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忠言也可顺耳
职场上与领导相处的技巧
![职场上与领导相处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7bf9b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e.png)
职场上与领导相处的技巧职场上与领导相处的技巧1、忠言也要让领导听者顺耳,因为人都是喜欢被欣赏的,不论是忠言还是恶语,如果你逆着耳朵说出来,领导也会不高兴的,所以聪明人都懂得顺人心意,对症下药。
只要说话注意方式方法,顺耳忠言会比甜言蜜语更好听,会让领导更信任你,拉近你们的关系。
2、给领导提建议,必须要以领导的想法为中心,要以顺领导意的姿态来驾驭他的内心。
如果领导问我们问题,我们回答一定要适当。
过程中,如果产生分歧,就必须停止你的建议,然后揣摩领导的内心,顺势而为,慢慢引导他自己改变想法。
如果你的建议,不合他的意,说明你还不够了解领导,如果你的建议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但却不被采纳,这就说明,你们表面志同道合,内心却十分疏远。
你要明白在领导面前,会说话与不会说话的人,说同一件事情,肯定效果会不一样。
3、在领导面前,你必须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工作中,区分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领导关心的事。
在关键问题上,如果你无法掌控局面,并且这个问题关系到领导利益,你应该坚决与他保持一致,既然选择了给别人打工做奴隶,就必须按领导的想法做事,不要抵触领导的想法。
如果你做不到,就辞职,自己做老板吧。
4、我们要学会给领导当盾牌,在不影响我们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必须要为他遮风挡雨,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自己的左膀右臂,只有经常暗自琢磨领导心思的人,才会受到重用,获得更好的晋升空间。
对于只知道玩命工作,冲锋陷阵当炮灰的人,工作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5、在职场上,说话做事必须要有目的,没用的话不要说,没用的事不要做。
与领导关系近,是因为你暗地里对领导有恩,或者领导有求于自己,记住是暗地里。
与领导关系疏远,是因为你们立场不统一,所以你的建议再好,也不会被采纳。
职场上最忌讳,不了解领导心思之前,就盲目的提建议展现自己,结果就是,你被否定或者开除。
6、想到在职场上得到领导的重用,光有真才实学,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具备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大局的能力。
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4caff273af1ffc4ffe47acb5.png)
摘自雾凇A的新浪博客,原址/s/blog_54c7b58a0100c46s.html
其实,谏言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也需要注重表达的方式和时机。忠言或许就是一副良药,但未必就一定苦口,巧妙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仅不会让忠言逆耳难听,而且还可以让这副良药药力十足。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魏征劝诫唐太宗非常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大发雷霆,走回寝宫时还边走边骂:“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到了寝宫,皇后看到唐太宗气成这样,知道一定是魏征的杰作。所以,皇后立刻去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当场跪下去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头雾水:“我气得半死,你还恭喜我什么?”接着皇后就说:“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我是明主”,气都消了。
同时,话是说给人听的,自然要看说的对象。倘若劝说的对象是十足的小人,你的忠言再逆耳,他也听不进去。同样,若劝说者心术不正,将自己的险恶用心裹上忠言的外衣,也难免不把人引向歧途。
时变境迁。如果不分说的对象和场合,仍一味地抱着忠言逆耳作为教条,就难免贻笑大方。如果自己的忠言过于逆耳,让人听了堵心甚至产生憎恨,还怎么起到忠言的作用?
