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研究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意义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efd58c83d049649a665802.png)
04 7 秩均 值 为 3 .1 对 照组 肝组 织 中 I一 7表达 .8 , 0 ; 4 L1 水平 为 03 0 0 8 , .  ̄ . 3 秩均 值为 79 。 0 4 . 经秩 和检 验 , 0 病 例 组 I — 7水 平 高 于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L l 差
属 于疱 疹 病毒 科 5型 , 双 链 线状 D A病 毒 , 宫 为 N 是 内感染 中最常 见 的病 原 。H MV能 侵 害多种 脏 器如 C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1— 2 2
血管 内皮 细 胞 可被 HC MV感 染 , 导致 肝 细胞 病 变 和
作 者 简 介 : 岚 (9 l )女 , 士研 究 生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d J 消 化 内科 学 的研 究 。 刘 18一 , 硕 主 主 ,L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1 0 2年 第 1 3卷iie 2 1 , o 3 N rc cl l c l dcn ,0 2 V l , o4 i n 1
・
7 ・
婴 儿 巨细 胞 病 毒 性 肝 炎 患 J I 组 织 中  ̄ L- T I 一 7的表 达 及 意义 L 1
i o tn oe i h e e o me to a t e h p t y o g l v r sh p t i a d l e b o i. mp ra t l t e d v l p n fi n i e a i c t me ao i e a i s n i rf r ss r n f n l c u t v i KEY ORDS:i a t e c t me a o iu e ai s i tre k n 7 l e b o i; W f n n i y o g l vr s h p t i; n e lu i -1 ; i r r ss l t v f i
白细胞介素与基因多态性在婴幼儿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与基因多态性在婴幼儿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e643fa770bf78a652954c6.png)
・504・医堂绽姿垫!Q笙!旦筮!§鲞筮兰翅丛!尘型曼!!业i世堂:坠!垫!Q:!丝:!垒,塑!:曼白细胞介素与基因多态性在婴幼儿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刘兴锋△(综述),夏晓玲※(审校)(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昆明650101)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0)04-0504-04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婴幼儿RSV感染明显提高哮喘的发病率。
RSV感染婴儿中一部分白细胞介素水平异常升高而另一部分降低.而白细胞介素的变化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因此。
白细胞介素及其基因多态性在RS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了解白细胞介素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婴幼儿RSV感染中的作用。
可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控制RSV感染的发展。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多态性;耍幼儿EffectsofInterleuldnandGenePolymorphisminInfantswithRSVInfectionUU尉船.屉硝,XIAXiao.1ing.(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SecondAffliCtedHospital∥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101,China)Abstract:Respiratorysync”ialvirus(RSV)isacommonpathogenwhichcallcause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ininfants.RSVinfectionininfantsobviouslyin(・rea.sestheinciden(・erateofasthma.AmongtheinfantsinfectedbyRSV,someofthemraisethelevelofinlerleukin,othersreducethelevel,changesofinter-leukinaleaffectedbyitsgenepolymorphism,thissuggeststhatinterleukinanditsgenepolymorphismplaysignificantroleinRSVinfection.Therefore,itispreferabletounderstandtheeffectsofinterleukinanditsgenepolymorphismonRSVinfectionininfants,whichconducetocomprehendthepathogenesisofRSVinfec—tionaswellastoadoptpreventativemeasurestocontroldevelopmentofRSVinfe(’lion.Keywords:Interleukin;Respiratorysyneytialvirus;Genepolymorphism;Infant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d793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刘岚;谭梅军;万盛华;许增华;张双红;吴蔚;段亚群【摘要】目的:探讨IFN-γ、IL-10、IL-17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婴儿30例为试验组及体检健康的婴儿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IFN-γ、IL-10、IL-17的含量。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IFN-γ、IL-10、IL-17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γ、IL-10、IL-17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IFN-γ、IL-10、IL-17可能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051)009【总页数】3页(P974-975,976)【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FN-γ;IL-10;IL-17【作者】刘岚;谭梅军;万盛华;许增华;张双红;吴蔚;段亚群【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婴儿期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人们近年来逐渐发现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致病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参与,各种免疫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及功能失调,是导致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及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
本研究通过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中IFN-γ、IL-10、IL-17的含量的监测,来探讨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1 对象全部研究病例均为2012-2015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患儿及儿童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为健康的正常儿,共计50例,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30例为试验组,其中男孩23例,女孩7例;平均年龄(62.03±18.42)d。
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
![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d00f0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d.png)
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孙艳丽;李金明【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2(4)5【摘要】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自发清除、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及IFN-α为基础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已非常明确,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治疗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研究当中,这为肝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本文就IL-28b基因多态性、IFN-α为基础的治疗法及肝炎的个体化治疗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IL-28b单核甘酸多态性检测概况进行评述。
