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一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一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 八十寿辰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赏析]这两首毛泽东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 七绝,作于 1961 年。 “其一”起句,称赞鲁迅胆识博大,性格坚 韧,“铁石坚”一语,使人油然想起“骨头最硬” 一句。“刀光剑影”,当指鲁迅在上海时所处 的险恶政治环境。这是从宏观角度肯定鲁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3)角度三 住(住处及摆设):“鲁迅先生住的是大陆新村九号”“客 厅摆着长桌……围着长桌有七八张木椅子”“客厅里也摆着一张可 以卧倒的藤椅”“卧室,一张铁架大床……那上边也都是书”“鲁迅先 生家里……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也是硬的”。
(4)角度四 行(出行及习惯行为):“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 切地走去”“鲁迅先生的休息”只是“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下半夜 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 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 下”“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连一个角也不准 歪一点儿或扁一点儿”“鲁迅先生的习惯是不换地方”。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近义 (1)作客 做客 辨析:“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从 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 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 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 例句:①热衷party的主妇,喜欢为常常来做客的朋友们设计专属 餐具,成为体现细心照顾朋友的最佳印证。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感觉真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恐怕是杜甫作客夔州最真实的感受了。
一九六一年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赏析]这两首毛泽东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 七绝,作于 1961 年。 “其一”起句,称赞鲁迅胆识博大,性格坚 韧,“铁石坚”一语,使人油然想起“骨头最硬” 一句。“刀光剑影”,当指鲁迅在上海时所处 的险恶政治环境。这是从宏观角度肯定鲁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3)角度三 住(住处及摆设):“鲁迅先生住的是大陆新村九号”“客 厅摆着长桌……围着长桌有七八张木椅子”“客厅里也摆着一张可 以卧倒的藤椅”“卧室,一张铁架大床……那上边也都是书”“鲁迅先 生家里……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也是硬的”。
(4)角度四 行(出行及习惯行为):“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 切地走去”“鲁迅先生的休息”只是“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下半夜 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 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 下”“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连一个角也不准 歪一点儿或扁一点儿”“鲁迅先生的习惯是不换地方”。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近义 (1)作客 做客 辨析:“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从 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 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 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 例句:①热衷party的主妇,喜欢为常常来做客的朋友们设计专属 餐具,成为体现细心照顾朋友的最佳印证。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感觉真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恐怕是杜甫作客夔州最真实的感受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课件 (共48张PPT)
33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节 事件 数
性格
手法
间接、语言、 细节 语言、细节 描写 细节、语言
35
海婴的药瓶 “玩具”
爱孩子、坚强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
乐观、平和
37 时刻伴随的小 画 38 最后的时刻 39
推崇个性解放、 个性自由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总结:萧红眼中的鲁迅。
手法
略写、细 节描写 略写、细 节描写 正侧面结 合、详写 详写、细节 描写 略写、语言 及细节
4 夜谈和待人吃 饭 5 招呼来客
节 数 6 7 8 9 10 11
事件 久雨偶晴的 造访 和海婴嬉 戏 冯雪峰来访 对青年来信 的态度 指导青年看 电影
性格
手法
略写、语言 及细节 语言描写、 对比 场面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和 对比描写 语言(直引 和间引)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 对比描写 礼让别人、宁亏自 己(节俭 ) 对比、细节 描写 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
惜时、勤奋
节 数 19
20
事件 对“时髦”的 厌恶
对鬼神的不相 信
性格
朴素、不张扬、 爱憎分明 富有科学精神 不轻易否定、 有家庭民主思想 对工作一丝不苟 俭朴、勤劳、 待人真诚
手法
环境、衣着、 眼神描写 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动作 语言、 对比 对比、细节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人之夫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 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 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共32张PPT)
萧红笔下的鲁迅是一个热情、幽默、平和、睿智而又深刻的形象。 他对青年人热情、关心、爱护,平易近人,性格直率耿直,对萧红的衣 着服饰直言不讳;待客热情,笑声明朗,这与人们印象中严肃的怒目金 刚式的鲁迅形象不一样;鲁迅与一家人愉快相处,其乐融融,对孩子充 分尊重,体现了鲁迅为人夫、为人父的亲切平和的一面。 萧红笔下的鲁迅对每件事都认真严谨,不事张扬,家庭摆设节俭实用。 文中还写到了他带病坚持工作、不影响他人的优秀品质,另外文中写鲁 迅先生饶有趣味地讲鬼故事等细节,都体现了鲁迅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
课堂互动
1.本文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鲁迅生活的 许多细节。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细节有哪些? 答案
2.在回忆录的结尾处,萧红所说的鲁迅在病中不断翻看的那张画片,究 竟有何寓意? 答案
这幅画的名字叫“波波诺娃”,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 她是追求自由与爱的化身,美的象征。“波波诺娃”是 鲁迅灵魂最深处的圣洁女神,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 也是他终其一生为之不懈追寻的理想。这幅画也是鲁迅 本人的真实写照,在狂风中抗争,追求自由与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萧红,著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 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 来到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其中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她不能接受鲁迅先生去世的现实。直 到1939年10月,在重庆,萧红才以其 真实、亲切、细腻的笔触写出两万余 字的《回忆鲁迅先生》,可谓别具一 格,独领风骚。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课堂互动
1.本文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鲁迅生活的 许多细节。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细节有哪些? 答案
2.在回忆录的结尾处,萧红所说的鲁迅在病中不断翻看的那张画片,究 竟有何寓意? 答案
这幅画的名字叫“波波诺娃”,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 她是追求自由与爱的化身,美的象征。“波波诺娃”是 鲁迅灵魂最深处的圣洁女神,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 也是他终其一生为之不懈追寻的理想。这幅画也是鲁迅 本人的真实写照,在狂风中抗争,追求自由与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萧红,著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 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 来到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其中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她不能接受鲁迅先生去世的现实。直 到1939年10月,在重庆,萧红才以其 真实、亲切、细腻的笔触写出两万余 字的《回忆鲁迅先生》,可谓别具一 格,独领风骚。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2-1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人 教 版 语 文
美好。而今又到那个地方,只见黄叶满路,再也见不到你,
是多么萧条孤独!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烟云中群山排列,青色无数;大雁背上映着的夕阳红
色黯淡起来,快要黄昏了。我那美丽的情人,就像被风吹 入了江上的云彩,一去无踪。可我的感情却如同雨后粘附 在泥地上的柳絮,无法解脱。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
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 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 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 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 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 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
人 教 版 语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路。
④岫(xiù):山。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故事】
这首词,作者是写和他情人分别以后,重
