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汉字与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汉字与饮食文化

第一节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 1.举出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三个。

中国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华饮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中国汉族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

1.烹、饪烹与饪早在《易经》和《诗经》这两部典籍中就已经连用,成为熟食制作的总名。享-享受,亨-亨通,烹-烹饪饪:《说文》:“大孰(熟)也。从食壬聲。”《论语·乡党》:“失飪不食,不时不食。”何晏集解:“失飪,失生熟之节。”生熟程度:腥、烂、糜、饪。

2.从火的字反映烹饪发展炊、烤、炒、烧、炝、炖、烘、焙、烩、炸、炙、煲、烫……烹、然、煮、蒸、煎、热、熏、熬、熟、焦……

第二节反映饮食习惯的汉字 2.举出反映跪坐进餐习惯的汉字三个。

1.跪坐进餐 1)即:将要进餐2)既:已经进餐 3)鄉:同吃一锅饭4)卿:掌管饭勺的人

2.以羊为代表美食《说文》:“羊在六畜,主给膳。”羊在古代具有代表性食物和礼品。

1)羞:《说文》:“羞,进献也。”拿羊进献。2.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無鄙切。臣鉉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3.譱(善)甘也。 4. 羹5.鲜6.羔:说文》:羊子也。从羊,照省聲。甲骨文字形正象羊在火上。7.羡8.祥10.姜9.養

第三节汉字反映的酒文化 3.汉字体现出哪些酒文化与幸福观?

甲骨文从“酉”的字不多:金文:酌酤酢酗酷酱都已出现.《说文·酉部》:收字67个

酌配酑酎酏酐酒酜酚酛酓酔酕酖酗酘酙酝酦酟酠酡酢酣1.古代作品中有不少描述饮酒情景,酒与英雄、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如:

◎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唐王绩号称斗酒博士,每天喝一斗酒。◎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

2.《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

《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从语义看,表示酒的品质及色泽12字;酒的味道2字;酒在祭祀中的应用2字;酒桌上的礼仪3字;饮酒时取量表现3字;酒的药用1字。可见,汉代时丰富的酒文化就已在汉字中得到了体现。1)酒的作法:醴:酒一宿熟也。从酉,豊声。酤:一宿熟也。一曰卖酒也。从酉,古声。《集韵》:“一宿酒。”2)酒的品质、种类:酾清酒、醪浊酒、醇纯酒、醹ru2厚酒酎zhou4三重醇酒、醠浊酒、醲厚酒、醨薄酒酷酒厚味、醰甜长味、酏yǐ黍酒

3)酒的礼仪:酌:盛酒行也。——盛酒劝饮。醻:主人进客也。——主人劝客饮酒。醋:客酌主人也。——客人回敬主人。醮:冠娶礼祭也。——冠、婚礼酌而无酬酢。 mi4:饮酒俱尽也。——主客共同干杯。

4)饮酒专用字:1】㱃(酓、飮)2】釂:饮酒尽也。3】醉:《说文》:“醉,卒也。卒其量不至于乱也。”古人把“不至于乱”的“醉”看作是一种美境。唐·罗隐《自遣》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醉仙图记》:“凡醉有所宜: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4】酣: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说文》:酣,酒乐也。应劭:不醉不醒谓之酣。5】酲:《说文》:酲,病酒也。《庄子·人间世》:嗅之则使人狂酲。

6】酗:《尚书·无逸》孔传:“以酒为凶谓之酗。言纣心迷政乱,以酗酒为德,戒嗣王无如之。”7】醒:《说文》:醒,醉解也。觉醒。

3.酒与古人幸福观1)福2)富

4.酒与祭祀1】奠2】 (祭3】酹:餟(醊)chuò祭也。《广韵》:“以酒沃地也。”——洒酒于地表祭奠或立誓。

4】莤sù:《说文》:“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饮之也。”—按礼的规定祭祀,捆束着茅,树立在祭场前,用施行灌祭的祭器圭加在茅上,而向茅灌鬯酒,叫做莤。酒从茅上渗透下去,象神喝了酒。第四节汉字中的烹食器具 4.举出表示烹食器具的汉字三个。

1.鼎鼎是煮肉和盛肉的。鼎以圆腹三足的为多。鼎足而立。

2.鬲鬲是三腳中空的煮水器,可容較多的水,又較易煮沸。鬲型式有雙耳、單耳和無耳等。最早的鬲是無耳

的。鼎用于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鬲则是生活常用的器皿。

3.镬是专门煮肉的。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蔺相如)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镬。”

4.甑(zèng) 甑是蒸饭的工具,类似今天的笼屉。甑更常跟釜配套使用。《世说新语·夙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议论。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5.釜(鬴)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甗(yǎn)商朝炊具。由兩種器物連接而成。上部的甑,口大腹鼓,底部有洞,可將食物放在上面。下部的鬲,可以放水在其中加熱。所以甗的用處和現代的蒸鍋一樣。

7.碗中央凹下,有容积可盛饭。宛丘:四方高中间低的地形。从宛得声的字多有屈曲之意。

8.簋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但也有有耳或方座的。最初用以盛粮食,后来也用于进餐。《韩诗外传》卷三:传曰:昔者舜甑、盆无膻,而下不以余获罪;饭乎土簋,啜乎土型,而工不以巧获罪。史传说:过去虞舜的饭甑菜盆里没有肉,而老百姓却不会由于富余有肉吃而获罪。他盛饭菜的器皿是瓦制的土簋,盛菜汤的器皿是瓦制的土铏,而工匠却不会由于技术工巧制作了精美的器皿而获罪。饭与簋关系之密切于此可见。

9.簠(fǔ) 《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

10.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晋]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第五节汉字中的酒器 5.举出表示酒器的汉字三个。

1.尊作为专名,是敞口、高颈、圈足的大型盛酒器。上面常常饰有动物形象,于是有牺尊、象尊、龙虎尊等名称。“尊”又写作樽、罇、墫。

2.爵作为专名,其形为深腹,前边有流酒的槽,槽与口相接处有柱,底部有三足,可以放到火上温酒。因形似雀,故名为爵。爵位:《礼记·中庸》:“宗庙之礼,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3.觚(gū)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4.觥用以盛酒。其形像一只横放着的兽角或瓢。有盖,由锐端往外注酒,多作兽形。◎《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觥筹交错。

5.斝(jiǎ) 形似爵,圆口,也有圆底的。《左传·昭公七年》:“[燕]赂[齐]以瑶瓮、玉椟、斝耳。”孔颖达《正义》:“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第六节从汉字看饮食习惯 6.筷子在古代怎样称呼?

1.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yōng)。《说文》:“饔,孰(熟)食也。”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餔(bǔ)食,又叫飧(sūn)。一般是下午四点左右吃。《说文》:“餔,申时食也。”

◎飧《说文·新附》作馂,“食之余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径从,馁而弗食。”

2.古人无午睡习惯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

3.吃主食时主要用手,饭前要洗手。

4.“俎”的使用俎原是祭祀时放祭品的。又指砧板。古人席地而坐,肉在镬中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俎上,然后将俎移至席上,食者用刀割取。《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以刀俎喻宰割者。俎几是后代几、案、桌等家具的源头。

5.“箸”的使用先秦时称为梜(jiā)。秦汉时称为箸。隋唐时写为筯。宋代后称为筷。筷子称呼是禁忌风俗的产物。

6.“案”的使用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后来放在托盘上再上席。托盘古代叫案。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