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课件

合集下载

不良事件高危患者管理制度护理课件

不良事件高危患者管理制度护理课件

03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报告与通报制度
及时、准确、完整 科学、公正、公开
建立多途径、多部门报告渠道,确保不良事件能 够被及时发现并上报。同时,通报制度应明确通 报范围、方式和时限,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 达至相关部门和人员。
建立科学、公正的调查与分析机制,对不良事件 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同时,调 查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为改进和预防提 供依据。
经验教训。
成功经验分享与借鉴
01
02
03
04
经验一
建立严格的查房制度,及时发 现患者病情变化
经验二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对 能力
经验三
实施跨科室协作,共同应对不 良事件
借鉴
将成功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高护理质量。
跨科室合作与协同应对
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
定期培训与演练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共同 应对不良事件。
04
护理人员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 角色与责任
及时报告与准确记录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立即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部门报告,并按照医院规定的 时间节点进行上报。
准确记录
护理人员在记录不良事件时,应客观 、真实、准确地描述事件经过、涉及 人员及使用的物品等信息,为后续调 查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积极参与调查与分析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
总结词
风险评估的方法及评估指标
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专家咨询、临床经验等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治 疗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定量评估则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评估模型,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等进行量化评估。

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相关的护理管理PPT课件

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相关的护理管理PPT课件

1 2
护理管理对病人安全的影响
良好的护理管理能够保障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 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病人安全对护理管理的要求
病人安全需要护理管理提供全面、细致、高效的 护理服务,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护理管理与病人安全相互促进
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可以进 一步保障病人安全,形成良性循环。
意外伤害等安全问题,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2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通过评估病人安全风险,可以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
改进和优化护理流程和服务,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03
建立病以建立和维护病人安全文化,增强
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整个医疗机构的病人安全水平。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资料收集
风险因素分析
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记录、 手术记录等相关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和 护理需求。
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可能导致病人安全 问题的风险因素,如年龄、疾病类型、用 药情况、手术风险等。
风险评估量表
制定管理措施
采用风险评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量表 包括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根据评分结果 确定病人的风险等级。
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了解病人安全高危风险的最新研究 进展。
实地调查
对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了解病人安全 管理的实际情况。
案例讨论
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进行案例讨论,深入剖析病人安全问题及其 原因。
案例分析结果与结论
分析结果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病人安全高危风险的主要问题包括医疗设备故障、药 物管理不当、医护人员操作失误等。
强化设备管理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应对风险事件
多学科协作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共同 参与高危患者的诊疗过程,发挥各自优 势,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
VS
风险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高危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并改进管理流 程,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06
高危患者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未 来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个性化评估 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代谢组学
通过对患者代谢产物的检测和分析,了解患者的代谢状态和潜在 疾病风险。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医 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跨学科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医学与工程学
医学与工程学的跨学科合作将为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更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医学与计算机科学
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合作将推动智能化、自动化评估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
医学与社会学
医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 ,为个性化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高危患者常见风险因素
生理因素
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 。
营养不良
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
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导致身体免 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孤独感
患者长期缺乏社交和情感支持,可能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影响身心健康。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PPT课件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PPT课件

