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
36抗疟药
[临床应用 目前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防治 治疗量基 不良反应及防治] 不良反应及防治
本上不发生不良反应。 本上不发生不良反应。长期大 剂量用, 剂量用,会干扰人体叶酸代谢 ,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及消化道 症状, 症状,严重的可致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症。 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症。应定 期检查血象, 期检查血象,出现异常应及时 停药, 停药,必要时给予甲酰四氢叶 酸以改善造血功能。 酸以改善造血功能。动物实验 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 用于更治良性疟和阻断各型疟 疾的传播。可与氯喹合用, 疾的传播。可与氯喹合用,提 高疗效,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高疗效,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不良反应及防治 不良反应及防治] 不良反应及防治
• 本药治疗量毒性较小,可引起疲 本药治疗量毒性较小, 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 倦、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 甚至少数人出现药热、 甚至少数人出现药热、粒细胞减 少等,停药后消失。 少等,停药后消失。严重的反应 为少数特异质患者发生的溶血性 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有粒细胞缺乏症倾向的急性病人 如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 (如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禁用 本品, 本品,有蚕豆病史或家族史亦禁 用。
乙胺嘧啶
•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抗疟作用 每周服药1次 每周服药 次,可起到病因性预防作 用。 乙胺嘧啶对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 有较大的亲和力,可抑制其活性, 有较大的亲和力,可抑制其活性,使 二氢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从而 使核酸合成受阻, 使核酸合成受阻,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受到抑制。 受到抑制。若与磺胺类半衰期相近的 周效磺胺或氨苯砜( 周效磺胺或氨苯砜(抑制二氢叶酸合 成酶)合用,可获得协同效果, 成酶)合用,可获得协同效果,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的产生。
疟疾的症状和抗疟药治疗
抗疟药可能产生副作用, 如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
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抗疟药的分类
氯喹: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青蒿素: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甲氟喹: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乙胺嘧啶: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昏迷:严重病例可能出 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尿液呈深黄色
发热:体温超过37.5℃, 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肌肉痛:全身肌肉酸痛, 尤其是背部和腿部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触 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
脏
出汗:大量出汗,尤其 是在夜间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 心悸等症状
抗疟药治疗
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对疟原虫有抑 制作用
贫血:由于疟 疾反复发作, 导致红细胞破 坏,引起贫血
肾功能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肾功能损
害
肝功能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肝功能损
害
神经系统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如癫痫、
昏迷等
寒战:体温骤降,伴有 发抖、寒战等症状
头痛:剧烈头痛,有时 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疲劳:极度疲劳,无法 进行日常活动
药物优化: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对药物进 行优化和改进
研究进展:科学家正在研究新 的抗疟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应 对药物耐药性问题
药物耐药性:疟原虫对药物 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联合治疗:使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以降
低耐药性风险
疫苗研发:研发疟疾疫苗,提 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疟疾感染
汇报人:XX
患者
副作用:可能会 引起胃肠道反应、 头痛、皮疹等副 作用,需要遵医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课件
• 口服型,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5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6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7
(二)杀灭肝内期和配子体的药物
1、伯氨喹(primaquine):
• 8-氨基喹啉类药物,对肝内期疟原虫有明显杀灭作 用,是目前唯一的间日疟根治药物。
(1)杀虫机理: • 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Ⅱ而破坏红外期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0
(一)杀灭红内期无性体的药物
(3)药理: 氯喹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 顿服0.6g后2—3h在血浆内可达到或超过 有效浓度,其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 10—20倍。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 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倍,血浆浓 度≥15ug/L时对间日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20ug/L对恶性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3)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昏、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等,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2
3、咯萘啶(pyronaridin)
苯骈萘啶类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常用 于治疗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1)杀虫机理:主要通过破坏疟原虫复合膜的 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泡的代谢活力而发挥 杀虫作用。
(2)药理: 肌注后0.75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 吸收后肝内含量最高,血浆半衰期约为2-3 天。与氯喹无交叉耐药性,
(3)主要的副反应:食欲下降、腹痛、恶心、
呕吐等,对心脏无毒副作•常用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3
4 、青蒿素类衍生物
倍帮萜内酯类新型抗疟药,较易通过血脑 屏障,常用于治疗抗性恶性疟。其口服后吸 收良好,1-1.5小时即达血高峰浓度,作用迅 速,但代谢也快,血浆半衰期仅为2小时, 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 点。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
第42章 抗疟药
【作用机理】
l (2)氨基酸供应缺乏:
l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主要依靠其蛋白分解酶,将 宿主的血红蛋白分解获得所需的氨基酸.氯喹 为碱性药物,进入疟原虫体内后则改变红细胞 内pH使pH增大,造成对疟原虫蛋白分解酶的 不利环境,血红蛋白分解减少,氨基酸供应缺乏, 疟原虫生长受抑,干扰摄食机制.
