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pdf 23页)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1. 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质控样本库存,包含不同浓度的尿液样本,以模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尿液成分。
然后,每天在分析过程中,将质控样本与待测样本一同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
通过比较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的差异,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如果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相符,则说明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项目。
实验室会定期收到来自专业机构的质控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和成分是未知的。
实验室需要将这些样本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提交给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如果实验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相符,则说明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3. 质量控制的步骤质量控制的步骤包括样本准备、质控样本的分析和结果评估。
3.1 样本准备样本准备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需要从质控样本库存中选择适当的样本,并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处理。
样本的准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2 质控样本的分析质控样本的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步骤。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记录分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时间、试剂批号等,以便后续的结果评估和分析。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其检查结果对泌尿系、消化系、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对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都有重要意义。
尿液成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尤为艰巨。
本文对影响尿液分析的常见因素,尿液检查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及操作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1 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许多问题发生在样品分析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它是指从医生开化验单起至将尿液送到检验科这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
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诸多环节。
1.1 尿液标本的采集收集方法有自然排尿法和膀胱导管或穿刺法。
自然排尿法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采尿时注意防止尿道口分泌物的污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易受阴道分泌物污染,避免经期做尿液化验。
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中段尿法。
对于自然排尿困难的病人或为了避免女性病人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采用膀胱导管。
为了获得单次尿标本,在耻骨弓上穿刺膀胱取尿时常被用来代替导管取尿。
此法可用于婴幼儿的尿标本的采集。
1.2尿液标本的种类尿液标本的种类包括首次晨尿标本、随机尿、空腹或餐后2 h尿及24 h尿。
首次晨尿标本最适合于尿液常规检查特别是细菌及亚硝酸盐、尿蛋白和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
随机尿标本不受条件的限制,此类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受饮水、饮食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病理成分容易漏诊,仅适用于门诊、急诊病人的常规过筛检验。
空腹或餐后2 h尿标本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测定更为敏感。
24 h尿液分析一般多用于24 h尿蛋白测定。
1.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不稳定,排出后即开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胆红质、尿胆原被氧化;抗坏血酸消失;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素经细菌酵解生成氨,尿pH升高,使尿液有形成分破坏;葡萄糖被细菌降解,使病理性尿糖消失。
因此应提倡常规检查在排尿后尽快送检,最好不超过2 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方法有两种:冷藏法和化学防腐法。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病例分析和质量管理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出现的意义
提示肾单位有出血性改变:常见于急
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 发作、肾出血、肾充血、系统性红斑 狼疮、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 反应等疾病;还可见于狼疮性肾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梗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
异常形态红细胞
小红细胞(Microcyte RBC)
小红细胞问题
棘形红细胞
尿中棘形(G1)红细胞的意义 G1细胞百分率法: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
先提出一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 细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状畸 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 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性血尿中。
G1红细胞是肾性血尿的典型表现。特点: 细胞大小 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口形、 花环形等,并在细胞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多个芽 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后仅见周围 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认是一 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鉴别诊断指标
尿中中性粒细胞一般呈圆形,直径10~14μm,
在低渗尿或碱性尿中直径可涨大至18μm左右。 不染色时细胞核较为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
采用相应的染色法(如SM染色或瑞姬染色)可
以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
加酸处理后的尿标本可以根据核形区别出单个 核和多个核白细胞。
相差显微镜下白细胞形态
变形白细胞
某些情况下,如久
正常未染色红细胞为双面凹进的圆 盘状,浅黄色,直径约7~8μm。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 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监测仪器的性能、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标准物质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品、校准曲线和质控图。
2.1.1 质控品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摹拟真实尿液样本,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与真实样本相似的特性。
实验室应定期检测质控品的浓度,并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和变异系数。
