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痛风的治疗
热痹方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热痹方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和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传统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多为中药内服,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长期服用,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最近,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热痹方外敷,被一些中医医师引入痛风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热痹方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1. 实验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30-65岁之间。
这50例患者中,有28例出现了足部痛风,22例出现了手部痛风。
治疗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敷云南白药,治疗期为7天;实验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痹方外敷治疗,治疗期为7天。
热痹方的配方为:巴豆6g,花椒10g,白芷6g,桂枝10g,独活10g,紫苏叶10g,细辛6g,蒲黄10g,大黄10g,升麻10g。
治疗方法为将药物加水煎煮,然后过滤药渣,取药水用纱布敷在发病的关节处,每次敷约20-30分钟。
每天治疗2-3次,治疗期为7天。
2. 结果分析病人的疼痛感、红肿、发热症状在7天内明显缓解。
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为(7.6±0.5)/分和(4.3±0.6)/分,实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为(7.5±0.6)/分和(2.6±0.5)/分。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体温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2例患者出现了胃部不适等轻微副作用。
3. 结论。
中药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 药物与临床研究 ·312020年 第23期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原因与暴饮暴食、肥甘酒醇密切,不喜欢运动相关,呈现出发病率增高的趋势,且趋向年轻化[1]。
本病多见于30~45岁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痛风病与肝肾功能,与浊瘀密切相关,我的治疗经验,泄浊化瘀、调理肝肾是关键。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卷四》云[2]:“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
本病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3],且有结节形成,甚或溃流脂液。
患者常因疼痛难忍来就医,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4]。
四妙丸配合家传外敷中药治疗痛风病,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疗效巩固。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
方药组成:土茯苓60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15克,防己15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威灵仙20克,忍冬藤50克,豨莶草20克,青风藤20克,肿节风20克,冬瓜皮30克,猫须草60克加减。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二汁,混匀,三汁,再煎30分钟分3次早中晚温服。
2天一付,外敷中药虎杖,冰片,芒硝,蜗牛,大黄,皂角刺,等微粉用醋调敷,外敷12小时。
1—4天即可疼痛消失。
如果对中药过敏立即取掉,可自行消失!功用:清热利水渗湿。
除痹止痛。
加减运用:形体肥胖者,加泽泻、槟榔以增加利水渗湿、如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浊,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风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下肢膝关节肿痛者,加木瓜、紫苏叶以化湿通络,宣畅气机;关节漫肿痛甚者,加白芥子,麻黄以温化寒湿,涤痰利气,通络止痛;关节剧痛者,加姜黄,海桐皮,以开瘀定痛;关节腔及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穿破石,以化石通淋。
痛风人群适合吃什么 最适合痛风人的食谱大全

痛风人群适合吃什么最适合痛风人的食谱大全痛风的人可以通过饮食予以调理,那痛风人群适合吃什么呢?一、一汤冬瓜汤做法:取冬瓜肉300克,大枣5~6颗,姜丝少许。
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片和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料煮成汤即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鲁、解鱼毒、酒毒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载其“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由于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病、水肿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排泄尿酸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二、二粥鲜荷叶薏仁粥食材:薏苡仁:150克,鲜荷叶30克,大米30克,水750毫升。
做法:将薏苡仁、大米同煮,将熟时加入洗净切碎的荷叶,再煮5分钟后即可食用。
恭喜掉:鲜荷叶性寒,味甘。
入牌、胃经。
有清热解暑、平肝降脂之功。
《本草纲目》言其“生发元气,散瘀血,消水肿”。
