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梳理(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_________有很大差异。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状的碳分子很稳定光泽加工雕琢后有夺目光泽有金属光泽硬度最硬(天然存在)很软导电性不导电优良的导电性用途刻刀、钻石、钻头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制备新材料、制作新器件等(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由于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们都具有较强的_________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
据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4)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其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答案:(1)物理性质(3)吸附(1)稳定性常温下,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________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够跟很多物质起反应。
(2)可燃性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用煤生炉子,燃烧不旺时就会发生这一反应。
(3)还原性a.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CO2高温2CO,煤炉中经常发生这一反应。
b.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等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C+2CuO 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变成________固体,放出的气体能_________。
装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c.碳的还原性的应用: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炼铁。
答案:(1)不容易(3)红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含氧化合物里的氧________叫做还原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第6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初中化学六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讲解教案
主题:物质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3. 知道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
二、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3. 化学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等。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并让学生明白
两种变化的区别。
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物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等重要概念。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并观察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变化。
4. 拓展: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
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学生:愿意!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参考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3、专家建议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多阅读查找,多动手实验,这样更容易掌握本课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4、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5、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6、教学过程6.1 第一课时碳单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
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
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
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人民教育版9级化学》第6单元碳、碳氧化物课程设计全章课标要求1.知识和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泼性。
(3)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
(4)了解CO和CO 2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5)认识co2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了解co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元素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O2和CO2制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思路。
(3)学习观察和描述有关CO2和Co性质的实验,并从实验事实中总结CO2和Co的一些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各种简单的碳物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学会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2)通过对实验室制气理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温室效应”和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分析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
这里既是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段学习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是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用的药物,产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检查和全面测试方法,使用的试剂、装置和收集方法的原因,教材应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以呈现的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教材内容与社会和高新技术密切相关;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插图而不是文本,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单元,主要研究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用途,其内容特点有“四多”物质种类多、物质性质用途多、化学实验多、化学方程式多,且各物质的性质有诸多异同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较复杂。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一类物质的学习迈进,关键在于打通物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构化。
从内容来看,本单元既是体验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良好平台,又是培育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优质载体。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碳的简单性质,如碳的化学反应和碳的氧化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直观展示化学现象的实验。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他们的学习风格通常偏向于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联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它们性质的不同。
此外,学生可能对C60这种特殊的碳单质感到陌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像、模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例如创设有效的情境、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积极地生生、师生合作。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碳单质的多样性,包括金刚石、石墨、C60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A+B)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说明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本单元教科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 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 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4. 呈现方式图文并茂。
教学重点1. 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3.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时安排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物理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及“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的观念。
教学重点1. 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1 / 8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一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案A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
那么,在物质世界里,有没有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呢?二、新课教学大家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基础 主干落实】 一、常见的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C 60名称金刚石石墨C 60结构物 理 性 质外观 无 色透明固体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每个C 60分子都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导电性 无导电性 优良的导电性硬度硬度 大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很软用途 作饰品、 玻璃刀 、钻头等作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用于超导、催化、材料、能源及医学等领域构成微粒碳原子C 60分子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1)原因:两者都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2)应用:活性炭常用于 水的净化 、防毒面具、红糖脱色等。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条件化学方程式用途 原子性质结构稳定性常温—炭黑制墨可燃性点燃C+O 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作燃料还原性高温C+2CuO2Cu+CO2↑(黑变红)2Fe2O3+3C4Fe+3CO2↑(红变黑)冶炼金属【特别提醒】碳还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如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碳”和“炭”傻傻分不清楚。
“碳”指碳元素,在强调物质组成中含有碳元素时用,例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等。
“炭”是具体物质的名称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等。
一般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如“灼热的碳”“当碳燃烧时”等。
【情境思考】为什么重要文件签字要使用黑色签字笔呢?黑色签字笔中的墨水主要含碳元素,碳单质在常温下很稳定,不容易被氧化,所以保存时间比较长。