2.1.2 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制备的,用于校准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校准曲线应包含至少三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并覆盖尿液分析的常见浓度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和斜率,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质控图质控图是用来监测尿液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工具。
质控图应包含每日质控品的测量结果,以及质控品的目标范围和允许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绘制和分析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计划,提交尿液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匡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分析误差,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是评估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pdf 23页)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吕岳峰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现状n现状:常规项目——个别人的专项n学历越高——离一线越远n导致最直观而有临床意义的镜检项目被忽视n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一项脏、繁琐、烦琐、费时的工作,对操作者要求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其结果甚至与工作时的情绪也有关。
n由于对检验者经验要求高,经济效益差,难以出科研成果,因此造成近几年国内此领域发展缓慢,以致尿形态检验人员“后继乏人”。
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金标准n在谈论尿有形成分质量保证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这不但表明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显微镜检,而且也提示应用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仪器是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质量的保证基础。
n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需通过检验人员仔细地全神贯注地显微镜观察才能识别报告。
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标准n ECCLS:欧洲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 JCCLS:日本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 CCCLS: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 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规定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手工操作n1、规范了标本收集、处理(离心力、浓缩倍数)n2、规范了检验程序:使用专用离心管,专用计数板,规定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倾弃上清后留沉渣混匀后计数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3、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处于当时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应用意义但作为定量及形态学标准需要完善改进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和形态学分析的必要性n临床检验医学操作新的要求n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n新的医疗环境要求检验数据联网比对和交流n共享、会诊、朔源、循证n检验结果由主观判断升华到客观判断n数据化、直观化、可存储查询标准化前提n减少误差,提高可信性n今天,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新的尿有形成分自动化仪器在不断涌入我们的实验室,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中的应用,为实现形态学检验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课件

操作
(二)离心涂片法:常用,适用于尿外观混浊和不 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取10ml尿液于刻度离心管中,1500转离心 5 min 3、弃去上清液,留管底0.2ml沉渣。 4、取混匀的沉渣一滴制成薄涂片,显微镜下观察 、计数.(同直接涂片法)
精选
1
2
3
精选
4
操作
(三)报告方式:(注明标本是否离心) 细胞:最低个数~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F)或平均值/HPF. 管型:最低个数~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F)或平均值/LPF. 结晶:按所占视野面积报告,以阴性~++++表示。 其他有形成分(寄生虫卵、滴虫等):在报告中描述。
精选管型。
精选
精选
精选
红细胞管型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 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也可见于狼疮肾炎、肾 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及 血型不合输血所致的溶血 反应、肾移植术后急性排 斥反应等。
精选
精选
白细胞管型
精选
常提示肾实 质有细菌感染性 病变,多见于肾 盂肾炎、间质性 肾炎、肾病综合 征、急性肾小球 肾炎等。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M:<7万/h
精选
F:<14万/h
精选
精选
精选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精选
标本:新鲜尿液 方法: 1、直接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参考课件

龙岩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2020/1/20 邱群凤
1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2020/1/20
2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为一定体积 尿液中的数量)。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2020/1/20
11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者。
2020/1/20
32
2020/1/20
33
2020/1/20
34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2020/1/20
35
线索细胞
2020/1/20
36
尿中常见的细胞
2020/1/20
37
透明管型
2020/1/20
① 透明管型,健康人 可有0~1/LP ②急性肾小球肾炎、急 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 、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 竭时常见增多。
2020/1/20
12
2020/1/20
13
2020/1/20
14
2020/1/20
15
2020/1/20
16
2020/1/20
17
2020/1/20
(精选课件)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幻灯片

、也可见于狼疮肾炎、肾
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及
血型不合输血所致的溶血
反应、肾移植术后急性排
斥反应等。
.
44
.
45
白细胞管型
.
常提示肾实 质有细菌感染性 病变,多见于肾 盂肾炎、间质性 肾炎、肾病综合 征、急性肾小球 肾炎等。
46
.
47
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或 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细颗粒管型
粗颗粒管型
.
8
操作
(四)定量计数板法
1、准备尿标本:同离心法。
2、充入计数板。
3、观察、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的管型数, 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数,即可得到1ul尿液
中的数量。
4、报告方式:
细胞、管型:个数/ul
结晶:同涂片法
.
9
尿沉渣计数板
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
.
48
腊样管型
出现于尿中提示局部肾
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
无尿现象,说明肾小管严
重变性坏死。见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
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偶
见于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
性排斥反应时。
.
49
.
