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关于加快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美 国的经 济学 家罗 斯托 和 日本 的经 济学 家 筱原 三
代平 , 很早 就十分 重视 和探 索对 支柱产业 演进规 律
的研究 。揭 示 了支柱 产业 的演进 , 仅与 国 内外 经 不 济环境 和地 区经济 发展 密切相关 , 而且按 照客, 有机 到
和现实作用 。
一
据统 计 , 截止2 0 年 , 0 8 贵州 全省 茶 园面积 17 8. 6
万亩 , 中 , 其 投产茶 园 10 亩( 0万 无公 害茶 园1 万亩 , 3
有 机茶 园7 万多 亩 )分布在 全省8 个 县( 、 )面 , 1 市 区 , 积 1 亩以上 的县( 、 )0 。另据统计 ,0 8 万 市 区 4个 2 0 年
产业之 一。借助 国内外有关 产业 发展研 究的理 论 ,
从贵州 茶产业发 展的实 际 出发 , 对有关加 快贵州 茶 产业发展 问题进行 分析研 究 , 这对 于促进 “ 十二 五 ” 时期贵州 优势 产业发展 ,提高农业 综合 生产能 力 , 增加广 大农 村 茶农 收入 , 有十 分重要 的战略 意义 具
产量 的3 %,0 5 超过 印度后 ,成为世界第 一大 1 2o年
生产 国; 茶叶 出口量2 0 年跃居世界第 二位。随着 07 人们消费水平 的不断 的提 高 , 消费者对名 优茶 叶及
地 区需要 进 口茶叶 ,年贸易量 15 5 万吨左右 。2 0 08
消费快速增 长。从 总体上看 , 消费结构 由低 、 高 中、 档 向中 、 、 高 低挡转 变 。特色茶 、 礼品茶具市场也在
不断扩大 。 目前 , 国茶 树种植 面积约 占世界茶 园 我 面积 的5 %, 0 居世 界第 一 ; 叶产 量约 占世界 茶叶 茶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筑府发[2012]70号【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9.24【实施日期】2012.09.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筑府发〔2012〕70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我市茶产业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快我市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市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区,年均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条件适宜,具有茶产业发展的良好自然和生态条件,茶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茶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产业链较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农村农民增收,消除绝对贫困,促进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茶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茶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景观效益并重的优点,发展茶产业,是构筑我国两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加速生态农业发展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
截至2011年,我市已发展优质茶园近10万亩,生产加工企业45家,流通企业300余家,有“开阳富硒茶”、“聚福轩”等品牌,茶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和营销体系。
但基地规模小、加工能力弱、龙头带动不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制约着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茶产业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发2号文件出台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统领,以建茶园、扶企业、推市场、办会展、弘文化、树品牌为抓手,推动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实行规划先行原则。
制定我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相关区(市、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茶产业全面发展。
建设绿茶大省 推进富民兴黔——贵州加快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L I L UN Y U DA N G D A I
阮
晶
罗
凌
崔云 霞
贵州具 有 独 特 的地 理 及 气候优势 资源 大省 和 传统产茶省份
,
,
是全 国茶 叶 发 展 茶 产业
,
3 至 七 十年 代 末期 为 解 决 内需 扩大 出 1
,
,
,
开 始建 立
,
做大做强 茶产业 有着得
3
/
悠久
,
。
19 8 0 年
,
在 晴隆县 发 现 1 0 0 多万 年前 的茶籽 化
b 县 土 壤锌硒 同具 茶 区 主要 分布在 无 工 业 污染
。
、
、
石 是 世 界 上 迄 今为止 发 现 的年 代最 久 远 的茶籽 化 石
。
绿色植 被覆 盖 率高 水 土 保持好 的 区 域 目前 全 省
。
,
贵州 茶树资 源 丰富 茶树 品 种 资 源 达 4 6 0 ~ 种
6%以上是卖原料 , 品附加值低 。虽然有 10 0 产 5多个 茶叶品牌 , 大多是评 出来 的 , 但 而不是产生 于市 场 ,
的1个,成为第五届国际茶博会获奖最多的省区。 0 同年广 州国际茶 文化 博览会 上 贵州一举 包揽 了绿
茶类全部 1块金奖 。 4
难以造就象“ 立顿” 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和象浙江“ 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批 贡茶
、
“
”
,
如 务川 都
、
远 离城市 和 工 业 污 染 的茶 区 孕
、 、
濡 月 兔 普 定 朵 贝 茶 贵定 云 雾 茶 湄 潭 眉 尖茶 贞
贵州茶产业发展思路
以来 , 就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资金发展 了与茶业优势互补
的乳业 , 年来共 申请农发 资金计 6 0余万元 ;0 7年 , 6 0 20 茶场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的申报要求 , 申报 了茶叶清洁化生产 加工项 目, 这对该场茶产业 的进一步发展起 到了促进作用 。 贵州茶叶企业普遍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 经济基础较薄
增加 税 收 1 亿 元 。可 见 , 展 茶产 业 是 真 正 的 富 民工 程 、 . 5 发 产
业工程。
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二 、发展 思路
1 .自然优 势
贵州位于 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 间, 属亚热带高原 山地 地 区, 内山峦起 伏 , 境 年平 均气温 1~ 9 年降水量 10 ~ 5 1℃, 00 10 70毫米 , l E照率 3 %左 右 , 射光 多。土壤有黄壤 、 红 0 漫 砖
壤 、 陵 红 壤 、 地 红 壤 、 壤 等 , 机 质 含 量 丰 富 , 力较 丘 山 棕 有 肥
1 分 利 用支 农 政 策 , 极 推进 茶 产 业 发展 .充 积
贵州省委 、省政府在关 于加快 贵州茶产业发展 的意见 中 , 出了切实加强 贵州茶产业发展 的思路 、 提 目标 、 重点 、 机 构、 市场 、 品牌 、 科技 、 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意见 。 财政支持包括 对退耕还林 、 生态建设 、 扶贫开发 、 农业综 合开发等配备支农
略, 实现经济 、 社会 、 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的重要措施来抓。山 区种茶 , 能起 到防止水 土流 失 、 净化空气 、 涵养水分等功能 , “ 退耕还茶” 是落实 “ 退耕还林 ”, 维护 贵州高原 山区生态环 境 的一项重要举措 。 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贵州 的旅游
