘲讽于诗中,细品之则耐人寻味,充分体现出诗之婉转含蓄之特点。

2、形象用语。

《读诗须知诗家语》课件

《读诗须知诗家语》课件

结构构思
考虑诗歌的段落、层次 和整体布局,使内容更
加紧凑和有逻辑。
意象构思
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意象 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增
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情境构思
设置诗歌的情境和背景 ,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
想象空间。
表达技巧
01
02
03
04
比喻和象征
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拟人化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 增强诗歌的趣味性。
05 诗家语的节奏与韵律
CHAPTER
节奏的把握
节奏的定义
节奏的把握技巧
节奏是指诗歌中声音的起伏变化和停 顿,是诗歌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语言的节奏变 化,通过语调、语速、重音等手段来 把握诗歌的节奏。
节奏的来源
节奏来源于诗歌中的音节和音步,通 过语言的抑扬顿挫、长短、轻重等变 化来表现。
实践练习
通过模仿、创作和修改诗 歌,掌握诗歌的语言技巧 和表达方式。
互动交流
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心得、 讨论问题和交流经验,共 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02 诗家语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诗家语是诗歌中的语言,具有独 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是诗 人用以传达情感和意象的媒介。
特点
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通过 形象、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 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人的情感和思想。
谢谢
THANKS
主题明确
好的诗家语作品应该有明确的主 题和中心思想,能够引起读者的
共鸣和思考。
03
语言优美
诗家语的语言应该优美、精练、 含蓄,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读懂诗家语阮家明

读懂诗家语阮家明

读 懂 “诗家语”
二、诗家语——语序的颠倒
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 归 竹喧,渔舟 下 (顺流而下) 莲动。 例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
为何会如此?
练习: 1、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2、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饮:使(君)饮酒 • 溅:使(诗人)流泪 • 惊:使(诗人)心惊 • 暗: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诗/词眼
为什么要改变词性?改变之后有什么效果呢? 原因: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读诗歌,要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歌的)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 懂 “诗家语”
一、 诗家语——词性的改变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照镜子
5、藏于 6、像 7、所以
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
我在小楼听一夜春雨,有人明朝在深巷卖杏花
省主语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于)树
省介词
新城道中
【苏轼】
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解说诗歌为了语言精警常用的两个方法,炼字和省略,下面说说第三个方法:剪裁。

剪裁是文学作品中通用的方法,但因为诗歌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主题,必须“缩千里于尺幅”,在极短的篇幅里包容极多的内容,所以在剪裁上有一些特殊的手段,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诗家语”,前人有过许多这方面的经验,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例一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黄州赤壁矶,写的一首咏史诗。

一、二句,诗人以埋没于江边淤沙之中的残戟起兴,引发出对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联想。

三、四句,诗人转入议论,评说周瑜靠了偶然的机遇获胜。

诗人以小见大,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暗指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

短小精悍,构思奇巧。

但是,对于这首诗,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应当怎样读诗。

宋人许顗在《彦周诗话》中说:“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

孙氏霸业,系此一战。

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士人)不识好恶。

”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也说:“牧之绝句……《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许、沈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诗歌评论家,但是在这首诗上却忽视了“诗家语”的特征,犯了读诗解诗之大忌。

这首诗虽然是咏史诗,但终究不是历史,不能用读史的方法来读诗。

就读史说,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命运,自然远远比两个女子重要。

用读史的眼光来评诗,那末,诗人只关心两个女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自然大成问题。

但诗和史不同,诗是文学,诗要用形象说话,要以小见大,从个别反映一般。

而诗中“二乔”并非一般人物,大乔是孙策之妇,孙权之嫂,小乔是周瑜之妇,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的尊严。

如果连她们都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铜雀春深锁二乔”,决非什么“轻薄少年语”,乃是富于形象性的即小见大的“诗家语”,是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例二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杜牧一首著名的绝句,非常有趣,它的命运也和《赤壁》相似,备受诗家争议。

主要在两点:
一是“千里”“十里”之争。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后人一般都同意何文焕的观点。

