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讲义道路纵坡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竖曲线设计标准
2)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①从失重不致过大考虑 ②从保证纵面行车视距考虑:
RV2 3.6
(4 -14)
a. 视距s≤L(竖曲线长度)
Rmin
S2 3.98
( 4 -16)
b.s>L
2s 3.98
Rmin 2
(4 -17)
经比较,式(4-16)的计算结果较小,故作为标准的制定依据。
此处加标题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 计
眼镜小生制作
纵坡设计
1.纵坡(坡度)
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 %计) 称为纵坡或坡度。
从路线起点至止点的方向看,路线升高为上坡,降低 为下坡。 规定: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例如:5.3%为上坡, — 2.8%为下坡。
i H
α L
i H L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规定值,如表4-11、4-12。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2.竖曲线设计标准
推导式4-11:
F G v 2 GV 2
(N)
g R 127R
则:
R V2
(m)
127( F )
G
其中 F / G 是单位车重受到的离心力, 根据日本资料限制为 F / G =0.028
代入得: R V 2
3.6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二、最小纵坡 定义: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 水,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1、3%以下纵坡的对卡车行驶不存在困难,即上坡不必换挡, 下坡不必制动,≤3%的纵坡不作为设计坡度; 2、最小纵坡为5%以上,但在露天矿坑内尽量提高坡度以提高 运输效率和减少三角台阶的土方工程量;
• 说明:对于大于有坡长最大限制的坡度,如二、三、四级公 路,i ≥5%的坡度称为陡坡,一般在陡坡之间要设置缓和 坡度,缓坡没有坡长最大限制。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3、最小坡长限制
(1)理由: ①过短,则变坡点个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行车时颠簸频繁,影响行车平顺性; ②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的要求。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2.竖曲线设计标准
1)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①从限制离心力不致过大考虑
RV2 3.6
(4 -11)
②从汽车夜间行驶前灯照射距离考虑 ③从保证跨线桥下的视距考虑
s2 R
1.5 0.0349s
ⅰ视距s≤L(竖曲线长度)
Rm in
s2 26.93
ⅱ s>L
Rmin
2R
13.5
经分析,得技术标准以限制凹型竖曲线离心力条件为依据。
• 3、坡度大小还与车速有关联。 • 4、坑上的地表道路设计与地形、地貌有关。




(2)竖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原则 以汽车在竖曲线上行程3s控制曲线长度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3)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 1.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a v2 R
2.时间行程不得过短:最短应满足3s行程。
L min V t 3.6
3.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同时存在失重状态,制动力下降。
1.竖曲线的计算
(2)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i2 i1
L R
T L 2
E T2 2R
(3)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 y 的计算
x2 y
2R
(4)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的计

1)计算切线高程
2)计算设计标高 H H1 y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2.竖曲线设计标准
(1)竖曲线最小半径限制 1)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2)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3、如果台阶并段采用了5%的纵坡大坡道,夜间行驶时司机易 出现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 现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 三、坡长限制(grade length limitation)与缓和坡段
• 坡长定义--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最大坡长限制 • ⑴限制理由:如果台阶并段采用了纵坡大坡道,夜间行驶时司机易出现
(2)标准规定 • 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 四、地表道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 1、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
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重丘地形的沿 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不宜大于6%;越岭 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 (4)、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 • ①、尽量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利于平顺行车。 • ②、反向曲线间应有一段直线连接,其长度能保持按设计
车速3秒的车程。
课程小结
• 1、道路纵坡设计存在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限坡和 限长。
• 2、当出现连续坡度时必须中间设制缓和坡度和最 小坡长。
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现象。持续下 坡刹车频繁危及安全。
⑵采用调查法确定一个坡长,一般尽量不要连续台阶连接。
⑶影响因素
①动力特性——爬坡能力
②下坡安全(≥8%+ 事故多发 )
③道路等级
④自然条件 •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 2、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 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 称为-----缓和坡段
SJD
•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而在变坡 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vertical curve)。
• 坡度角ω=i2-i1 • ω为“+”,凹形竖曲线(concave vertical curve)
• ω为“-”, 凸形竖曲线(convex vertical curve)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 2、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 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 3、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 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1)基本概念
• 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
grade change po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