【作用与用途】
肝脓肿
棘阿米巴性 角膜溃疡
❖ 从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史可知,包囊是传播的根 源,滋养体是引起急性发作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祸 根. 抗阿米巴病药分类: 1.肠内抗阿米巴病药: 卤化喹啉、抗菌素 2.肠外抗阿米巴病药: 氯喹 3.肠内、外抗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灭滴灵)、吐根碱
CH2CH3
N
H2N
Cl
N
NH2
乙胺嘧啶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 药
【药动学】
❖ 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4~6 h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肾、肺、肝和脾等组织。消除缓慢,
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t1/2为3~5天。
杀灭速发型子孢子,作用持久病因性预 防
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阻断传播 抑制未成熟裂殖体 症状控制起效慢 对成熟裂殖体无效 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不良反应:皮疹、巨细胞性贫血、致畸 磺胺类和砜类: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l
N
NHCHCH2CH2CH2N CH3
CH2CH3 CH2CH3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5h血药浓度达高峰。
分布: 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脑和脊 髓相对较少。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10~20倍,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浓度又比 正常红细胞内高出约25倍。
代谢: 大部分药物经肝代谢。代谢产物去乙基氯奎 仍有抗疟作用
常用抗疟药
抗疟药使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治疗和预防疟疾时抗疟药的 选择依据和使用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和各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对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使用原则
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 应根据疟原虫虫种及对抗疟药敏感性和患
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合理选择药物 应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
抗疟药使用方案
– 三日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 氯喹三日方案 – 氯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哌喹三日方案 – 哌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咯萘啶三日方案 – 咯萘啶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青蒿素类复方方案
同恶性疟
抗疟药使用方案
恶性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青蒿素类复方 (成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总剂量9片,分3日口服 青蒿素哌喹片
次口服哌喹450mg(总剂量1500mg)
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疟疾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患恶性疟 – 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 同成人恶性疟治疗 –孕妇患重症疟疾 同成人重症(间日疟和卵型疟)
–伯氨喹总剂量180mg,分8日口服
预防服药
–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 – 哌喹每月1次,每次口服600mg;连续服药不超过4个月
•
变化,不利于控制病情,特别是儿童病人,
往往因高热导致频繁抽搐。因此应尽快控制体温,
采用有效的解热药物,如安乃近肌注等,病人频
繁抽搐者,采用氯丙嗪+异丙嗪肌注,同时采用物
理降温,尽可能使体温降至38℃(肛温)以下。
• 抽搐
是重型和极重型脑型疟的常见临
床表现。应及时处理,一方面采用镇静药
物,如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氯丙嗪100mg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常用抗疟药
数恶性疟患者使用小量奎宁可发生急性溶血伴肾衰
竭(黑尿热)可致死;妊娠期可引起流产.孕妇禁用
。
14
14
甲氟喹
甲氟喹是由奎宁经结构改造而获得的衍生物。该 药能杀灭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用于治疗耐氯喹 或对多种药物耐药的恶性疟,可控制症状。
该药血浆t1/2较长(约30天),起效较慢,用于症 状抑制性预防,每2周给药一次。甲氟喹与长效磺 胺和乙胺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 产生。
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 3
重要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疾药作用环节
4
4
二、抗疟药分类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 代表药有氯喹、
奎宁、甲氟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代表药
为伯氨喹。
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 代表药为
18
常用抗疟药—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广泛分布,以肝中浓度最高。 大部分药物在肝中代谢,随尿液排出。t1/2约3~8h ,其主要代谢物为6-羟衍生物,代谢物排泄较慢, 半衰期达22~30h。 【药理作用】 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休眠子19 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 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止复发、中断传播。
6
【药理作用】 1.抗疟 氯喹在红细胞内特别是被疟原虫入侵的红细 胞内浓度高,能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裂殖体均有较 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地控制疟疾的临床症状。
氯喹的抗疟作用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有关: ①形成DNA-氯喹复合物,干扰疟原虫DNA复制和 RNA转录
7
7
②疟原虫食物泡内的pH为酸性(分解血红蛋白最适 pH为4),可导致碱性药物氯喹的浓集,使消化血 红蛋白的血红蛋白酶受损,从而减弱疟原虫利用宿 主血红蛋白的功能;疟原虫在消化血红蛋白时产生 血红素(高铁原卟啉Ⅸ),氯喹与高铁原卟啉Ⅸ结 合形成复合物,损害疟原虫细胞膜以及消化酶,使 虫体迅速溶解死亡。
抗疟药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在蚊子叮咬人体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并侵入肝细胞进行发育繁殖,然后从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此时无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
