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学习⽬标】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作原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原电池的⼯作。
【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发⽣反应,还原剂电⼦,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主学习】1.⼀次能源:_______________,如流⽔、风⼒、原煤、⽯油、天然⽓等。
2.⼆次能源:______________,如电⼒、蒸汽等。
3.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次能源。
4.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式(1)间接转化---------燃煤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系列能量的转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2)直接转化------原电池:(视频播放铜锌原电池实验完成课本实验2-4)①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原②原电池:将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的装置。
③铜锌原电池的⼯作原理:负极反应:,正极反应:。
总反应:。
在装置中硫酸溶液的作⽤。
装置:两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或将两电极直接靠拢)原电池的反应中(有/⽆)电⼦转移,其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④原电池装置是把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
两个电极分别是极和极。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两极上进⾏,电⼦转移通过导线完成,使溶液中离⼦运动时⼲扰减⼩。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加快。
(即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于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判断:负极:电⼦,发⽣反应。
电极材料正极:电⼦,发⽣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讲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一、电池的定义与工作原理电池,简单来说,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
在电池内部,通常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电极,分别称为正极和负极。
正极和负极由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
当电池连接到外部电路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以常见的干电池为例,其内部的主要化学物质是锌和二氧化锰。
锌在电池中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二氧化锰则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各种电子设备提供动力。
二、电池的分类电池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电解质的状态分类液态电池:如常见的铅酸蓄电池,其内部的电解质是硫酸溶液。
固态电池:电解质为固态的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2、按照一次性使用还是可充电分类一次电池:也称为干电池,如碱性电池、锌锰电池等,使用后无法充电,只能丢弃。
二次电池:可以多次充电和放电,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3、按照化学组成分类铅酸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启动电源和储能系统。
镍镉电池:曾经在一些电子设备中使用,但由于镉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被其他电池替代。
镍氢电池:性能较镍镉电池有所提升,且对环境更加友好。
锂离子电池:目前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等优点。
三、常见电池的特点与应用1、铅酸蓄电池特点:成本低,可靠性高,但重量大,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应用:主要用于汽车的启动电源、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源以及不间断电源(UPS)等。
2、锂离子电池特点: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但成本相对较高。
应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
3、镍氢电池特点:比镍镉电池容量大,无记忆效应,对环境相对友好。
应用:数码相机、电动玩具、混合动力汽车等。
4、碱性电池特点:价格适中,电量持久,适用于低功率设备。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鲁科版选修四教案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鲁科版选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理解电池的化学反应及其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3.了解不同类型电池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2.电池的化学反应及其组成。
三、教学内容1. 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基本构成是两个半电池,即两个不同金属电极及其溶解在电解质中的离子,通过导线连接而相连,并搭建在各自的半电池中,在外接负载条件下向负载提供电能的装置。
2. 电池的化学反应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电池中,两个半电池通过电解质相互联系,而产生化学反应,电池中的元件之间涉及多种可能的反应和变化。
3.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电荷分离两种物质之间的电荷分离。
在电池的工作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产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荷失衡的离子,即进行了氧化还原反应。
4. 不同类型电池的特点及应用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材料组成,电池可分为干电池、碱性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多种类型。
•干电池:由纯锌和碳对电极、混合氧化物为正极、酸类或碱类电解质组成。
虽然电压较低,但由于价格低廉,用途广泛。
•碱性电池:由锌和锰相对作为负极、氧化银为正极、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组成。
电压较高,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数码相机、闹钟等各种低功耗电器。
•铅蓄电池:由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硫酸的电离反应组成,可用于汽车、UPS等大功率应用。
•锂离子电池:由锂离子和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电池。
锂离子电池体积轻巧,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并适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太阳能电池:由太阳光辐射击破,光伏效应产生电能。
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于野外探险、太空航天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组成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电池的使用和特点,旨在使学生加深对电池性质的理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肖冠杰(吴川市,吴川市第一中学)课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环节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与化学能的关系,知道化学能能转化为电能;2、理解原电池的构成理及其工作原理,能判断电子流向和电子方向,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3、能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能解决原电池的有关问题。
环节二:新课导入复习: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形式有哪些?全体学生:热能、光能、电能等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情境创设:课堂上演示“番茄电池”的制作,学生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提问学生:这个装置涉及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这个装置叫什么?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答案。
全体学生: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个装置叫原电池。
