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司事件概况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影响与启示 (一)影响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 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 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 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的那 一刻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孕 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 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在民间审计发展的200多 年历史中,人们研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 破产审计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案例作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 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 深远。


3.股份公司规范及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 法的客观要求。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 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 要求。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 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 序混乱。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件之后,英政府开始重视对 股份公司的规范。1815年英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尔后每隔3至10 年重演一次,每次都有大批股份公司倒闭,大量股东和债权人蒙受损 失。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 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性,1844年的《公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 定的。该公司法明确规定鼓励公司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明文规定股份 公司账簿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1845年又公布了新的公司法条 款,增设了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的条款。新的公 司法条款为民间审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深层原因 (一)不公平的产权交易


可以说南海公司的股东是政府转嫁债务的牺牲品。股东名义上拥有的 南海公司的股权,实际上是应由政府支付的债权,而政府通过被视为 创新的手段将民众持有的以政府信誉担保的国债转化为风险自担的企 业股票。当拥有的对政府债权被转化为对股份公司的股权后,由于南 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剩余索偿权就只剩下特许经 营权。一旦特许经营权无法产生效益,股东的产权便成了废纸。政府 高官和议员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了解南海公司经营状况的,但为了转嫁 负担,同时也因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接受了南海公司的贿赂,他们只 有牺牲民众的利益。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希望南海公司的股价高涨,以 便更快的减少债务。虽然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南海公司破产,但因 为一场不公平的产权交易使他们难以对南海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管 理。
此外还有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与套利。 据国会组织的13人特别委员会调查显示,该 公司会计记录严重失实。委员会聘请的审计师 查尔斯斯奈尔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 社会计帐目的审计更清楚地表明该公司确实存 在舞弊行为。同时,该公司管理当局还涉嫌操 纵股市,并通过多种手段调节股市,以期靠信 息欺诈来维持股价。

(三)不对称的财务信息
公开证券市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隔阻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经常性 联系。二级市场博取差价的盈利模式也使得人们常常忽略财务信息。在信 息得之不易的年代,一般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常常依据的信息有两类。 一类是上市公司的宣传和市场传言。上市公司的宣传对投资者有很大的鼓 动性,南海公司在报刊杂志和印刷品中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作了夸张 性的报道。市场的传言也对股价崩溃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类信 息是股价信息。而对于维系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根本的信息———上市公司财 务信息,投资者却难以取得。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加大了投资风险。即 使财务信息受到重视,也由于管理层和一般投资者在地位、职务上的差异 而造成信息获取的时间和准确性的差异。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 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 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 致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 司”股价跌至124英镑。年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 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 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 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当证实了百万英 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 并给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三、南海公源自文库破产的后果

南海公司的破产引发了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市 场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标志着世界 早期资本市场的崩溃。
1720年8月31日,南海公司股票市值为1640万英镑,此后不 到一个月市值就被蒸发掉1030万英镑,同年10月,伦敦的股 票指数平均跌去一半。资本市场危机使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 摇摇欲坠。硬币从流通中消失,在伦敦,每月需支付5%的利 息才能借到硬币,在爱尔兰,甚至回到了物物交换的阶段, 阿姆斯特丹的股份公司个个垮台,股东纷纷破产。


2.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
通过对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 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上的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 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发生,说 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具有委托性质。 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 触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必须借助于其会计报 告。但是股东和债权人要得到公司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 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 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将客观、可信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公司 股东及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另 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 关系难以维系,股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英国议会面对舆论压力,为平息“南海公司”破产引发的风波,于1720 年9月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南海公司”破产事件。 在查证中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真,并有明显的篡改舞弊行为。为 此,特别委员会特聘请伦敦市霍斯特· 莱思学校的会计教师查尔斯· 斯内尔 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审查。斯内尔应议会特别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对 “南海公司”会计账目的审核,于1721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 特· 莱思学校的习字教师兼会计师查尔斯· 斯内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 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出了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但没有对公司 编制虚假账目的目的表示自己的意见。英国议会根据斯内尔的审计报告书, 没收了全部公司董事的个人财产,将公司一名直接责任经理押进了英国伦 敦塔监狱。为此,查尔斯· 斯内尔成为世界民间审计的最早先驱者,他编制 的查账报告是世界最早由会计师编制的审计报告。