心理越自卑的人,在外表上通常都表现得十分强大。同样,越是对批评意见恐惧的人,往往更加喜欢扮演“批评者”的角色。在“忠言逆耳”的招牌下,这些批评者极尽语言挖苦之能事,让那些被批评者“赤裸裸”的站在你的威慑之下。批判者从中收获了“威严”,而失败者则将仇恨转嫁给他人。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批评变成了一种报复。“良药苦口”也变成了整治他人的工具,在这种畸形的批判文化下,忠言仅仅是“逆耳”的一种陪衬。
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c852b2ebd5bbfd0a795673b9.png)
忠言“顺耳”利于行作者:胡加俊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从一个课堂实例中分析教师在维护学生自尊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言传身教、体现人格魅力;公平、公正,注意调查激励;讲究艺术,运用“暗示效应”。
并总结出艺术的批评要做到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学生要分场合;批评的语言要注意技巧;运用情感因素,争取以情动人;全面了解犯错的学生。
关键词:批评;师爱;言传身教;调查;了解;艺术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0-0056-0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将永远赖以生存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和尊严。
教师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就像暮春时节的花朵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而凋零,因此教师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孩子的自尊。
对孩子而言,最残忍的伤害之一就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大的帮助莫过于给孩子以信任和赞美。
下面,就以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作法谈谈笔者的一点思考:【案例】:在课堂上讲完课文,准备提问开始背书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后面有个小男生正低着头极其专注地在纸上描描画画……老师不动声色,没有改变上课的速度和说话的音调,但脚底下却很轻,走到这小孩身旁——没给他思考的空间,便拿起了他的“作品”,一看——居然画的是两个人物,尽管那长发飘飘女孩子被画得比例失调头重脚轻像颗棒棒糖,但整个画面很拙劣也可以说很认真。
拙劣的是绘画的技巧等于零,认真的是每一个笔触都是郑重其事的,透着对绘画的热爱。
人赃俱获,这小子吓得要命,惊恐万分地看着老师。
按惯例,这位同学要接受老师的处罚了!但老师停了停,定了定神,说道:“同学们,这位同学非常热爱美术,以至于上语文课都拿来画画。
(大家笑,那小子低头脸红)“不过,老师很欣赏他……”(大家愕然,摸不着头脑)“因为,他还有这样一个执着而美好的爱好,忘记此时正是身处语文课堂,这是一种忘我追求艺术的境界,值得称赞。
安全忠言也可顺耳
![安全忠言也可顺耳](https://img.taocdn.com/s3/m/32fd800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b.png)
安全建议也很容易听到近日,笔者在某石油化工企业调研时,遇到安全监督员,经企业班组检查后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但由于他不注意说话方式,言辞比较粗糙,话不投机,与职工们大吵起来。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意味着质量好、治疗效率高的药物必须尝起来苦涩,劝谏人改过从善的话一定不好听,不顺耳。
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好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却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
据笔者观察,安监部门或检查团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部分检查人员根据检查结果,对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很乐于接受,职工欣然接受批评,很快将这些整改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而有的检查人员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或职工不但不愿意接受,而且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并找种种客观理由搪塞,其结果是整改意见和建议很难得到整改落实。
为什么同样是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和职工的反应会有天壤之别呢?笔者认为,这与企业或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理解不同,与检查人员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忠言就要逆耳”。
但事实上,人都是爱面子讲自尊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自尊。
如果你聪明一些,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采取“忠言顺耳”“迂回包抄”的方式,恰恰迎合了人的这种心理,使受批评者听起来也“顺耳”,在亲切的交流中躬身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勇于改正。
事实也证明,“良药”太苦容易反胃,“忠言”太过逆耳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笔者认为,即使检查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很有道理、非常必要,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讽刺挖苦、充满说教、命令味道的话语,因为这样很容易使人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要做到这一点,检查人员就要本着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沟通,给予被检查企业和员工充分尊重和必要理解、鼓励。
只有这样,企业或职工才会感受到安监部门或检查团、安监人员检查是为了帮助企业查找、消除隐患,是为企业服务的,从而接受检查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反驳良药苦口的诗句
![反驳良药苦口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73e2bf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5.png)
反驳良药苦口的诗句(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诗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反驳观点:良药并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3.论证: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有时候良药并不苦口,忠言也可以顺耳。
4.总结:提倡大家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正文在我国古代的诗句中,有许多都是富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旨在强调有时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一些看似令人不悦的事物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时候可能会误导人们。
因此,我在这里要反驳一下这句诗句。
首先,良药并不一定苦口。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药物在保持药效的同时,也兼顾了口感。
例如,现在的很多儿童药物,为了减少孩子的恐惧感,都会设计成糖果味或者果味,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再比如,中药中的某些药材,如红枣、甘草等,其味道甘甜,不仅可以作为药材,也可以作为食材。
这些例子都表明,良药并不一定苦口。