发挥青山绿水优势 加快茶叶产业发展
育 , 山 深 谷 , 形 破 碎 , 若 开 发 不 高 地 如 当, 易造 成水 土流 失 , 快石 漠化 , 容 加
不 仅 贵 州 自身 难 以 永 续 发 展 ,而 且 也 给 长 江 、 江 下 游 造 成 危 害 。针 对 这 种 珠 状况 , 出“ 住 青【 绿水 也是 政绩 ” 提 保 L l 的 发展 理 念 是 完 全 正 确 的 。 面 临 既 要 保 住 青 山 绿 水 , 又 要 使 人 民 群 众 能 够 生 存 、 展 、 富 、 至 发 致 直
是 注 意 优 良 茶 种 的选 择 、培 育
和 推 广 。 茶 种 的 优 劣 将 决 定 今 后 茶 叶
的 质 量 、 量 。过 去 我 省 大 量 引 进 福 鼎 产
药 、 肥 残 留 物 的检 测 标 准 既 严 又 高 。 化
所 以 茶 园 绝 对 不 能 使 用 化 学 农 药 和 化 肥 , 则 将 自 绝生 路 。每 年 扩 种 四 五 十 否
贵 州 省情 研 究 会 ・ 航 集 团 ・ 冈县 委 县 政 府 协 办 责 凤
栏 盈主持 / 叶 飞 邮 箱 t by l 3 1 6 ol 文 r w f 2@ r 2 cr l
【 纪念改革开放 3 O周年 】
贵 州 地 处 云 贵 高 原 东 部 ,岩 溶 发
● 发展茶 产业 不仅可 以保持水 土和 常年绿 化 , 且大面 积 的茶 园还 而 可 以形成 旅游景观 , 为贵 州建设 旅游大省 提供支撑 。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发文字号】筑府办发[2014]63号【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12.06【实施日期】2014.12.0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筑府办发〔2014〕63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市有关直属事业单位:《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2月6日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4〕19号)精神,抢抓全省推进茶产业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推动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工业理念、市场理念和生态理念抓茶产业发展,抓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全市茶产业区域功能布局,以树立品牌、拓展市场、弘扬文化等八项工作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挖掘茶元素深刻内涵,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培育我市都市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茶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通过2014年至2016年三年努力,稳定和巩固生态休闲观光茶园30万亩,年产优质茶叶1.5万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打造1-2个全国知名品牌,培育2-3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将我市茶产业建成核心品牌突出、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发掘充分、产业结构合理、综合产值较高的都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全省茶文化传承中心、交易中心和研发中心,打造茶产业发展升级版。
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是一个茶叶种植的主产区,茶叶栽培历史悠久,以绿茶、黑茶、白茶和黄茶为主,其中龙山黑茶、安顺毛尖、遵义银芽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贵州茶叶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政策支持。
贵州省作为全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试点省份,已推广了全省茶园标准化建设,并实施了“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等政策,为贵州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消费升级。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茶叶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贵州省茶叶行业已经开始注重深加工和品牌建设,积极开发高端茶叶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开放发展。
贵州省为国内茶叶交流与合作的交通枢纽,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等上游和下游环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贵州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上升,贵州茶叶产业也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二、挑战1.品质问题。
贵州省茶叶种植区多山地、丘陵地及高原地,气候多样、水土条件不同,茶叶品质的稳定性较差。
茶农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很多茶叶在品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市场竞争。
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各地的茶叶品牌在贵州省内也进行了积极布局和扩张。
在中低端茶叶市场,广东、福建等传统茶叶产区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在高端市场,贵州省缺乏具备较高认知度的知名品牌,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
3.市场需求。
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口感、独特性、品质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维持传统的茶叶品种的生产、销售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茶叶企业需要积极创新,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透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开拓新市场。
三、展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贵州茶叶产业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发展:1.茶叶标准化。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黔府办发[2014]19号【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4.21【实施日期】2014.04.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4〕1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21日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激励机制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龙头带动,品牌引领。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加快市场拓展,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调整结构,丰富品种。
在坚持以绿茶为主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发展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品类,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提升质量,确保品质。