由于荷叶含荷叶碱、莲碱、荷叶音等成分,能降压、降脂,利于尿酸排泄。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据《本草纲目》记载,惹苡仁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
炊饭食,治冷气。
煎饮,利小便热淋”。
近代大量研究证明,薏苡仁可以抗肿瘤,增加免疫力,降血压,降血糖。
必葛根粥食材:葛根粉100克做法:将葛根粉加入到300毫升沸水中调煮,当其稠稀适中呈半透明时放7~10粒枸杞子即可。
功效:葛根性凉,气平,味甘。
具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起,解诸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不但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定疗效,而且能够中和部分尿酸。
三、三菜蒜蓉苏叶食材:鲜紫苏叶250克,蒜蓉适量,调料适量。
做法:将紫苏叶放在锅上蒸5~10分钟,后与蒜蓉及调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紫苏叶性温,味辛。
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之功。
《滇南本草》言其“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紫苏叶能解鱼蟹毒,并可用于治疗恶寒发热、咳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病症。
中药减肥的痛风防治与酸降低

中药减肥的痛风防治与酸降低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引起的疾病,而中药减肥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一些减肥中药含有一些可能会导致痛风发作的成分,因此在进行中药减肥过程中,痛风的防治以及酸降低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减肥与痛风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可以帮助降低尿酸盐水平的中药。
1. 痛风与中药减肥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成分具有降低血脂、促进代谢和控制体重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减肥过程中。
然而,这些草药中含有一些可以增加尿酸水平的成分,如黄芩、白果等。
当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会在关节中结晶并引发痛风发作。
因此,在使用中药减肥时,需要警惕尿酸水平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中药降低尿酸盐的方法虽然一些中药可能会增加尿酸盐的水平,但是也有一些中药可以帮助降低尿酸盐,从而预防痛风的发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 明矾水:明矾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可以帮助降低尿酸盐的水平。
将适量的明矾加入温水中,混合均匀后饮用。
(2) 黄芩解毒汤: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风。
将黄芩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待水剩下一半时取出,温热饮用。
(3) 紫苏叶汤: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尿酸盐水平。
将紫苏叶煮沸,然后取出叶片,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后饮用。
3. 中药减肥的合理使用为了避免痛风的发作,使用中药减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就医咨询:在使用任何中药之前,最好向医生咨询,了解草药的成分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2) 量的掌握:使用中药减肥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控制中药的剂量,避免用药过量。
(3) 注意饮食:痛风患者在进行中药减肥时,应特别注意饮食的搭配,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内脏器官、海鲜等。
4. 中药减肥的其他注意事项除了注意痛风的防治和尿酸盐的降低,使用中药减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身体健康:不管是采用中药减肥还是其他方法,都应注重身体健康,避免剧烈减肥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痛风偏方

偏大偏青木瓜1个,直切三分之一,挖出子,装入一泡乌龙茶,固定紧,水满过木瓜,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至2碗或1碗,2日吃一个,晚上9点钟后不吃。
痛风者寒冷果蔬谷类饮食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性温: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肉类饮食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微凉)、酸牛奶、人奶、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鲑鱼、鲨鱼、橡皮鱼、海参(微凉)性温: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蚕蛹、羊奶、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鳊鱼、鲶鱼、刀鱼、混子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大头鱼。
性凉: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鱼、鲍鱼。
性寒:鸭蛋(性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饮食性平: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
性凉:苹果(性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性微凉)、芒果、枇杷、罗汉果、菱、莲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类饮食性平:山药、萝卜(微凉)、胡萝卜、包菜、茼蒿、大头菜、青菜、母鸡头、豆豉、豇豆、土豆、芋头、洋生姜、海蛰、黑木耳(微凉)、香菇、平菇、喉头菇、葫芦。