【总页数】6页(P289-294)【关键词】IL-28b;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作者】孙艳丽;李金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相关文献】1.IL-28B基因多态性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 [J], 周永;魏仁东;王海东;曾一清;史昌河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临床应用 [J], 王永忠;严桐;朱珍;叶春艳;周胜生;芮冬妹;申红玉;柳龙根3.IL-28B基因多态性对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J], 谭文敏;赖庭文;韩锋4.IL-28B基因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转归的关系 [J], 蔡博; 刘晓丹; 王小青5.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价值分析 [J], 张迎明; 申爽; 田飞; 孙园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ad6dcf1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e.png)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陈立;陈治新;潘晨;王小众【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06(16)2【摘要】目的:研究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技术检测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慢性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和63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B患者、AsC和健康对照者之间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总页数】3页(P82-83,86)【作者】陈立;陈治新;潘晨;王小众【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350001;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相关性 [J], 许正锯;潘兴南;魏梅娟;刘理冠;杨环文;刘钎;黄志杰2.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在慢性HBV感染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J], 张璨;万卉;陈红;张凯3.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6的相关性分析 [J], 李彩东;陈锡莲;段正军;刘学梅;吴斌4.干扰素-γ受体及白细胞介素与慢性HBV感染相关性分析 [J], 吴卫锋;盖晓东5.白细胞介素-17A及白细胞介素-17F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分析 [J], 李秀娟;孙川;许蓓妮;黄胜起;陈卫光;陈建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7748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b.png)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王小众;陈立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4(12)12
【摘要】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将影响个体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从而引发个体间对于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的差异,最终影响感染后的发病趋势与转归.本文主要评述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介素-10、白介素-6、干扰素-γ基因多态性与肝炎病毒感染及预后的关系.【总页数】4页(P2778-2781)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肝炎病毒感染;预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作者】王小众;陈立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IL-2-33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不同临床转归的关系 [J], 高秋菊;刘殿武;张世勇;吴丽红;贾敏
2.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J], 朱冬梅;王洋阳;张姝;胡娅莉;周乙华
3.几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J], 张平安;吴健民;李艳
4.细胞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关系 [J], 潘菁
5.前炎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J], 邢培祥;邹明瑾;邢全台;王洪春;汪运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FN-γ 和IL-18 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FN-γ 和IL-18 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6fe88805acfa1c7ab00ccb5.png)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386)作者单位:671000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张维娜,丁传刚,赵红英,李丽,张曼军);玉溪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卢旭)第一作者:张维娜,女,36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㊂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和儿童重症疾病诊治研究㊂E-mail:286673424@ 通讯作者:丁传刚,E-mail:dl220ek@ ㊃病毒性肝炎㊃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张维娜,丁传刚,赵红英,李丽,张曼军,卢旭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㊂方法㊀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5例CMV肝炎患儿(轻症66例,重症29例)和90例健康儿童,给予CMV肝炎儿童更昔洛韦治疗6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18水平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血清细胞因子预测CMV肝炎患儿的转归㊂结果㊀轻症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和TBIL水平分别为(7.7ʃ2.9)mmol/L㊁(56.9ʃ5.7)pg/L㊁(69.8ʃ11.3)U/L和(75.4ʃ16.7)μmol/L,重症CMV肝炎患儿分别为(16.6ʃ4.1)mmol/L㊁(89.5ʃ8.3)pg/L㊁(104.7ʃ13.2)U/L和(235.7ʃ20.4)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ʌ分别为(2.1ʃ1.1)mmol/L㊁(33.7ʃ4.9)pg/L㊁(19.6ʃ3.1)U/L和(8.3ʃ2.7)μmol/L,P<0.05ɔ;在治疗后,轻症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和TBIL水平分别为(2.2ʃ0.9)mmol/L㊁(34.1ʃ5.4)pg/L㊁(21.2ʃ4.3)U/L和(13.4ʃ4.1)μmol/L,显著低于重症CMV肝炎患儿ʌ(4.1ʃ0.6)mmol/L㊁(40.6ʃ7.9)pg/L㊁(46.5ʃ7.5)U/L和(26.5ʃ3.4)μmol/L,P<0.05ɔ;在95例患儿中,痊愈80例,未恢复15例;有效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无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血清IFN-γ预测CMV肝炎不良转归(无效)的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96.3%,血清IL-18预测的敏感度为93.3%,特异性为73.8%㊂结论㊀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明显升高,在治疗后其血清水平下降缓慢者,可能预后不良,值得进一步监测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巨细胞病毒肝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8;预后;儿童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2.015㊀㊀Changes of serum IFN-γand IL-18levels in children with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㊀Zhang Weina,Ding Chuangang, Zhao Hongying,et al.