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 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三、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的原则 1.德育的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 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 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力
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道德认识。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 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 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 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 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 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 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 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 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
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二)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劳动 共青团活动 班主任工作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
第八章 德 育
考点提示: 1.德育的概念 2.灵活运用德育的原则
一、德育的概念、意义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 们的品德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2009年考点)德 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 思想品德。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 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2007年考点)
二、德育过程
(一)德育的过程 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 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 过程。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 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 要素 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 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四)德育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德育的任务
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道德观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 奖励与批评法。(2006年考点) 例如:(1良好的情境; (3)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 性差异;
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教育;创办业余党校;开 展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
四、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由瑞士学者皮 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 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 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 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 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这是 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 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 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二)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 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 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 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 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 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 世界观教育。归结起来,主要分类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 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 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 为什么?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