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Principles of immunology3版(周光炎主编)思维导图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摘要: DNA疫苗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免疫方法,经多途径接种质粒DNA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重复给予不会产生抗载体免疫。
然而,质粒DNA疫苗在小型实验动物中诱导的免疫应答远强于在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中。
已设计多种佐剂通过直接刺激免疫系统或增强DNA表达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这些佐剂包括细胞因子、免疫协同刺激分子、补体分子、脂质体、核酸、聚合物佐剂等。
此文对DNA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疫苗;DNA;佐剂;免疫;细胞因子;聚合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DNA疫苗的快速发展给疫苗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已逐步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DNA疫苗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DNA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往往比常规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弱,这就给DNA疫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新型疫苗佐剂已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应用,能促进、延长或增强对疫苗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DNA质粒,当将重组DNA质粒直接导入受者体内后,宿主细胞通过自身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DNA疫苗常见的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在小动物模型中质粒DNA经静脉、腹腔、舌下、阴道和鼻内接种均能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服能耐受降解的质粒DNA也可引起免疫应答;DNA 疫苗经淋巴组织内接种显示安全,且诱导的免疫应答明显强于肌肉注射。
基因枪可增强质粒DNA导人皮肤,已应用于AIDS、麻疹等多种疫苗接种系统。
与肌肉注射相比,基因枪接种诱导的免疫应答有所提高。
DNA疫苗在小型实验动物中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效却不明显[1]。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受到接种途径的限制,因吸收差、表达效率低和降解快,质粒DNA只能诱导有限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2]。
第4章抗体
mIgM,成熟B细胞 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
28
IgE
血清浓度极低,约为3×10-5 mg/ml.
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 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 和力FcεRI结合,引起I型超 敏反应
29
第4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 (三) 基因工程抗体
5. IgG可通过胎盘;
* 人 与 某 些 哺 乳 动 物 的 IgGFc 段 能 非 特 异 地 与 葡 萄 球 菌 A 蛋 白 (staphylococcus proteinA,SPA)结合,
20
A、调理作用 细菌
FcR 溶酶体
巨噬细胞
被调理的细菌 结合到Fc受体上
形成吞噬小泡
形成吞噬 2增 1 强杀菌
(二)同种异型 allotype:同一种属内不同个体间Ig所具备的 不同抗原异性。如Gm1-30,Am1-2,Km1-3
(三)独特型 idiotype:不同抗体产生细胞克隆所分泌Ig的抗
原特异性,存在于V区。
15
抗体的抗原性 —— 血清型
16
17蛋白的主要功能
基因工程抗体有望于解决: 1. 抗体的人源化 2. 小分子抗体 3. 抗体功能的多样性
39
种类 分
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及其特性
基本结构
相对分子量(kDa)
鼠源性成
人-鼠嵌合抗体 鼠源V区或Fab
人源C区或Fc
改型抗体
以鼠源CDRs
替换人源CDRs
双特异性抗体 小分子抗体
异源性H2/L2
Fab
完整L和部分H
C H1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药学院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免疫学课程英文名称: Immunology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学分: 1.5 ;总学时: 28 ;理论课学时: 20 实验学时: 8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4月第7版参考资料:【1】医学免疫学,司传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6版【3】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科学出版社2009年07月第6版【4】免疫学原理,周光炎,科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第三版【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陆曙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八月第一版【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周长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7】医学免疫学,谭锦泉,姚堃,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免疫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1.重点阐述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学-课程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
1979年WHO宣布天花 在全世界完全消灭
Louis Pasteur (1822-1895)
减毒疫苗的发现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 备了炭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 体内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 苗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苗 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开,创了人 类主动制备疫苗的先例。
第一篇
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学 概述
原始的“免疫”概念
Immune : Immunitas(拉丁语) exempt from “charges”(免除赋税)
引申:exempt from diseases(免除瘟疫) 中国:中国学者从《免疫类方》找到“免疫” 一词作为“immune”的译名
免疫学的研究历程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免疫现象的研究
公元 11 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 了人痘苗
1796年英国医生 Jenner发明牛痘苗
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Pasteur)以高温培养法制 备了炭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经连续传代制 备了狂犬病疫苗。
免疫学鼻祖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推荐书目(病原学)
张田勘 宋立新《疫病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8) 克劳迪娅·艾伯哈特-·麦兹格(德)《瘟疫的力量》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 5) 马文丽 郑文岭《生物恐怖的危害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 阿诺·卡伦(美)《细菌的传记》哈尔滨出版社(2003 7) 中国科学技术馆编撰《征服瘟疫之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王 易《话说病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8) 王 易《话说细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8)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
(一)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 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 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
1
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
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 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
特点:较抽象、系统性强、循序渐进。 实验:目前最常用的6项实验(分4次做) 目的:为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治
疗打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11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一.免疫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
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 反应.