加强现有茶园管护,引进和优化茶树品种,提高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
加强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质量监管,提高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贵州 省 基本 建立 加快 茶产 业 发展 的政 策支持 体 系 。
1 主 要 特 征
为 了加快 贵 州 茶 产 业 发 展 , 贵 州省 学 习 借鉴 了
四川 、 浙江 等 国内主要 茶 区成 功 的支 持政策 , 总 结推 广 了 湄潭 、 凤 冈、 石 阡等 省 内主要 茶 区支持 政策 与政
作领 导小 组组 长 , 4 2个 茶 叶主 产县 全 部 由县 委 书记
或县 长任 领导 小组 组长 。各级 各 有关部 门在项 目资
金 的安 排上 向茶产 业 倾 斜 , 形 成 合力 推 动 了茶 产 业 发展 的 格局 。财政 部 门争取 中央 现代农 业 生产 发展
茶 产业 是 贵州 省重要 的 传统 产业 、 优 势产业 、 富 民产 业、 绿 色产业 , 集生态、 经济 、 休闲、 旅游、 文 化传 承功
耕 地水 土流 失治理 支持 茶 区基础 设施 建设 及新 建茶 园; 林 业部 门安 排巩 固退耕 还林 成 果 项 目和 天 然林 保 护 工程 公益林 建 设项 目支 持 新 建 茶 园 ; 经 信 委 安
把茶 产 业 作 为 贵 州 省 重 点 发 展 的 优 势 产 业 来 抓 。 2 0 1 1年 , 贵州省委、 省 政 府 将 茶 产 业 列 为 贵 州 省 加 快培 育 发展 的十 六个 重 点 产业 之一 。2 0 1 2年 , 贵 州
业 产业 化经 营 的支 持重 点 , 创 新 金融 产 品 , 提 供金 融
策 创新 ; 结 合实 际 , 勇于探索 , 逐 步 建 立 一 整 套加 快
茶 产业 发展 的政 策 体系 。 1 . 1 构 建 了党 委政 府领 导 。 部 门 合 力支 持 、 金 融 扶 持 的政 策支 持框 架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达到800-1400毫米,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
这些天然优势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贵州省的茶叶种类繁多,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为主要品种。
近年来,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较快,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同时也带动了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贵州省茶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发展现状贵州省茶叶的收成季节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茶一般从2月中旬到4月中旬采摘,秋茶一般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采摘。
贵州省的茶叶品种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中以绿茶种植面积最大,也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品种。
贵州省茶叶的主要产区有遵义、黔南、毕节、铜仁、安顺等地。
贵州省的茶叶生产已经与科技、设施有机结合,同时形成了全产业链化的生产模式,从茶树的种植、采摘、初加工到后续的熟化、包装、销售,都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
二、优势与问题贵州省的茶叶种植生产具有地域优势,气候湿润,通风性好,土质肥沃,种植茶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贵州省茶叶的加工技术与质量也得到了普遍认可。
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贵州省的茶叶不仅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贵州省的茶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问题。
贵州省茶叶的内销市场较小,茶叶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都存在不足。
其次是品牌问题。
贵州省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茶叶品牌的建设与提升需要加强。
再次是技术问题。
虽然贵州省的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茶叶的熟化技术还需要加强,同时茶叶包装技术也需要提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三、发展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拓展内销市场,加强营销宣传,提高市场渗透力。
其次,建立茶叶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加强茶叶包装技术研究,提高茶叶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份额。
此外,提高熟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口感更加醇厚的茶叶产品。
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文章标题: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因此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
贵州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为发展生态茶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
然而,要实现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深入探讨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对策。
一、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贵州生态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广阔,茶园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且大部分处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茶叶的生长环境十分有利。
贵州的气候条件适宜,湿润的气候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贵州产的茶叶品质上乘,享有“天然茶园”之美誉。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茶叶种质资源和多样的茶叶品种,如黔种白茶、贵州大茶种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茶叶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品质不高的问题;贵州生态茶叶产品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再次,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科研和创新力量相对薄弱,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二、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及对策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加强对茶叶加工过程的研究,探索出更适合贵州茶叶特点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
2. 建立贵州生态茶叶品牌,拓展市场营销网络。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贵州生态茶叶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贵州生态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贵州生态茶叶推向国际舞台。
