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论》文本解读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对分工的作用
第二章 原因
社会密度的 恒定增加
社会容量的 普遍扩大
第三章 次要因素
社会分工
个人独立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共同意识衰落
社会控制
团结类型
第四章 次要因素(续)—遗传性
1、阻碍作用来源于遗传性的两个特征:保守性 和稳定性
个人独
2、遗传性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降低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③主要说明了由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团结是 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整合,并 通过对法律的分类区分了社会团结的类型。
第二、三章 机械团结 vs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个体与个体相似、一致差异、多元 个体与社会个体被社会所吸纳 个体自主、膨胀 集体意识强烈,可称共同意识 较弱,基本精神与道德的
三、思考与延伸
在中国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产生了各种失范现象
三、思考与延伸
1、中国劳资冲突——失范的分工
18起跳楼案件 年龄不满24岁 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900元底薪 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富士康跳楼案件
现代“包身工”
三、思考与延伸
冲突可以存在 但激化的冲突是危险的
“工业只能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劳动 和资本的对抗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 的水平”工人和雇主之间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 残酷,工人和雇主之间“永无休止的敌对状态” 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
顺应分工的发展vs背道而驰
• 问题的深入 (7-9段)
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逐渐成了一 种规范和责任。
• 问题的解决方法(10-11段)
“首先用完整思辨的形式研究分工本身,考察它的 作用和根源——简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形成一 种确切的观点。”
第一卷 劳动分工的功能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第二章 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
结 第三章 分工形成的团结,或有机团结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第五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第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续)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① 主要介绍了劳动分工在道德领域所产生的与 工业、艺术和科学所不同的功能。
②以婚姻的形态和功能的变迁为例,说明了社 会分工的道德属性即分工促进了集体意识的 产生,这种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社会控制
第五章 上文的结论
1
生理分工VS 社会分工
2
个人独
分工and文明
3 分工and人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社会控制
第三卷 反常形式
第一章 失范的分工 第二章 强制的分工 第三章 另一种反常形式
三、思考与延伸
三、思考与延伸
涂尔干社会学面临的核心问题
•19世纪西方 •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
三、思考与延伸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已形成规范
中国
规范尚未明确 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相应的调节机制
三、思考与延伸
如何解决——从失范到建立规范
“要想治愈失范状态,就必需首先建立一 个群体,然后建立一套我们现在所匮乏的规范 体系”,而“无论是整个政治社会还是国家, 显然都担负不起这一重任”,“满足这些条件 的独立群体是由那些从事同一种工业生产,单 独聚集和组织起来的人们所构成的,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法人团体,即职业群体”。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社会控制
第二卷 原因和条件
• 第一章 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 • 第二章 原因 • 第三章 次要因素 • 第四章 次要因素(续) • 第五章 结论
第一章 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
• 社会分工源于人类持续不断地追求幸福的愿 望
• 1、快乐要适当—中庸理论—最高限度 • 2、对幸福的详细分析 • 3、两种乐趣(追求变化、追求新奇)以及
Introduction Strategy
资本的剥削 社会分工带来 及的无联产合阶Co级nclus的型io社的n 会转结变构类
理性化的发展 及其趋势
伦理道德危机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时代背景
建工立业新革的命社继会续秩发序展 旧以的经社 验会为秩根序据遭到破坏 新考秩察序个基人础人不格稳与定社会团结的关系 社建会立处新于的失集范体状意态识促进社会整合
《社会分工论》
流程
1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写作内容 3 思考与延伸 4 小组分工情况
一、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涂尔干生平简介
• 1858年,出生于法国孚日省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 太教教士家庭
• 1879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1882年,毕业,后在省立中学教书直到1887年,其间
三、思考与延伸
涂尔干思想
失范的分工也称为“速度过快的社会分工” 过快的分工往往导致人们对自己新角色的规范不 了解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社会成员没有形成或者 内化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信仰,致使行动与制度道 德不一致,社会对于制度与道德的约束也失效, 进而陷入失范状态。如果分工不能产生团结,那 是因为各个机构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或者内化共 同的价值规范和信仰。
劳动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的纽带,不再依赖于 共同信仰和情感
由团结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以 下三个条件:
➢ 共同意识和个人意识之间的关系 ➢ 集体意识的平均强度 ➢ 集体意识的确定程度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斯宾塞关于工业社会的观点
契约关系的发展:个以人收独养契约为例
契约和行政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社会分工论》
• 博士论文,早期作品 • 从分工角度探讨社会类型及其发展规律和趋
势 • 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二、写作内容
2
《社会分工论》目录
1 导言 2 来自百度文库一卷 3 第二卷 4 第三卷
结论
1 11 187 311 354
导言
• 问题之所在 (1-6段)
分工现象的出现,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包括农业和商业。
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冯特 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 1887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 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 1891年,涂尔干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 1902年,执教于巴黎大学 • 1917年,在巴黎去世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维系
团结感 缺谁都行,地球照转缺一不可,彼此依赖 主导法律 压制型,制裁个体 恢复型,维系关系
对应社会原始的或乡村的城市的或工业的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社会的原始性,构成的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低级社会中的法律的压制性:《摩西五经》