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Dali University,Dali671000,Yunnan Province,China 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interferon-γ(IFN-γ)and interleukin-18(IL-18)levels in children with cytomegalovirus(CMV)hepatiti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with prognosis.Methods ㊀A total of95children with CMV hepatitis(including mild hepatitis in66and severe hepatitis in29)and90healthy children were recrui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2017and June2019,and children with viral hepatitis were treated with ganciclovir for six weeks.Serum IFN-γand IL-18level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he prognosis of the children with CMV hepatitis was analyzed with the area under ROC(AUC).Results㊀At presentation,serum IFN-γ,IL-18,ALT and bilirubin levels in mild group were(7.7ʃ2.9)mmol/L,(56.9ʃ5.7)pg/L,(69.8ʃ11.3)U/L and(75.4ʃ16.7)μmol/L,and in severe hepatitis children were(16.6ʃ4.1)mmol/L,(89.5ʃ8.3)pg/L,(104.7ʃ13.2)U/L and(235.7ʃ20.4)μmol/L,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ʌ(2.1ʃ1.1)mmol/L,(33.7ʃ4.9)pg/L,(19.6ʃ3.1)U/L and(8.3ʃ2.7)μmol/L,respectively,P< 0.05ɔin healthy children;at the end of six week treatment,serum IFN-γ,IL-18,ALT and bilirubin levels in mild hepatitis children were(2.2ʃ0.9)mmol/L,(34.1ʃ5.4)pg/L,(21.2ʃ4.3)U/L and(13.4ʃ4.1)μmol/L,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ʌ(4.1ʃ0.6)mmol/L,(40.6ʃ7.9)pg/L,(46.5ʃ7.5)U/L and(26.5ʃ3.4)μmol/L,respectively,P<0.05ɔin severe group;out of the95children with CMV hepatitis,80recovered,and15didn t;serum IFN-γ,IL-18,ALT and bilirubin levels inrecovere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hildren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or serum CMV DNA positive(all P<0.05);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IFN-γlevel in predicting undesirable outcome of children with CMVhepatitis were86.7%and96.3%,and those of serum IL-18level were93.3%and73.8%.Conclusion㊀Serum IFN-γandIL-18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children with CMV ㊃802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3月第24卷第2期㊀J Prac Hepatol,Mar.2021.Vol.24No.2hepatitis,and the children with CMV hepatitis having an increased serum cytokines might have a bad prognosis.㊀㊀ʌKey wordsɔ㊀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Interferon-γ;Interleukin-18;Prognosis;Children㊀㊀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可以通过免疫损伤诱发肝细胞病变㊂CMV导致的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儿童,给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1,2]㊂因此,寻找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相关因子,并探究它们与预后的关系,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㊂有研究指出,婴幼儿CMV感染多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CMV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继而引发肝炎[3,4]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CMV肝炎的发生和发展,机体通过免疫反应维持体内动态平衡,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可以促进T细胞和Th1细胞增殖,影响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控免疫反应,诱导肝细胞损伤[5,6]㊂本研究探讨了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旨在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㊀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CMV肝炎患儿95例,男55例,女40例;年龄0.5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5ʃ0.5)岁㊂CMV肝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发布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7],使用腹部肝胆B超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排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并参照‘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8]有关肝炎的分度标准,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轻症(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者66例,重症(血清总胆红素ȡ171μmol/L)者29例㊂排除标准:其他病毒性肝炎㊁合并血液系统疾病㊁存在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㊁合并恶性肿瘤或合并胆道系统畸形㊁近2个月内应用过α-干扰素或糖皮质激素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者㊂另选择同期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男51例,女39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1.5ʃ0.4)岁㊂两组儿童性别(x2=0.029,P=0.866)和年龄(t=1.497,P= 0.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研究纳入的所有CMV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治疗方法㊀给予所有CMV肝炎患儿茵桅黄静脉滴注等常规护肝治疗,给予更昔洛韦(黑龙江飞峡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15)5mg㊃kg-1静脉注滴,1次/12h,连续治疗2w,再给予更昔洛韦5mg㊃kg-1静脉滴注,1次/d,维持治疗4w㊂疗效判断[9]:治疗后血清CMV DNA转阴,ALT恢复正常,视为治疗有效;CMV DNA未转阴,ALT无变化视为无效㊂1.3血清指标检测㊀采集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㊂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和IL-18水平(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美国Bio-Rad公司生产680型全自动酶标仪);使用LWC-3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天津冠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血清CMV DNA(试剂盒购自广东华运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CMV DNA>500copies/mL视为阳性[9,10]㊂1.4统计学方法㊀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血清IFN-γ和IL-18对CMV肝炎患儿转归的预测价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各组血清细胞因子和血生化指标比较㊀治疗前,轻症和重症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 和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儿,重症CMV肝炎患儿以上指标显著高于轻症CMV肝炎患儿(P< 0.05);治疗后,重症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和TBIL水平仍显著高于轻症CMV肝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㊂2.2不同临床转归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及肝功能指标比较㊀在治疗6w后,在本组95例CMV肝炎患儿中,80例治疗有效,15例为完全痊愈,其中1例因肝衰竭死亡㊂无效患儿血清IFN-γ㊁IL-18㊁ALT和TBIL水平显著高于有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㊂2.3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预测CMV肝炎患儿近期转归的价值㊀以血清IFN-γ>16.5mmol/L为截断点,预测CMV肝炎不良转归(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9,约登指数为0.829,其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96.3%;以血清IL-18>75.48pg/L为截断点,预测CMV肝炎不㊃902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3月第24卷第2期㊀J Prac Hepatol,Mar.2021.Vol.24No.2良转归(治疗无效)的AUC为0.859,约登指数为0.671,其敏感度为93.3%,特异性为73.8%㊂血清IFN-γ与IL-18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3,P=0.717,图1)㊂表1㊀各组血清细胞因子和血生化指标(xʃs)比较例数IFN-γ(mmol/L)IL-18(pg/L)ALT(U/L)TBIL(μmol/L)轻症肝炎治疗前667.7ʃ2.9①56.9ʃ5.7①69.8ʃ11.3①75.4ʃ16.7①治疗后66 2.2ʃ0.934.1ʃ5.421.2ʃ4.313.4ʃ4.1①重症肝炎治疗前2916.6ʃ4.1①②89.5ʃ8.3①②104.7ʃ13.2①②235.7ʃ20.4①②治疗后29 