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闭合 2.血管受损-基底胶原暴露激活FXI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
径。 3.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
途径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3
二、血小板机制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1.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
2.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血栓素A2等 具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 的介质。
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3
(一)感染:二急、约8病0%因的急与性发IT病P病机人,制在发病前的2周
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 原因之一,病人体内由于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 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性抗体(PAIg),多为IgG; PAIgG抗体不仅导致血小板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成 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妊娠妇女患本病者,抗体可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使半数新生儿发生暂时性血小 板减少,导致新生儿紫癜;
也可出现广泛的皮肤、粘膜出血,可有紫癜、瘀 斑,甚至形成血疱、血肿。
先天性 后天性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5
常见于:ITP、再障、白血病、尿毒症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6
凝血功能异常
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 – 遗传性
血友病–、获维得生性素K缺乏、严重肝病、尿毒症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7
抗凝物质增多、纤溶系统异常
• 抗凝药物过量 • 中毒 • 凝血因子抗体的形成
20
什么是紫癜??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1
紫癜是皮肤或粘膜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出而 瘀积于组织内形成。血液刚渗出时,皮肤可见到形 状大小不一的鲜红色斑点,它与其它皮疹不同之处 在于指压不退色。以后斑点颜色变紫而转青,最终 变成棕色而逐渐消退。细小如针头大小的渗血称为 瘀点,较瘀点大的称为瘀斑,它们统称为紫癜。
肝素使用过量、溶栓药物过量、免疫相关抗凝物增多及蛇咬伤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8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 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 病情严重 – 进展较快
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重症肝病
– 治疗难度大
– 预后欠佳
– 其临床重要性已引起高度重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0
(三)病因
血小板减少所致者最常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30%~50%;
其次为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20%~40%;
凝血因子缺陷所致者较少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占5%~15%。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1
(四)导致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类
① 血管壁异常 ② 血小板异常 ③ 凝血功能障碍 ④ 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 ⑤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2
一、疾病概述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 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 的出血性疾病。
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往往低于80×l09/L 特点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
小板更新加快 临床上将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4
PAIg主要部位,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 数上升,血小板抗体有所下降;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被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病人发病期间血小板寿 命明显缩短,约为1~3天;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类 似脾的作用;
(四)其他 女性:青春期后与绝经期前易于发病,可 能是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 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可 加重本病出血症状。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8
血液凝固过程: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9
抗凝血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包括抗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抗凝血物质:有AT-Ⅲ,蛋白C系统、肝素等
其中抗凝血酶Ⅲ (AT-Ⅲ)是最主要的抗凝血物质,其作 用是使凝血酶和其它活化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其抗凝活 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2、纤溶系统: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 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2
血管壁异常:
• 先天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后天获得性(多数)
过敏性紫癜
感染性紫癜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
单纯性紫癜等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3
出血性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者的医疗护理
14
血小板异常:
数
血
量 异
小
常
板
异
质 量
常
异
常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6
• 凝血因子的组成:
I-V、VII-XIII(III为组织凝血活酶,存 在于组织中,故血浆中存11种,IV为 钙离子,其余为蛋白质,因子VI是因 子V激活后的中间产物,故不作为独立 的凝血因子)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7
凝血过程
• 分三阶段 1.凝血活酶生成 2.凝血酶生成 3.纤维蛋白生成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5
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了解起病前1-2周有无呼吸道感染史, 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了解有无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6
二( ➢、多一见)临于急床儿性童型表,现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护染理史评,特估
别是病毒感染史。 ➢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 ➢ 出血重:主要表现四肢、鼻腔 口腔、牙龈出血,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 理
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概念
• 出血性疾病: 指由于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皮肤、粘
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 • 发病机制: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
复习
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机制 1.最早的生理反应:局部血管收缩 -管腔狭窄-伤口缩小
3.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直接参与凝血反应 4.活化血小板直接激活FXII及FXI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4
血管受损
胶原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
凝血系统激活
限制血流 血小板聚集成栓(初步止血) 纤维蛋白形成
血凝块形成(加固止血)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5
三、凝血机制
• 凝血
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 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的连锁反 应。