(二)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以企业代理理论分析,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后,所 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 员和一般职员之间都存在着代理关系。代理人作为经济人 既有履行受托责任的义务,又有满足自身利益的要求,而 保证代理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严格的激励机制、监督 机制和约束机制。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海公司的管理层是 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的。南海公司的董事是代表股东来经 营企业并监督雇员的,但董事并没有受到股东的监督,而 国家对证券经纪商的监督也仅限于书面誓约,对董事的监 督就更加缺乏操作性了。实际上,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 畅,股东也根本无法对董事进行监督。缺乏监督和约束的 董事是难以保证他能切实代表股东利益的。

(四)不适应的会计技术方法
客观而论,当时的会计技术和信息披露方法并不适应当时 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显然难以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当时的状况看,会计实务至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会计报 表体系尚不完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尚未来有统一的格式 和要求,由于当时上市公司多为贸易公司,每个经营期并不 固定,因此,决算的时间也不固定。二是披露没有明确有制 度要求。本来,相比固定利率的债券,股票的定价就十分困 难,公开市场的出现割断了中小股东与公司的直接联系,在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的会计信息,股票市场就成为 了投机、冒险与游戏之地。



其次是适得其反的《泡沫公司取缔法》。
《泡沫公司取缔法》本意是南海公司为了减少伦敦资本市场 的竞争对手,利用公司在政界的盟友支持和推动而通过的一 部法案。从法案于1720年6月11日获得通过这一时间安排上 也可证明南海公司管理层的精心策划。该法案不仅否认了所 有未得到国王或议会赋予法人资格的公司,而且也成为约束 新的股份公司成立的手段。令南海公司管理层始料不及的是, 该法案的实施导致了英国的投资商将大量的资金转移海外, 特别是流向对新设股份公司限制不甚严格的国家和地区,巨 额资本外逃引起了伦敦市场股价下挫。


南海公司事件后,本来是南海公司采取各种手段影响国会通 过的旨在减少与南海公司争夺资本资源竞争对手数量的《泡 沫公司取缔法》(The Bubble Act)真正成了股份公司的克星。 此后的一百零五年,民间合股被视为非法。南海公司事件还 影响了英国的立法,自此,对破坏金融市场均衡与构成潜在 威胁的行为进行整治和禁止已成为英国当时立法的特定惯例。 1734年,在约克郡房屋互助协会(the York Building Society )财 务危机后,期权交易即遭到禁止即是例证,虽然法律的漏洞 允许边际销售继续进行。
一、案例概况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股 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 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心,带动了 公司股价上升。1719年,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1720年3 月股价升至300英镑,1721年7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1050英镑, 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新股。同时,南 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一时间南海公司 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由此,170 多家渐 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 价暴涨 5 — 6 倍,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 这场漩涡。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 描绘当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 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 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南海公司创办人牛津伯爵
南海泡沫事件
一幅讽刺股民疯狂葬身南海的漫画
二、破产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直接导致南海公司破产的原因首先是受约翰劳的计划在法国 失败的影响。 英国政府与南海公司的合作是借鉴法国金融大臣约翰劳为法 国政府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法。1720年春,约翰劳的计划失败 后,许多投机商将自己的资产转移到正处于牛市的伦敦,致 使伦敦股市大涨。1720年6月,英国《泡沫公司取缔法》通 过后,投机商的资金即刻向海外转移,加之此间巴黎盛传约 翰劳的计划已经实现了振兴法国的目的,流入伦敦的现金复 归巴黎,增大了伦敦市场指数下调的压力。

与此同时,英政府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主要目的是 防止不正常的股份投机,对股份公司的成立严加限制,以保 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1828年,英国政府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高度需求,重 新认识股份公司的经济意义,撒消了1720年的《泡沫公司取 缔法》,1834年以后又通过了由国王授予特许证来设立股份 公司的法案。英国议会又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从而促进 并规范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再者是开户银行倒闭。
在股价下跌时,为避免发生清偿危机,南海公司与英格兰银 行约定,英格兰银行以每股400英镑的标准来支持它的股票, 并持有它的有担保债务发行的一大部分。不过,当南海公司 的资金存储机构斯沃德布莱德银行倒闭时,英格兰银行便即 刻毁约,这一保护线也旋即遭到突破。这时,南海公司的股 票已跌至每股190英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