4.1ʃ0.6①②40.6ʃ7.9①②46.5ʃ7.5①②26.5ʃ3.4①②健康儿90 2.1ʃ1.133.7ʃ4.919.6ʃ3.18.3ʃ2.7㊀㊀与健康儿比,①P<0.05;与轻症CMV肝炎患儿比,②P<0.05表2㊀不同转归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血生化指标(xʃs)比较例数IFN-γ(mmol/L)IL-18(pg/L)ALT(U/L)TBIL(μmol/L)有效809.4ʃ1.2①61.7ʃ10.7①22.1ʃ7.9①16.0ʃ10.1①无效1515.9ʃ5.394.3ʃ26.365.0ʃ26.743.7ʃ20.6㊀㊀与无效CMV肝炎患儿比,①P<0.05图1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预测CMV肝炎患儿近期转归的ROC曲线分析3㊀讨论CMV在正常人群中多表现为隐形感染㊂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往往表现为显性感染,可能影响患儿的听力功能㊂早期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㊂因此,寻找评估CMV 肝炎患儿病情的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热点[11,12]㊂既往研究有过许多关于各类炎症因子辅助诊断CMV肝炎患儿病情的报道[13],发现血清IL-17㊁IL-18和Treg细胞等免疫相关指标与CMV肝炎患儿病情进展相关㊂本研究检测了CMV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变化,发现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降的患儿预后差㊂CMV最易侵犯腔道上皮细胞,尤其是肾脏和肝胆系统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极易受CMV感染㊂肝脏作为病毒侵入婴幼儿机体的重要靶器官,CMV 感染婴幼儿肝脏和胆管上皮细胞,经提呈抗原和白细胞粘附,催化产生多种细胞和基因参与免疫和炎症的反应,导致肝脏感染进一步加重[14]㊂IL-18由单核巨噬细胞㊁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与IL-12共同作用或单独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能反映机体免疫细胞活性[15]㊂同时,IL-18可作用于Th细胞,激活T细胞的增殖㊁分化,活化机体免疫应答,加重肝脏炎症反应,造成肝损伤[16]㊂在本研究中,重症CMV肝炎患儿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轻症CMV肝炎患儿或健康儿,且其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如ALT和胆红素变化趋势一致,说明CMV肝炎患儿感染CMV后,病毒直接刺激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及肝脏Kupffer 细胞等,释放大量的IL-18进入外周血循环,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肝脏的清除功能㊁抗炎和代谢功能,造成肝功能损害[17]㊂IFN-γ是典型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和枯否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18]㊂在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IFN-γ是导致肝损伤的关键因子之一[19],腹腔注射IFN-γ抗血清的小鼠模型肝损伤可得到明显的抑制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CMV患儿肝炎程度的加重,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变化一致,提示CMV肝炎患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且IFN-γ与CMV肝损伤程度存在关联㊂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的抗DNA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CMV肝炎儿童的首选药物㊂研究显示,更昔洛韦用于治疗CMV肝炎可直接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㊂本㊃012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3月第24卷第2期㊀J Prac Hepatol,Mar.2021.Vol.24No.2研究显示,所有CMV患儿在治疗6周末,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均降低,与肝功能变化趋势相同,提示经治疗后随着肝功能好转,患儿血清IFN-γ和IL -18水平降低,但重症CMV肝炎患儿在治疗后上述指标仍高于轻症CMV肝炎患儿,推测血清IFN-γ和IL-18或可能提示CMV肝炎疾病转归㊂经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绝大部分CMV肝炎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15例患儿未达到痊愈的标准,且无效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有效患儿,提示CMV 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㊂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升高提示机体炎症活化程度高,患儿肝损伤显著,肝细胞病变程度重㊂此外,IFN-γ和IL-18作为炎症因子,其血清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成正比,高水平的IFN-γ和IL-18预示着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影响肝功能恢复或CMV DNA转阴,造成不良预后㊂另外,本研究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以血清IFN-γ或IL-18预测CMV肝炎患儿近期转归的AUC均超过0.85,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且以上两标志物预测价值相似,提示可将两者检测应用于辅助预测CMV肝炎患儿的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㊂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纳入的病例的选择标准难以统一,婴幼儿的基础身体状况㊁胎次㊁喂养情况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㊂未痊愈患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以充分了解他们的疾病转归和将来对生长发育的影响㊂ʌ参考文献ɔ[1]李敏,李洪,符之月.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患儿疗效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21(3):461-462.[2]Kitazawa K,Jongkhajornpong P,Inatomi T,et al.Topical ganci-clovir treatment post-Descemet s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for patients with bullous keratopathy induced by cyto-megalovirus.Br J Ophthalmol,2018,102(9):1293-1297. [3]Foster H,Ulasov IV,Cobbs CS.Human cytomegalovirus-mediatedimmunomodulation:effects on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Biochim Biophys Acta Rev Cancer,2017,1868(1):273-276. [4]Kropeit D,Mccormick D,Erb-Zohar K,et al.Pharmacokineticsand safety of the anti-human cytomegalovirus drug letermovir in subjects with hepatic impairment.Br J Clin Pharmacol,2017,83(12):2678-2686.[5]Choi YJ,Kim SB,Kim JH,et al.Impaired polyfunctionality ofCD8+T cells in severe sepsis patients with human cytomegalovirus reactivation.Exp Mol Med,2017,49(9):382-385. [6]Zischke J,Mamareli P,Pokoyski C,et al.The human cytomegalo-virus glycoprotein pUL11acts via CD45to induce T cell IL-10se-cretion.PLoS Pathog,2017,13(6):e1006454.[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441.[8]Desmet VJ,Gerber M,Hoofnagle J H,et al.Classification ofchronic hepatitis:diagnosis,grading and staging.Hepatology, 2010,19(6):1513-1520.[9]Mele F,Fornara C,Jarrossay D,et al.Phenotype and specificity ofT cells in primary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IL-7Rpos long-term memory ph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protection from vertical transmission.Plos One,2017,12(11):e0187731.[10]Huang Y,Liu L,Ma D,et al.Human cytomegalovirus triggers theassembly of AMI2inflammasome in THP-1-derived macrophages.J Med Virol,2017,89(12):2188-2195.[11]Skyberg JA,Lacey CA.Hematopoietic MyD88and IL-18are es-sential for IFN-γ-dependent restriction of typeA Francisella tula-rensis infection.J Leukocyte Biol,2017,102(6):1441-1450.[12]Canna SW,Girard C,Malle L,et al.Life-threatening NLRC4-as-sociated hyperinflamma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IL-18 inhibition.