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26
吞噬过程
27
3 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 被完全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2)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 (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虽可被吞噬,但 却不能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这种吞噬对微 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 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
2 作用机制
本身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细胞使 其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这种蛋白可干扰病毒 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了新病毒的合成。
3 应用
34
(四)炎症反应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皮下或黏膜下层时,局 部经常出现炎症反应。炎症过程能减缓和阻止病 原微生物向机体其他部位的扩散。因为各种类型 的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使体液防御因素大 量聚积,其他组织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出各种 白细胞素、吞噬素、溶菌酶等,所有这些物质, 对机体抵御传染都是有益的。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总学时数:32先修课及后续课:《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和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以后学习其他医学等课程及从事医药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形成、预防、诊断、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依据这一宗旨,本课程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免疫等内容,其中临床免疫为学生自学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刺激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规律。
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总学时按30学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绪论重点: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3、免疫的类型第一篇抗原重点: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一抗原决定簇(AD)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难点: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种类2、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特异性的关系第二篇免疫系统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4、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5、MHC、HLA、HLA复合体概念6、HLA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医学的关系7、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8、中枢免疫器官场所9、外周免疫器官10、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1、抗原提呈细胞12、自然杀伤细胞难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CDR与HVR概念、功能区、水解片段)2、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3、HLA复合体结构4、HLA复合体遗传特征5、重要的CD分子的功能5、粘附分子的作用6、T 细胞发育分化7、B 细胞发育分化8、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面标记9、抗原特异 性淋巴细胞亚群第三篇免疫应答重点:1、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2、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 过程4、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6、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7、 抗原的调节8、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W 9、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0、临床常 见疾病 难点:1、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基础2、APC 、TH 和B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3、各型超敏 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第四篇免疫学应用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5、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指定阅读参考 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概论(英文版)
Introduction to Immunology
What is Medical Immunology?
Immun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ways in 胸腺 which the body defends itself from infectious agents and other foreign substances in its environment.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
Immunology
Basic Immunology
Moleclules: Ag, Ig, MHC… Immune cells: T,B, APC, NK… Immune response:
What disease does this man have?
Progression of Smallpox
天花病毒 (Pox virus)
Day 3
Day 5
Day 7
祖国医学:扶正祛邪、阴阳理论
人痘苗 (南宋时期)
中国古代有关痘苗文献
Edward Jenner (1749-1823)
Innate Adaptive (Cellular, Humoral)
Clinical Immunology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 Immune tolerance Immunodeficiency Tumor immunity …
学科特点
1、理论深奥、抽象; 2、名词概念的英文缩略语多; 3、分子及基因水平的内容多; 4、前后知识联系特别紧密; 5、是当今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
免疫学: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外周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胸腺 骨髓
脾脏 淋巴结
干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抗原识别 受体(TCR)
免疫球蛋白分 子(Ig分子)
法氏囊 粘膜免疫系统 抗原递呈细胞
(禽类) 皮肤免疫系统
(如:树突状 细胞、单核巨
噬细胞、内皮
细胞等)
其他免疫细 胞(粒细胞、 肥大细胞、 血小板、红 细胞等)
Day 3
Day 5
Day 7
黑死病-鼠疫 (肺鼠疫、腺鼠疫、败血型鼠疫及轻鼠疫)
艾滋病
禽流感病毒
分节段的(-) SSRNA
分型 RNP和M蛋 白抗原性分: 甲、乙、丙 三型。
甲型根据 HA和NA抗 原性不同, 再区分为若 干亚型: (H1~H15、 N1~N9) 乙型、丙型 至今未发现 亚型
免疫学 (Immunology)
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天花(Smallpox):天花病毒(痘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无药可 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第一个人类 消灭传染病。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nm×300nm,抵抗力较强, 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 久;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被称为“穷人的核弹”。
提出 MHC 限制性,即 T 细胞的双识别模式
德国 法国
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美国 法国 加拿大
果蝇抗感染机制时发现能够识别致病性微生物的 蛋白质,对免疫系统激活
发现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树 突细胞
• 抗原─────→ 免疫系统(器官、细胞、分子)
免疫学经典书籍
免疫学经典书籍
1.《免疫生物学》(Immunobiology):本书由美国哈佛大学免疫学专家CharlesJaneway等人所著,是免疫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教材之一。
2.《免疫学原理》(Principles of Immunology):本书由美国免疫学界泰斗Abul K. Abbas等人所著,是一本系统、全面的免疫学教材。
3.《免疫学基础》(Basic Immunology):本书由美国免疫学专家William E. Paul等人所著,是一本深入浅出、生动易懂的免疫学教材。
4.《免疫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Immunology):本书由英国免疫学家Arthur M. Silverstein所著,介绍了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是一本充满趣味性的免疫学读物。
5.《免疫学实验技术手册》(Manu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本书由美国免疫学专家Nima Rezaei等人所著,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是免疫学实验室必备的参考书。
以上书籍均为免疫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免疫学爱好者和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必读的好书。
- 1 -。
兰州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1、《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旅游地理学》(第三版),保继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3、《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许学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城市生态学》(第三版),杨小波等,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等主编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动物生物学》陈小麟,方文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第四版
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张红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
生理学《生理学》第7版,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学与解部学》(第4版),段相林,郭炳冉,辜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郭齐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李毓章,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等,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第2版),韦玉春等,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水文学(含水文统计学)
1、《水文学原理》,沈冰、黄红虎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2、《水文统计学》,黄振平、陈元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
水文水利计算
《水文水利计算》(第2版),梁忠民、钟平安、华家鹏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吴吉春、张景飞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版。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医学免疫学教案第04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⑴IgV区的高变区,Ig与抗原结合的CDR及Ig的独特型决定基指的是IgV区的同一个结构,所不同的是分别按其结构特点、功能及该区抗原性三个不同角度阐述而已。
⑵独特型
3、其它结构与有关功能和相关Ig共同学习
⑴铰链区
⑵J链
⑶分泌片
(二)Ig的功能区:Ig各条肽链通过链内二硫键连接并折叠成若干球形结构域,每个结构域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提供一个活性部位或行使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称为Ig的功能区。其二级结构是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或“β三明治”结构。
⑵替代途径:凝聚的IgA,IgG4,IgE.