《圣经》《十二铜表法》 压制法十分发达
第五、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第二章 原因
社会密度的 恒定增加
社会容量的 普遍扩大
第三章 次要因素
社会分工
个人独立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共同意识衰落
社会控制
团结类型
第四章 次要因素(续)—遗传性
1、阻碍作用来源于遗传性的两个特征:保守性 和稳定性
个人独
2、遗传性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降低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③主要说明了由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团结是 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整合,并 通过对法律的分类区分了社会团结的类型。
第二、三章 机械团结 vs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个体与个体相似、一致差异、多元 个体与社会个体被社会所吸纳 个体自主、膨胀 集体意识强烈,可称共同意识 较弱,基本精神与道德的
三、思考与延伸
在中国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产生了各种失范现象
三、思考与延伸
1、中国劳资冲突——失范的分工
18起跳楼案件 年龄不满24岁 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900元底薪 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富士康跳楼案件
现代“包身工”
三、思考与延伸
冲突可以存在 但激化的冲突是危险的
“工业只能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劳动 和资本的对抗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 的水平”工人和雇主之间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 残酷,工人和雇主之间“永无休止的敌对状态” 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
顺应分工的发展vs背道而驰
• 问题的深入 (7-9段)
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逐渐成了一 种规范和责任。
• 问题的解决方法(10-11段)
“首先用完整思辨的形式研究分工本身,考察它的 作用和根源——简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形成一 种确切的观点。”
第一卷 劳动分工的功能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第二章 机械团结,或相似性所致的团
结 第三章 分工形成的团结,或有机团结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第五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第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
(续)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① 主要介绍了劳动分工在道德领域所产生的与 工业、艺术和科学所不同的功能。
②以婚姻的形态和功能的变迁为例,说明了社 会分工的道德属性即分工促进了集体意识的 产生,这种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社会控制
第五章 上文的结论
1
生理分工VS 社会分工
2
个人独
分工and文明
3 分工and人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社会控制
第三卷 反常形式
第一章 失范的分工 第二章 强制的分工 第三章 另一种反常形式
三、思考与延伸
三、思考与延伸
涂尔干社会学面临的核心问题
•19世纪西方 •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
三、思考与延伸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已形成规范
中国
规范尚未明确 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相应的调节机制
三、思考与延伸
如何解决——从失范到建立规范
“要想治愈失范状态,就必需首先建立一 个群体,然后建立一套我们现在所匮乏的规范 体系”,而“无论是整个政治社会还是国家, 显然都担负不起这一重任”,“满足这些条件 的独立群体是由那些从事同一种工业生产,单 独聚集和组织起来的人们所构成的,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法人团体,即职业群体”。
个人意识 vs共同意 识
社会控制
第二卷 原因和条件
• 第一章 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 • 第二章 原因 • 第三章 次要因素 • 第四章 次要因素(续) • 第五章 结论
第一章 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
• 社会分工源于人类持续不断地追求幸福的愿 望
• 1、快乐要适当—中庸理论—最高限度 • 2、对幸福的详细分析 • 3、两种乐趣(追求变化、追求新奇)以及
Introduction Strategy
资本的剥削 社会分工带来 及的无联产合阶Co级nclus的型io社的n 会转结变构类
理性化的发展 及其趋势
伦理道德危机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时代背景
建工立业新革的命社继会续秩发序展 旧以的经社 验会为秩根序据遭到破坏 新考秩察序个基人础人不格稳与定社会团结的关系 社建会立处新于的失集范体状意态识促进社会整合
《社会分工论》
流程
1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写作内容 3 思考与延伸 4 小组分工情况
一、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涂尔干生平简介
• 1858年,出生于法国孚日省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 太教教士家庭
• 1879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1882年,毕业,后在省立中学教书直到1887年,其间
三、思考与延伸
涂尔干思想
失范的分工也称为“速度过快的社会分工” 过快的分工往往导致人们对自己新角色的规范不 了解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社会成员没有形成或者 内化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信仰,致使行动与制度道 德不一致,社会对于制度与道德的约束也失效, 进而陷入失范状态。如果分工不能产生团结,那 是因为各个机构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或者内化共 同的价值规范和信仰。
劳动分工逐渐成为社会的纽带,不再依赖于 共同信仰和情感
由团结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以 下三个条件:
➢ 共同意识和个人意识之间的关系 ➢ 集体意识的平均强度 ➢ 集体意识的确定程度
第七章 有机团结和契约团结
斯宾塞关于工业社会的观点
契约关系的发展:个以人收独养契约为例
契约和行政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社会分工论》
• 博士论文,早期作品 • 从分工角度探讨社会类型及其发展规律和趋
势 • 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二、写作内容
2
《社会分工论》目录
1 导言 2 来自百度文库一卷 3 第二卷 4 第三卷
结论
1 11 187 311 354
导言
• 问题之所在 (1-6段)
分工现象的出现,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包括农业和商业。
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冯特 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 1887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 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 1891年,涂尔干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 1902年,执教于巴黎大学 • 1917年,在巴黎去世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维系
团结感 缺谁都行,地球照转缺一不可,彼此依赖 主导法律 压制型,制裁个体 恢复型,维系关系
对应社会原始的或乡村的城市的或工业的
第四章 上述理论的另一种证据
社会的原始性,构成的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低级社会中的法律的压制性:《摩西五经》
《圣经》《十二铜表法》 压制法十分发达
第五、六章 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及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