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39(5):1698-1701.[13]Dai ZJ,Liu XH,Wang M,et al.IL-18polymorphisms contributeto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population:a case-control study.Oncotar-get,2017,8(46):81350-81360.[14]Allam O,Samarani S,Mehraj V,et al.HIV induces production ofIL-18from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hat increas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microbial translocation.Plos One,2018,13(3):e0194185.[15]Veenhuis RT,Astemborski J,Chattergoon MA,et al.Systemic ele-v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interleukin-18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epatitis C virus(HCV)coinfection versus HIV or HCV monoinfection.Clin Infec Dis,2017,64(5): 589-596.[16]Lichtner M,Cicconi P,Vita S,et al.Cytomegalovirus coinfection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evere non-AIDS-defining e-vents in a large cohort of HIV-infected patients.J Infect Dis, 2015,211(2):178-186.[17]Aslani HR,Ziaie S,Salamzadeh J,et al.Incidence of ganciclovirresistance in CMV-positive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UL97gene mutations.Iran J Pharm Res,2017,16(2):805-810.[18]Yao Y,Wang L,Jin P,et al.Methane allevi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anti-inflammatory action demon-strated by increased PI3K/Akt/GSK-3β-mediated IL-10expres-sion.J Mol Histol,2017,48(4):301-310.[19]Ferreira SC,ChacháSG,Souza FF,et al.IL-18,TNF,and IFN-γalleles and genotypes ar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nd severity of liver injury.J Med Virol,2015, 87(10):1689-1696.(收稿:2020-07-24)(本文编辑:陈从新)㊃112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3月第24卷第2期㊀J Prac Hepatol,Mar.2021.Vol.24No.2。
IL-21和IF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血清学应答的关系
![IL-21和IF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血清学应答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5d3ea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1.png)
IL-21和IF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血清学应答的关系胡璇;叶俊钊;廖献花;邵琮翔;李福曦;钟碧慧【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18【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和干扰素(IFN)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200例慢性HBV感染且抗病毒治疗3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组50例,对照组150例),检测常规、生化和病毒学指标.MassArray技术检测200个样本IL-21及其受体和IFN相关15个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并分析SNP与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下降幅度间的关系.结果 15个位点中共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分别是IL-21 rs12505138(A>G)、rs17005929(T>C)、rs6840978(C>T),IL-21Rrs8057551(A>G)、rs8061992(C>A)、rs3093301(T>C)和IFNArs1831391(A>C),以上7个位点在HBeAg血清学转换组中相应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IL-21 rs12505138、rs17005929和IFNArs1831391为新发现的位点.126例继续原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完成48周随访患者数据提示携带IFNA17 rs1831391 CC基因型与HBsAg下降幅度独立相关(P=0.027,95%CI:-0.122~-0.008).结论本研究发现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包括3个新发现的位点,有助于预测乙型肝炎治疗中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总页数】5页(P2985-2989)【作者】胡璇;叶俊钊;廖献花;邵琮翔;李福曦;钟碧慧【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诺福韦酯24周疗效分析 [J], 吕莹;陈晓蓉2.IFN-α2b治疗1年疗效欠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恩替卡韦7年后引发HBsAg 血清学转换1例 [J], 李桃源;陈友鹏3.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对血清学应答的影响 [J], 于莉;马勇4.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与其HBeAg 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研究 [J], 沈加裙;方静;马春梅;林丽圆;胡继军5.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8B附近的多态性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血清学应答的关系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468d1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e.png)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统计[1],全球范围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极其普遍[2]。
成年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一般为85%~95%[3],婴幼儿期的阳性抗体率在60%~80%[4],孕期妇女的抗体率为95%以上[5]。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6]。
调查显示,目前,婴幼儿巨细胞感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同时,它也是我国婴幼儿畸形,智力低下的主要诱因之一,多种因素可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我国每年约有1.1%的新生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因此对其的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该院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在实践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段在4个月~3岁之间,且患儿CMV-IgM 均为阳性,28例患儿均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黄艳张炜灵潘彩金赵凤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深圳5181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观察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布情况。
结果患儿年龄分布为4个月~3岁,发病年龄中位为18个月,其中4~6个月12例(42.9%),6个月~1岁12例(42.9%),1~3岁4例(14.3%);28例患儿中有肺炎患儿18例(64.3%),有肝炎患儿10例(35.7%)。
结论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肺炎和肝炎上,且患儿感染肝、肺炎主要发生在1岁后,及早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诊治的效果。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L-10、IL-12变化的临床意义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L-10、IL-12变化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8bf668caaedd3383c4d31d.png)
1例 , 2 提高率 1 . 。两组比较 P<0 0 。 72 . 5 ③疼 痛缓解程度 :
A 组 完 全 缓 解 5例 , 分 缓 解 1 部 4例 , 缓 解 4例 , 解 率 无 缓
8 . ; 2 6 B组 分 别 为 2 7 1 、 、3例 , 解 率 4 . 。 组 比较 P< 缓 09 两
< 0 05。 .