50
.
51
脂肪管型
见于:肾病综 合征、慢性急性发 作、中毒性肾病等
.
52
肾衰竭管型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人多尿的早期,此管
.
5
操作
(二)离心涂片法:常用,适用于尿外观混浊和不 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取10ml尿液于刻度离心管中,1500转离心 5 min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评估实验室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监测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分析误差,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行制备的质控样品,用于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内部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与患者尿液样品相似的特性,并且应包括正常范围内的参考值和异常范围的参考值。
实验室应定期检测内部质量控制样品,并记录结果。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评价活动。
实验室将定期接收由该机构提供的尿液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给该机构。
该机构将对实验室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比对,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能力。
三、质量控制的步骤1. 样品准备准备质量控制样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样品和外部质量控制样品。
内部质量控制样品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备,确保其特性与患者尿液样品相似。
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由独立机构提供,实验室应按要求准备样品。
2. 样品分析按照常规的尿液分析方法,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
确保分析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记录每个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
3. 结果评估对每个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与参考值进行比对,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进行排查,找出分析误差的原因。
4. 纠正措施如果发现分析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首先,检查分析仪器是否正常工作,排除仪器故障的可能性。
其次,检查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确保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最后,重新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吕岳峰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现状
n现状:常规项目——个别人的专项
n学历越高——离一线越远
n导致最直观而有临床意义的镜检项目被忽视
n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一项脏、繁琐、烦琐、费时的工作,对操作者要求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其结果甚至与工作时的情绪也有关。
n由于对检验者经验要求高,经济效益差,难以出科研成果,因此造成近几年国内此领域发展缓慢,以致尿形态检验人员“后继乏人”。
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金标准
n在谈论尿有形成分质量保证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这不但表明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显微镜检,而且也提示应用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仪器是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质量的保证基础。
n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需通过检验人员仔细地全神贯注地显微镜观察才能识别报告。
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标准
n ECCLS:欧洲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JCCLS:日本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CCCLS: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规定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手工操作
n1、规范了标本收集、处理(离心力、浓缩倍数)
n2、规范了检验程序:使用专用离心管,专用计数板,规定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倾弃上清后留沉渣混匀后计数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3、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处于当时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但作为定量及形态学标准需要完善改进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和形态学分析的必要性n临床检验医学操作新的要求
n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
n新的医疗环境要求检验数据联网比对和交流n共享、会诊、朔源、循证
n检验结果由主观判断升华到客观判断
n数据化、直观化、可存储查询标准化前提
n减少误差,提高可信性