板书讲解:一、原电池1、定义:我们把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环节三: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追问学生:这装置是如何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这个装置是由什么构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教材40页的几个实验来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实验探究:结果如下教师引导分析:实验1、2和实验3、4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且由实验4的电流计指针偏转可知该装置有电流产生,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知实验3、4都形成了原电池,同学们可通过比较实验3、4和实验1、2装置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相同之处:实验1、2、3、4都有稀硫酸,实验2、3、4都同时有锌片和铜片,实验3、4都有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
不同之处:实验1没有同时有锌片和铜片,试验2没有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
板书讲解:2、形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能进行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
教师强调:原电池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所以必须符合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前提条件才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形成原电池的可能性。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山东临朐第二中学张海风王晓刚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鲁科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本节在学生已经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构建了一个内容体系,从能量转化角度,以一个学生熟悉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动探究”采用逐步深入的研究手段,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来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阴极和阳极、正极和负极、电池反应的概念。
接着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通过“联想·质疑”栏目来引入新课;再通过“活动探究”来验证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
当学生发现化学反应有电流产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教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讲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一、电池的定义与工作原理电池,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电子在电路中流动,从而产生电流,为我们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生活提供能源。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以常见的铜锌原电池为例,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含有相应离子的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锌片在溶液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而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
这样,电子就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形成了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
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不断进行,只要有反应物存在,电池就能持续输出电能。
二、电池的分类电池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1、按工作性质分(1)一次电池:也称为干电池,使用后就不能再充电,常见的有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等。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如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3)燃料电池:通过燃料与氧化剂在电极上的反应产生电能,常见的有氢氧燃料电池。
2、按电解质类型分(1)酸性电池:电解质为酸性溶液,如铅酸蓄电池。
(2)碱性电池:电解质为碱性溶液,如碱性锌锰电池。
(3)中性电池:电解质为中性溶液。
3、按用途分(1)民用电池: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电子设备,如遥控器、手电筒等。
(2)工业电池:用于大型设备或工业生产中的电源供应。
三、常见电池的介绍1、锌锰干电池这是最常见的一次电池之一。
它的外壳通常是锌筒,作为负极;中间是石墨棒,周围填充着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物质作为正极。
在使用过程中,锌逐渐被消耗,当反应物耗尽时,电池就无法继续供电。
2、铅酸蓄电池这种二次电池在汽车中广泛应用。
它由多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格电池由正极板(二氧化铅)、负极板(铅)和硫酸电解液组成。
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3、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常用的电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后续学习电解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从生活中的电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池中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学知识和部分化学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深入理解。
在能力方面,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知道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中电子的流向、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解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电势差的产生。
3. 介绍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和原理,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实验演示:1. 呈现一个简单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演示,比如铜锌电池实验。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和电压等因素。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个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并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误差。
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总结回顾:1. 总结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思考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向。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
3. 评估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
3.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能够解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2.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3.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
4.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重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小测试的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尝试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案例
观察实验现象 电 流 表 的 指 针 有偏 转 电流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 力
为 原 电 池埋 下 伏 笔 。帮 学 生 构 建 出化 学能 转换 成电能 的 初步 认
电能 是现代社 会最 清洁 、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人类生产 、 生活 的各个方 面都 离不开它。 目前社会 中可通过那些形式可产 生 电能? ( 集几组 图片多媒 体演示)但是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什么形式 收 来 发 电? ( 演示火力发电的能量转换)火力发电有存在那些缺陷?
设 计 意 图 思考 ,发言( 火力发电、水电、 核发 电、风 能发电、太阳能发 激发学生兴趣 电等) 观 察 ,思 考 回 答 ( 力 发 电 ) 火 拓 展 学 生的 知 识 面
观察 ,思考回答
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 力 ,回答问题 的 严密 性
引起 学 生学 习的 求 知 欲
那 么 同学 们 设 想一 下 能 否 把煤 燃 烧 产 生 的化 学 能 直 接 转 化 为 电 好 奇 能?
