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学生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学生版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第三课《知之为目标
1.掌握文章中重要的字词,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1、3、6、7、8、9、11、12则。
2.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领会孔子的人生的大智慧。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背诵1、3、6、7、8、9、11、12则。
2.深层理解文章内蕴;领会孔子的人生的大智慧。

高中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高中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课重点:学习表现孔子生计智慧的选文,议论并领悟孔子的生计智慧。

1、重点:学习相关语言知识,除第 6、10、11、12 则选文之外,其余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联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相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悟孔子的生计智慧。

一、导入新课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交口称赞的成语,比方“欲速则不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道不一样,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括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导 12 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诵 12 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商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翻译重点:①诲:教育;②女通汝(rǔ)你;③为 :表判断 ,相当于"是"④知 1:理解 ;知 2:知道 ;知 3:通智 ,智慧 ,理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弘:扩大、弘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假如”或“却” ,这里能够理解为“却”兵:武器岁:季节舍:停止(3)翻译 12 则语录。

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不懂装懂的吃菱人有个人学问很浅,却又喜爱不懂装懂。

一次,他去人家那边做客,主人端上一盘菱角。

他不认识这东西,更不知道怎么吃,就顺手拿一只连壳一同塞进嘴里嚼起来。

主人忙教他:“别忙,得剥了壳再吃。

”他不想认可自己的无知,就说:“这谁不知道!我可是是想连壳吃清清火而已!”主人又问:“这么说,你老家也种菱角?”此人很神气地回答:“自然啦,我们家乡前山后山种的都是菱角树呢!”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 ,当读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这两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何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绽放呢?” ,为认识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观察一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2、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学法指导1、《论语》中语法现象比较复杂,在学习中要注意借助课本注解和辅导资料疏通文意,并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语法知识。

3、此文多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人生的格言,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成语,感悟人生,有所启发。

四、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预习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点注音。

莒父.. ( ) 輗. ( ) 軏.( ) 彫.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2)是.智也(3)更.也(4)小人之过也必文.(5)人能弘道..(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通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通_ _。

(3)无欲速 ____通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通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一)翻译以下句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清除疑难字词,初步感知选文内容。

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

该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两小儿辩日》寓言故事导入新课。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检查预习。

三、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落实段落)2、提出重点词语、句子(可由老师直接摆出来,也可由学生提出)3、尝试翻译(先学生代表翻译,后老师点拨)四、巩固练习: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之当仁,不让于师》5小题二课时: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

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教师总结1: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前不久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

(完整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

(完整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

教案课题: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授课对象高二主备 : 吴大坤课时 2 知识与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意会孔子的生计智慧,懂得怎样立身处世。

教技术学过程与理解、运用文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目方法标感神态度理解、运用文中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意会孔子的生计智慧。

价值观1.劝导文意,积累引入话题中那些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重点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意会孔子的生计智慧,懂得怎样立身处世。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意会孔子的生计智慧。

授课方法1、吟咏法,屡次朗诵2、启示研究式授课过程授课步骤、内容二次备课一、导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辈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碰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计的大智慧。

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特别有启示性的人生格言。

二、请同学们背诵第1、 3、6、 7、 8、 9、11、 12 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2、,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4、,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______。

7、岁寒,。

8、逝者如斯夫,______!三、翻译并解析课文。

(一)研习1、 2 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计智慧?( 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要点:①诲:教育;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 1: 理解 ; 知 2: 知道 ; 知 3: 通智 , 智慧 , 理智 . ⑤是:指示代词,"这".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理解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理智的!( 2)翻译要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方法;(总)拿他没有方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方法)【研究一】 1、2 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孔子启示人们怎样面对自己的无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篇经典的文章,它引导人们认识到知识与无知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在人教版高二选修中,这篇文章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导学方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2.掌握“知”与“不知”的概念及其辨析;3.发现并理解自己的盲点和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1.预习检测:请学生在课前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认知状况,包括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还存在盲点和不足,这些盲点和不足对于学习会有哪些负面影响。

2.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及文学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并开展如下讨论:教师:大家认为通过知识探索认知边界是什么意思?学生:我们通常只了解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通过探索未知的事物,更好的认知边界。

教师:我们能否通过一张地图来认知一个国家的全部信息?学生:不能,地图上只能标注一些重要的地点和地貌,但无法标注一个国家的全部信息。

教师:那么,人脑能否完全认知一个事物?学生:不行,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只能了解一部分事物。

3.对文本深入分析:(1) 读理解: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回答几个问题:文章讲述了什么?这篇文章强调了什么观点?为什么说了解自己的不足很重要?(2)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本的结构,梳理文章的主旨和论据,从中提取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文本解读:带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帮助理解难点和理解文章中的隐藏意义。