2、与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多种组织细胞膜上都有IgG等抗体的Fc受体,使抗体与不同细胞结合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参见教材P41图4-9
⑴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Fc受体(FcγR)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抗原的能力,此功能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注意与补体的调理作用区别)
联系临床
图示
此处作为了解内容,不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简单通过图示来讲解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三、Ig的功能(生物学活性)
(一)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其特异性由CDR共同构成的环状凹槽决定。抗原抗体的结合特异、可逆。
(二)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
⑴经典途径:激活能力以IgM最强(高于IgG500倍以上)。IgM>IgG3>IgG1>IgG2
4、亚类:人IgG分为IgG1,2,3,4。
5、主要活性:IgG是抗感染中最主要的抗体,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都是IgG类。
1.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to Immunology
Liu chun 2016 – 03 – 01
1
一、发展史:
古老: 16世纪 人痘预防天花
① 接触法 ② 痘浆法 ③ 旱苗法 ④ 水苗法
18世纪 牛痘预防天花 ( Jenner )
Edward Jenner discovered that cowpox vaccination protected against smallpox in 1796. Officially smallpox eradicated in 1979.
中 枢
2、未成熟 LC克隆遇Ag 刺激后发生克隆清除; 成 熟 LC克隆遇Ag刺激后则 活化增殖分化,并清除Ag; 3、由于未成熟 LC克隆 在胸腺、骨髓中与自身Ag 相遇而致自身反应性LC克 隆清除;所以成熟LC克隆 主要针对外来Ag。因而免
疫系统能区别自己与非己。
外 周
7
克隆选择学说 ( Burnet )
44
20世纪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
年代 1901 1905 1908 1912 1913 1919 1930 1951 1957 1960 1972 1977 1980 学者姓名 Behring Koch Ehrlich Metchnikoff Carrel Richet Bordet Landsteiner Theler Bovet Burnet Medawar Edelman Porter Yalow Dausset Snell Benacerraf Jerne Kohler Milstein Tonegawa Murray Thomas Doherty Zinkernagel 国家 德国 德国 德国 俄国 法国 法国 比利时 奥地利 南非 意大利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丹麦 德国 阿根廷 日本 美国 美国 澳大利亚 瑞士 获奖成就 发现抗毒素,开创免疫血清疗法 发现结核杆菌,发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 提出抗体生成侧链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 发现细胞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学说 器官移植 发现过敏现象 发现补体, 建立补体结合试验 发现人红细胞血型 发明黄热病疫苗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发现获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法 发现人白细胞抗原 发现小鼠H-2系统 发现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提出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和免疫网络学说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Ig基因表达的遗传控制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第一例肾移植成功 第一例骨髓移植成功 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 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
药学《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Basic Immun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3202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学学分:1总学时: 16 其中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及其它临床学科。
选用教材[1] 沈关心主编.微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李朝品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必读书目[1] 李春艳主编.免疫学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2] 刘昌孝主编.抗体药物的药理学与治疗学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3] 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前沿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选读书目[1]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6;[2] 储以微主编.医学免疫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杨旭燕主编.临床免疫学进展[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4] 陈志南主编.生物导弹-抗体药物的制备及制备应用[M].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5] 颜世敢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免疫学概论教学要求:掌握医学免疫学有关概念。
熟悉本学科研究内容及其对现代医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免疫学的概念,免疫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重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生理和病理表现。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
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
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NK T细胞MHC分子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因子受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