左归丸成份配比

左归丸成份配比
左归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调理气血、滋养身体。
左归丸主要由多种药材组成,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左归丸的主要成份及其配比。
左归丸成份配比
1. 当归
•当归是左归丸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补血养血、调理月经等功效。
一般在左归丸中的配比约为30%。
2. 川芎
•川芎是常见的活血化瘀药材,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在左归丸中的配比一般约为20%。
3. 白芍
•白芍具有养血止血、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
在左归丸中的配比一般约为15%。
4. 熟地
•熟地是一种滋补药材,能够补肾养血、调理气血。
在左归丸中的配比一般约为15%。
5. 川芎
•川芎是常见的活血化瘀药材,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在左归丸中的配比一般约为10%。
6. 紫苏叶
•紫苏叶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于缓解痛风等疾病。
在左归丸中的配比一般约为10%。
综上所述,左归丸的配方主要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川芎和紫苏叶等药材,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在一起,共同发挥调理气血、滋养身体的功效。
在制备左归丸时,严格控制各种药材的比例,才能确保左归丸的质量和疗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加了解左归丸的成份配比及功效,对中医药有更深的认识。
痛风的中医保健方案

痛风的中医保健方案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炎症。
中医保健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痛风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中医保健方面的建议:
中药调理
- 清热解毒:使用中药草药配方,如茅台山羚羊角丸、桑叶、紫苏叶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帮助消除体内积聚的湿热。
- 利尿祛湿:中药草药如车前子、车前草、七叶一枝花等,具有利尿的作用,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尿酸和水分。
- 祛风除湿:使用中药如秦艽、苍耳子等,可以祛除体内的风湿湿气,缓解关节疼痛。
饮食调理
- 避免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如内脏器官、海鲜、啤酒等,以减少尿酸的产生。
-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减少精制糖和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降低体重和减轻痛风症状。
-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和抗氧化
物质,有助于减轻痛风症状。
- 注意饮食平衡: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平衡,避免过度饮
食或餐食油腻。
生活惯调理
- 适度锻炼: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
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关节疼痛。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有助于减少
痛风的发作频率。
-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中医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
和中医师的指导进行。
痛风患者在尝试中医保健方案之前,应咨询
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通用方

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通用方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通用方——四妙散加味医生在清热祛湿经典方四妙散基础上佐以清热解毒药、祛风湿药、祛湿药等做出基础方,组方如下:牛膝、薏苡仁、黄柏、苍术、土茯苓、萆薢、威灵仙、赤芍药、忍冬藤、山慈菇、甘草等组成。
痛风在在中医领域属于痹症、白骨历节风等疾病范围,其核心病机为脾肾功能失常、痰浊湿毒壅塞、气虚血瘀为主。
而且,这个疾病,多见于形体丰腴的中老年人为多,平时饮食习惯经常嗜好辛辣肥甘厚味,生活习惯上喜静不好动,久而久之会导致脾肾脏器逐渐衰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以脾肾两脏的升清浊降代谢紊乱为主。
脾胃运化失司则升清浊降无权,肾气亏乏则分清别浊功能紊乱,这就会导致痰浊、湿毒、瘀热之邪内生,且互结,壅塞脉络和关节,从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导致骨节肿痛。
从上面的分析看,痛风治病,有着本虚标实、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中西医在治疗痛风时,都本着“急时治标,缓时治本”的原则,而四妙散就是在急则治标的原则上组方的,同样以四妙散为基本方,而著名清热祛湿的四妙散组方由正合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痰浊壅塞、热瘀互结”的病理特点。
四妙散方中,以二妙散(苍术、黄柏)为君药,起到清热燥湿作用,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
不过湿热虽然下注,但是其根本原因在脾,所以以苍术燥湿健脾,再加上黄柏苦寒沉降,具有清除下焦湿热、解除湿热浊毒的功效,二药结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
二妙散基础上,加以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主降泄,既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还具有擅长祛除肌肉筋骨的湿邪,主治筋脉拘急之湿热痹阻筋骨之病。