4.巩固和拓展:(1) 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讲述自己的认识之路,分享自我认知的体验。

(2) 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在文章中指出自己的盲点和不足,并说明如何弥补不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精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精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精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篇1教学要点: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末:无食:通蚀文:掩饰(文过饰非)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兵:武器岁:时令舍:停止(3)翻译12则语录。

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高二语文选修 知之为知之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选修  知之为知之公开课教案

【文本说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单元。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本设计为第三节,讲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设想】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加强名句名段诵读,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2.通过学习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3.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过程与方法:1.从孔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浅谈阅读启发。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探究式【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中学过《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ppt展示)最后一句: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回答中我们看出孔子怎样的为人处世态度?难道孔子真的没有智慧吗?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再次走进孔子,学习他的立身行事,领会他生存的智慧。

一、自主学习(检查预习情况)1 、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______ 輗______軏_______彫_______2 、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

(2)是知也: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认识到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无知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2. 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一原则。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一原则。

3.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出处和背景。

b. 提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2. 讲解:a. 教师详细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一原则。

3. 讨论:a.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学习中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b.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成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5. 总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b. 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勇于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3. 反思报告:收集学生的反思报告,评估他们对这一原则的运用情况和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则的作文。

2. 选择一个学习难题,运用这一原则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高中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学案

高中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 '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提示:jǔ、fǔ、ní、yuè、diāo)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提示:(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提示:(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知之为知之教案

知之为知之教案

知之为知之教案教案标题:知之为知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知之为知之”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认识“知之为知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知之为知之”的含义,解释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通过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

知识讲解:1. 解释“知之为知之”的概念,即通过学习和获取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知识对于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文学、历史等。

知识获取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料、视频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获取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记录他们所获取的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知识应用活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或取得进步。

总结活动:1. 与学生一起总结“知之为知之”的教学内容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知之为知之”的理念应用到日常学习中,并提醒他们不断扩充知识储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活动中的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记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评估他们对“知之为知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扩充知识。

2. 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查看学生对“知之为知之”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步骤和活动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培养学生谦虚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1.2 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及翻译。

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原文和翻译。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背景。

2. 讲解原文和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 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原文和翻译:15分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0分钟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1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参中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和翻译。

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资料。

5.2 辅助材料制作PPT或教案手册,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或讨论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6.1 教学难点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深层含义。

探讨儒家思想中的认知观和教育观。

6.2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版选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设计(教师)

知之为知之【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3.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高效记忆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词语注音。

①莒 j ǔ ②輗 n í ③軏yu è ④彫di āo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诲女知之乎 教导;事物的道理 ②是智也 这 ③更也 改变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 ⑤人能弘道 扩大、光大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自身、自己;远离⑦子在川上曰 河 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2)如日月之食焉 “食”通“蚀”(3)无欲速 “无”通“毋”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判断句(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3)其何以行之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輗____________軏____________彫____________(提示:jǔ、fǔ、ní、yuè、diāo)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提示:(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21世纪教育网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提示:(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等奖说课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等奖说课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等奖说课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等奖说课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一、说教材高中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选修《诸子散文》共安排七个单元,即《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先秦诸子选读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一单元具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语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论语》选读的第三课。

这一课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师生配合,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还有特殊句式的用法,了解每节选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

重难点是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说教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采用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讨论。

三、说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的学法应在教师的教法引导下进行。

教师给学生教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个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难点:鉴赏9、13则选文【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修课专题【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2、启发探究式【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二、语段解读:(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5)第五则:第八则:(第11、12、13则)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质教案(2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质教案(2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质教案(2课时4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法【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好字词标记。

2、为下列词语注音。

莒父(jǔ fǔ)輗(ní)軏(yuè)彫(diāo)3、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思考: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三、课文赏析1、学习第一节。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

②女:通“汝”(rǔ)你。

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第一章节: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导入,使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产生初步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或故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或案例,引起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进行初步解释,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义,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重要性。

5.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应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

第二章节: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义,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应用实例,并互相交流心得。

4. 教师提问,了解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应用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教师总结学生的应用情况,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节:实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应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

知之为知之 教案

知之为知之 教案

知之为知之教案教案标题:知之为知之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你认为知识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知识?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等。

探究: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某个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我们不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传授:1. 教师介绍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节水措施等。

2. 教师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1. 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相应的节水措施。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情况,互相学习和交流。

拓展: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并解决与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 提供更多拓展资料和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更多领域和应用。