【重点探究突破】探究主题木炭还原氧化铜某学习小组同学完成了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带着问题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问题(任务驱动)(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刚开始加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3)实验结束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原因是防止高温的铜被氧化。
第六单元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2课时) 教案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力目标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素养目标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一定见过普通的铅笔,又或许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们知道铅笔芯和钻石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和金刚石相比,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的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29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感,熔点高,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演示]用导线将一根6B铅笔的铅笔芯、电池和灯泡连接,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归纳总结]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讨论交流]列举出生活中利用石墨导电性的一些实例。
[投影展示]石墨的用途。
[提出问题]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点一碳的单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而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几种常见元素的不同单质如下表所示:常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磷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氧气(O2)和臭氧(O3)白磷(P4)和红磷(P)一、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及用途1、金刚石A、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不导电,经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B、用途:雕琢作装饰品(钻石就是金刚石雕琢成的);制作钻头;制作玻璃刀、刻刀。
2、石墨A、物理性质: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
B、用途:用于制铅笔芯(不同型号的铅笔芯,石墨含量不同,“B”值越大,石墨含量越高)、石墨电极、电刷、耐高温的润滑剂等。
3、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很稳定。
目前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研究。
理解辨析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物理性质差异这么大?原子之间的排列顺序不相同4、不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的构成和结构与木炭类似,通常称为无定形碳。
由于木炭、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因此它们具有吸附性。
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吸附气体或溶液中的一些物质,可用作吸附剂,如木炭用来吸附食品工业里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活性炭用在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
理解辨析1、吸附性是物理性质吗?吸附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
吸附剂与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2、“碳”与“炭”有什么区别吗?1.碳是表示碳元素,炭是主要成分为碳的一些物质,如活性炭、木炭等2.碳是用于对化学式的命名,而炭往往是对一些物质命名的俗称里。
例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不同解释正确的是( B )A.碳原子的结构不同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组成的原子数不同例题2、小刚要检验妈妈的钻石戒指是真还是假,下列方法你认为正确简便的是( D)A.铁锤砸毁B.火烧C.测密度D. 刻画玻璃例题3(1)金刚石可作玻璃刀,因为_____金刚石硬度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重难点指导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重、难点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一、碳的单质;二、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由于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放在有关石墨的内容中介绍。
碳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跟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本课题教学重点,其中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借助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通过实验和实物的感知,让学生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是由于有疏松多孔、大表面积的结构特点,某些气体和色素是吸附在这样的结构中。
通过对比、列表的方式学习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掌握一些与性质有关的用途,学生很感兴趣,知识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重、难点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最后,教材给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并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出发,采用知识迁移模式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制取的装置。
再将初中教材中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总结,形成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鼓励创新。
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得出结论。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6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
2Fe2O3 + 3C H2+ CuO △
4Fe + 3CO2↑ Cu + H2O
小结
提高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 种单质。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 附性。 (3)碳的几种单质由于原 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 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化 学性质没有差异。 (4)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性,可燃性,还原性。
木炭能吸附红墨水吗?
加热后的 木炭
现象: 红色逐渐褪去 分析: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 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将红墨水 吸附在木炭多孔性结构中。
木炭的用途
※冰箱中的除异味剂
冰 箱 去 味 剂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活性炭的用途
食品脱色
※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防毒面具
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比木炭还 要强,防毒面 具里的滤毒罐 就是利用活性 炭来吸附毒气 的
高温
点燃
C+ CO2 = 2CO
高温
5.金刚石、石墨、C60、C70都是碳元素组 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B 、E A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 化学性质相似 C . 物理性质相似 D . 是同一种物质 E .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F . 都是黑色固体
5、试管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 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 D 色粉末是 ( )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与木炭粉 C、铜与木炭粉 D、氧化铜与木炭粉 6、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下列除 去炭粉的方法正确的是 ( B)
结构决定性质
生活中常见含石墨的物质
活 木 性 炭 炭
焦炭 炭黑
石墨与少量的杂质混在一起构成的四种物质: 木炭、 焦炭、 炭黑、 活性炭 1、木炭与活性炭: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_亮__红__色 的铜,这是由于_木__炭__有__还__原__性__,__能__与__氧__化__铜__反__应__,__生__成__金__属__铜___。
(3)图中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使__酒__精__灯__的__火__焰__集__中__,__使__被__加__热__ _部__位__的__温__度__更__高__。 (4)实验结束时,应先_把__导__气__管__从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中__移__出___,再撤掉_酒__精__灯__。
(1)木炭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_红__色__,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_变__浑__浊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_+__2_C_u__O_=。高==温== 2Cu+CO2↑ (2)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_C__O_2_=_高=_=_温=_=__2_C__O__。 (3)应用: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能使氧化铁还原为铁,化学方程式为 _3_C__+__2_F_e_2_O_3_=高_=_=温_=_=__4_F_e_+__3_C__O_2_↑__。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_氧___被夺去的反应。
5.(上海中考)化学反应C+H2O=高==温==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 A.C B.H2O C.H2 D.CO
6.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
_________
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学反__应__方__程__式_,是说_C_明+__反2_C_应_u_中O_=_有高_=_=_温__=__=____2__C__u__+___生C__成O_2_,↑__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的化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碳
新知探究
典例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石墨有滑腻感,可用来作电极 b.焦炭有还原性,可用于冶 工业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 d. 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来切割玻璃
方法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只要熟练掌握了其性质特征,也 就知道了每种物质有何用途。但实际生产生活中,还要考虑成本等问题。
结构
决定
性 质
决定
用途
新知探究
前沿
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结构类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它的性质稳定,在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C60 C240
C70 C”有什么不同?