疟原虫感染红细胞时期称红细胞内期,此时疟原虫产生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出汗等疟疾的临床症状。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肝细胞中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疟原虫是疟疾复发的根源。
抗疟药分为3类:(1)控制疟疾症状: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咯萘啶、本芴醇(2)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伯氨喹(3)疟疾预防:乙胺嘧啶、磺胺类。
一、控制疟疾症状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氯喹药理作用: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迅速控制疟原虫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特点: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用作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根治。
作用机制:干扰疟原虫体内代谢产物的处理,导致虫体溶解;使疟原虫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引起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氯喹临床应用(1)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3)免疫抑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氯喹不良反应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疹,眼耳毒性、心血管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脏、肾脏损害。
心肌损害,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等,使之死亡。
对红细胞内期原虫有效,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包括耐氯喹虫株有强大而快速的杀灭作用,但对红外期疟原虫无效。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
青蒿素临床应用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治疗耐氯喹虫株,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疟和黄疸型疟疾。
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
合用周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可抑制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不良反应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安全性高。
消化道反应,四肢麻木感、心动过速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42抗疟药
1820年
金鸡纳树皮中提出的生物碱
对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 滋养体均有杀 灭作用, 能控制症状, 但较氯喹弱,且毒性大,作用时间短。
奎宁 quinine
1820年
因极少产生抗药性, 故主要用于 抗氯喹的恶性疟, 尤其是脑型恶性疟, 有利于昏迷 病人的抢救。
奎宁 quinine [作用与用途] 2.其他 对心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剂量过大或静滴过速可引起心脏抑制, 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 副作用较少, 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出现叶酸缺乏症, 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症,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中毒时应立即洗胃、输液,静注巴比 妥以对抗惊厥等。
1972年,终于从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中 提取出治疗 疟疾 速效、高效、低毒的一种白色针 状结晶----青蒿素, 不仅能治疗恶性疟疾, 而且能治愈抗药性疟疾。
青蒿素 artemisinin [作用与用途] 对红细胞内期 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对红外期疟原虫无效。 临床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用于 抗氯喹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因其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对 脑型恶性疟 的治疗有良效。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 primaquine [药动学] 伯氨喹在体内的 代谢及排泄均较 快, 故作用时间短。
[作用与用途]
伯氨喹对良性疟的红 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 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 的杀灭作用, 故可作为控制疟疾的 复发及流行、传播的 首选药。
[作用与用途] 对红内期作用弱, 特别对恶性疟红内期疟原虫无效, 因此不能控制症状发作,通常与氯喹合用。
青蒿素 artemisinin [作用与用途] 该药复发率较高,与伯氨喹合用可降 低复发率。 [不良反应] 有胃肠道反应、四肢麻木和心动过速。
疟疾的治疗、预防服药和防蚊灭蚊
(8)脑干损害
❖ 脑干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 脑干损害治疗难度较大
➢ 可尝试原虫裂殖体期前给予抗疟治疗
➢ 需要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易掌握
(9)呼吸衰竭
❖ 多见于脑型疟中枢神经受损者 ❖ 脑型疟中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 ❖ 按急性呼吸衰竭处理
防蚊灭蚊
➢ 应注意脑水肿、脑干损害的病理改变
➢ 儿童脑型疟病人抽搐比较多见,但随着体温下降而逐步控 制
(3)贫血 ❖ 当红细胞数低于200万/μl时,应考虑少量
输新鲜全血
❖ 当红细胞数低于100万/μl时,应立即输血。 每次200ml,第1天可上下午各一次,以后根 据病情而定
(4)酸中毒 ❖ 脑型疟病人酸中毒会变得更加严重
(一)间日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 (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 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用 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磷酸哌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
(1)磷酸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 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第2、3天各 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 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 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以上2种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 疗。
(四)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1、休止期根治 目的:清除肝内期间日疟原虫 对象:上年临床疟疾病例 药物:单伯喹8日疗法(22.5㎎)
2、扩大的休止期治疗 目的:清除血液和肝内的间日疟原虫 对象:可能的传染源(上年报告病例、疑似
抗疟药