贵州种植茶叶相关政策
贵州种植茶叶相关政策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种植业在该省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介
绍贵州种植茶叶相关的政策。
1. 茶园基地建设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园基地建设,采取鼓励组织茶农合作、推
广茶叶种植技术及品种改良等措施,提高茶园基地的整体规模和质量。
政府为茶园基地提供土地、水源、设施等基础设施支持,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
2. 茶叶标准化生产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叶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提高茶叶质量。
政府给予符合标准的茶叶生产企业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奖励,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设施更新的投入。
3. 茶叶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政策:贵州省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深加工,发展多样化
的茶叶产品,提高附加值。
政府扶持茶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供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的支持。
同时,省内外茶叶展销会和推广活动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4. 引导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叶种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
茶叶品质和产量。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茶叶企业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种植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同时,政府还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茶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贵州种植茶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贵州的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茶叶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农收入水平,同时也为茶叶产品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茶叶产业的发展将为贵州的经济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贵州是中国茶叶主要生产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贵州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发不足、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制约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定位。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的核心是要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出口基地。
贵州茶产业应以绿色有机茶叶为主打产品,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发展目标。
1. 到2025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0万吨,茶叶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
2. 到2030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茶叶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
四、实施策略。
1.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茶叶种植技术升级。
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贵州茶叶知名度。
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举办茶叶品鉴会等活动,提升贵州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拓展市场,加大对外贸易力度。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贵州茶叶出口,提升贵州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4. 加强产业协同,推动茶叶产业链发展。
鼓励茶农、茶企、茶商等各方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扶持。
加大对贵州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2. 资金支持。
加大对贵州茶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贵州茶产业,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3. 人才培养。
加强对贵州茶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六、总结。
贵州茶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贵州茶产业走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贵州茶农增收致富,推动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贵州茶产业能够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08•【字号】黔府办发〔2017〕48号•【施行日期】2017.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扶贫、救灾、慈善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9月8日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强龙头、创品牌、增效益、促脱贫,突出品质优势、生态安全优势,促进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利益股份化,提高贵州绿茶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培育、裂变式发展、泉涌式增长,促进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实现茶区生态美、百姓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产业集中。
——坚持强化规模,促进分工。