其次,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如果我们把“忠言逆耳”理解为真诚的建议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那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例如,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你的某个行为可能会引起误解,你应该感谢他的提醒,而不是觉得他多管闲事。
再比如,如果你的同事对你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你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觉得他在贬低你。
这样的心态转变,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也让我们更容易进步。
总的来说,我并不是要否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道理,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够不被淘汰。
忠言也可顺耳
![忠言也可顺耳](https://img.taocdn.com/s3/m/1d5b3c9451e79b896802263f.png)
得不到刘邦的理解 , 于是他改 变了进 谏的方式说 : “ 汤 武逆取 而顺 守之 ,
文武并用 , 长久之术也。 ” 进而指出, 如果秦 王征服天下之后 , “ 行仁义 , 法
先圣, 陛下 安 得 而有 之 f” 并 且 强调 , 武力 能 夺 天下 , 但 不 能靠 它 治 天下 。
园, 衣服都被露水湿 了, 很 不理 解 , 于 是 问他 : “ 何 苦 沾 衣 如 此? ” 少 孺 子
见吴 王给 了他说话 的机会 , 于 是趁机进言 : “ 园 中有树 , 树 上有蝉 , 蝉 居 高 悲鸣饮露 , 不知 螳螂在其后 也 ; 螳螂委 身 曲附欲 取蝉 , 而不知黄 雀在 其旁也 :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 皆务欲得其
前利 而不顾其后 之有患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 王听 了这番话 , 终于醒悟 过来 , 击 掌称 善, 遂罢伐荆之兵。显然 , 少孺子在 进谏过程 中, 是 以委婉 取譬 , 力陈利
害, 从而达到 了进谏的 目的。 如果说 , 少孺子在进谏 时比较注 意策略 , 因而做到 了“ 忠言 顺耳” 的 话, 那么 , 西汉初期 的陆贾则 以其善辩 的 口才使 忠言 由“ 逆 耳” 变 为“ 顺 耳” 的。 陆贾在劝谏刘邦对农 民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 实行文治时 , 却遭 到刚刚夺得天下 的刘邦 的反 对 : “ 乃公居马上得 之, 安 事诗书” , 就 是说 ,
陆贾就 这样 以史 实为依 据 , 按逻 辑推理 以服人君 , 使“ 逆 耳” 之言 ,
变成 了“ 顺耳” 之言 , 刘邦 心悦诚服地 采纳 了他 的意见 , 汉朝 也因此得以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672c51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9.png)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内容摘要: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本人就集中彰显优点,肯定进步,培养自尊心,实现“好孩子”的角色迁移;运用保护性批评,给学生留有余地,促使学生主动向善;创造成功的机会,促成良性循环——为“忠言”穿上尊重的外衣,让“良药”隐身于肯定、关爱、引导、帮助之后,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地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关键词:尊重角色迁移主动向善良性循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一句规劝世人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耳熟能详的格言。
然而,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是“良药”,因其味苦,学生通常难以下咽;虽是“忠言”,因其逆耳,学生往往难于接受。
一味用“苦口”、“逆耳”的方式来规劝人、批评人、教化人,其效用必将大成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
良药爽口(甜口)、忠言顺耳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体现。
随着“体验教育”、“自我教育”在各地迅速开展,“还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教育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许多老师纷纷从教育的前台走到了后台,保证了学生“体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对老师的“主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忠言顺耳利于听
![忠言顺耳利于听](https://img.taocdn.com/s3/m/5ee36f4e5727a5e9846a6125.png)
忠言顺耳利于听江西省赣县韩坊中学李仙良给同学或师长提意见,同学们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说到提意见,同学们肯定会想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古话。
无疑,其中的道理是正确的。
不过,现实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好话,听顺耳的话。
良药苦口都能利于病,忠言逆耳都能利于行,忠言如果能说得顺耳,效果无疑会更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忠言说得顺耳呢?首先,态度要诚恳。
要知道,心灵决定话语。
俗语有云:“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心诚则灵。
我们给别人提意见,首先就得有诚恳的态度。
态度诚恳,要求我们说话前,学会“换位思考”,试着去理解对方,即多从对方的角度,设想一下自己就是他,自己会怎样做,又会怎样想。
将心比心,可以消除很多误会。
误会恰是人际沟通的最大敌人。
态度诚恳,是要体现在你对别人的尊重上的。
要让别人尊重吸取你的意见,你必须先尊重别人。
怎样体现尊重?最基本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杜绝使用讥讽污辱类的言辞;使用得体的敬称和恰如其分的语气,也是非常必要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提意见还要顾忌听话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感受,不能对伤及他人自尊。
其次,把忠言说顺耳,还要看说话的语境,就是我们俗称的“场合”。
提意见顺耳,不是不顾语境、不管场合一味使用委婉语。
事情紧急,还有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场合时,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我们不妨直抒己见。
当然,在大众场合或有旁人的场合,我们就应采用“曲径通幽”的说话方式,使用一些委婉语,要让听话的人听了不觉得刺耳,有台阶可下。
再者,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对象,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道理折服人心,感情打动人心。
晓之以理,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结合实实在在的事例,引导对方一起探寻事例中的道理。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自己发现的道理是信服的。
讲述例子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平实,也可以适当的把意见融入其中,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感情。
有时,千言万语的道理抵不上普普通通的感情。
所谓“能情”才能“达理”。
忠言顺耳的例子
![忠言顺耳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dafbb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a.png)
忠言顺耳的例子
1. 当你犯错时,朋友轻声说:“你这样可不行哦,得改改啦。
”就像迷路时有人给你指了条明路,这难道不是忠言顺耳吗?就像妈妈耐心地告诉你要多穿件衣服,别着凉,这简简单单的话语里满满的都是关心啊!
