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课程纲要
地球科学与地质学课程大纲
地球科学与地质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地球科学与地质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地质过程;3. 熟悉地质学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的各层和板块构造2. 地球内部的地质过程- 构造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和地壳运动- 岩石圈和地热等地质现象3. 地球外部的地质过程- 气候变化和地球表层演化- 地质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与防治4. 地质学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 地质图解和地质测量- 地质钻探与取样- 地质化学分析和岩矿鉴定技术5. 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应用与发展-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 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预防与减灾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述,向学生介绍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其实践能力;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其合作与沟通能力;4. 学科交叉: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探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地球科学与地质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论文: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撰写一篇关于地球科学与地质学的综合性论文;4.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地质学方面的学科竞赛,发展其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地球科学导论》2. 《地质学原理》3. 《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4. 《现代地质学》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中学地球科学课程设置
中学地球科学课程设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地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等主要圈层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3. 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变化、地震等。
2.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地球科学领域的未知问题。
本课程针对中学年级学生,结合地球科学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地球科学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为后续学习及实际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特点,引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结构,以及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球的结构与物理性质3. 地球的大气层:分析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球的大气层4. 地球的水圈:讲解水圈的分布、循环过程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球的水圈5.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探讨岩石圈的组成、分类,以及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6. 地球科学与人类生活:分析地球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学院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的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科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3.课程类别:选修课4.适合专业:环境科学专业5.总学时:32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地球科学概论》是面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方向、固体矿产方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道桥工程方向)、环境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等专业设立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行星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掌握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系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序论(1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球科学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工作方法3、地球科学的分科4、为什么要学习地球科学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学时)教学内容:1、宇宙2、银河系与太阳系3、地球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夭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学时)教学内容:1、太阳系的起源2、地球的诞生3、地质年代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 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第三章大气圈(2学时)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作用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3、大气圈的分层4、大气圈的物质转换5、大气的运动和多变的气候6、气候及其变迁的原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大气组成结构、大气运动的规律、大气运动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
成信工《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球科学概论》是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地球科学知识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知识课,也是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在大气科学专业属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介绍行星地球的基本天文知识,固体地球圈层结构及基本知识,包围地球的圈层知识,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基本知识,作为人类发展基础的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基本知识等,不仅拓展了学生饿知识视野,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掌握生物进化及地质年表;掌握地球五大圈层的结构,功能,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特征;建构各种系统科学得理念及系统研究思想;了解地球环境及变迁中的重要规律;了解自然资源及稀缺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建立防灾减灾的系统工程的观点。
(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地球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辩证关系,整体思维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建立系统的思维观念。
(三)从教学方法上,应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运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及最新的网络信息,着重理解各种系统如圈层的联系,各种知识的联系,以及当前某些重大问题和地域问题的地球科学理解。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属于基础知识课程,不需先修课程。