这里也涉及到如何读诗的问题,杨慎的错误在于他把诗当作地理著作来读,因此要求真实。

但是诗是文学,只求艺术的真实。

艺术不是科学著作,不是如实地记录生活,而是把生活现象进行集中凝练和典型概括,只可意会而不可指实,诗尤其如此,不能把“诗家语”当作科学语言来解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描写江南春天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江南风景画。

“水村山郭酒旗风”,又高度凝练了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描绘出了一幅生机蓬勃的江南风俗画。

这两句高度赞美了广袤江南之蓬勃生机;若作“十里”,则其神韵荡然无存,也就大煞风景。

二是诗歌的主题。

一般的说法,这是一首写景诗,“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

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以信佛著名,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南朝众多的寺庙楼台,现在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呢?”南朝佛教盛行,寺院数不胜数,现在幸存下来的已没有几座了。

诗既有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又有对南朝盛行佛教的讽刺。

愚以为上面两种观点都不妥当。

这首诗既不是单纯的写景诗,也不是针对佛教的讽刺诗,而是一首咏史诗。

这里还是涉及“诗家语”的问题。

“诗家语”是艺术的语言,故必须靠形象说话;“诗家语”千里尺幅,收海于勺,缩龙成寸,故常常以小见大。

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个特点,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诗意。

六朝盛行佛教,那“四百八十寺”是六朝兴盛的象征,它们的消失则象征着六朝的灭亡。

“烟雨”也不是实指自然界的烟雨,而是象征了社会政治中的“烟雨”。

所以这首诗的深层次含意是,山河依旧,春光灿烂,无限美好,但是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呢,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之中,还留下了多少痕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个个都化为了子虚乌有。

所以,这首诗通过对“寺”的形象描写,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感叹历代王朝的兴衰。

上联写景,写得那么色彩绚烂,让人心旷神怡,下联写史,写得那么灰蒙苍凉,让人喜极而悲,无限凄惋,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诗有没有讽刺?当然是有的。

但作者的本意不在讽刺佛教,而在
警告唐王朝:当年六朝盛行佛教,一个个相继灭亡,唐王朝现在也是佛教盛行,难道还要重蹈覆辙?由此可见,作者咏史还是为了讽今。

杜牧当年写下这首咏史诗,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历经1200年,直至今天仍然被人们误读,如果他地下有知,也一定怅恨不已。

例三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要描写的主题是社日,但社日是怎么发起的?由谁主持?有什么人参加?有什么活动?宴席是一个怎样的热闹场面?社日结束后人们有什么反应?所有这些与事件有关的来龙去脉,作者统统省去,只是从中截取一个含有包孕性的片断,以收到以少胜多、以约博总的艺术效果。

读者从那个在社宴上喝得酩酊大醉,相互搀扶着回家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见出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想象出你想要知道的所有情节。

钱钟书先生说:“莱辛认为,画家应挑选全部‘动作’里‘最耐寻味和想象’的那个‘片刻’,千万别画故事‘顶点’的情景。

一达顶点,事情的演展到了尽头,不能再生发了,而所选的那个‘片刻’,仿佛妇女怀孕,它包含了从前种种,蕴蓄了以后种种。

”王驾这首诗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它抛开了故事的高潮,选择了社日散场这个包含了“从前种种、以后种种”的“最耐人寻味和想象”的“片刻”。

例四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在一个漆黑静寂的夜晚,敌军悄悄地逃跑了,将士们立即披甲上马,奋欲出击,雪光映射在将士们的刀剑上。

作者选择这个将欲出击、还未出击的“最耐人寻味和想象的片刻”进行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的高度警觉、坚忍不拔和一往无前。

这首诗的写法与《社日》一样,都是截取了一个富含包孕性的片断,它把战斗的开头省去了,甚至把战斗的高潮也省去了,仅仅截取了战斗的尾声,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从战士们追击敌人时的精神面貌中,想象出他们事先英勇杀敌的场景。

这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写法,很为诗家称道。

明代有一种诗歌理论,叫神韵说,它的基本观点是:“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

或云中露一爪一鳞
而已。

”意思是,诗不求完整,要求精粹,好比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虽然只有一鳞一爪,但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

可以说,钱钟书先生指出的截取那个“包孕性的片刻”与这种观点一脉相承。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华老不仅是一个大科学家,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很遗憾,他却用了科学家的眼光来读这首诗,忽视了“诗家语”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