2. 你想想看,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这和那温暖的阳光照亮你前行的路有啥区别呀?“你得更加努力呀”,这忠言听起来多亲切呀!
3. 爱人温柔地提醒你少喝点酒,注意身体,这简直就像冬日里的暖炉呀!“别喝那么多啦”,这轻轻的话语蕴含着深深的爱意,难道不是忠言顺耳吗?
4. 长辈和你说为人处世要真诚,这和夜晚的明灯指引你方向是一样的呀!“要真诚待人啊”,这么平常的话语却有着别样的力量,忠言就是这样温暖呀!
5. 同事笑着提醒你工作上要注意细节,这就像是给你送来了解决难题的钥匙呀!“细节决定成败呀”,听着多暖心呢!
6. 当好朋友劝你别总是熬夜,说那对身体不好,这和贴心的守护有啥区别呢?“别再熬夜啦”,这句忠言是不是特别顺耳呀?
我觉得忠言虽然有时候听起来不那么让人喜欢,但只要是为我们好的,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恩的,它们就像生活中的宝藏,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忠言有用一句话 顺耳好话一箩筐
![忠言有用一句话 顺耳好话一箩筐](https://img.taocdn.com/s3/m/7b1e321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2.png)
忠言有用一句话顺耳好话一箩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源自古代谚语“忠言逆耳利于病,毒药苦口利于行”。
所谓“毒药”,是指真正能治病的剧烈的药。
后来孔X改为“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把“毒药”改为“药酒”。
再后来人们又把“药酒”改成了“良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心理上更能接受良药。
从改这句箴言似的谚语就可反应出人在语言上的心理需求,即柔比刚好,明明知道你是想以柔克刚,也愿意。
人心就像黄土,绵绵细雨可以渗透,若是暴雨,尽管也能触到深处,可后果却是让黄土变成愤怒的泥石流,宁愿与尔同归于尽。
古代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偏重于理性,而轻慢于人性。
所以难免在教义上出现偏激。
比如司XX的“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就是说,虚言误人,直言利人,忠言救人,甜言害人。
古人把甜言一概当作坏言。
“忠言逆耳”固然好,但有人能接受,也有人不能接受。
当年刘X进入咸阳秦宫,贪图享乐,樊X进谏,劝他出宫,他不听。
这是因为,虽是忠言,却话不耐听。
还是张X一番好言相劝,细说了退出秦宫的道理,刘X才还军霸上。
“忠言逆耳”固然好,但顺耳的忠言更好。
逆耳的忠言有时太直,像匕首一样直刺人心;逆耳的忠言有时太恶,让人怀疑忠言者的好意。
既然是忠言,为何不柔一些、缓一些、优雅一些、中听一些?古人不是也有这方面的教诲吗?荀X在《荣辱篇》里说过:“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所谓暖布帛之善言,就是指柔和的温暖人心的忠言。
所谓伤人如矛戟之言,或许也是忠言,但它所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
荀况还有一些处世哲学也是值得借鉴的:“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就是说,不观察对方的脸色就谈论,叫做瞎眼。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楫。
”就是说,君子衡量自己像用木工用墨线来取直线一样,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就象船工用船桨接引人登船一样耐心引导。
忠言相劝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要提醒对方改正错误观念或做法,避免失误或损害,获得最佳效果吗?既然出发点是好的,就要力求实现。
忠言也可以顺耳
![忠言也可以顺耳](https://img.taocdn.com/s3/m/a0d1b68284868762caaed5b6.png)
极 具 价值 的 ,那 为 什 么 忠言 听 起 丢 下 政 务 大 事 ,接 连 喝 了七 天 七 早就没命了吗?”