18 91年 WHO 制 定 的 标 准 评 价 临 床 疗 效 , 为 完 全 缓 解 分 ( R)部 分缓 解 ( R) 稳 定 ( C) 进 展 ( D) 有 效 率 为 C C 、 P 、 N 、 P , R+
P R。 根 据 K S进 行 生 活 质 量 评 分 , 疗 后 评 分 增 加 1 P 治 O分 或 以上为提高 , 少 1 减 O分 为 减少 , 者 之 间为 稳胃肠 道 反 应 和 骨髓 抑 制 。 方 苦 参 注 射 复
反 应 评 定 : 副 反 应 分 级 O Ⅳ级 。统 计 数 据 采 用 X 检 验 和 毒 ~
Rdt 析 。P 0 0 有 统 计学 差 异 。 ii分 ≤ .5
液是由苦参 、 山慈 姑、 灵脂 、 首乌等 中药经现代科学方法炮制 、
0 0 。④ 化 疗 毒 副 反 应 : 组 未 见 肝 肾 及 心 脏 毒 性 反 应 , .5 A B组 个 别 患 者 出 现 肾 功 能 轻 度 毒 性 反应 , 对 症 处 理 后 恢 复 正 常 ; 经 两 组 血 小板 和 血 红 蛋 白降 低 不 明 显 。 组 胃肠 道 反应 0级 1 A 3
精 加 工 而 成 的 纯 中 药 制 剂 。 研 究 表 明 , 可 直 接 杀 伤 肿 瘤 细 其
结 果 : 临床 近期 疗 效 : 组 C 7例 , ① A R1 NC 7例 , D 6 P
16256298_IL-17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及HCV复制关系的研究
![16256298_IL-17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及HCV复制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4fb0e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0.png)
ng
bo,FU Na,ZHAOSu
x
i
an,LIWen
cong,DIHa
i
l
i
ng,NAN Yue
-mi
n*
(
Depar
tmentof Tradi
t
i
ona
land We
s
t
e
rn Medi
ca
lHepa
t
o
l
ogy,t
heTh
i
rd Ho
spi
t
a
lof
,
,
)
Hebe
iMedi
ca
lUni
v
e
r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白 细 胞 介 素 17 (
i
n
t
e
r
l
euk
i
n
17,
IL
17)基 因 单 核 苷 酸 多 态 性 (
s
i
ng
l
e nuc
l
e
o
t
i
de
l
r
i
sms,
SNPs)与慢性丙型肝炎(
chr
on
i
chepa
t
i
1981- ),女,河北临漳人,河北医科大学第
三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研究。
* 通讯作者。E-ma
i
l:
nanyuemi
n@163.
c
om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意义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e14ad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f.png)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意义刘岚;傅睿【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3)004【摘要】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其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中可能的免疫病理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选用2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标本(病例组)和10例非肝脏疾病死亡婴儿尸检肝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进行IL-17染色,观察IL-17在2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为1.348±0.487,对照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为0.300±0.483,病例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734,P<0.01).结论 IL-17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病过程及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页数】4页(P7-9,封4)【作者】刘岚;傅睿【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南昌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9【相关文献】1.IL-17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谭梅军;陶强;黄金狮2.巨细胞病毒UL44、UL3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的检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J], 项曙光3.IL-17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彬;朱丹荣;陈吉祥4.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 [J], 刘岚;谭梅军;万盛华;许增华;张双红;吴蔚;段亚群5.巨细胞病毒肝损害患儿外周血IL-17、IL-35与Th17/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杨泽民;张阵;王文辉;冷建刚;刘虎;桑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外周血IL-33、sST2表达及意义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外周血IL-33、sST2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ed606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a.png)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外周血IL-33、sST2表达及意义卜妙然;郁晶晶;叶黎离;孟令建;王军【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HCMV阳性肝炎组和HCMV阳性其他疾病组患儿的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及Th1、Th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肝炎组高于其他疾病组.肝炎组和其他疾病组患儿IFN-γ/IL-4及Th1/Th2均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低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肝炎组血浆IL-33浓度与sST2、IL-4浓度及Th2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FN-γ/IL-4、Th1/Th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CMV肝炎婴儿存在Th1/Th2失衡,IL-33可能参与HCMV感染所致Th2优势应答和Th1/Th2失衡.【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07【总页数】4页(P512-515)【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白细胞介素-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Th1细胞;Th2细胞;婴儿【作者】卜妙然;郁晶晶;叶黎离;孟令建;王军【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婴儿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原因[1]。
IL-12对巨细胞病毒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IL-12对巨细胞病毒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8050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4.png)