径。 3.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
途径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3
二、血小板机制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1.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
2.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血栓素A2等 具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 的介质。
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3
(一)感染:二急、约8病0%因的急与性发IT病P病机人,制在发病前的2周
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 原因之一,病人体内由于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 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性抗体(PAIg),多为IgG; PAIgG抗体不仅导致血小板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成 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妊娠妇女患本病者,抗体可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使半数新生儿发生暂时性血小 板减少,导致新生儿紫癜;
也可出现广泛的皮肤、粘膜出血,可有紫癜、瘀 斑,甚至形成血疱、血肿。
先天性 后天性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5
常见于:ITP、再障、白血病、尿毒症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6
凝血功能异常
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 – 遗传性
血友病–、获维得生性素K缺乏、严重肝病、尿毒症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7
抗凝物质增多、纤溶系统异常
• 抗凝药物过量 • 中毒 • 凝血因子抗体的形成
20
什么是紫癜??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1
紫癜是皮肤或粘膜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出而 瘀积于组织内形成。血液刚渗出时,皮肤可见到形 状大小不一的鲜红色斑点,它与其它皮疹不同之处 在于指压不退色。以后斑点颜色变紫而转青,最终 变成棕色而逐渐消退。细小如针头大小的渗血称为 瘀点,较瘀点大的称为瘀斑,它们统称为紫癜。
肝素使用过量、溶栓药物过量、免疫相关抗凝物增多及蛇咬伤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8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 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 病情严重 – 进展较快
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重症肝病
– 治疗难度大
– 预后欠佳
– 其临床重要性已引起高度重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0
(三)病因
血小板减少所致者最常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30%~50%;
其次为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20%~40%;
凝血因子缺陷所致者较少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占5%~15%。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1
(四)导致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类
① 血管壁异常 ② 血小板异常 ③ 凝血功能障碍 ④ 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 ⑤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2
一、疾病概述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 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 的出血性疾病。
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往往低于80×l09/L 特点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
小板更新加快 临床上将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4
PAIg主要部位,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 数上升,血小板抗体有所下降;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被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病人发病期间血小板寿 命明显缩短,约为1~3天;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类 似脾的作用;
(四)其他 女性:青春期后与绝经期前易于发病,可 能是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 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可 加重本病出血症状。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8
血液凝固过程: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9
抗凝血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包括抗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抗凝血物质:有AT-Ⅲ,蛋白C系统、肝素等
其中抗凝血酶Ⅲ (AT-Ⅲ)是最主要的抗凝血物质,其作 用是使凝血酶和其它活化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其抗凝活 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2、纤溶系统: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 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2
血管壁异常:
• 先天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后天获得性(多数)
过敏性紫癜
感染性紫癜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
单纯性紫癜等等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13
出血性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者的医疗护理
14
血小板异常:
数
血
量 异
小
常
板
异
质 量
常
异
常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6
• 凝血因子的组成:
I-V、VII-XIII(III为组织凝血活酶,存 在于组织中,故血浆中存11种,IV为 钙离子,其余为蛋白质,因子VI是因 子V激活后的中间产物,故不作为独立 的凝血因子)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7
凝血过程
• 分三阶段 1.凝血活酶生成 2.凝血酶生成 3.纤维蛋白生成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5
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了解起病前1-2周有无呼吸道感染史, 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了解有无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6
二( ➢、多一见)临于急床儿性童型表,现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护染理史评,特估
别是病毒感染史。 ➢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 ➢ 出血重:主要表现四肢、鼻腔 口腔、牙龈出血,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 理
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概念
• 出血性疾病: 指由于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皮肤、粘
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 • 发病机制: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2
复习
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机制 1.最早的生理反应:局部血管收缩 -管腔狭窄-伤口缩小
3.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直接参与凝血反应 4.活化血小板直接激活FXII及FXI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4
血管受损
胶原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
凝血系统激活
限制血流 血小板聚集成栓(初步止血) 纤维蛋白形成
血凝块形成(加固止血)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护理
5
三、凝血机制
• 凝血
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 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的连锁反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