,
用 期 待 的 眼 神 等 待
设问 :大家观察一下 老师手中拿的是什 么呢?说说它是做什么 用的? ( 带导线的灵敏 电流表用来测定硬 币原电池的电流) 观察 ,发言。
的概念 。 学 情 分 析 : 习者 为 高 一 学 生 。 生 学 学 好 奇 心 强 , 维 活 跃 ,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思 能 习 , 时 已 具 备 一 定 的 化 学 思 维 基 础 和 同 基 础 实 验技 能 , 对 实 验 现 象 及 结 果 的 但
分 析 和 处 理 能 力 还 有 一 定 的 欠 缺 , 要 需 教 师 不失 时 机 的 引导 。 外 , 年 龄 特 点 此 其 决 定 了他 们 对 于 直 接 感 性 的 事 物 接 触 能 较 快 的 接 受 , 对 于 较 抽 象 的 概 念 则 存 而
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二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教案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二课时)班级------------组别------------ 姓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过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后,进一步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铅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及分析,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频率很高,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重点铅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书写,难点二次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分析。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小组合作探究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
【预习导学】【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填写以下部分一、常见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酸性干电池是锌筒外壳为 _____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为 _____极,在石墨的周围填充 ______________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用淀粉糊固定化。
并还填有MnO2黑色粉末,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
该干电池的工作原理是:Zn+ 2MnO2+ 2NH4+= Zn2++Mn2O3+2NH3+H2O写出该干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性锌锰干电池以氢氧化钾做电解质,其电极反应式是: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1】巡视学生书写情况,并把错误情况及时纠正,典型错误在课堂上一起分析改正。
【学生活动2】学生给出答案【教师活动2】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指点【学生活动3】做例题1并给出答案例1、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填“正极”或“负极”)。
教案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板书]一、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师生互动]: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讲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一、电池的定义与工作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池是一种极为常见且重要的能源装置。
那么,究竟什么是电池呢?电池,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以常见的铜锌原电池为例,锌片和铜片分别浸泡在含有锌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灯泡或者其他用电器。
此时,锌片上的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则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在铜片处,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沉积在铜片上。
这个过程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不同类型的电池,其化学反应和工作原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电子的流动,从而提供电能。
二、常见电池的类型1、干电池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池。
常见的有锌锰干电池,它以锌筒作为负极,石墨棒作为正极,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在使用过程中,锌逐渐被消耗,当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后,电池就无法继续供电。
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常用于汽车的启动和供电。
它的正极是二氧化铅,负极是铅,硫酸溶液作为电解质。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铅和二氧化铅与硫酸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3、锂电池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
锂电池的正极通常是含锂的化合物,负极一般是石墨。
在充放电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从而产生电流。
4、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特殊的电池,它不是通过内部储存的化学物质来产生电能,而是通过外部不断供应燃料(如氢气、甲醇等)和氧化剂(如氧气),使燃料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是未来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电池的性能参数1、电压电池的电压是指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它决定了电池能够提供的电能大小。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理念】传统的化学教学是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实验又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独创性、变通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淡化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
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而生动地学习。
同时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从而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各有所得的好课,让每位学生都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以便他们能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成了每个化学教师应该努力的目标。
【教学策略】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知识信息和资料,在课堂上达到信息整合的目的。
同时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把那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而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铜片、锌片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时为何气泡从铜片上面产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对学习内容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来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获得的。
学习者在—定的情景下学习,或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同化新知识或通过“顺应”、改造、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所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时的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观察法、推理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协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生活中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电池的使用,电流的流动,电子的流动),并尝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八、重视课外,延伸训练为了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要精选课外作业。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1.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2.这首诗末尾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编辑谢尾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孙丽梅(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2的专题2中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深广度的把握,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设计过程【情景设计】格林太太是一位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的牙齿中有几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金黄色的,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是车祸留下的痕迹。
车祸后,格林太太常头痛,失眠,医生绞尽脑汁,病情未好转。
一位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
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活动探究】【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设问】①铜片表面是什么气体?②铜片表面的H2是由什么粒子转变而来的?③H+在铜片表面得到的电子是谁提供的?④锌失去的电子是如何到达铜片上的?⑤你怎样才能证明导线中有电子通过?【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以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欢迎阅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用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展示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燃煤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呢?
通过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那如果想要使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原电池的概念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电子的转移。
要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需要使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时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促进电子的定向移动。
分组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根据实验说出铜片、锌片、电流表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铜片表面有气体产生;锌片表面没有气体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
氢气
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么流动的吗?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
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
该装置的正极是铜,负极是锌。
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像这种能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作原电池。
2.原电池的原理
回忆之前学习的锌、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知识,实验2-4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阴离子聚集在哪一极,阳离子聚集在哪一极?
锌片失电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