湿浊为病,均以治阳明为本,苍术、薏苡仁二药配伍正好起到这个作用。
二妙散基础上加以牛膝可补肝肾、强筋骨,还能活血通经,利湿清热。
四妙散之外,其他中药,萆薢性味苦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升清化浊、利湿清热的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入脾胃,不但能清热解毒除湿,还能升清化浊,土茯苓的利尿作用还有利于血中浊毒(血尿酸)的排泄。
方中威灵仙,性猛善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经脉,让痛风患者经络中的瘀滞开通。
自拟排浊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体会

本组7 5例 , 中门诊患者 6 其 4例 , 住院患者 1 , 中男 7 1例 其 2 例 , 3例 , 女 年龄 1 7 9— 3岁 , 病程最 长 3 2年 , 短 3天。所有 患 最
自拟 排 浊 汤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体 会
杨 晓风
包头市农 垦集 团职工 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4 0 ) 100
【 关键词 】 痛风性 关节炎; 自拟排浊汤
痛风性关节炎是 尿酸盐 在关节周 围组织 沉积引起 的炎性 反 应, 多发于下肢 的关节 , 严重 者可导致 关节 活动 障碍和 畸形 。笔 者在 2 0 07年 4月 一20 0 9年 3月用 自拟排 浊汤对痛 风性关 节炎进
自20 0 9年至今笔者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 2 9例 ,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安 陆 42 1 ) 3 6 9
2 治 疗 方 法
2 1 中药治疗采用 自拟 “ . 香苏饮” 药用香附子 1 , 2g紫苏 1 , 2g 陈皮 1 , 2g炙甘草 1 , 2g 白芍 1 , 2g厚朴 1 , 2g 枳壳 1 , 2g 茯苓 1 , 2g 自术 1 , 2g 三七 1 , 0g 玄胡 l , 2g海硝 3 。加减治疗 , 0g 偏于寒邪犯 胃者 , 高 良姜 1 , 加 2g 肉桂 8g偏于火热 、 ; 痛势急迫 , 口干苦 , 胃中 灼热者去紫苏 , 加黄连 1 , 0g 蒲公 英 2 , 子 1 , Og 桅 2g 素有 血瘀或 见 吐血、 黑便者 , 加当归尾 1 , 2g 白芨 1 , 2g 蒲黄 1 , 2g 五灵脂 1 , 2g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痛风验案举隅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19,V o l .27N o .10口服各类西药,效果皆不明显,服用中药后出现腹泻的情况,参照所服方药皆为清热解毒凉血之药㊂中医诊断:痤疮(胆热脾寒,寒热错杂)㊂处方:南柴胡15g ,桂枝15g ,干姜20g ,天花粉20g ,牡蛎20g(先煎),黄芩片15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皂角刺15g,浙贝母15g ,紫苏叶10g ,苦杏仁10g ,桑白皮15g ,白芷15g,炙甘草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㊂上方服完7剂后,患者面部痤疮脓头减少,根盘色由鲜红变暗,口干㊁口苦减轻,大便前3d 稀,每日2~3次,后4d 逐渐改善,每日1~2次,大便略成形㊂按照原方加减继续服用14剂,患者面部痤疮进一步减少,仅两颊部有脓头,痘痕变淡,舌诊舌苔变为薄白,口干㊁口苦消失,大便每日1次且成形㊂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14剂,患者面部痤疮基本消失,时有偶发,多为单个,痘痕变淡㊂后又守方间断服用1个月,病情稳定,嘱咐其勿熬夜和进食油腻㊁生冷及辛辣之物,勿使用刺激性洁面剂㊂2个月后电话随访,痤疮未再大面积复发,偶发1~2个,且可自愈㊂3 讨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㊂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㊂ 刘渡舟老先生认为,‘伤寒杂病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㊂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㊂刘渡舟老先生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说: 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㊂ 临床中常用清热㊁解毒㊁凉血法治疗无效的痤疮患者,大多为少阳兼里虚寒之证,患者除了面部痤疮,还常见胸胁满微结㊁头汗出㊁口渴㊁口苦㊁往来寒热㊁心烦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痤疮只是胆热上炎的一种外在症状㊂而患者在存在胆热的同时,常伴大便溏稀㊁腹胀㊁舌色淡㊁苔白腻等脾胃虚寒症状,所以胆热脾寒是该类上热下寒㊁寒热错杂型痤疮患者最基本的病机㊂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方中,柴胡㊁黄芩清利肝胆;干姜㊁炙甘草温补脾阳;桂枝有交通寒热阴阳的作用;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蛎软坚散结,对口渴和胸胁胀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天花粉还有消肿排脓的作用,配合牡蛎软坚散结,对治疗痤疮大有裨益㊂临床应用时,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㊂在原方基础上再酌情加紫苏叶㊁苦杏仁㊁金银花㊁连翘㊁浙贝母㊁桑白皮㊁桑叶㊁皂角刺㊁白芷等宣肺清热㊁排脓消肿㊁散结生肌的药物,治疗痤疮的效果更加明显㊂治疗痤疮不能只着眼于痤疮,只知郁热和肺主皮毛,而看不到患者体内整体的病机变化㊂对胆热脾寒型痤疮患者的治疗只要抓住口苦和便溏两个主症,就可以大胆运用本方,往往会有较好的疗效㊂(收稿日期:2018-08-31)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痛风验案举隅周光照(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天元卫生院,浙江宁波315325)ʌ摘要ɔ 本文介绍临床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辨证治疗痛风医案3则㊂ʌ关键词ɔ 