“碳”是元素名称,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在化合物名称中用“碳”表示碳元素,如二氧 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
石墨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新知探究
石墨的物理性质:
组成 外观 硬度 熔点 导电性
用途
石墨
碳元素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很软 高(耐高温) 优良的导电性 铅笔芯(质软)、电极材料(优良的导电性)、润 滑剂(有滑腻感)等
石墨的用途:
石墨坩埚
火箭的通风管
制作电极
高温润滑剂
新知探究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 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 不同的单质。
【重点】 刚石、石墨和c60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难点】 刚石、石墨和c60的主要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 第六单元 金刚石、石墨和C60 神奇的石墨烯 研究课 教案
1. 结构、 性质、 用途之间的关 系。 环节四: 小结 2. 化学与生活 密不可分
深入理解、 体会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感悟、激励
激励努力学 习、热爱生活 提升认识
3.本课小结。
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结构 决定 性质 石墨烯 决定 用途
课题
神奇的石墨烯
教学背景分析
使用的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 (上册)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结构观”,共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知 道石墨烯的由来、认识石墨烯的简单结构;第二方面:了解石墨烯的特殊性质:最薄、最坚 硬的一种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导电导热等;第三方面:根据石墨烯的特 性列举出它的一些用途。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引领学生对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 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观点提高到一个更高达认识层面。帮助学生体会新材料对于未来 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氧气和构成物质的奥秘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习 了石墨的一些知识,但对于现实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材料对结构、性质、用途的具体认识还 是比较浅显。 2.学习能力: 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结构的简单思路,能够初步应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石墨烯的简单结构、性质,了解石墨烯重要的用途。 2.认识石墨烯结构、性质、用途间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家研究石墨烯的过程,能说出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 2.能运用石墨烯的性质列举出石墨烯一些重要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史知识的介绍,树立努力学习的思想,增强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意识。 2.渗透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辩证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利用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了解它的重要用途。
初中化学六单元课题1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课题1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热性质,掌握物质的热膨胀、热传导和热容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的热传导和热容的概念、热传导的原理、各种物质的热容系数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热膨胀现象来引起学生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物质的热性质的基本概念;
2.讲解热传导和热容的概念及原理;
3.介绍不同物质的热容系数。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深入理解热性质的概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热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 热性质:热膨胀、热传导、热容
2. 热传导原理
3. 不同物质的热容系数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与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对热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精品课件
红色褪去, 溶液变成无 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 吸 能力,此变
化附属于 物 变化。
理
17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为什么木炭会具有吸附性呢?
显
微
镜
下
的
木
炭
的 结
疏松多孔的结构
构
18
讲授新课
活性炭冰箱去味 剂
活性炭防毒面 具
食品 脱色
19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3. C60
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结构类似足球,又名足球烯,性质稳定 ,在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金刚石结构
石墨结构
C60结构
26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问题2:金刚石、石墨、C60它们的结构、性质和性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金刚石结构
石墨结构
决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构
性质
体现
C60结构 决定
用途 体现
27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问题1:古代名画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依然色泽鲜艳不褪色,你知道其中的 原因吗?
28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20
讲授新课
C60除了在超导方面的应用外,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①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 ②增强金属的强度 ③新型的催化剂 ④光学应用 ⑤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等医疗功能。
21
讲授新课
除金刚石、石墨和C60外,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又相继被发现,如碳 纳米管、C70、C240、C540等。
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3.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 组成不同的物质。 5.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4页
1)结构: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2)用途: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总结: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讲解: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 + O2 ==== CO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C + O2 ==== CO2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
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
2)还原性
实验:演示[实验6-2]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原理:C +2CuO === 2Cu +CO2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C +CO2 === 2CO (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总结: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三、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
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
习题2、3、4,家庭实验2。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高温2Cu+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