来 总 让人 觉 得 不 舒 服 ,而 很 少 为 夜 ,仍 然 觉 得 不 过瘾 ,打 算 继 续
忠 言 者往 往 未 注 意 到说 话 的 时 机 臣 实 在 看 不 下 去 了 ,于 是 他 对 齐
目的 ,让对方欣 然接受 。不但没有 威严何存 。齐景公骑虎难下 ,不知
因此招惹麻烦 ,反而得 到了君 王的 如何 决断。
赏识 、褒奖和尊敬 。这位 奇人就是
正好这时晏子觐 见 ,齐景公向
O8 1 6 公关世界
齐 景 听 后 ,惭 愧 不 巳 ,遂 戒
人 所 接受 呢 ? 原 来 ,这 是 因 为进 喝 下 去 。其 中 有一 位 叫 弦 章 的 大 了 酒 。
弦章为 了让齐景公戒 酒 ,不惜
君 和 方 式 。既 然 大 多 数 人都 喜 欢 听 景 公 上 谏 说 : “ 王 已 经 连 喝 七 以死相逼 ,可是效果极不 理想 ,差
言进谏 ,或遭受牢 狱之灾 ,或掉 了 不知的 一件事情 。大臣们很担心 ,
脑袋 ,或被满 门抄斩 。人们不禁感 害怕长 此以往 ,齐景公 会荒废了 国 听的话 ,他 又不想活 ,这 可怎么办
叹 ,我完全是 出于一片好心呀 ,为 家政事 。可是 ,担心 归担心 ,大 臣 才 好 ? ” 什 么 好心 就 没 好 报 呢 ?
顺 耳 的话 ,那 么 为何 不 换 一 种 方 天 七 夜 了 ,请 您 以龙 体 为重 ,请 点真的掉 了脑袋 。而晏子轻 描淡写 式 ,变逆 耳为顺耳 呢?
您 以 国 事 为 重 ,赶 快 戒 酒 ;否 则 的一句话 ,不仅化解 了弦 章与齐景 公的矛盾 ,而且还让齐景公 认识到
忠言逆耳【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用法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事
![忠言逆耳【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用法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a39d7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7.png)
忠言逆耳【四字成语】出处|解释|用法|近义词|同韵词|成语故
事
【注音】zhōng yán nì ěr
【出处】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
【解释】逆耳:不顺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良药苦口、持平之论
【反义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
【歇后语】虞公不听宫之奇劝阻
【英语】ahometruth
【日文】忠言耳(ちゅうげんみみ)に逆(さから)う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
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
刘邦不以为然。
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成语示例】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成语造句】
◎ "我知道,你又想对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哲学现在行不通!"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
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a1cd04482fb4daa48d4b27.png)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邹忌的进谏艺术,历来被人赞颂有加。
因为他巧妙地将本来逆耳的忠言包上了糖衣,使齐威王不知不觉地被“糖弹”命中,束手就擒。
古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告诫人们(特别是当权者)要听得进逆耳之言的,然而,喜欢被肯定、讨厌被否定是人类的通病,千百年来,无论帝王将相也好,“引车卖浆者流”也好,能听得进逆耳之忠言者,可谓少之又少。
古时的谏官,为了将“忠言”包装得“顺耳”一些,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了,可是弄不好却依然要掉脑袋。
在专制社会,任何一位皇帝都喜欢做“圣君明主”,于是便设了“拾遗”之类的官职,专司进忠言的,可见皇帝们也懂得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自己有时会有错,需要有人提醒,否则会错得很离谱。
皇帝提倡大臣们都做忠臣,而做忠臣的最高境界为“文死谏武死战”。
“死战”者常常会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赐,其“忠心”甚至可以让皇帝都感动得泣下,家属亲友便可以带挈获得一些好处;而“死谏”者就未必这么幸运了,遇上“宽厚”一些的皇帝,或者只将其革职了事,遇上不那么宽厚的皇帝,不但自己小命难保,而且要连累家属亲友。
象唐太宗那样的开明君主,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就是他,在魏征失了他面子时,也曾扬言要杀了魏征这个“乡下佬”;就是他,到了晚年也照样听不进忠言。
那些因进谏而掉了脑袋的人,常常会得到后代皇帝的表彰,不过当这个皇帝面临忠言直谏之时,又是要对直谏者实施打击的。
那“拾遗”便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花瓶,作装饰门面之用;或者是替罪羊,作推卸责任之用。
皇帝有了过错,“拾遗”如果尽职,可能要死;如果不尽职,一旦皇帝的过错酿成了灾难,首先拿来问罪的也极可能是这个倒霉的“拾遗”。
“当初发现我错,你为什么不提醒我?你拿了国家的俸禄,是叫你干什么的?”于是皇帝依然圣明,错就错在“拾遗”不称职。
可以说,“拾遗”最难当了,谏不是,不谏也不是。
假若历代的“拾遗”们都有邹忌那样的才能,中国历史一定早就跳出周期循环的怪圈了。
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d216d5b11a37f111f1855b86.png)
师 德 启 慰