五味消毒饮;痛风;验案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19.1049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全方由金银花㊁野菊花㊁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天葵子组成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型㊁脾虚型㊁肾虚型,应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痛风,效果显著㊂现将典型验案举例如下,供同道参考㊂1 典型病案1.1 风湿热痹型痛风患者,男,69岁㊂患痛风1年余,发作时左趾肿痛,活动不利㊂于2018年3月1日来诊,诉3d 前食用海鲜后,左趾红肿㊁疼痛,尿酸907μm o l /L ㊂望诊面红,体胖,神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㊂证属风湿热痹型痛风㊂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㊂处方:金银花30g ,野菊花12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2g,天葵子9g ,黄柏5g ,知母10g ,石膏30g(先煎)㊂服用3剂后,红肿㊁疼痛明显减轻㊂复诊时,守上方变化加减,加茯苓12g ,防风6g ,以健脾除湿祛风,连服3个月,病告痊愈㊂后续嘱患者调整饮食,忌海鲜及饮酒,冷暖有度㊂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㊂按语:风湿热痹型痛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以夜间趾关节突然红肿㊁疼痛为主要症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过量饮酒㊁食用海鲜和豆制品等密切相关,因此上述饮食应忌口㊂本病属中医 痹证 范畴,临床中风湿热痹型较多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19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10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19,V o l.27N o.10痛,以趾㊁拇指关节多发,痛处红肿灼热,胀痛剧烈,得冷稍缓,经脉不通,日轻夜重㊂少数患者伴有发热㊁口渴㊁烦躁不安等㊂针对该证,采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虎汤辨证施治,药味精炼,配伍合理,药效直达病灶㊂金银花长于清热解毒,配伍野菊花㊁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天葵子加强清热解毒之效㊂黄柏性味苦寒,燥湿清热,与石膏㊁知母配伍为用,泻湿热之实证,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减轻,有效缓解患者痛苦㊂1.2脾虚型痛风患者,男,51岁㊂患慢性痛风12年余,期间右拇掌关节反复红肿㊁疼痛,累及其余4指关节㊂于2018年5月8日来诊,右拇掌关节僵硬㊁畸形,可见痛风石,尿酸712μm o l/L㊂风湿㊁类风湿因子阴性,无晨僵等不适㊂症见消瘦,乏力,面色白,舌淡,苔白腻,脉细弱㊂证属脾虚型痛风㊂治以补气健脾,清热除痹㊂处方:炒薏苡仁30g,苍术10g,米炒党参12g,车前子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天葵子10g㊂治疗1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治疗3个月后,拇掌关节僵硬缓解,无疼痛㊂继续服用中药调理,半年后拇掌关节无僵硬感,疼痛基本消失,痛风石亦得到有效控制㊂按语:患者患慢性痛风12年余,病程较长,久病必虚,辨证属脾虚型痛风㊂单纯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恐难收效,于是采用标本兼治,五味消毒饮治其标,并配伍健脾除痹之品治其本,效果显著㊂方中炒薏苡仁㊁苍术健脾除痹;党参㊁车前子一升一降,前者鼓舞脾胃清阳之气,后者降浊气;金银花㊁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天葵子清热解毒㊂临床可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僵硬明显者,加白芍㊁甘草缓急止痛;痛风石明显者,加三棱㊁莪术等㊂平时嘱咐患者多食扁豆㊁土豆等健脾胃之品㊂平时灸足三里㊁丰隆㊁阿是穴㊂1.3肾虚型痛风患者,男,79岁,2018年8月3日来诊㊂患痛风史10年,加重1周,症状以右踝关节肿胀冷痛为主,活动受限,尿酸602μm o l/L,X线检查踝关节局部骨质增生,关节面毛糙㊂近1周出现腰膝酸软㊁麻木不仁㊁畏寒怕冷等症状㊂望诊面颊黧黑,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㊂证属肾虚型痛风㊂治以温补脾肾,清热除痹㊂处方:金银花9g,野菊花9g,蒲公英9g,炮姜6g,肉桂3g,黑附片10g (先煎),杜仲15g,桑寄生15g㊂用此方加减服用3个月余,冷痛明显减轻,继续补肾温阳半年后,四肢渐温,腰膝酸软改善,气色渐佳㊂1年后随访,痛风已经明显减轻㊂按语:本例患者年事已高,体质较弱,服用秋水仙碱㊁别嘌醇等,毒副作用较大㊂由于高龄患者先天之精已亏耗,证脉合参,属肾阳虚痛风㊂治疗上采用五味消毒饮配伍温补肾阳之药,清热而不伤阳,温阳而不上火,辨证精准,收效明显㊂方中黑附片温阳补肾,炮姜温中散寒,杜仲㊁桑寄生补腰肾,强筋骨,肉桂引火归原,中医理论认为肾阳足才能温通经脉㊂金银花㊁野菊花㊁蒲公英清热解毒,但用量较前两类痛风减少,防止伤阳㊂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忌食海鲜㊂2体会痛风的发生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内脏㊁豆制品㊁海鲜㊁啤酒都能加剧诱发痛风㊂西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用治疗药物为秋水仙碱㊁别嘌醇,但易损伤肝肾等重要脏器,患者服后常有恶心㊁呕吐㊁胃痛等不适,且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再次诱发痛风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五味消毒饮随症加减治疗不同证型痛风,疗效确切㊂痛风属于中医经络肢体病证中的肢节痹病,为风㊁寒㊁湿㊁热之邪阻滞肢体经络,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关节㊁筋骨疼痛㊁麻木㊁红肿等㊂治疗过程中需要辨急缓,辨不同证型,随症加减,常能收到满意疗效㊂参考文献[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收稿日期:2018-09-16)中医砭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例张俊玲1,洪斌2(1.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术养生分会,北京100062;2.