推动茶产业产量、企业、产能、安全、文化等全面提升,不断做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以规模促分工,加快产业链各环节分工分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针对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标准、品质、产品等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发文字号】州府办发[2011]137号【发布部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1.12.02【实施日期】2011.12.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州府办发〔2011〕13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顶效开发区管委会:由州农扶委编制的《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了认真评审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全州各有关部门、县(市)要以本《规划》为统揽,按照《规划》的布局,科学有序组织实施,做大做强我州茶产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黔西南州“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农业和扶贫开发委员会)前言我州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茶叶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晴隆、普安等茶叶生产县,茶叶规模种植已有5万多亩,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民4万多人,该区域的种茶3至4亩的农户,每年茶叶纯收入基本都要超过5000元,发展茶叶是我州宜茶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茶叶产业是一项能大量吸纳就业人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
为做优做大做强我州茶叶产业,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我州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黔西南州2009-2015年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我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现状 1.1 生产现状1.1.1种植现状。
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有9.8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万余亩,低产面积4万余亩,幼龄面积0.9万余亩。
各县(市)茶叶种植面积分别为:晴隆县2.74万亩,普安县2.32万亩,安龙县0.75万亩,兴义市2.57万亩,贞丰县0.9万亩,兴仁县0.6万亩,册亨县、望谟县0.04万亩。
黔茶现状与名优茶开发牟杰课件
黔茶现状与名优茶开发牟杰课件
六大类茶的品质特征
茶类 绿茶 黄茶 黑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特征工序
品质特征
主要品种
杀青
清汤绿叶
炒青、烘青、 晒青、蒸青
闷黄
黄汤黄叶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渥堆
色泽油黑 汤色红浓
普洱茶、六堡茶、 茯砖茶、米砖茶
萎凋
满披白毫 汤色浅淡
白毫银针、白牡丹、 贡眉、寿眉
做青 (摇青)
青蒂绿叶红镶边
适中采:是当前红绿茶最普遍的采摘标准。当新梢伸长到 一定程度,采下1芽2、3叶或细嫩的对夹叶。产量高,品 质较优,经济效益较高。
成熟采:是我国特种茶所采用的采摘标准。如青茶:采摘 已形成驻芽的1芽3~4叶。黑茶:新梢成熟,基部已木质 化,呈红棕色时才采摘。
黔茶现状与名优茶开发杰课件
名优绿茶 芽、1芽1叶初展或1芽2叶初展,
黔茶现状与名优茶开发牟杰课件
茶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黔茶现状与名优茶开发牟杰课件
(一)幼苗期
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 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 这段时间,大约历时4~8个 月。 营养特点:
扦插苗在生根以前主要 依靠茎、叶中贮藏的营养物 质。
生根后根系吸收水分、 矿质营养。 管理重点:
位于我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 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贵州,四川,云南。大部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气温较高,阴雨天和雾日多。属适宜区,品种资源丰 富,以大叶种为主。该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原产地,以发展红茶、绿茶 和边销茶为主。名茶有滇红、云南沱茶等。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2•【字号】筑府发[2008]26号•【施行日期】2008.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筑府发〔2008〕26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贵阳市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二○○八年一月二十二日贵阳市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精神,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和“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定位,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我市成为黔中地区优质绿茶重要产地和全省茶叶外销的主渠道,拉动全省茶产业快速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思路统领茶产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结合“两湖一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一批优质、生态、高效茶园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茶叶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为关键,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产业基础。
发展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精品茶、名优茶,上规模、出标准、创品牌的原则。
--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立足我市地域优势,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发挥集散功能,打造全省最大销售市场。
--坚持以企业、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产业化经营原则。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2020年12月4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茶树种植第三章茶叶加工第四章品牌建设第五章扶持与服务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其相关扶持与服务。
本条例所称茶叶是指用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的鲜叶加工而成的产品。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市场主导,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毕署办通[2010]121号【发布部门】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发布日期】2010.05.26【实施日期】2010.05.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毕署办通〔2010〕121号)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直有关部门:《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行署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发〔2008〕16号)精神和地委、行署的有关部署要求,切实把毕节地区茶产业这一重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现就加快推进全区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强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品牌、效益为核心,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实现重点突破;以保障和维护茶农利益为根本,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接机制;完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乌蒙特色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茶叶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现代化和营销品牌化,有效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茶产业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