n今天,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新的尿有形成分自动化仪器在不断涌入我们的实验室,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中的应用,为实现形态学检验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以,探讨新条件下的尿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化及其质量保证更有必要。
尿有形成分检验方法要求n
1、用不离心的样品进行形态学镜检分析,减少操作环节带来的误差。
保证足够的样品镜检量,不能漏检n
2、必须对所有的目标进行类计定量分数和形态学分析,保证准确性、客观性。
n
3、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n
4、标准化、规范化,易于实现常规质量控制。
n
5、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适于各级规模的实验室,易于推广普及。
用化学原理的方法来作为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筛选是不可取的
n尿干化学自动化仪器(简称尿10项检查)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尿检仪器,它只能对尿中常见化学成分起过筛作用,不能取代化学成分的定量试验。
n而通过化学原理检查尿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也只能起初筛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研究表明,使用干化学检查,可使尿红白细胞假阴性结果高达30%以上,而红细胞、白细胞假阳性结果也很惊人。
尿液有形成分质量控制特点
n尿有形成分(颗粒)存在多样、复杂、易变等特点,如何保证尿有形成分(颗粒)检验质量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难在:
n形态学的质量控制涉及面广,缺乏校准参考及
标准物质。
n影响因素复杂
n质量缺陷有隐蔽性
n不是检验人员能全部控制
n出现错误责任难以分清
尿检分析影响因素
原因解决办法
标本未合格尿标本把握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
方法检验方法不当采用可溯源的金标准方法
仪器及设备仪器预防性维护检查保养校准
人员检验人员素质培训提高
试剂试剂变质过期
定期检查,不用变质过期试剂。
(试带)
分析前因素
n循证实验需求
n患者准备(饮食、清洁)
n标本收集(时间、尿段、量、容器)
n处理及贮存(时限、冷藏、加防腐剂)等环节,n是最复杂、检验人员难以控制的环节
n常见的有:病人信息弄错,检验尿标本收集不当,尿量太少,送检太迟,储存不当、加不适当防腐剂等。
分析中因素
1、与方法及人员有关的因素
1)操作者:技术、责任心、经验、心情
2)方法:
无阴性过筛功能显微镜形态学原理仪器:不离心检测样品量不足、离心破坏作用-假阴性、漏检、重复性差
假阳
流式原理仪器:未作形态学复检-性、错误
有阴性过筛功能显微镜形态学原理仪器:未认真审核目标形态报告-错误结果
2、离心镜检方法的质量问题
n离心镜检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低、污染大,还有下列质量问题
n步骤繁多,要求多,方法重复性差n——难以标准、规范
n不同检验人员间的差异大
n——经验水平、情绪
n实验室间结果不具可比性
n——谁对谁错,病人惘然
离心和非离心方法AVE、
和UF100偏差比较
丛玉隆等尿液细胞成份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6年3期
3、流式技术类仪器“阳性阳性””结果
必须用显微镜复检确认!
n 流式技术类仪器原理:它是用式细胞检测技术激光流及荧光染色技术,并与电阻抗测定法结合对尿有形成份进行间接鉴别及计数。
n 原理的局限性:学不是基于形态学镜检镜检,
n 尿环境影响因素多特性好异解决不(假阳性问题--把真菌、精子、细菌、草酸盐结晶误判为RBC 或WBC )n
散点图报告方式,只能作过筛性检测,因为仪器不能直接校正和更正假阳性结果。
4、层流式图像分析系统
计数一镜头的光学系统随机n原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单
采图和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图形比对分析技术,对流动在层流平板中的尿有形成份进行计数分类。
它仅一个固定焦距的物镜头,只能随机地采到流动样本中通过该焦点的目标图像,局限于对其中部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对所有目标采集清晰图像进行形态学识别分析。
显示提供的图片不是实际采图,而是从存在于计算机中的标准图库中调出。
因此有很大不确定性!
分析后尿检质量因素n病人信息搞错
n报告单书写不清
n结果打印不佳(褪色)
n参考值不确定
尿有形成分检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抓定量、形态学分析、重复性三点
n定量计数准确:
n用颗粒定量计数参考物来进行校准,参加EQA,比对。
n形态学识别分类正确:
n用来自临床病人标本的经专家确认了的各种类型的有形成分“标准图谱”作参考进行校准
n保证重复性:
n日常工作以质控物每天随病人标本做重复性实验,绘图,观察、控制精密度。
从临床检验人员的角度提的要求
就是要解决大批量临床标本常规检查需求,包括
n以自动化形态学镜检仪器进行常规的尿有形成分定量、分类计数和形态学分析,准确、客观、简便、快速
n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尿液常规检验
n实现常规质量控制
n还能以特殊的检验方法进行特殊检查,解决临床特殊标本
n(如:胸腹水,脑脊液检查,沉渣特殊染色、电子显微镜形态学等)以扩大范围及作必要时的确证。
推荐机器视觉技术
n机器视觉技术是模拟人的视觉辨别过程进行图象识别处理的技术,长沙爱威公司在国际上
在国际上率
长沙爱威公司
先将该技术应用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其最大的特点是这种识别基于形态学检查的“金标准”——显微镜检查,换言之,它是用经典的形态学方法实现显微镜检查自动化,理论上是实现尿液有形成分质量控制的唯一方案。
总结
1、认识尿常规有形成分定量分类计数和形态学检验的重要性,显微镜镜检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广新
2、要大力研制、推型、先进的全自动化形态学检验仪器,提高结果准确性、标准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减轻人员劳动强度。
3、加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特别是要避免人的主观因素和方法因素带来的影响。
作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和室间比对,保证尿有形成分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保证其质量与时俱进。
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