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 1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疟疾潜伏期,无临床症状。 2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无临床症状,是良性疟复发的根源。 3 红细胞内期 疟疾发作期。 4 配子形成期 疟疾传播的根源。
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雌雄配子结合发育成孢子,形成疟疾的传染源。
一 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 氯喹 抗酸药抑制其吸收,50%的药物在肝脏内代谢,原形及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酸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间日疟,三日疟和敏感的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的繁殖体有杀灭作用,也可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作用持久(作用机制1 插入疟原虫的DNA双螺旋结构;2 氯喹为弱碱性药,降低蛋白酶活性,减弱疟原虫利用宿主血红蛋白的功能,导致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肠道外阿米巴作用(对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炎有效);大剂量的氯喹会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见角膜侵润,剂量大于5g可致死。
奎宁 抗疟活性弱于氯喹,用于抗氯喹的恶性疟治疗,不良反应严重,常见金鸡纳反应。
青蒿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脑性恶性疟的治疗由良效。缺点是复发率高,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 抗疟机制:可能是损伤线粒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基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药理作用和临床引用:对良性疟原虫的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的疟原虫有杀灭作用,从而防止良性疟的复发,与氯喹合用可根治良性疟;作用于配子形成期,杀灭配子,用于控制疟疾的传播。不良反应: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蛋白血症,一方面代谢成氧化性较强的喹啉醌与细胞膜或某些疏基酶发生氧化作用,另一方面使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还原为血红蛋白。
疟疾用药
常用抗疟药一、杀灭红细胞内药物1.磷酸氯喹——间日疟首选药物(流行区抑制性预防用药)。
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
2.磷酸哌喹——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体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肝病患者慎用,急性肝、肾、心脏病者禁用。
3.磷酸咯萘啶——常用语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4.青蒿素类药物——治疗抗性恶性疟。
安全性较高,危重病人抢救时常使用2倍剂量,但具有神经毒,损害脑干神经核,故较大剂量和连续多次用药,应观察神经毒性反应。
1)蒿甲醚——口服剂、肌内注射油剂。
2)青蒿琥酯——口服剂、静脉注射剂——先用5%碳酸氢钠溶液溶解,再用适量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因血浆半衰期短,不宜采用静脉滴注方式)。
3)双氢青蒿素——口服剂、栓剂。
5.以青蒿素类抗疟药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都可能具有胚胎毒,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尽可能不用。
1)青蒿琥脂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包装——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
阿莫地喹成分过敏者禁用。
2)双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2~3天。
早期孕妇及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对该成分过敏者禁用。
3)青蒿素-萘酚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1~2天。
早期孕妇及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对该成分过敏者禁用。
4)复方蒿甲醚片——为蒿甲醚与本芴醇复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毒副作用相加。
孕妇、哺乳期妇女、对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5)青蒿琥脂片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联合包装或联合用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
对复方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6.国外常用药1)奎宁——毒性较大,与中毒剂量较近,单用奎宁常在短期内会复燃而再次发作。
2)复方奎宁——奎宁和氨基比林类退热镇痛剂组成,2~3小时可缓解疟疾引起的发热症状,约20小时才发挥杀疟原虫作用,因不能有效清除血液内疟原虫,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禁止使用,该药在非洲常用于疟疾、特别是重症恶性疟的临床治疗。
3)甲氟喹——喹啉甲醇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抗疟药--第一节 概述
抗疟药--第一节概述第四十五章抗疟药第一节概述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
现有抗疟药中尚无一种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
因此,必须了解各种抗疟药对疟原虫生活史的不同环节的作用,以便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药物。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使人致病的疟原虫主要有三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
后二者又称良性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见图45-1)。
图45-1 疟原虫生活史和各类抗疟药的作用部位1.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可分为以下各期:(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受感染按蚊叮咬人时,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输入人体。
要30分钟内子孢子即侵入肝细胞中开始其红细胞前期发育和裂体增殖。
经过10~14天,生成大量裂殖子。
此期不发生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
对此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乙胺嘧啶,可起病因预防作用。
(2)红细胞内期: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在肝细胞内生成的大量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进入血液,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并破坏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再加上红细胞破坏产生的大量变性蛋白,至一定程度,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
从红细胞内逸出的裂殖子又复进入红细胞进行发育。