特别是实施整体护理的责任护
士,应该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
17
18
1
防跌 倒
1.从病人入院时即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实施预 见性护理。完善病房设施,保证住院周围环 境安全。
2.注意工作中的小细节比如:病室内物品摆 放整齐,以免行走绊倒;穿防滑鞋,衣服大 小合身;地面有水渍随时清扫,做好警示牌; 医疗设备仪器有序放置。
30
7
防猝死
室内外温差大,注意不要忽冷忽热。 体检专家提醒说,炎炎夏日绝对不能贪凉, 室内温度一定要合适, 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冰冻食品,要避免 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碎死。
31
7
防猝死
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 因为体重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相关因素; 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量 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来说,便秘也是碎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咳嗽反射能力降低,纤毛运动减弱等, 导致肺部的扩张力降低, 充气不足,排除异物或沉淀物的能力降低, 造成痰液阻塞窒息.
9
老年人潜在不安因素
4
皮肤受损、压疮
由于老年人对疼痛、触摸的感觉阈(yu)值增加, 皮肤干燥失去了弹性,皮下脂肪减少,加之活动受限, 使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
10
5
坠床
3.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患者和家属相关疾病的 护理知识,提高防跌意识,注意安全。
19 对肌力在4级以下的患者,严禁做患肢的负重锻
炼。且锻炼时间要有严格规定。
2
防 误食、误 吸
1.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种类。软食、半流, 流质、糊状或菜泥等,既能保证病人营养摄入 又能减少误吸发生。
2.指导正确的喂食技巧。痰多无力咳嗽的患者应 勤翻身拍背,帮助排痰,进食前应吸净痰液。患 者应在安静状态下进食,精力要集中不要谈话, 刚睡醒的患者应适当刺激,使其在良好的觉醒状 态下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喂食后以温开 水漱口。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持续监测与评估
建立持续监测和评估机制,对ICU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 进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收集相关数据,如患者基本信 息、诊疗过程、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等。
制定防控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 控策略,降低感染风险。
确定评估对象
明确评估对象,如特定科室、 病区或诊疗项目等。
分析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 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监测与反馈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情况,对防 控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 控策略。
日常监测
定期对ICU内患者进行体 温、血象等指标的监测, 以及呼吸道、泌尿道等常 见感染部位的观察。
目标监测
针对特定感染病原体,如 VAP(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CRBSI(中心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等进行 专项监测。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验 室检查报告等途径收集感 染监测数据。
同一类感染患者集中隔离。
隔离病房的设置和使用应遵循相 关规定,加强空气、接触物等的
消毒和清洁工作。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穿戴 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 手套、隔离衣等,以降低交叉感
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 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 此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 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规范应张贴在显眼位置,加强 宣传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 识。
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接触血液、 体液等高危险物质后,必须进行手卫 生处理,包括洗手、手消毒或使用一 次性手套。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ppt课件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ppt课件
尿量(﹤17ml/h即为少尿)
提示周围 循环差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瞳孔 意识清醒程度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 及护理
⑴正常瞳孔
⑵异常瞳孔 散大 ❖缩小 单侧缩小 不等大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 及护理

正 意 引识凡起能不影同响程大度脑的一功意般能识可的改分疾变为病,:,这均种会状
常 人
识障碍现意正常态、识障 碍 的 程意思称人是识维为意大混障意识脑碍乱识清功的、障楚能患语碍…活者言。…表表嗜昏昏动现达睡睡迷的为能综兴力合奋减表不退安等
ICU血糖控制水平为:八九不离十
一般速度为测定的血糖值除4 降低感染及脏器
死亡率增高
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打鼾 喘鸣 吸气性呼吸困难 辅助呼吸肌运动 发绀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评估方法 ——床旁观察、听诊评估
—— 仪器分析评估
床旁观察内容: – 呼吸频率 – 呼吸节律 – 呼吸音
➢PaCO2>45mmH g为通气不足, CO2潴留; ➢PaCO2<35mmH g为通气过度, CO2排出过多;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观察病患的呼吸动作是否与呼吸机配合 检查呼吸音 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的疾病和临床症状 检查呼吸机参数设定是否适当
潮气量(tidal volume VT):8-10ml/kg 呼吸频率(frequency f ):14-20 吸:呼比值(I:E): 1:1.5~2.5 通气压力(P):15-20cmH2O 吸入氧浓度(FiO2):40%-60%
竭 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 各种侵入性操作多 监护导线多、留置的导管多 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低下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护理
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 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和操作规程医院必须制定完善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同时,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保证其实效性和适应性。

3、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护士必须注重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积极解答疑惑,减少误解和不满。

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疗环境,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增强信任感和满意度。

4、加强护理文书管理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规范地书写护理记录,保证记录的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避免因为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引发医疗纠纷。

同时,加强护理文书管理,确保文书的安全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误用。

5、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医院必须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减少因为技术不熟练而引发的医疗事故。

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总之,危重患者护理风险是医院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规范操作和加强沟通,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和纠纷的重要基础。

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和护理缺陷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等级制度必须按照护理等级的要求进行落实。