这 种 逆反 心理 的问题 ,仅 是学 生 家庭 教 育 、学 生 自身 思 想 的 问题吗 ?笔者认 为教 育者 也存 在着一 定的影 响 因素 。 特 别值 得 一提 的因素 是教 育 者采 取 简单 粗暴 的态 度和 强 制 要 求 的 手段 以致 伤 害 了学 生 的 自尊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 教 师 提 出 的要 求 过严 过 急 ,并经 常采 取 严厉 训 斥 、恶 语 批 评 、写 检讨 等 伤害 学 生 自尊和 人格 的手段 ,由此学 生 在心 理上 产 生反 抗对 立情 绪 ,拒 绝接 受 教师 的说 教 ,不
愿 执 行 教 师 提 出 的 要 求 ,甚 至 故 意 对 抗 ,也 就 在 难 免 。 在 上 面 的 这 则 案 例 中 ,老 师 成 功 地 维 护 了 孩 子 的 自 尊 心 ,没 有 对 学 生 造 成 伤 害 ,并 而 自然 地 引 导 到 自 己 的
际 .调 查 了解 ,掌 握 真实 情况 的基 础 上 ,作 出公 正 合理 的结论 。从 而 使教 师 处理 的 问题 得到 学生 广 泛 的赞 同和 支 持 。在 老师 刚发 现 男孩 有异 常 行为 时 ,并 没有 采 用 大 声 喝斥 的 做法 ,这 就 是注 意 了调 查 ,尊 重 了事 实 ;在 收 缴 了 画后 也没 有粗 暴 地批 抨 ,而 是进 行赞 赏 ,并 进 一 步 激 励 ,使 得男 孩和 全班 同学又对 老 师多 了一 份敬 畏 。 4讲究 艺术 ,运用 “ . 暗示 效 应 ” 。所谓 暗示 ,指 的是
傻眼 ,老 师便 继 续有话说 。 )
“ 是 王 维的一 幅 画,这幅 画正是 这 ‘ 漠 孤 烟 直 , 长 大
河 落 日 圆 ’ 淋 漓 尽 致 地 体 现 了 王 维 ‘ 中 有 画 画 中 有 , 诗
初三作文议论文《忠言也可顺耳》600字(共9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忠言也可顺耳》600字(共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8758080b4c2e3f572763d2.png)
初三作文议论文《忠言也可顺 耳》
地 要想让人接受,无论何时何时 都需要讲究方法。同样表达一个 观点,可能一个让人面带喜 色,一个会让人不欢而散。可见,
初三作文议论文
忠言也可顺耳
600字
常言道:“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同样是批评建议
方法 一个人,不同的
会收到不同
效果 的
。懂得把忠言用顺耳的方
利 法讲出,使别人易于接受,是
人又利己的。
可以想象教区的前任
牧师见到学童采摘郁金香时,
他或十分怜惜但又无可奈何,或是大
加责备并且上前阻拦。
关键词:常言道,良药苦口,忠
言逆耳,同样,批评,建议,一个,不同, 方法,收到,不同,效果,懂得,忠言, 顺耳,方法,别人,易于,接受,利人, 利己,可以,想象,教区,前任,牧师, 见到,学童,采摘,郁金香,十分,怜惜, 无可奈何,或是,大加,责备,并且,上 前,阻拦。
初三作文议论文《忠言也可顺 耳》
孩子 由于
们的逆反心理,不出几
劝谏的方法至关重要。
忠言也可以顺着来说。懂得
忠言顺耳的才会拥有满园的郁金香和
众多的友人。
关键词:接受,无论,何时,何时,
地都,需要,讲究,方法,同样,表达, 一个,观点,可能,一个,人面,喜色, 一个,不欢而散,可见,劝谏,方法,至 关重要,忠言,可以,顺着,来说,懂得, 忠言,顺耳,拥有,满园,郁金香,众多, 友人。
初三作文议论文《忠言也可顺 耳》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事理说明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事理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576ab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f.png)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事理说明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篇一咱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可真正能把这道理吃透的人,还真不多。
就拿吃药来说吧,我小时候那是特别怕吃苦药。
有一回感冒了,我妈给我弄了碗中药,那味儿啊,就像臭水沟里泡了烂树叶似的,闻着就难受。
我瞅着那黑乎乎的药汤,心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能喝吗?”我就跟我妈耍赖,说啥也不喝。
我妈就劝我:“儿啊,这药虽然苦,可它能让你病好得快,就像那苦口的良药,喝了病就跑了。
”我当时可不听,我觉得我这小感冒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干嘛要受这苦呢?结果呢,感冒拖了好几天都没好利索,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把药喝了。
这就像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困难的事情,就像那苦药一样,虽然做起来难受,可它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再说说这“忠言逆耳”。
我有个朋友,特爱唱歌,那唱歌的水平呢,怎么说呢,就像那被门夹了嗓子的公鸡,叫得那叫一个难听。
有一次参加唱歌比赛,他觉得自己唱得可好了,信心满满地就去了。
我听他练歌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就跟他说:“兄弟啊,你这唱歌的水平可能还得再练练,我觉得你这音准有点问题,比赛的时候可能不太能行啊。
”你猜他啥反应?他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一下子就跳起来了,说我不懂欣赏。
结果比赛的时候,他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事后他才来找我,垂头丧气地说:“兄弟,你那时候说的话是对的,我就不该不听你的忠言啊。
”这忠言就像那手术刀,虽然割肉的时候疼,可它能把坏东西割掉,让我们变得更好。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啥时代了,良药为啥非得苦口呢?忠言为啥就得逆耳呢?”嘿,这想法有点新鲜。
确实,现在有些药都做成了甜的,可那也是为了让人更容易接受那治病的成分啊。
至于忠言,咱也可以换个方式说。
但是不管怎么变,这本质的道理还是不变的。
就像一颗包了糖衣的药,里面的药还是苦的,那只是为了让你能吃下去。