游旧地,记起前情,无限感慨,也无比思念。词中并不着 重铺叙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以极富情致的笔调抒写内心感 受,非常动人。 好像仙境桃溪那样的地方,不能从容长久住下去,我 们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别了。如同秋天的莲藕,断了以后 就不能再连接一般,我们从此音信断绝,再也不通消息。 当年在赤阑桥边等候你到来,觉得风光旖旎,一切都那么
3.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辸莹,笔名萧红,悄吟,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 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在鲁 迅先生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开始蜚声文坛。著名作品还有《呼兰河传》、《牛车上》、 《小城三月》等。
美好。而今又到那个地方,只见黄叶满路,再也见不到你,
是多么萧条孤独!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烟云中群山排列,青色无数;大雁背上映着的夕阳红
色黯淡起来,快要黄昏了。我那美丽的情人,就像被风吹 入了江上的云彩,一去无踪。可我的感情却如同雨后粘附 在泥地上的柳絮,无法解脱。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
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 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 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 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 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 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
人 教 版 语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路。
④岫(xiù):山。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故事】
这首词,作者是写和他情人分别以后,重
游旧地,记起前情,无限感慨,也无比思念。词中并不着 重铺叙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以极富情致的笔调抒写内心感 受,非常动人。 好像仙境桃溪那样的地方,不能从容长久住下去,我 们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别了。如同秋天的莲藕,断了以后 就不能再连接一般,我们从此音信断绝,再也不通消息。 当年在赤阑桥边等候你到来,觉得风光旖旎,一切都那么
3.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辸莹,笔名萧红,悄吟,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 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在鲁 迅先生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开始蜚声文坛。著名作品还有《呼兰河传》、《牛车上》、 《小城三月》等。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同步课件:第一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配人教版 第一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妙评鲁迅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 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郑振铎)
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积极投 身于抗战文艺活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与丈夫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小说《马伯乐》,但质量 不高。她更有成就的作品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和《小城三月》。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配人教版 第一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回忆录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 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 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 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 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地叙述。
就其中之一加以强调,可以放在
其中之一加以强调”,并在强调
侧重点
动词、形容词、“是”的前面,
中包含着比较,表示后者比前者
使用范围较广。
更进一步,语气比“特别”重。
例句
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更应该 是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地方。
见到老朋友,他特.别.高兴。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高中语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ppt课件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 作品?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 家吗?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 迅?除了老师对鲁迅的介绍,你 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ppt课件
ppt课件
1、谈对鲁迅的印象 2、根据问卷结果得出对鲁迅的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回忆录,要求 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ppt课件
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在厦门大 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 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 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 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 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 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夏 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 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 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 的屁股上。”
ppt课件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 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 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 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 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 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 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ppt课件
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
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 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 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 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 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 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 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
很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 作品?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 家吗?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 迅?除了老师对鲁迅的介绍,你 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ppt课件
ppt课件
1、谈对鲁迅的印象 2、根据问卷结果得出对鲁迅的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回忆录,要求 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ppt课件
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在厦门大 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 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 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 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 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 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夏 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 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 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 的屁股上。”
ppt课件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 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 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 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 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 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 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ppt课件
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
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 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 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 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 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 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 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