对于危重患者,必须进行15分钟到30分钟的巡视,以便及时了解病情进展。

急救室工作制度需要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的管理、使用、保养和供应等。

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加强业务操作训练,以提高应急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查十对”制度必须准确及时执行,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

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

泌尿外科病人高风险评估ppt课件

泌尿外科病人高风险评估ppt课件
泌尿外科病人 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管理
.
病人安全风险管理
对病人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 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成本将事故发生的概 率、严重程度、风险损失、不良后果等降 到最低,建立病人安全的管理体系。
.
护理风险评估管理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
成员组成
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
医院安全护理管理小组 专科护士长、专科护士、病区质控员
.
风险管理:
1.脓毒血症的识别、危急值与专科观察
(3)末梢循环:内毒素感染病人可能出现发冷、寒颤, 四肢肢端皮温冷,应每小时观察病人的末梢循环一次。
(4)血象:术后病人应在手术后2小时后抽查血常规,观 察白细胞指标,若低于3×109个/L,则提示有内毒素感染 的可能。
.
2.紧急处理
(1)使用高效抗生素:泰能;保护细胞膜:乌司他丁 (2)中流量或大流量吸氧 (3)保暖
穿刺前一晚及早上进行清洁灌肠,注意预防跌倒; 穿刺前30分钟使用静脉抗生素,预防感染
(2)穿刺时:严格无菌,观察病人,询问病人感受,如 疼痛剧烈时暂停操作
.
4.风险管理:
(3)穿刺后:要求病人静卧2小时,24小时内减少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有无出血; 嘱病人勿大便用力,出血量>10ml,报告医生; 严格按要求使用抗生素; 穿刺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连续3次,如体温>
参见严重泌尿系感染致脓毒血症的识别、观察及处理 特别应关注此感染易出现在术后4小时内
.
二. PCNL术后出血的识别与风险管理 1. PCNL术后出血的识别、危急值和专科观察
(1)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是有无心率加快、血压 降低等表现 (2)切口引流液量和性质的观察:有无在1小时内超过 200ml且引流也颜色鲜红/暗红 (3)观察手术一侧肾区的疼痛 (4)贫血貌的观察:有无甲床、口唇、面色苍白 (5)血红蛋白值的观察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高危病人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确保护理安全
2019年5月2日
精品
护理风险的概念
精品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精品
护理风险识别的概念
精品
风险识别的类型
1、意外的发生如:脱管、坠床、跌倒、烫伤 2、病情变化 3、患者的转运 4、院内感染 5、护理并发症 6、用药安全 7、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记录不客观 8、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妥 9、服务态度与沟精通品 不良
常见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一、有皮肤损伤(压疮)危险
措施1、接收新入院、转入患者,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 进行风险评估。高危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 及时评估。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 与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水肿部位及红肿的皮肤, 不要盲目行局部皮肤按摩,以免损伤皮肤。
3、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
4、及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选择合适的减压 装置。
精品
2、有跌倒、坠床危险
措施1、全面评估住院患者,坠床高危患者,须放置防坠 床警示标识,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2、为防止患者坠床,对意识改变、麻醉未清醒、烦躁等 患者加床档或约束带,定期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做 好记录。 3、定期检查床单位,除治疗及转运状态下,保证床在任 何时候均处于最低水平,床的轮子随时保持上锁状态。 轮椅或平车转运病人拉起两侧扶手确保安全转运。
精品
精品
再见
精品
精品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
1、医务人员对新入院病人及高危病人缺乏跌倒、坠床防 范意识,不够重视。 2、公共场所没有明显的预防跌倒警示。 3、就医环境地面不够干燥。 4、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不够规范,缺乏动态变化。 5、1年内有跌倒、坠床史,未列入高危。