但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和环境专业的多种专业课程的必备的背景基础理论。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一)地球科学概论:2学时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3、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认识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二)地球的地位,起源和演化:4学时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3、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4、恒星演化与太阳系形成5、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要求学生了解地球存在的环境:太阳系的结构,能量和行星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理解大爆炸学说与宇宙起源问题;了解太阳系形成假说;掌握地球起源和圈层分异,地球年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及地质年表等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地质学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2编写人:肖传桃审订人:李建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在地质学专业课程中,《地球科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地质学分析、推断问题的思维能力(或地质思维)和资源环境意识;并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诸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地质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第一篇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第一章地球 1.5学时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地壳 1.5学时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均衡概念;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篇地球的历史第三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3学时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地层系统。
第三篇地质作用第五章地质作用概述2学时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4学时风化作用概念及类型和特征;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剥蚀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4学时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第八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学时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概念;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的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及岩浆活动基本规律;岩浆岩。
变质作用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变质岩。
第九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6学时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现代及新构造运动表现;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岩层产状及岩石变形;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运动的规律、地震作用(概念、成因类型、地震地质作用、地震带的分布)。
大学三年级地球科学教案备忘
大学三年级地球科学教案备忘一、教案备忘地球科学课程的教案备忘1.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所在年级:大学三年级分数:3学分上课时间:每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地质科学楼206教室授课教师:王教授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科领域- 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地质史和地球演化的基本原理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球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课程大纲3.1 第一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 3.1.1 地球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1.2 地球科学学科的分类和关系- 3.1.3 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3.2 第二章: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物质组成- 3.2.1 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分层模型- 3.2.2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成因- 3.2.3 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3.3 第三章:地质时间与地球演化- 3.3.1 地质时间的划分和地质历史研究方法 - 3.3.2 地球演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3.3 地球演化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3.4 第四章:地球的外部过程与地貌形成- 3.4.1 地表地貌的分类和地貌研究方法- 3.4.2 土壤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分布- 3.4.3 溪流和河流的形成和演化3.5 第五章:地球与大气、水环境- 3.5.1 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 3.5.2 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3.5.3 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3.6 第六章:地球资源与环境利用- 3.6.1 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3.6.2 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6.3 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4.教学方法- 授课讲授: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 实验研究:通过实地实验和科研项目进行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13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地质学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3.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4.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2. 难点:地球科学的特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1、地质学研究对象2、地质学研究任务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一)教学要求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1、元素2、矿物3、矿物的基本性质4、认识常见矿物(三)重点、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2024年大班《地球》科学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地球》科学标准教案通用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地球》科学教材第三章“神秘地球”,详细内容包括地球基本构造、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上自然现象等。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解地球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基本构造,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基本构造。
2.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意义,地球构造与自然现象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球构造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美丽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外观特征,激发他们对地球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地球基本构造:通过地球构造模型,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及特点。