很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高中语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 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 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 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
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 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ppt精选
20
23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 环境、细节
人真诚
ppt精选
14
节 事件 数
24 书房就是卧 室
性格
手法
勤俭节约、爱书如 环境、细节 命、惜时
25 整个三层楼的寂 喜静、勤奋工作 26 静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烘托
对比、神情、 语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态度
ppt精选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
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
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
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
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
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
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 好客、平易近人、 语言、神情
之道
忘我pp工t精选作
15
节 事件 数
性格
30 先生体质大不 一讲话就精神 如前
手法 神情、对比
31 妻子许先生的 工作如山、不得休 间接描写
担当
息
32 病中先生的饮 别人重视、自己不 环境、语言、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
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 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ppt精选
20
23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 环境、细节
人真诚
ppt精选
14
节 事件 数
24 书房就是卧 室
性格
手法
勤俭节约、爱书如 环境、细节 命、惜时
25 整个三层楼的寂 喜静、勤奋工作 26 静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烘托
对比、神情、 语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态度
ppt精选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
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
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
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
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
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
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 好客、平易近人、 语言、神情
之道
忘我pp工t精选作
15
节 事件 数
性格
30 先生体质大不 一讲话就精神 如前
手法 神情、对比
31 妻子许先生的 工作如山、不得休 间接描写
担当
息
32 病中先生的饮 别人重视、自己不 环境、语言、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 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 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鲁 迅 后 人 全 家 福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 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 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 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 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 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 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 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 切。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 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 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 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 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 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 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 肉、形象丰满的鲁迅。鲁迅先生属于 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 界。萧红既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同 时也是事件的评价者。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最著 名的文学家之一,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 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 留学,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 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 他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 年10月起定居上海。1930年,他发起组织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2年,他 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 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病逝。
1.2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课件 (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3.词语辨析 (1)检查·检察
“检查”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如 检查工作、检查身体等。也常用于翻检查 考(书籍、文件等)。 “ 检察 ”多用于检举核查,特指国家法律 监督机关 ( 检察院 ) 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 监督活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备受舆论关注的“我爸是李刚”的调查结 论何时公布,仍没有得到已介入调查此案 的河北省检察(检查/检察)机关的明确答复。
1 .文章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可 以归纳为几类?举例说明反映了鲁迅先生 怎样的思想风貌。
(2)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 一种。 “ 变幻 ”是指不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 定。两个词语都有改变的意思,但如果变 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则用“变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 月 1 日,金市行情再次生变。截至北京时 间 5 月 2 日零时, com ex 金价下跌 2.18% , 至1440.00。而在此之前,金价却单周上涨 5%。由此可见金市的风云变幻(变换/变幻)。
外秀内慧的女作家——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 现代著名女作家。
萧红的代表作品大都取材于东北故乡,怀 着对失去的土地的眷恋,对人民苦难的同 情,描绘出一幅“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 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图 画(鲁迅《 》)。有短 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等。
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1939 年10月的事情。那为什么不在鲁迅先生去 世后写文章纪念鲁迅先生呢? 1934 年 10 月初,萧军、萧红给远在上海的 鲁迅写信,请教写作的事情。鲁迅先生10 月 9 日就回了信,并且表示愿意在繁忙的 工作之余为萧红审阅小说《生死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1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栏 目 链 接
萧红的这篇传记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 一幅清晰的画面。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却是 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显得真实而有个性。作者通 栏
接
栏 目 链 接
探究一
如何理解文中的下列句子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答案: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 ,那些美学的 ...
栏 目 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 . 链 接
情练达 。 ...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 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栏 目 链 接
(2)
chuāi怀 揣 (3) 祥ruì瑞 duān 端 正
chuǎn 喘 息
dié碟 (4)dié 谍 dié 喋
n 宴 会 yà (5) n 晏 驾 yà
nɡ 竞 相 jì (6) nɡ 竟 日 jì
栏 目 链 接
三、解释词义 (1) 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印刷前供校对用的样张。 (2) 摩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合乎时兴的式样;时髦。 (3) 踌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疑不决的样子。 (4) 搭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5) 深恶痛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栏 目 链 接
萧红的这篇传记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 一幅清晰的画面。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却是 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显得真实而有个性。作者通 栏
接
栏 目 链 接
探究一
如何理解文中的下列句子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答案: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 ,那些美学的 ...