二、目标任务从2010年起,每年发展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
到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
2010年茶产业发展的具体任务是:(一)新建茶园10万亩:毕节市0.5万亩、大方县1万亩、黔西县1万亩、金沙县3.1万亩、织金县0.1万亩、纳雍县3.1万亩、威宁县1万亩、赫章县0.1万亩、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0.1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发展茶叶中介组织,提高产业产业组织化进度
1、支持依法成立各种茶叶中介组织。进一步发挥省茶叶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茶叶行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为党政部门决策当好参谋。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茶农成立茶叶商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发挥他们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经营行为规范、切实维护和保障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茶叶流通。加大对茶农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四、加强茶叶基地建设,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
1、优化茶叶区域布局。采取“政府扶持 、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科学种植、分户经营”的形式,以茶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目标,重点支持黔北湄潭、风冈、余庆、正安、道真,黔中平坝、西秀、开阳,黔南都匀、贵定,黔西南普安、晴隆,黔西北纳雍、水城,黔东石阡、松桃、印江,黔东南黎平、丹寨、雷山,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基地,促进茶园连片集中,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富晒(锌)优质绿茶产业带,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到2010年,使茶叶主产县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的比重达到70%以上。这些县也要集中在优势区域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组。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茶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的茶叶化经营格局。支持茶叶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通过预付定金、赊销种苗和肥料等方式,配套建设茶叶原料基地,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企业和农民意愿,避免政府包办代替。
3、扶持茶园连片开发和低产茶园改造。省每年集中抓10个以上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片,各主产县(市、区)也要做好规划,集中建立辖区内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连片茶园。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途下,通过“业主承包、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规模茶园。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建设一批旅游观光茶园。要重点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建立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在部门贫困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实施“整村推进”。林业部门要单列部分退耕还林指标用于茶叶规划区实施退耕还茶。水利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水土保持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农业、扶贫等部门要把茶叶生产作为重要扶持内容,在安排种植业发展基金时给予倾斜。对良种茶叶基地申请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衰老低产茶园改造以改种换植为主,进行连片改造,淘汰没有生产能力的零星茶园。加强现有茶园管护,提高茶叶生产能力。
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增强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在我省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学院)开设茶叶专业,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业适用技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基地和项目,加大对茶农和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大市场观念、大流通观念,增强风险意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茶叶主产县和重点茶叶企业就业,为茶产业科技进步提供人才保障。构建茶叶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再学习制度,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我省茶叶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科技水平。逐步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将我省茶叶人才引进纳入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着重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深加工人才。在茶叶主产区允许并鼓励事业单位干部和科技人员采取承包、租等方式新建茶园,领导或兴办企业。