高危患者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高危患者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目前,安康市中心医院开展的风险评估
住院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坠床/跌倒的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严重导致死亡 ➢延长住院日期,增加住院费用
➢成为医疗纠的隐患 ➢影响医疗机构的信誉
坠床/跌倒的原因
管理
患者
环境
安全意识淡漠 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
管理不到位
生理因素 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心理因素 人力资源因素 物的因素
20%
30%
40%
50%
60%
压疮的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
增加患者费用 增加护理工作量
和难度
压疮发生原因
力学因素 营养状况
潮湿 年龄
压疮 的预防
评估,筛选高危患者 落实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记录表
科室
床号
姓名
住院号
项目
危险因子(可多选)
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确定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 确执行医嘱。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2
加强对保 洁员督导
检查
3
利用管理 工具,认 真分析每 月不良事 件并追踪
检查
4
通过护士长 例会、护理 工作简报, 反馈坠床/跌 倒案例汇总 分析及整改 措施,分享 交流好的做

分享
三、压疮风险评估及预防
压疮发生率
急救医院
9.20%

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预防

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预防

倒发生率。
03
医护人员培训
开展了多场医护人员培训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对高危患者跌倒风险的
认知和应对能力。
经验教训分享
多学科合作重要性
项目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学科合作对于全面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至关 重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数驱动决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患者数据,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跌倒风险较 高的患者群体,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患者参与的重要性
患者的参与和配合对于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 导,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01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对高
危患者跌倒风险的自动化评估和预警。
个性化预防措施
02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跌倒预防措施,以提
高预防效果。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收集系统,记录高危患者的跌倒事件、伤害程度 、发生时间等相关信息。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患者年龄、 性别、病史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 logistic回归等,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06
总结与展望
项目成果回顾
01
跌倒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成功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模型,包括患者年龄、
病史、用药情况等多个维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量化的评估工具

02
预防措施制定与实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措施,如环境改造、患者教育

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
意识改变,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患者表现为兴奋不安、思维混乱、语
言表达能力减退等
一般可分为:嗜睡 意模糊 昏睡 昏迷
29
浅昏迷 意识
外界刺激
深昏迷 完全丧失
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
对一般刺激均无反应 对强烈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 各种反射均存在
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护理
重症医学科 袁媛
1
评估的意义
• 要进行预见性护理 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
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
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 发症的发生,调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
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
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体现其自身价值 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能力
• 中度热:38.1~39.0°C;
• 高热: 39.1~41.0°C;
• 超高热:41.0°C以上。
8
发热可分为
吸收热:一般在38度以下,加强生活护理, 不需特殊处理。 感染热:应用抗生素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枢热: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包括酒精擦浴
头置冰袋或冰帽。 • 把握合理尺度 • ——什么时候需要处理?怎么处理!
19
快速评估——血糖
更多的并发症 和感染机会 减少机械 通气时间
住院危重病人,无论 有无糖尿病,高血糖 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很 普遍,而导致:
监测病人血糖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 静脉输注胰岛素,从而保证病人的血糖 水平对病人最为有利,这对糖尿病或非 糖尿病患者均可获益 因此,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即应 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并在ICU期间持续 (3天-5天)

提高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率ppt培训课件

提高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率ppt培训课件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成功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通过全方位护理, 成功降低VTE发生率。
02
• 在某大型医院,通过对 VTE高危患者进行全方位 护理,包括风险评估、早 期预警、定时翻身、合理 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成 功降低了VTE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案例二:跨学科协作,共同 预防VTE。
提高vte高危患者预
防措施落实率ppt培
训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VTE高危患者预防概述 • VTE预防措施介绍 • 提高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VTE高危患者预防概述
VTE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栓塞(PE)。
危害
VTE可导致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 致死亡。对于高危患者,预防VTE的发生尤为重要。
02
VTE预防措施介绍
药物预防措施
01 抗凝药物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有效预防VTE的发生。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普通肝素等,使用过程中 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02 抗血小板药物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VTE风险。常用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适用于部分VTE高危 患者。
03 溶栓药物
在VTE发生后,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可 加速血栓溶解,改善患者预后。
机械预防措施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通过间歇性充气压迫下肢静脉,增加静脉血流速 度,降低VTE发生风险。适用于术后、卧床等VTE 高危患者。
下肢静脉滤器
植入下肢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血栓,预防肺动脉 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适用于有VTE病史、抗凝治 疗禁忌症等患者。