同样,委婉的忠言也还是忠言,目的都是为了让你进步。
咱们可不能因为药苦就不吃,也不能因为忠言逆耳就不听。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亦可顺耳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亦可顺耳](https://img.taocdn.com/s3/m/ed502ddccc22bcd127ff0c08.png)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亦可顺耳作者:王亚周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5期摘要:作为劝谏艺术的经典之作,《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谏过程可谓入情入理,劝谏语言可谓文质兼美。
表现出如下特点:劝谏方式上,由己推人,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劝谏语言上,措词委婉,比喻巧妙,整齐精练。
总之,很有特色的,很有说服力。
关键词:劝谏由己推人委婉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忠言”往往“逆耳”。
所以,要达到“利于行”的目的,对于接受建议的人来说,需要虚怀若谷的品质。
但是,当接受建议的人身处高位时,能否具有一种大胸怀,接受来自下面的意见?也许值得存疑。
所以,我们在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对上交往时,若能够注意沟通的技巧和方式,也许“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亦可顺耳”。
今天,我们就以《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谈文章表现出的劝谏艺术的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邹忌的妻、妾、客人赞美邹忌及其原因。
开头一句便从正面写出邹忌的身材、面貌,从客观上先肯定邹忌的美,为下面写“齐国之美丽者”徐公比美打下基础。
然后写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这三个人都说邹忌比徐公美。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这几句描写邹忌会见徐公后的行动和心理状态:他早知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这次又通过实际对照,认真分析,觉得自己并不如徐公美。
因此“暮寝而思之”。
他经过认真思考以后,从受蒙蔽中恍然醒悟了。
原来妻、妾、客之所以说他比徐公美正是由于“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以至于混淆了是非,颠倒了美丑,蒙蔽了自己。
这一段写邹忌个人的事情,描写得有声有色,“朝、旦、明、暮”时序井然有条,为下一段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讽谏齐王作了铺垫。
第二段写邹忌用自身的事情作比喻讽谏齐王的情况。
邹忌先向齐王表述了他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的原因,然后由已及人,由小及大,进一步推论到齐王身上。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原逆耳利于行的意思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原逆耳利于行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3132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e.png)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原逆耳利于行的意思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就像小时候咱生病吃药,那药苦得直咧嘴,可爸妈告诉咱得吃下去病才会好,这忠言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你有个朋友总爱熬夜,你劝他早点睡,虽然他当时可能不太乐意听,但这对他身体好呀!2. 咱得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呀!忠言逆耳利于行,就好比有人提醒你别乱花钱,要存钱,这听起来可能不那么顺耳,但到关键时刻你就知道这多重要啦!比如你想买个很贵又不实用的东西,朋友劝你别买,这不是为你好嘛!3. 哎呀呀,良药苦口利于病,那忠言逆耳利于行不也是一样嘛!就像你学习的时候,有人说你方法不对,要改正,你可能一开始觉得烦,但真改了成绩就上去了呀!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4. 你们说是不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啊!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这个道理呀!就像你做事马马虎虎,有人指出来,你可能心里不爽,但这样你才能进步呀!比如你工作时同事指出你的错误,这不是在帮你嘛!5. 可别忘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哦!忠言逆耳利于行简直太对啦!好比说你想减肥还总吃高热量食物,朋友劝你控制,这听着不好听但对你减肥有帮助呀!你说是不是!6. 大家要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呀!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一样的呀!你要是总爱打游戏不学习,有人劝你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虽然你可能不太高兴听,但这对你未来好呀!这道理多简单!7.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谁都懂吧!那忠言逆耳利于行呢,就好像你想创业,有人给你分析风险,你可能觉得这人咋这么扫兴,但人家是为你考虑呀!比如你一腔热血要去干一件事,朋友提醒你要谨慎,这不是对你负责嘛!8. 