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德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下—2012上课程育德实施方案
一、课程育德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创设各种条件与机遇,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六年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育德发展目标:开展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形成学生完整人格”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探索一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完整人格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自主发展型人格的一代新人。
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五心”“四好”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德育体系,让学生体验做人的道理,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诚实的行为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优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制定德育课程计划时,必须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层次性原则
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注重分层、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创造性原则
打破传统教育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做法带来的束缚,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4.适应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制订相应的计划。要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也要主动适应学校环境和师生群体特点,以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5.操作性原则
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切入口要小、要实,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特制订2011下至2012上的学年德育课程整体方案。
表一:学年德育课程方案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
教师要以“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两纲”教育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备课-上课-说课”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校级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心得体会、案例或者论文等,使学科渗透德育落到实处。
(二)拓展型课程
1.学科类、活动类课程
这两类课程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努力开发学科德育资源来增加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并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及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
语文读书指导系列活动是颇有特色的学科类校本拓展课程。由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全程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
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
①每周一节读书指导课进入课程表。
②每班有专职的读书指导老师。
③每班有统一的书角,各类图书及相应规范的管理。
④每年一次“读书节”活动或竞赛,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2.专题教育、班队活动课程
(1)专题教育课程
在确定具体的上课内容(见表二)后,要对班主任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来保证专题教育课的规范化、系列化和实效性。
表二:专题教育课程
(2)晨会课程
具体安排如下:
在内容上应针对当代学生思想活、观念新、信息灵的特点,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育内容,使德育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容量更加大。
在教学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突出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爱国主
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入脑入心,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内化。
(3)队活动课程
学校以校园、家庭、社区为队活动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队员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丰富团队活动文化的内涵。
①仪式教育
②节庆活动
重视开展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③创建“温馨教室”环境陶冶活动
五、建立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中是否落实德育教育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参加学校层面德育教学展示课以及承担教研组德育专题教研公开课的教师予以奖励,对教师撰写的有关德育教育方面论文、案例等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的结果列入年度考核的项目之一。
对班主任实行月考核制度,对科任老师实行学期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评估,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师德演讲会”等系列活动,隆重表彰德育工作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并在各类评优、评职称活动中优先考虑班主任和优秀科任老师。
2.建立“值周班”检查管理机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双旗评比”活动,建立“值周班”检查管理机制,该机制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实行分级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将监督、评比、反馈的职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促使行规内化。真正体现自我评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3.建立分段考核、多元评价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制订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同时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册,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过程性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变单纯的成绩分数评价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等诸方面因素的评价。变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