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过程及其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对马莱茨克模式的评价
• 马莱茨克模式是对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 众传播的总结
• 它说明人类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过 程,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 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 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评价
• 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众传播。

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 角色。
• 1、把传播过程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部 分,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无法分割的 种种联系,强调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 境的影响。
• 2的、社只会注心意理了因有素形的的作社用会。作用力作用,忽视了无形
人类传播的过程及其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 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角 • 一、历时性考察 (纵向) • 二、共时性考察(横向)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 施拉姆 • 传者wk.baidu.com• 讯息 • 受者
•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 传播者 • 受传者 • 讯息 • 媒介 • 反馈
传播模式
• 模式研究,在传播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活动,往往是在传播模式 的基础上展开。这些模式既是对复杂的传播 现象、过程和环节的高度概括和抽象,也给 予人们了解、认识,进而深入研究传播学以 极大的启迪
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编码者
讯息
译码者
执行接收和符 号解读功能
释码者
释码者
执行解释意义功能
译码者
讯息
编码者
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 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 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执行符号化 和传达功能
优缺点
• 特点: •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
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 传播过程。 •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 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 缺点: • 1、把传播双方视为对等关系。 • 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 系统的方法: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系统观考察传播,着重的是宏观、综合 的传播过程,而不仅仅是单一、微观的 传播过程,即对传播过程以外的因素的 考察
第二节 传播的经典模式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 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 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 为深远。受此观点影响,许多学者开始 注重从传播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 使传播学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
7.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8.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9. 日本的大众传播模式 10. 麦奎尔的“媒介联图” 1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
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 构与功能》提出, “5W” 是 :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 With what effects。 5W成为 传播学研究基本的内容:控 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 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
• 特点:1、增加反馈机制

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
不在
5、F.丹斯的螺旋模式
对丹斯模式的评价
丹斯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它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 和发展性;
传播过程不存在机械的起点和终点,正在进行 的传播是从前传播的延续,也将影响到未来的 传播。而在其他模式中这一点极易被忽略掉。
丹斯模式中的“传播者”概念比其他许多模式中 的更为积极和主动,他富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储 存信息;相反,其他许多模式却把人描述成被 动的生灵。
• 这一模式虽然列举了影响传播的各种因素,却 失之于没能对各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影响力大小 进行分析。
•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模式研究同任何事 物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 程。任何“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完整、过分 简单的及含有某些未被阐明的假设等缺陷。 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是不 存在的”。
模式是什么
• 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 达方式”。(《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P44)
• 解释功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 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 启发功能:能引导学生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 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
• 预测功能:对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 便利研究假说的建立
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
• 过程的方法:仅仅从过程本身或过程内 部考虑问题,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 传播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 的内部机制
•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 ,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 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 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 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 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直线传播模式的缺陷
单向直线传播模式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 ,尤其是电视媒介所含有的单向传播的特点,但它 将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具有明显的缺陷:
• 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 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 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 的相互关系”,是直观而又具体地再现人类传 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戴元光:《传播学 通论》P166)
模式的功能
• 构造功能:提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 关系,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 的图景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 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 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 传播场模式,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 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特别注意突出媒介所受 到的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
• 他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 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 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 ,
• 贡献:第一次科学分解了传 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之搭建 完整的理论框架。
•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 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 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 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信源负责 发出将要传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经 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 的信号形式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 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 还原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 信宿。
• 这种视角就是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多元关 系下考察传播的,它把传播作为一个各 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来 考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四、各种传播学说和传播模式
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2.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3. 奥斯古德的学说 4. 施拉姆的模式 5. 德弗勒的模式 6.丹斯的螺旋模式
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 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传播者 ,又可能是受传者
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 播的互动性质
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动的》一文中,在 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 过程模式,“循环模式” 这没有传播者和受传播者的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