3、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端产品茶向发展高中低端产品茶并重转变,改变目前我省茶叶下树率低的状况。利用我省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茶叶无污染、内质好等优势,开发超微茶粉、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工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2、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其中,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0万亩,全部实现茶园无害化生产,认证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0万亩,有机茶园15万亩。到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220万亩,年产值50亿元以上,把我省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使茶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部分地区成为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和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强化市场营销。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策划制定“黔茶”品派打造方案,进一步宣传我省深厚的茶文化、优良的茶叶品质和发展茶叶生产的产业优势,树立“黔茶”的良好形象。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通过举办采茶节、茶艺表演、茶产品展销会、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等茶事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茶叶企业到茶叶主销区举办大型推介活动,提高我省茶叶的知名度。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市场为主,超市专柜、专业店、定点送货上门等为辅的灵活多样的营销网络,努力扩大我省茶叶的市场占有份额。保护外来客商在我省从事茶青和茶叶初制品收购活动,构件自由公平的交易环境。
3、整合黔茶品牌。引导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系列产品,拓展市场营销网络,引导一般茶叶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提高品牌知名度。省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我省茶叶知名品牌进行倾斜扶持。加强品牌和原产地保护,对使用区域性品牌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规范我省茶叶市场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纯洁“黔茶”品牌形象。
二、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做优做强我省茶产业
1、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引进一批茶叶龙头企业。打造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黔茶品牌;以农户为主体,以推广无性系良种为突破口,加快茶园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茶叶中介组织,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省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海拔高度、年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湿度、年降雨量、土壤酸碱度等,都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茶叶水漫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香高馥郁、鲜爽醇厚的独特品质。我省茶叶加工成本低,竞争力较强。加之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需求逐年递增,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体系及人才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形成了一都匀毛尖、贵定雪芽、湄江翠片、羊艾毛峰等为代表的一批茶叶品牌。目前我省茶园面积仅占宜茶面积的3.8%,茶叶采摘下树率仅为55.3%,种植面积扩展、原材料利用和加工升值等发面的潜力都很大,完全有条件把茶产业建成覆盖全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3、加快茶产业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贵州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但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够明显,还停留在资源的初步开发上。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思路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筹规划指导;茶园的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无性系良种比例小;机械化修剪、采摘普及率低,茶青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地方品牌多、势力弱、影响小;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市场开拓不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加强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打造我省茶叶品牌
1、加强市场建设。重点支持湄潭西南茶城、都匀茶叶批发市场、贵州茶城、贵阳太升茶叶批发市场等茶叶市场扩大规模,完善管理,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在规模茶区建设一批茶青贸易市场,使茶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集聚。加快我省外主要消费市场的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到省外大中城市开办贵州茶叶专卖店、专卖柜和专销区等茶叶销售窗口。加强信息服务网络等无形市场建设,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黔党发(2007)6号
(2007年3月30日)
为全面提升我省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我省茶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茶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宜茶面积700多万亩,目前种植面积102万亩,遍布全省81个县(市、区、特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产业是生态功能极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茶产业,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又有重要的社会和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培育壮大茶叶企业,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1、集中培育重点茶叶企业发展。省集中扶持5——10家茶叶生产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到2010年,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家,3000至5000万元的达到3家,1000至3000万元的达到5家。同时,引导和支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对茶叶企业申请的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等项目资金,主管部门要优先考虑。对确定的重点龙头企业和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品牌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从自己、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