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给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了重大的反响。这篇长达万余言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视野深邃,内涵丰富,语言锤炼,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一年来,讲话精神对我国文艺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文艺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好局面。

一、文艺作品需要“接地气”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核心指向和价值作用的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标明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影响人民。

民歌一首,群舞一段,戏曲一出,相声一台。欢声笑语回荡大地,热血激情涌上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

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艺创作,生动展现时代新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民是人的广泛指称,文艺自其生发开始,就不是只局限于某个个人或属于某个个人的。文艺是大家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自然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中国文艺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文明成果的伟大进程中感受生活,理解和艺术地表现生活,从而实现文艺的人民性格和个性,激励人民更加奋发作为。失去了人民这个中心,文艺就会没有目标和方向。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更要主动作为,主动贴近人民,主动“接地气”。放下身段泥土味才浓,演员下到基层群众的心更暖。“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不能光耍嘴皮子,必须‘一猛子’扎下去。”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一年来带着她的民营剧团赴偏远山区给农民

送戏近400场。“只要羊能上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只要人能上得去,咱们的戏就要上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中国文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接地气”,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二、文艺作品需要弘扬“正能量”

纵观历史, 人们一再看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伦理道德和人格产生深刻影响。“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的志向,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挚情感, 这些都记录在文艺作品中并通过文艺作品在社会中广为传播, 成为民族精神传统的基本构成成份。

作为文艺工作者,更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心去感染他人,将自己的正能量灌输到作品之中,并传播给他人。“演好戏,做好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等表示,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受众。“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是艺术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认为,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间,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文字书写时代、用歌声振奋民心、用舞姿传递真情、用画笔描绘坚毅、用相机凝聚感动,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文艺作品需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时代对接

中国文化还包涵“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此类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也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健康的传统。鲁迅先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解剖最深刻和批判最严厉的作家之一,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他却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如今我们不少文艺家,缺少鲁迅那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缺少对社会的担当意识,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甚至是玩世不恭,多是想着法子弄钱谋名—

—这样的文艺态度和追求,如何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建设?《意见》指出:“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对这样的号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回应,真正地树立文明信仰,认真对待自己的文艺事业,使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必须继承好、发扬好。但是中国文艺作品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与时代对接,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联想到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阅读书单: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雨果《悲惨世界》、海明威《老人与海》……再联想到9月24日,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时,也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让中国文艺更好地与国际对接,与时代对接!

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写戏、为人民演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文艺发展的根本问题。文艺来源于生活,戏剧植根于民间,理应服务人民、回报人民。广大戏剧工作者要密切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贴近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人民群众当中。在戏剧创作上,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把人民群众作为戏剧创作的表现主体,把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