VTE风险评估PPT课件

VTE风险评估PPT课件

Carlo Giuntini, et al. Chest 1995;107;3S-9S.
NO.3
VT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韩国统计,亚洲VTE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VTE发病率(每100,000患者•年)
15
14
13
发病率4年上升56%
12
p=0.0001
11
10
9
8
7
8.83
6
5 2004年
M. J. JANG,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11; 9: 85–91
13gdl行复杂手术联合手术分离难度高或超过一个吻合术既往大出血病史脊柱手术已知未治疗的出血疾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败血症胰瘘定点出血脊柱创伤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衰竭游离皮瓣重建手术血小板减少症肝切除术肝叶切除数量伴随肝外器官切除原发性肝癌术前血红蛋白数量和血小板计数低急性脑卒中未控制的高血压心脏手术腰穿硬膜外或椎管内麻醉前4h后12h使用阿司匹林同时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或溶栓药物术前3天使用氯吡格雷bmi25kg非择期手术放置5个以上的支架老龄老龄肾功能不全非搭桥手术但心脏体外循环时间较长胸部手术全肺切除术或扩张切除术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判定为出血高风险或出血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群michaelgouldetal
1.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pggtg/200805/35449.htm 2.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0909/42741.htm
1. A. Caprini,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10; 199: S3–S10. 2. Michael K. Gould, et al. Chest 2012; 141; e227S-e277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病人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确保护理安全
2019年5月2日
PPT学习交流
1
护理风险的概念
PPT学习交流
2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PPT学习交流
3
护理风险识别的概念
PPT学习交流
4
风险识别的类型
1、意外的发生如:脱管、坠床、跌倒、烫伤
2、病情变化
3、患者的转运
4、院内感染
5、护理并发症
6、用药安全
32
PPT学习交流
33
PPT学习交流
34
PPT学习交流
35
PPT学习交流
36
PPT学习交流
37
PPT学习交流
38
PPT学习交流
39
PPT学习交流
40
PPT学习交流
41
PPT学习交流
42
PPT学习交流
43
PPT学习交流
44
PPT学习交流
45
再见
PPT学习交流
4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9
12、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20
护理风险与护理安全的关系
PPT学习交流
21
PPT学习交流
22
PPT学习交流
23
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PPT学习交流
26
PPT学习交流
27
PPT学习交流
28
PPT学习交流
29
PPT学习交流
30
PPT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
31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2
5、有误吸窒息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3
6、有猝死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4
7、有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5
8、深静脉有堵管、脱管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6
9、有感染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7
10、有痰堵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8
11、有出血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8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
PPT学习交流
9
3、有疼痛的危险
PPT学习交流
10
疼痛的措施
PPT学习交流

11
4、有人工气道脱出的危险
1、插管病人适当约束,妥善固定标识管路,每日更换胶 布两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2、班班交接气管插管的外露长度、位置、状况并记录。 3、翻身、更换体位时防止管道扭曲、变形、移位。
7、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记录不客观
8、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妥
9、服务态度与沟PP通T学不习良交流
5
常见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一、有皮肤损伤(压疮)危险
措施1、接收新入院、转入患者,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 进行风险评估。高危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 及时评估。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 与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水肿部位及红肿的皮肤, 不要盲目行局部皮肤按摩,以免损伤皮肤。
3、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
4、及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选择合适的减压
装置。
PPT学习交流
6
2、有跌倒、坠床危险
措施1、全面评估住院患者,坠床高危患者,须放置防坠 床警示标识,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2、为防止患者坠床,对意识改变、麻醉未清醒、烦躁等 患者加床档或约束带,定期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做 好记录。
PPT学习交流
47
3、定期检查床单位,除治疗及转运状态下,保证床在任 何时候均处于最低水平,床的轮子随时保持上锁状态。 轮椅或平车转运病人拉起两侧扶手确保安全转运。
PPT学习交流
7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
1、医务人员对新入院病人及高危病人缺乏跌倒、坠床防 范意识,不够重视。 2、公共场所没有明显的预防跌倒警示。 3、就医环境地面不够干燥。 4、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不够规范,缺乏动态变化。 5、1年内有跌倒、坠床史,未列入高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