贵州省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ʌ摘要ɔ中医砭术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基本治则,以疏通调理气血为根本,标本兼职,达到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的目的㊂本研究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砭术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㊂ʌ关键词ɔ砭术;强直性脊柱炎;砭灸;补泻;辨证中图分类号:R249;R247文献标识码:B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19.1050强直性脊柱炎(a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A S)是以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可累及内脏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和全身关节僵硬㊁疼痛㊂西医常采29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10期。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紫苏梗,又名紫苏茎、睡莲,其药用价值被中医广泛认可,并被列入中药材辞典。
紫苏梗是紫苏的茎部分,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止痉、理气化湿、活血行气等方面。
紫苏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紫苏梗最突出的功效,它能够降低人体内的炎热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紫苏梗中含有的许多活性成分,如紫苏醇、香附醇等,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紫苏梗还可以祛风止痉。
风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很多疾病都与风有关。
紫苏梗具有较好的祛风止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风引起的肌肉痉挛、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紫苏梗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风邪,达到祛风止痉的功效。
紫苏梗对于理气化湿也具有明显作用。
湿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湿邪侵入人体会导致胀满不适、发胖等症状。
紫苏梗含有的天然挥发油能够渗透到湿区,促进湿邪的排出,并起到理气化湿的功效。
紫苏梗对脾胃虚弱、寒湿内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紫苏梗还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紫苏梗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如槲皮素、紫苏脑等,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活血行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肌肤状况,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风湿、痛风、痉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此外,紫苏梗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紫苏梗中的紫苏脑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紫苏梗中的抗氧化物质也能够减少自由基的损害,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紫苏梗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夏季感冒、咳嗽、喉痛等症状。
此外,紫苏梗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神经痛等疾病。
紫苏梗还常常用于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问题。
总结起来,紫苏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痉、理气化湿、活血行气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它口感甘醇,性平,能够补养五脏,调和人体阴阳,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白苏的功效与作用

白苏的功效与作用白苏的功效和作用1.对神经系统作用小鼠灌服白苏叶甲醇提取物2g/kg,可使腹腔注射环已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延长84%。
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系紫苏醛和豆甾醇[1]。
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苏醛,左旋柠檬烯,紫苏酮,香薷酮,肉豆蔻醚和莳萝油脑化学类型化合物,各以要当于提取物2g/kg的量给小鼠口服,也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作用,其中含莳罗油脑和肉豆蔻醚型化合物的叶提取物作用最强[2]。
2.轻泻作用含紫苏酮型物质(pk)的叶提取物1g/kg口服,可能性显著促进小鼠小肠内容物推进,0.25g/kg剂量即有此作用。
将pk类物质继续分离得到的紫苏酮19mg/kg促进小肠内容物推进率可达138%,在3.8-15mg/kg剂量依赖性试验中,口服15mg/kg时作用达峰值,口服的ed50为11.0mg/kg。
将pk15mg/kg、60mg/kg注入十二指肠,也可使小肠内容物推进增国中。
在体外空肠纵行肌孵育液中加入10-6g/kg、10-5g/ml、和10-4g-ml的pk,有剂量依赖性松弛作用。
而10-5g/kg的pk剂,它可刺激环形肌蠕动,松弛纵行肌[3]。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白苏叶汁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聚积。
叶汁还可使造模而升的高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下降。
