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真善美校园文化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行知的真善美校园文化观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儿童的幸福童年大部分宝贵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儿童进入学校成为学生,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本质上是要过一种有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健康而快乐的学校生活。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陶行知说:“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1)只有为儿童创设一个“健康、快乐、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为儿童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追求真善美的交融与统一,是许多现代教育家的梦想,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教育的灵魂。为此,他提出“真善美合一”、“知情意合一”、“教学做合一”作为办学目标和方针,大力倡导创造“真善美的人格”。陶行知倡导“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育人目标,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教育的一切内容、形式和行为,都应该体现一个“真”字。他提出的爱生如子“爱满天下”精神是人类的至善至爱精神,贯穿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善就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人性追求和理想。陶行知一贯重视美育的作用,主张以审美的精神塑造人,使教育成为美化人生的东西。“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的感受,是每个人所追求、向往的境界,有了美,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和快乐。陶行知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

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2)本文试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论述陶行知的“真善美”校园文化观。

一、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真善美的物质文化

和谐校园应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物质是基础、精神是灵魂。这两者共同统一于和谐校园之中而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物质以通过直接做用于人的感官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环境的育人功能最为直观和具有显性。脏乱差的环境只能助长假丑恶。陶行知非常重视物质环境的改造与建设。他说:“物质环境在教育上的影响,尽人皆知,要有良好的教育,必须有相当的物质环境。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和校外种种之精神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当之设备,才能有相当的精神”。(3)他强调“改造环境,要有美术的精神”。(4)学校注重以美术精神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品位,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文化空间,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真善美的物质文化,可以起到以环境的高雅提升人的尊严和品行、陶冶人的情操,在美的氛围中起到求真向善爱美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健康快乐的成长。

抗战时期,陶行知他办的育才学校发挥创造精神,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提了五大创造:创造健康的堡垒;创造艺术的环境;创造生产的园地;创造学术的气候;创造真善美的人格。他说:“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现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5)“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有不可侵犯的威仪”(6)陶行知真善美的校园物质文化观在他撰写的《育才学校校歌》中充分流露出来。

开头两段是“我们是凤凰山的儿女。我们是凤凰山的主人。凤凰山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乐园,我们的世界。我们是凤凰山的开垦者,要创造出新的凤凰山,新的家,新的乐园,新的世界。歌词最后一段是:“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让我们歌颂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

二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载体形成真善美的精神文化

在陶行知的办学实践中既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但更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他说:“我们深信最产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来,也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其不可因钱少而推诿(7)学校,作为师生共同生活、和谐发展的生命绿洲,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首先,要正确处理师生间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学校真善美精神文化的核心。陶行知一贯倡导师生民主平等,反对家长式的专制作风。他说:“专制生活中可以培养奴才和奴录,但不能培养人民做主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展到最高峰”(8)陶行知要求教师要做到思想民主作风民主和教学民主。主张教师要向小孩子学习。他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9)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上情感上的良好环

境,减少学生的升学压力和恐惧感。在陶行知看来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学习上是互学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感化关系。“在晓庄,凡是同志一律平等。共同立法的时候,师生工友都只有一权,违法时处分也不因人而异”。(10)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师生营造了民主氛围,提供了创造的心理环境,为人的健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11)“建立真善美的人际关系,大家把人格拿出来互相摩擦,各人肯以灵魂相见”(12)“与学生共生活,日久便成为学生的朋友”。(13)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定位的。陶行知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师生之间还有另一面的关系,他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14)通常人们只知道先生感化学生,其实,学生也在感化先生。他说:“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好现象,总之,师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度,学生生气也发扬到什么地步,这是丝毫不可假借的。”(15)

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