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吧!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得记住呀!就比如你穿得很邋遢,有人说你该注意形象,你可能觉得伤自尊了,但这样能让你更精神呀!这不就是为你好嘛!9. 良药苦口利于病呀,那忠言逆耳利于行不也是这个道理嘛!你要是总爱发脾气,有人劝你改改,你可能一开始反感,但真改了人际关系不就好了嘛!像你跟人吵架了,朋友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这就是忠言呀!10. 咱得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刻在心里呀!忠言逆耳利于行更是真理呀!就好像你做事拖拖拉拉,有人催你快点,你可能觉得烦,但这样你效率才能提高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我的观点结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真的太有道理了,我们要学会虚心接受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忠言,哪怕当时听起来不太舒服,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Y-AQ-0789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忠言也可顺耳
Safety advice is easy to hear
安全忠言也可顺耳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近日,笔者在某石油化工企业调研时,碰到一名安监人员在企业班组检查后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但由于他不注意说话方式,言辞比较粗糙,话不投机,与职工们大吵起来。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说质量好治病效率高的药物味道一定很苦,劝谏人改过从善的话一定不好听,不顺耳。
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好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却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
据笔者观察,安监部门或检查团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有的检查人员根据检查结果为企业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很乐于接受,职工欣然接受批评,很快将这些整改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而有的检查人员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或职工不但不愿意接受,而且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并找种种客观理由搪塞,其结果是整改意见和建议很难得到整改落实。
为什么同样是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和职工的反应会有天壤之别呢?笔者认为,这除了与企业或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有差异外,与检查人员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忠言就要逆耳”。
但事实上,人都是爱面子讲自尊的,只是不同的人爱面子讲自尊的程度不同罢了。
如果你聪明一些,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采取“忠言顺耳”“迂回包抄”的方式,恰恰迎合了人的这种心理,使受批评者听起来也“顺耳”,在亲切的交流中躬身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勇于改正。
事实也证明,“良药”太苦容易反胃,“忠言”太过逆耳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笔者认为,即使检查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很有道理、非常必要,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讽刺挖苦、充满说教、命令味道的话语,因为这样很容易使人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要做到这一点,检查人员就要本着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沟通,给被检查企业和职工以充分的尊重和必要的理解、鼓励。
只有这样,企业或职工才会感受到安监部门或检查团、安监人员检查是为了帮助
企业查找、消除隐患,是为企业服务的,从而接受检查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中,检查人员不妨改变传统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思维方式,使“忠言也顺耳”,让企业或职工乐于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自觉按照检查人员的要求去做。
对于安监人员来说,在提出批评、整改意见和建议时,能多想一想糖衣良药,多想一想顺耳忠言,想一想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容易让人接受,多增强一些说话的艺术,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让忠言也能变得顺耳起来。
最后期望企业管理者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上多些忠言顺耳,如此,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更能行之有效,入脑入心。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