白苏叶的抗过敏物质在体外有直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
白苏提取物还能抑制ige产生[4]。
4.抑菌作用白苏叶中得到的白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泻染的细菌(变形杆菌)、真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青霉)均有抑制醛、蒎烯、柠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长感染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6]。
5.其他作用从白苏中得到的化合物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治疗痛风[7]。
白苏子全草热水提取物100μg/ml对牛心磷酸二酯酶的抑制活性平均为36.2%,其中的三氯甲烷(chci3)可溶性组分抑制活性为62.6%,不溶于chci3组分几乎无抑制活性[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苏,痛风的治疗紫苏资料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来自于唇形科,紫苏属。
别名臭苏,孜珠。
frutescens:变成灌木状的。
一年生、直立草本。
茎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
叶阔卵形或圆形,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
花冠白色至紫红色,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
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
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
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
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民族药【达斡尔药】balei tos:果实熬油治肝炎。
【傣药】甲阿娘:全草治产妇发热,感冒头痛,咳嗽。
【毛难药】妈哈兰:茎、叶治感冒,咳嗽。
【蒙药】地上部分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恶心呕吐;老茎(紫苏梗)治疗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种子(紫苏子)治疗咳逆上气,痰多喘急《蒙植药志》。
【苗药】地哈:茎、叶治感冒,咳嗽。
开头文中的紫苏是在贵州黔南遇见的,前面介绍回回苏的时候说了紫苏的开发利用方向。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简单说一下紫苏的利用,再查找紫苏资料的时候,还出来了一篇关于痛风的资料。
紫苏叶作为组方药之一来治疗痛风,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痛风的中医疗法。
油用价值苏籽出油率高达45%~5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含油量的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50%~70%。
α-亚麻酸是人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紫苏籽油及α-亚麻酸具有调节免疫力、降血脂和血压、提高智力、延缓衰老、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等保健功效,是高血压、血栓病患者的理想食疗油,可作为保健食用调和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上,因其碘值高、挥发性强、易干燥,既可用于制备油漆和油布,又可用于制备阿立夫油、油墨,以及肥皂、涂料、人造革等。
此外,紫苏油中的亚油酸及其衍生物还可配制出具有各种功能的化妆品。
药用价值紫苏籽、叶、苞和梗都可作为中药材,治疗多种疾病。
如籽可用于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和治疗肿瘤等;叶可主治发表,散寒,理气,抗菌,升血糖,咳喘,安胎等;苞可治血虚感冒;苏梗可理气、舒郁、止痛、安胎和治食滞等。
此外,紫苏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及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癌及增加免疫力及多功能医药中间体,研制抗过敏、抑制血小板凝聚药物,开发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的产品。
其它用途紫苏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又兼有药用功效,当鲜菜食用深受人们喜爱;另外,还可加工成紫苏粥、紫苏酱、紫苏豆瓣酱、紫苏汁、蜜饯、果脯、糖果、叶粉、糕点等多种形式的食品,以及拼盘、腌制产品等调味品;此外,还可用作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和香料等食品添加剂的基料。
以紫苏为原料,日本相继开发出了保健食用油、保健食品(如饼干、点心等)、紫苏茶、紫苏饮料、紫苏酱油、紫苏增白霜、药品等。
痛风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急性痛风急性痛风的首发症状常见下肢远端单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发作期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尿酸盐沉积组织局部坏死,继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样变性、增生,形成异体肉芽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滑囊液是炎性的,而慢性痛风则是非炎性的。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滑囊液中白细胞较多,特别是分叶核白细胞增多,可见白细胞内有针状尿酸盐结晶。
西医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但由于秋水仙碱副作用大,改为其他止痛药治疗。
慢性痛风慢性痛风是指患者经过急性痛风期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也称痛风间歇期。
痛风石痛风石的核心是尿酸钠,是痛风长期反复发作造成尿酸钠盐结晶,沉积的尿酸钠盐结晶周围可发生异物样的轻度慢性炎症反应。
尿酸钠结晶会引起组织的断裂和纤维变性,呈结节肿大。