IL-12对巨细胞病毒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滕勇;黄超洋;李小曼;谢震渊;常海艳【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3(022)001【摘要】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主要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关,是免疫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研究探讨IL-12对编码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即刻早期基因 IE1 的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CMV IE1 质粒DNA单独或与编码IL-12 的质粒DNA共同免疫小鼠,然后用致死量病毒攻击小鼠.通过检测小鼠体内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小鼠的存活率、体重丢失率、器官中的病毒滴度等来评价IL-12对疫苗免疫的佐剂效果.结果显示,与单独疫苗免疫组相比,IE1 DNA联合IL-12 DNA免疫组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更高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能够降低器官中的病毒滴度,显著提高保护率,从而更好地抵抗病毒攻击.实验证明,IL-12能够作为巨细胞病毒IE1 DNA疫苗的佐剂,提高免疫保护效果.%Interleukinl2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mmune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djuvant effect of IL-12 on CMV IE1 DNA vaccine was explored in BALB/c mice. Mice were immunized two times with DNA vaccine alone or plus IL-12 DNA. After immunization, mice were challenged with lethal dose of homologous virus. The induce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survival rates, weight loss and organ residue virus titers of mice after challenge were detected to evaluate the adjuvant potency of IL-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DNA vaccine alone, IE1 plus IL-12 DNAs induced higher production of IFN-γ secretinglymphocytes in spleen of mic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urvival rate of the mice.【总页数】5页(P69-73)【作者】滕勇;黄超洋;李小曼;谢震渊;常海艳【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0;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1【相关文献】1."禽疫苗免疫增强剂"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J], 程相朝;吴庭才;张春杰;李银聚;陈文萍2.山地乌骨鸡IL-2、IL-15、IL-18及IFN-γ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IBV 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J], 胡慧琼;王红宁;周生;李晓英;黄勇;柳萍;徐永莉3.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J], 李秋馨;方育群4.鸡胚接种鸡白介素18重组质粒对IBDV 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J], 吕冬梅;翁继峰;于涟5.人巨细胞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J], 李猛;邵丽军;郭立君;王宣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儿童巨细胞病毒分离毒株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幼儿园儿童巨细胞病毒分离毒株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1b53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c.png)
幼儿园儿童巨细胞病毒分离毒株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罗兵;邵济钧;王笑峰
【期刊名称】《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00(020)005
【摘要】目的调查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间人巨细胞病毒 (HCMV)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
②方法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对 112名幼儿园儿童尿标本分离到的部分HCMV毒株进行酶切图谱分析。
③结果自 2所幼儿园同组儿童分离到的大多数HCMV毒株具有相同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④结论水平传播是幼儿园婴幼儿间HCMV传播的主要方式。
【总页数】1页(P434)
【作者】罗兵;邵济钧;王笑峰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29.9
【相关文献】
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
2.人Vigilin基因5‘端EcoRI 片段的克隆及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3.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分离株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研究
4.3株减蛋综合征病毒毒株核酸酶切图谱分析
5.鸡痘病毒282E_4弱毒株TK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
![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f650bf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d.png)
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王晓茵;罗丽玲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22)004
【摘要】本文将28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MTT比色法研究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iRNA能提高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治疗组患儿外周血IL-2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强。
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总页数】3页(P289-291)
【作者】王晓茵;罗丽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26
【相关文献】
1.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外周血Treg及IL-l7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关联性 [J], 孙晓红;梁晓君;周会祥;冷耀明;王敏
2.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植物血凝素皮试反应的影响 [J], 王晓茵;苏力
3.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外周血IL—2水平 [J], 王晓茵;陈长春
4.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研究 [J], 王晓茵;郭醒华
5.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J], 张维娜;丁传刚;赵红英;李丽;张曼军;卢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b9e1f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f.png)
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孙峥嵘;阮强;何蓉;马艳萍;齐莹;吉耀华【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35)001【摘要】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5基因编码序列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其感染引起不同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HCMV UL135全序列PCR扩增,并对PCR扩增阳性的25例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29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有25株PCR扩增阳性.25株分离株UL135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其核苷酸的变异率为0.1%~2.6%.与Toledo株相比,部分分离株具有氨基酸翻译后修饰位点的新增或缺失.25株临床分离株UL135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了第28位、313~317位、161~163位、171位氨基酸均有蛋白质结构二级的改变.结论:25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5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未发现UL135基因的变化与HCMV先天感染导致的不同疾病存在着相关联系.【总页数】3页(P17-19)【作者】孙峥嵘;阮强;何蓉;马艳萍;齐莹;吉耀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相关文献】1.人巨细胞病毒UL14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齐莹;阮强;何蓉;卢颖;吉耀华;马艳萍;刘庆;陈淑荣2.人巨细胞病毒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黄郁晶;阮强;卢颖;齐莹;何蓉;马艳萍;吉耀华;孙峥嵘3.人巨细胞病毒UL138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马艳萍;阮强;齐莹;何蓉;卢颖;吉耀华;刘庆;陈淑荣4.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 [J], 何蓉;阮强;齐莹;马艳萍5.人巨细胞病毒UL134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 [J], 马艳萍;阮强;何蓉;齐莹;孙峥嵘;吉耀华;黄郁晶;刘庆;陈淑荣;王继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巨细胞病毒UL134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UL134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d89c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c.png)