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或问卷,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案特点:1. 通过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结合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环节,可以使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视频或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堂研讨
1.下列材料的主旨各与本课中的哪种(或哪些)思想比较接近?
(1)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今译】孔子说:“听我对他说话而不懈怠的,恐怕只有颜回吧!”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今译】孔子说:“比如用土来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可是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比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才倒下一筐土,可是前进(继续堆土),那是我自己坚持往前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字词解释:舍( )。
文意理解:朱熹对本章作注:“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可见,本章强调进学修行要。
二、课堂导学
(一)预习检查
(二)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文意理解:孔子强调为政不能,也就是说要;不能,也就是说要。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字词解释:而()。
特殊句式:“其何以行之哉?”是句式。
文意理解:本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强调人必须讲,否则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课题:知之为知之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编写: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时间: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掌握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理解本课内容,分析本课的儒家思想。
3.情感目标: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学会对照反思。
重点难点:
1.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
(5)汉文帝视察圈养野兽的上林苑,问上林尉苑里野兽的数量,“十余问,尉不能尽答”。文帝颇不满,认为此尉无能,打算撤其职而任用他手下对答如流的“啬夫”,后经张释之的一番劝说而作罢。上林尉不能尽答皇帝的询问,当然可说是“官僚主义”,未尽职守。但他不妄答,不吹牛,仍有其可取之处。
(6)湖北省有个贫困村的村长,看到周边村庄富裕起来,心里非常着急,便苦思对策,组织村里青壮年去扒火车,盗取大量军用和民用物资,使全村迅速致富。村长不拿盗取的物资,依旧过着贫寒的日子,村民深受感动,称赞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村长。后来,这个村集体盗窃案被侦破,盗取的物资被追缴。村长要被带走时,村民集体下跪求情,但最后,这位村长还是被判了刑。
特殊句式:“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厚”字之后省略了一个“”字。
文意理解: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下工夫。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字词解释:为( ),无( ),见小利( )。
(3)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译】(孔子与弟子们)在陈国某地断绝了粮食,随从的人饿坏了,不能起身行走。子路满脸恼怒,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困厄时尚能安守,小人困厄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4)春秋时,宋国一度内政不修,引起动乱,当时的国君宋昭公落得众叛亲离,被迫出逃。在逃难途中,宋昭公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对车夫说:“我知道这次被迫出逃的原因了。”车夫问:“是什么呢?”昭公说:“以前,不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不论我有什么言行,大臣都说我英明。这样,内外两方面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从此,昭公改弦易辙,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让他重登王位。
2.难点:梳理和把握选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导学案使用人:
使用具体日期: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背诵课文
背诵本课第1、3、6、7、8、9、11、12则。
(二)自主梳理
完成《优化设计》第8页1-7题,并把它们标注到课本第20-21页原文中。
(三)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注解及查找工具书,理解词义和句意,把握选文的内容。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无欲速,无见小利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过错
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掩饰
C.则远怨矣 远:远离
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信任
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遇到问题不动脑筋思考,不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对这种人,孔子也感到无可奈何。
2.有人说,本课中“信”字贯穿了12则选文。请问:本课中的“信”有哪些含义?除9、10两则直接提到“信”外,其它选段与“信”有何关系?
三、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二题,加深对“信”的理解。
2.完成《优化设计》第10-11页“巩固与拓展”习题。
[课后反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字词解释:第一个“过”(词活用作词,解释为),第二个“过”()。
文意理解:孔子认为,对待错误唯一正确的态度是。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字词解释:食( ),更(),仰( )。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字词解释:小人(),文( )。
文意理解:选文4、5列举了和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字词解释:弘(用法,解释为)。
文意理解:朱熹对本章作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本章强调修行要发挥人的。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字词解释:远(词活用作词,解释为)。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和暂时的;君子知错改错,照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有的人对自己很宽厚,对别人却很刻薄,这样的人尽管可能招来人们的怨恨,却能使对方跑得更远。
D.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之道有三个要素,就是要使人民能吃饱饭,使国防力量有保证,使人民信任政府。
字词解释:足(用法,解释为),信(),斯()。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孔子认为,“”、“”和“”是为政的三大法宝,其中最为重要。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字词解释:彫()。
文意理解:只有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只有松树和柏树是长青的。孔子意在告诉人们,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要。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字词解释:诲( ),女( ),知( )。
特殊句式:“是知也。”是句式。
文意理解:孔子告诫子路要正视自己的,培养的品质。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字词解释:如之何( )。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人不能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
◆成语“文过饰非”的“文”是什么意思?
◆问“人能弘道”。先生以扇喻曰:“道如扇,人如手。手能摇扇,扇如何摇手?”(《朱子语类》)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论语》人名谜:
1.山有小口
()
2.小孩左顾右盼()
(人名在本课中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