痛风石常见于关节内及其附近组织,如软骨、滑膜、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皮下脂肪和皮肤等处,一旦形成痛风石,会造成关节破坏性的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
现代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过多的尿酸盐沉积、痛风石破坏和结缔组织反应。
西药治疗结合临床表现,急性痛风期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痛风间歇期可给予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龙、磺吡酮)、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治疗。
中医痛风中医所指的“痛风”,是因风寒湿气乘虚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凝滞而致的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实为痹证的别名。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嗜酒恣饮,疲劳过度,导致正气亏虚,虚则致病致瘀,瘀血邪毒久聚成积;或湿热内生,久湿迁延,浊毒入络,血阻成瘀而发病。
本病初发在经络,以实为主,热痹为先;久则深入筋骨,可致关节畸形。
浊热蕴结,流注络脉,关节灼红肿痛;湿浊瘀阻,凝滞经隧,故发骨节肿痛。
除湿清热,扶正祛邪,化瘀止痛适用于急性痛风发作期。
急性痛风治疗趾处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活动严重受限。
舌质暗红,舌胖大有齿痕,苔厚白腻,脉弦洪。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补气祛湿、活血止痛为原则。
主方:白茅根50g,老鹳草50g,络石藤50g,黄芪50g,金银花50g,连翘50g,车前子30g(包煎),泽泻30g,当归15g,丹参15g,白芍15g,白术15g,苍术15g,黄柏15g,红花15g,木通10g,陈皮10g,地龙10g,川芎5g,牛膝5g,杜仲5g,续断片5g,醋乳香5g,醋没药5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用当日疼痛减轻,红肿消失。
连服5d,舌质转红,齿痕变浅,苔白变薄。
继续用此方加减连服15d,症状完全消失。
慢性痛风治疗补肾养肝,健脾排酸适用于痛风间歇期。
其主要症状为肝肾双亏,脾失运化。
以补肾柔肝、健脾排酸为原则。
主方:土茯苓60g,金钱草60g,黄芪30g,熟地黄30g,山药30g,山萸肉30g,白术15g,白芍15g,大血藤15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秦皮10g,地龙10g,杜仲5g,续断片5g,当归5g,乌梅5g,防己5g,紫苏叶15g。
水煎服,每日1剂。
用此方随症加减,连服20天。
痛风石治疗调整气血,补肾溶石适用于痛风石期。
该时期难以治愈,目前临床中没有此期患者来诊。
但根据中医理论可以确定治疗法则。
以调整气血、补肾溶石为原则进行组方。
主方:人参片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片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15g,老鹳草60g,络石藤60g,大血藤30g,三棱10g,杜仲10g,续断片10g,乌梅10g,莪术10g,昆布15g,海藻15g。
水煎服,每日1剂。
痛风的治疗主要以健脾、养肝、补肾为主。
健脾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形成。
急性痛风诱因一般为肝肾亏虚、饮酒食海鲜而发病。
发病部位迅速积聚大量炎症液体浸润关节及周围组织,造成患者突然发病,疼痛难忍。
老鹳草在《滇南本草》记载:“通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
”若有历节疼痛,痛处红肿,老鹳草与防己、寻骨风、地龙、络石藤等配伍,有清热除湿止痛之效。
金银花、连翘、泽泻、车前子消炎利尿,清热消肿。
杜仲甘温气和,专入肝肾,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其功效与牛膝、续断片相佐而成。
在痛风间歇期,用补肾养肝药必加紫苏叶,《本草纲目》记载紫苏叶可解鱼蟹之毒,西医认为紫苏叶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
白芍养肝,其用量在临床上可加至100g,补肾首选用六味地黄汤。
土茯苓能健脾胃,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祛则筋骨利,故诸证可愈。
金钱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利尿排石。
大血藤活血散瘀,消肿止血,可治瘀血诸痛。
乌梅能把血液中疲劳物质乳酸分解为CO2和H2O排出体外,消除疲劳。
凡血瘀气滞而致癥瘕痞块者,常以三棱与莪术相须为用。
昆布软坚散结,与海藻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结尾痛风的介绍就到这里啦,看中医的思路,突然觉得有趣。
就像英文的26个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各个单词。
中医按照草药的不同性质,归纳分类,也把疾病病因归为几种原因,然后就按照症状给组合了一个方子。
上面提到了健脾药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是尿素生成中起关键作用的酶。
在治疗痛风的西药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现在又多了一种西药,叫“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然后呢,对于痛风的患者,是选择西药疗法还是中医疗法?以及关于痛风的更多知识和药物治疗。
可以加我同事的微信咨询:xhr591418070。
他现在负责这方面的疾病和药物,我负责的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
工作之后,对于疾病的认识从书本跳到现实,发现确实真真正正治疗疾病的是那些上市的有安全保障的药物,或药斗中经常使用的中药,而不是还未研究透彻的那些我想要开发的植物。
声明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1)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韩秉谦吴亚辉(河北省保定中医中药养生研究会河北保定071000)(2)国内外紫苏研究进展概述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王力军严兴初(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