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第一节免疫学基本知识

一、抗原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及B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

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二是抗原性,即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既有免疫源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而只有抗原性无免疫源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决定Ag特异性的最小化学亚单位称为决定簇(又称表位)。

依其与胸腺关系又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均属于TD-Ag。

抗原的免疫源性是异物性,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人类血型抗原有A和B抗原,它们刺激机体产生抗A和抗B抗体。

人类血型抗原是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反应,也是因同种异型抗原所致。

佐剂在免疫中常常采用,它主要的机制是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二、抗体

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由B细胞产生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g)。

Ig的基本结构是:

4条肽链(2条轻链-L链、2条重链-H链)由二硫键连接。

L链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L+CL。

H链也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H+CH,但CH部分又分为CH1、CH2、CH3。IgM 和IgE还有CH4部分。

CH1与CH2区之间为绞链区。

如果用木瓜酶水解后,将IgG水解2Fab和Fc。Fab是Ig与Ag结合部位,Fc是可结晶部分。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可分为F(abʹ)2和Fc部分,F(abʹ)2是两个Fab连在一起的部分。

Ig的分类是依据H链的结构特点,主要依Fc部分(CH)。Ig分为五大类:IgG、IgM、IgA、IgE、IgD。Ig同种型是指H链所具有的的特性。

同一类Ig分型依据L链结构特点,可分为κ和λ型。Ig的Fc段部分可与某些细胞的Fc受体结合,如巨噬细胞等。

F(abʹ)2部分是与Ag结合部,VH+VL是F(abʹ)2中的高变区,直接与Ag能结合的部位。

人类5种Ig各具特色,IgM分子量最大,免疫应答早期产生的Ab只要为IgM。

Ig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而且是唯一能通过人类胎盘的Ig。

IgA经J链连接,可形成多聚IgA。

多聚IgA与分泌片结合后,能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有人称具备局部Ab。IgE可与肥大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

三、抗原抗体反应

每一种抗原物质都能在具有免疫功能的机体中遇到与其相应的免疫细胞,结合在其表面受体上,激发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且能够与这种抗体特异性地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为非共价结合。

其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结合部位原子间的接近程度,使各种弱作用键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结合。

在机体内,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导致补体激活,最终引起杀细胞或杀菌作用;或者结合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引起对细菌或异物的吞噬作用。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使特异性的,这种性质构成了各种免疫学测定的基础;同时,这种结合反应只是相对稳固的,可以利用洗脱的方法将它们重新分离而不损害其活性,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提纯。

四、补体(C)

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不耐热,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这种物质称为补体。

补体由9种成分,11种蛋白组成:C1(q、r、s)、C2、C3、C4、C5、C6、C7、C8、C9。它们对温度很敏感,易被破坏。

补体系统包括补体及D、P、B等因子,约有20种成分。

补体激活有两个途径:

传统途径(第一途径)和旁路途径(第二途径)。

第一途径可被Ag-Ab免疫复合物(IC)活化。

活化顺序是:C1、C4、C2、C3、C5、C6、C7、C8、C9。

第二途径可被细菌的脂多糖激活。

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酶促级连反应:第一种成分激活后,称为一种有活性的酶,催化下一种成分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蛋白酶或炎症诱导成分)。

补体的最后3种成分将聚合成为“终末复合物”,其本身或在抗体的帮助下插入细菌外膜,导致细菌死亡。

五、免疫系统

1、免疫组织器官

(1)中苏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类)

(2)周围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皮肤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

干细胞、淋巴细胞系(T H、T C、T S、T DH、B C浆细胞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等。

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IL-1。

3、免疫分子

T CR、B CR、CD、MHC、Ig、补体、细胞因子(IL-1、IL-2……)

六、各免疫细胞特点

1、T细胞

可分为几群,其中T H细胞是很重要的免疫细胞,CD4+可被PHA、ConA、PWM、花生凝集素刺激活化进行有丝分裂,帮助产生抗体,司管细胞免疫。

TS细胞是抑制细胞,CD8+参加免疫调节。

T C是细胞毒细胞。

T H细胞成熟需要胸腺加工处理。

T细胞定位于淋巴结副皮质区。

2、B细胞

B淋巴细胞主管体液免疫调节。

表面有抗原受体(S M Ig)。

BC成熟在骨髓中(相当禽类法氏囊)。

未成熟BC最初可查到Ig的μ链,活化BC可衍变成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Ab和分泌Ab。

PWM可以刺激BC有丝分裂。

人类外周血中T细胞与B细胞比为2:1。

3、单核类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