如此周而复始,每完成一个无性生殖周期,引起一次症状发作。
不同种的疟原虫完成无性生殖周期所需时间不同:恶性疟36~48小时,间日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
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有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
(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在进行红细胞内期无性生殖时,在肝细胞内仍有疟原虫生长、发育。
此时肝细胞内疟原虫的来源尚无定论。
有认为来源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生成的裂殖子。
但近又证明,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在遗传学上有不同的两个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它们同时进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完成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后,即全部由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内期。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溶解后,加醋酐5ml与结晶紫指示液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0mg的(C20H24N2O2)2·H2SO4。
2.旋光性
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尼在稀硫酸溶液中均显蓝色荧光。
3.荧光特性
由于喹啉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与苯稠合而成的喹啉杂环,具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鉴别该类药物。
4.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二)主要化学性质
光谱特征
无机酸盐
绿奎宁反应
二、鉴别试验
(一) 绿奎宁反应
奎宁为6-位含氧喹啉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 reaction)。反应基本机制是6-位含氧喹啉,经氯水(或溴水)氧化氯化,再以氨水处理缩合,生成绿色的二醌基亚胺的铵盐。
01
1986年中医研究院研制的青蒿素抗疟药获得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1个新药证书。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专利法,所以,我国没有申请发明专利。
02
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本品为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代谢很快,排泄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包括脑型疟的抢救。
01
USP34 硫酸奎宁片含量的HPLC测定法
02
(一)硫酸奎宁的含量测定
ChP2010中磷酸氯喹片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法:
(二)磷酸氯喹制剂的含量测定
(二)磷酸氯喹制剂的含量测定
ChP2010中磷酸氯喹注射液(本品含磷酸氯喹的灭菌水溶液。含磷酸氯喹(C18H26ClN3·2H3P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的含量的提取酸量测定法: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磷酸氯喹0.3g),用水稀释至30ml,加20%氢氧化钠溶液3ml,摇匀,用乙醚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用10ml水洗涤,水洗涤液再用15ml乙醚提取1次,合并前后两次的乙醚液,蒸发至近2~3ml时,精密加盐酸滴定液(0.lmol/L)25ml,温热蒸去乙醚并使残渣溶解,冷却,加溴甲酚绿指示液数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lmol/L)滴定。每lml盐酸滴定液(0.lmol/L)相当于25.79mg C18H26ClN3·2H3PO4 。 USP 采用提取后HPLC测定磷酸氯喹注射液的含量。
抗疟药分类
9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 氯喹在肝脏中浓度高,能杀 灭阿米巴滋养体,对阿米巴肝脓肿有效,但对阿米 巴痢疾无效。 3.免疫抑制 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
10
10
【临床应用】 1.疟疾 迅速治愈恶性疟,控制间日疟的症状发作 ,也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2.阿米巴肝脓肿。 3.免疫系统疾病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蝶形红斑狼 疮及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缓解作用。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理学
第三十九章 抗寄生虫病药
目录
第一节 抗疟药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疟疾(Malaria)是经雌性按蚊(Anopheles mosquito)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 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以周期性发作的寒战、发热、头痛、出汗 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长期多次发作后,还可 引起脑、肝、肾、心、肠、胃等脏器受损所引起 的各种综合征。 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 4 重要手段。
11
11
【不良反应】 常规剂量用药时,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可自行 缓解。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视力障碍、进行性 视网膜病变及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少数患者可有 精神病发作、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
12
12
奎宁
奎宁,是奎尼丁的左旋体,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 取的一种生物碱。是最早应用的抗疟药。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0% 。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主要经肝脏氧化分 解,其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药(约10%)均经肾排 出,t1/2为8.5h,24h后几乎全部排出,无体内蓄 13 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疟药考情分析
四十一、抗
疟药
1.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
物作用环节
原发性红外期、红细胞内期、继发性红外期
了
解
2.常用抗疟药
氯喹、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
练
掌
握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
--药物作用环节--
●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可以控制发作;
●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可以防止复发;
●杀灭配子体——可以防止传播;
●杀灭蚊子体内的配子——可以病因预防。
--抗疟药口诀--
乙进蚊体去预防
魁梧伯伯阻传播
氯色青蒿保安宁
抗疟团队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