人巨细胞病毒UL134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马艳萍;阮强;何蓉;齐莹;孙峥嵘;吉耀华;黄郁晶;刘庆;陈淑荣;王继东【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年(卷),期】2007(9)6【摘要】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呈现一定的基因多态性。
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与不同分离株的基因变化有关。
HCMV Toledo株和其他低传代临床分离株基因组UL/b’区中发现的19个基因(UL133-UL151)可能在病毒潜伏、复制、逃避机体免疫和不同组织细胞嗜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该文研究HCMV不同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分析这种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HCMV基因多态性的一项基本数据。
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34基因全序列PCR扩增、测序及分析。
结果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4基因PCR扩增均阳性。
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核苷酸和预测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同源性分别为96.4%-98.3%和92.7%-94.9%,但预测编码蛋白质新增一个SUL位点。
结论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比较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UL134基因与HCMV致病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总页数】4页(P583-586)【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UL134;多态性【作者】马艳萍;阮强;何蓉;齐莹;孙峥嵘;吉耀华;黄郁晶;刘庆;陈淑荣;王继东【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人巨细胞病毒UL15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吉耀华;阮强;何蓉;齐莹;马艳萍;孙峥嵘;刘庆;王继东2.人巨细胞病毒UL143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何蓉;阮强;齐莹;马艳萍;吉耀华3.人巨细胞病毒UL148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吉耀华;阮强;卢颖;齐莹;何蓉;刘庆;陈淑荣;马艳萍4.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孙峥嵘;阮强;何蓉;马艳萍;齐莹;吉耀华5.人巨细胞病毒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研究 [J], 黄郁晶;阮强;卢颖;齐莹;何蓉;马艳萍;吉耀华;孙峥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a t 0b et e T n et ae tesn l u loie p lmop im( N sr c jci oivsi t h igen ee t oy r hs S P)o L一1 p 0 3 nrn ltd rgo ( U R) v g d fI 2 4 u t sae e in 3 T a
苷 酸 多态 性 与 婴儿 C MV肝 炎发 生 的 关 系 。方 法
法 测定 1 5 健 康 儿 童及 1 2例 C V肝 炎 患 儿 I 1 p 03非 翻 译 区 r 2 2 2 0 例 2 M L一 2 4 s 1 2 7位点 基 因型 , 用 双 抗 体 夹 心 E I A法 、 率 法 3 采 LS 速
4 . % 、0 0 、2 4 , 组 问 c 7 6 4 .% 1. % 两 C基 因 型和 非 c c基 因型 之 间频 率 分 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4. 5 P<0. 5, =2 2 7, 8 5, 0 OR .0
9 % C :.8 45 0 。 C 5 1100~ .1 ) MV肝 炎 组 I L一1 p0r 22 2 24 s 12 7位 点 等 位 基 因 A、 分 布 频 率 分 别 5 . % 、4 7 , 照 组 分 别 为 3 c 5 3 4. % 对
6 . % 、2 4 , 7 6 3 . % 两组 等 位 基 因 频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7 1 8 P < . 1 O =0 5 3 9 % C : . 0 .6 , 0 0 ; R . 9 , 5 I 0 4 4~0 8 1 O : .7 : R
1 6 6,5 C : . 4 . 8 9 % I 1 1 9—2 4 5 。r3 l 2 7位 点 不 同基 因 型 的 C . 7 ) s2 2 2 MV 肝 炎 患 儿 之 间血 清 I L—l p 0水 平 、 HC 24 尿 MV DNA载 量 ( 拷
・
论
善 ・
J eRs c 2010, 139 No.12 d eDe M Vo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巨细 胞 病 毒 肝 炎 患 儿 I L一1 p 03 非 翻 译 区 2 4 基 因 多态 性 研 究
叶松道 郑 晓群 杨锦 红 李 伟 石海矾
摘 要 目的 研 究 巨 细 胞病 毒 ( M 肝 炎 患儿 I C V) L一1 p 03 非 翻译 区 r 2 2 2 2 4 s 1 2 7位 点 的 基 因型 分 布 , 讨 该 位 点 的 单 核 3 探 应 用 聚合 酶 链 反 应 一限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 ( C P R—R L ) 术 和 基 因测 序方 FP技
和 实 时荧 光 定 量 聚合 酶 链 反 应 ( Q —P R) 别 测 定 C F C 分 MV 肝 炎 患 儿 血 清 I 一1pO水 平 、 L I 24 A T活 性 及 尿 H MV D A 载 量 。 C N 结 果 C V 炎 组 I M 肝 L一1p0r 2 22 2 4 s l2 7位 点 A A C 3 A、 C、 C基 因 型 分 布 频 率 分 别 为 3 . % 、1 8 、3 8 , 常 对 照 组 分 别 为 44 4. % 2. % 正
aq n Y n ih n L i S iH n L b rtr a n s e tr T e2 A l td Ho i lo nh u Me ia ol e Z e a g o u , a g Jn og, iWe, h a a . a oaoy Dig oi C ne , h f i e s t f Wezo dc lC l g . hj n f s i f a pa e i
基 因 的个 体 可 能更 利 于 CMV病 毒 的复 制 。
关 键 词 巨细 胞 病 毒 肝 炎 基 因型 多 态性
单 核 苷 酸 白细胞 介 素 1p0 2 4
1 n ao, i So gd e Zhe g Xi n —
S u y o h n lmo phs o L 一1 4 Un r n ltd Re in i n a twih Cy o e ao iu p tt . t d n t eGe ePoy r im fI 2p 03 ta sa e go n I f n t tm g lvr sHe a is i
贝/ 升 ,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 8 、 9 3 5 P均 < . 5 , C基 因型 患 儿 血 清 I 毫 l 差 g 7 3 5 F= . 2 , 00 )C L一1 p 0水平 低 于 A 24 A基 因型 , 液 尿 H MV D A载 量 高 于 A C N A基 因型 , 剐基 因型 患 儿 之 间血 清 A J 性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不 『 T活 P> . 5 。结 论 I L—l p 0 3 非 翻 2 4 译 区 r 22 2 s 12 7位 点 单 核苷 酸多 态 性 与 婴 儿 C 3 MV肝 炎 的发 生 具 有 相 关性 , 中 c等 位基 因可 能是 其 遗 传 易 感 基 因 , 带 c等 位 其 携
r3 22 7 i n c tme a o iu paii n a s, n id t s o ito t e L 一1 40 SNP n yome aovr e a i si i s 21 2 st i yo g l vr she t si fnt a d fn he a s ca inbewe n I e t 2p a d ct g l iush p tt n Ch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