栏 目 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 . 链 接
情练达 。 ...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 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栏 目 链 接
(2)
chuāi怀 揣 (3) 祥ruì瑞 duān 端 正
chuǎn 喘 息
dié碟 (4)dié 谍 dié 喋
n 宴 会 yà (5) n 晏 驾 yà
nɡ 竞 相 jì (6) nɡ 竟 日 jì
栏 目 链 接
三、解释词义 (1) 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印刷前供校对用的样张。 (2) 摩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合乎时兴的式样;时髦。 (3) 踌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疑不决的样子。 (4) 搭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5) 深恶痛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语文: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 万字,其中著作 万字,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 万字 万字
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万字。 辑校和书信 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 鲁迅在 年 月 首次以“鲁迅”作笔名,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 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彷徨》《故事新编 正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 正传 等皆收于《呐喊》 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 野草》 论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 》《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 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部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 ④人之主的鲁迅 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 的长者; 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 坚持真理的战士;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 不卑不亢的学者 潇洒、轻松、 潇洒、轻松、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 极富生活化、 极富生活化、 长 ; 一个和蔼宽厚 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 的平易近人的平等 好玩 待人的老人
【课件】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5-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 的另一面是平和
首 页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赏析: 论鲁迅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两首毛泽东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七绝,作于 1961 年。 “其一”起句,称赞鲁迅胆识博大,性格坚韧,“铁 石坚”一语,使人油然想起“骨头最硬”一句。 “刀光剑影”,当指鲁迅在上海时所处的险恶政 治环境。这是从宏观角度肯定鲁迅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的殊勋伟业。三、四两 句目光收缩,用具体事例进一步强化阐释诗人 毛泽东所理解的“鲁迅精神”的核心。 “其二”另辟蹊径,概括提炼绍兴一地文化传统 的精髓,由此为鲁迅在文学史上给出清楚定 位。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陆 游、秋瑾、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 忱。
-7-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 的另一面是平和
知识梳理
首 页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
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 年代文学洛神”。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 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写下了散 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 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有风 格的杰出女作家。 回忆录:回忆录是追记本人和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 有文献价值。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 感情来叙述,因而某些事件或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 另一种是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 年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 场》,署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 年 7 月 16 日,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只身东渡 日本。在日本写出了散文《红的果园》《孤独的生活》《牛 车上》以及诗歌《沙粒》等作品。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 抵香港,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下了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马伯乐》,小说《后花园》,散文《小城 三月》等作品。
2.作品 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长篇小说《生死场》《呼 兰河传》等。 3.评价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 的女作家”。
二、写作背景
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1938 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为我们撰写了两篇回忆 鲁迅的文字,即《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 同时收入《萧红散文》一书,1940 年 6 月由香港大时代 书局出版。1939 年 3 月 14 日,萧红约许广平写一篇回忆 鲁迅的长文,供她筹办的刊物《鲁迅》刊登。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 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 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 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1.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 张乃莹,笔名有悄吟、玲玲、田娣等。誉为 “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 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 着与女词人李清照一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 难与坎坷之中。
她在信中向许广平恳切陈词:“导师的长处,我们知 道得太少了,想做好人是难的。其实导师的文章就够了, 绞了那么多的心血给我们还不够吗?但是我们这一群年 轻人非常笨,笨得就像一块石头,假若看了导师怎样对朋 友,怎样用剪子,连包书的麻绳都剪得整整齐齐,那或者 帮助我们做成一个人更快一点,因为我们连吃饭走路都得 根本学习的,我代表青年们向你呼求,向你要索。”
第一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国学
1.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 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选自《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 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 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 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 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做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 在堂下拜。”
【评析】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 子这样一种做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做 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 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 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 有根本的区别。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选自《论语·子罕》
【相关链接】 1.传主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 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 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过程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 击。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 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 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 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1933 年 10 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 哈尔滨出版。
由于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崇高地位,关于他的回忆录特 别的多,据说仅日本友人撰写的鲁迅回忆录就多达 60 万 字。1999 年 1 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的《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 忆录》,选收的回忆文章也多达 240 多万字。然而,在林 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 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 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 花圈。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 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 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 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 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 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9 年 10 月,萧红也在重庆完成了两万四千字的长 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 周年的一瓣心香。1940 年 7 月,这篇文章由重庆妇女生 活社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附录部分还选收了鲁迅挚友许寿 裳先生的《鲁迅的生活》和景宋(许广平)的《鲁迅和青年 们》两文。原因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字数不多,印 成专书感到单薄,便征得两位许先生的同意,收入了他们 的有关文章。
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 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 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 年 1 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 年 10 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 年, 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 党政府的独裁统治。1936 年 10 月 19 日因肺结核病逝于 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