(2)地球自转与公转:以动画形式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学生绘制地球构造图,并在图中标注自转与公转方向。
4. 讲解与互动(10分钟)针对学生绘制过程,进行讲解与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问题。
5. 小组讨论(10分钟)(1)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2)地球上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六、板书设计1. 地球基本构造2. 地球自转与公转3. 地球构造与自然现象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眼中地球”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眼中地球是一个神秘蓝色星球,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地球自转与公转让我们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同时也带来四季更替。
地球上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台风等,让我深感自然力量。
为保护我们家园,我们要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与讲解。
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
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是普通高中必修科目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介绍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课程纲要内容地球与环境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球与宇宙课程内容包括地球的构造和组成、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地球的生态系统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和地球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地球环境与资源课程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等。
学生了解地球环境和资源的状况,掌握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促进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自然灾害与应对课程内容包括地震、火山、洪水、飓风、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并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做好应对方案。
二、重要性1. 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地球与环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2. 促进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地球与环境课程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非常重要。
学生了解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类的一员应该如何去保护环境。
3. 培养学生担当社会的能力地球与环境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担当社会的能力。
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有主动积极的行动去处理这些问题,靠自觉自愿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地球与环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示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与环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大纲:地球科学导论
《地球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地球科学的入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球科学导论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课程学分学时安排学分:2 学时安排:32三、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等,具有初步分析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既有理论教学部分,又有实验教学部分,所包含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好这门课,对学生系统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我们努力构建的能力培养型实验教学体系就是让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传授地球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素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内容较多。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教材、学时数等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鼓励教师根据学科发展,随时补充或更新课程内容。
绪论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八章构造运动第九章地球动力系统第十章地球的资源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四、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根据教学实践,适当安排。
实验1 认识常见矿物、岩石和矿石观察标本,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如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密度、硬度、解理、断口等。
认识常见的矿物。
掌握岩石的肉眼鉴定特征,认识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小学地球科学课程大纲
小学地球科学课程大纲第一章:引言地球科学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本课程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学习框架,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深入认知。
本大纲将涵盖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地球表面特征、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地球的构造本章将介绍地球的组成和内部结构。
学生将学习地球的三层结构(地核、地幔和地壳),以及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还将了解地球的形状、尺寸和重力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地球内部热源和地震等自然现象。
第三章:地壳运动本章将介绍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学生将学习板块构造理论,并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和地震活动的影响。
学生还将学习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并了解地震波和地震测定等基本知识。
第四章:地球的表面特征本章将介绍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
学生将学习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和湖泊等地形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学生还将学习风蚀和水蚀等自然过程对地表地貌的塑造作用,并了解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第五章:气候和气候变化本章将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和气候因素。
学生将了解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等)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并了解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还将学习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了解全球变暖等当前国际关注的气候问题。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本章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还将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了解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实验和观察本章将介绍地球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
第八章:课外拓展本章将提供一些课外资料和拓展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的魅力。
学生将有机会参观地质展览,野外考察或观测天象等,以增强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直观体验和兴趣。
基础地球科学课程纲要
․知道板塊的基本概念及其與地殼變動
動 3-2 板塊運動 的關係。
․了解台灣的地殼變動是因為台灣位在
板塊邊界上所造成的。
268
必修-自然領域-基礎地球科學課程綱要
主題 主要內容 內容細目
預期學習成果
參考 節數
1. 氣 象 災1-1 颱風
․了解颱風形成原因與侵台時的風雨變
害
化。
四 、
․知道侵台颱風路徑及其可能造成的災 害。
態
․知道風和洋流會將能量傳送到不同區
的 地
域。
12
球
2-2 洋流、波浪․知道洋流(風成流)的成因,並知道洋
與潮汐
流對環境的影響。
․知道不同洋流中的海水性質不同。
․知道波浪的特性。
․知道潮汐的成因與週期,以及潮汐對海
岸環境的影響。
3. 固 體 地3-1 火山帶與地․知道火山或地震在某些地帶常發生。
球 的 變 震帶
地 球
化。 ․知道星座盤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
․知道視星等與絕對星等的區別及兩者
之間的關係。
․知道恆星的顏色與星球表面溫度有
關;溫度低呈紅色,溫度高呈藍色。
․知道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太陽系之外,還
有星雲、星團、星系等。
1. 地 球 的1-1 大氣的結構․了解大氣層氣溫、氣壓的分布特性。
結構 1-2 海洋的結構․知道海水中的一般鹽度及海水溫度的
7~8
境 2. 海 岸 變2-1 波浪與海岸․知道波浪在近岸處破碎後會形成沿岸
變 遷
遷
地形
流。 ․知道沿岸流是造成海岸侵蝕與堆積的
重要因素之一。
2-2 填海造陸面․知道台灣海岸曾因人為與自然因素而
面觀
幼儿园地球科学课程计划
幼儿园地球科学课程计划一、课程概述: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理解地球客观存在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也是幼儿园地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地球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对地球的认知,让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和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和变化,从而树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环保的意识,具备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了解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3、探索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体验和学习环保知识;4、促进幼儿身心、智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地球的日与夜、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和海洋潮汐;3、自然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空气环境保护、生态保护;4、人文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节约能源与减排;5、回顾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法:1、示范和比较法:通过比较和示范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思维;2、追问和引导法:引导幼儿以问题为导向自我探索;3、实验和互动法:通过互动体验,探索自然规律。
五、评估方式:1、观察法:通过对幼儿的言行表现和思维情况的观察,及时给予反馈;2、问答法:在课程中设置问题和答题环节,检测幼儿掌握情况;3、记录法:记录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材料:1、地球模型;2、世界地图;3、自然环保图片册;4、实验工具:比色板、PH试纸、温度计等。
七、教学计划:第一周: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课程内容: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构成和特点,并通过地球模型教授幼儿地球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
第二周:时间和天气变化课程内容:介绍地球的日与夜、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以及天气变化,并通过活动和童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三周:水环境保护课程内容:教授幼儿水资源的作用和水污染现象,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并探讨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四周:空气环境保护课程内容: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并通过实验让他们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級中學基礎地球科學課程標準
貳、重點目標
一、增進學習地球科學之興趣與意願,並培養關心、珍惜地球環境之正確態度。
二、了解有關地球形態、組成、構造、活動、歷史及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基本概念。
三、培養學生活用地球科學基本概念與方法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第二時間分配
高一基礎地球科學為一學期之課程,可安排於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每週二節。
第三教材網要
高級中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篇)課程標準
貳、重點目標
一、認識地球的物質、構造、活動、歷史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增進對地球的了解。
二、分析地球與宇宙的事物及現象,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認識地球科學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第二時間分配
高二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篇)為一學年之課程,每週二節。
第三教材網要
一、風化與侵(剝)蝕
二、搬運與積作用
三、山崩
四、海灘與沖積平原
五、實習
第四實施方法
壹、教材編選之要領
一、本科教科用書指教科書、學生實習手冊及教師手冊三種,每學期各編輯一冊,供高二教
學之用。
二、教科書之編寫,應根據教材綱要把握課程目標,並配合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原理,以生
動有趣之方式呈現學習內容與過桯。
三、教材除應與高級中學基礎地球科學課程銜接之外,更應注重課程中之基本概念能與日常
生活中的經驗相結合。
四、教科書分量應與各學期實際可上課教學節數相配合。
故教材分量之規劃以一學期十五週,
每週二節為原則,每單元之授課節數可視各單元份量之多寡,作彈性之時間分配。
五、教科書之文字敘述力求淺顯生動活潑,儘量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
果及興趣應附主題清楚之圖表和彩色照片。
六、教科書應儘量附有實習活動,使學生經由活動實際操作了解基本概念,以提高學習興趣。
七、教科書每一學習單元應附作業,提供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與推理活動。
八、教師手冊除明列各單元之具體教學目標及評量要領外,亦應提供達成目標之適當教學方
法,以及教具、教學媒體與作業指導等。
貳、教學方法
一、配合教科書內容重點,教師可補充與鄉土或生活相關之題材及資料,以引起學習動機;
教學方法儘量使用觀測、參觀、討論、報告等方式,使學習過程生動多變化。
二、教師教學時宜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活動,使學生經由思考討論而形成概念,並啟發其
學習地球科學知識的興趣及愛護地球環境的情操。
三、教師教學應儘量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如儀器、掛圖、圖片、模型、標本、幻燈
片、投影片、影片、錄影帶等,以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師教學時,可運用單元活動之方式,使之更具有彈性,以適應時令季節與地方之特性。
高級中學地球科學課程標準
貳、重點目標
一、認識地球的物質、構造、活動、歷史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增進對地球的了解。
二、分析地球與宇宙的事物及現象,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認識地球科學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第二時間分配
高三地球科學為一學年之課程,每週三至四節。
第三教材網要
第四實施方法
壹、教材編選之要領
一、本科教科用書指教科書、學生實習手冊及教師手冊三種,每學期各編輯一冊。
二、教科書之編寫,應根據教材綱要把握課程目標,並配合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原理,以生
動有趣之方式呈現學習內容與過桯。
三、教材除應與高級中學基礎地球科學課程銜接之外,更應注重課程中之基本概念能與日常
生活中的經驗相結合。
四、教科書分量應與各學期實際可上課教學節數相配合。
故教材分量之規劃以一學期十五週,
每週三至四節為原則,每單元之授課節數可視各單元份量之多寡,作彈性之時間分配。
五、教科書之文字敘述力求淺顯生動活潑,儘量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
果及興趣應附主題清楚之圖表和彩色照片。
六、教科書應儘量附有實習活動,使學生經由活動實際操作了解基本概念,以提高學習興趣。
七、教科書每一學習單元應附作業,提供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與推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