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影响学生学习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积极程度、学习目标的设定等等。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态度积极,那么他会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而一个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甚至导致学习的不顺利。
因此,学习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因为渴望学习和获取知识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而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学习消极、经常无动于衷,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情绪管理也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一个情绪稳定、积极的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
而一个情绪低落、烦躁的学生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甚至造成情绪问题对学习创造更大的障碍。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积极情绪,以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适应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适应能力决定了学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
一个具备良好适应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还能够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坚持。
而一个缺乏适应能力的学生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困难容易放弃。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举例1:题目: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就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历史逻辑上看,其实我国古代更早就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孔子的乐学说就涉及了人的兴趣与情感。
到了现代,非智力因素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深入广泛研究了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数学的个性品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
目前对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成分已经达到了共识。
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从狭义上来讲,则主要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和学习方法等。
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2、探讨了学习动机的意义、作用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动机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它对数学学习有如下的功能:第一是激活启发功能;第二是指向和选择功能;第三是维持增加或弱化学习的反馈强化功能。
许多学生也提出了激发培养动机的方法:提高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反馈等等。
西方心理学家有关动机对学业影响的研究经历了由情绪反应型到动机向价值取向型动机的转变。
5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注意动机的认知成分。
90年代以来,动机的实证研究逐步加深。
在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无力感方面,在成就需要、失败焦虑、控制和归因倾向的个体差异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而且越来越重视动机与环境间的关系。
3、广泛研究了数学学习兴趣许多学者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范先友在《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一文中认为美育因素在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数学的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与成绩的关联西方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情感与学生的成绩关系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

能否维持则是依靠 于非智力 因素。例如 ,学生对于学 习如果产生 了 疲倦心理 ,那么依靠意 志再加 上注意则可以维持个人学习活动 的进
行。
以作 为高中体 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这样不只有助于 学 生体 育活动的完成 ,对于学生 日后的学习 、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另一 方面 ,学生 的 自 信 心也是有助于学生意志力的形成。体育
教 师可以在体 育活动中多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 ,从而让学生产生体
育学 习的信心 , 这样有利于坚强意志 的形成 。
结语
困难的学习 ,学生就可能会望而却步 。 三、在高 中体育教学 中培养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途径
( 一 )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 的兴趣 曾有人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确实 ,如果学生对于体育课
通过 上面的叙述 ,我们 可以发现非智力因素在高中体育教学的 过程 中起 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学生的兴趣 、意志 、动机对于高中体 育 的教学 有着 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
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 , 以期能通过体育教学 , 提高高 中生的身心素质 ,
促进学生 的全 面发展 。
是体育课 对于我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 的作用 。它能提升学生
的身体 素质 ,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健全人格 的形成 。
高 中体育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体育 比赛 ,通过这些
对认识过程直接起 到制 约作用 ,但是 却不会直接参与认识过程 的心
理因素称之为狭义 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 ,兴趣 、动机 、意志等等 。
般而言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都 会关注智力因素对于学
生的影响 。然而实 际上 , 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教育者应该关 注的 内容 。因此 ,为 了促进学 生的身心和谐 发展 ,为 了提高高 中体
非智力因素论文学习动机论文: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

非智力因素论文学习动机论文: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摘要:心理学中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方面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必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优良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课堂气氛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心理学的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外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一、非智力因素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
章兼中教授在《外语教育学》中论述了外语积极学习理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外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
可见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有着重要联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非智力因素高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
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
如有的学生入学时,口语能力不强,但他们对各项交际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不灰心,坚持开口实践。
一年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活动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教学活动会显得死气沉沉。
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他们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信心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
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老师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老师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陶立生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们的关系是辨证的。
智力因素是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是培养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因此,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情感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磨练意志品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智商中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比前者差,有的还明显超过前者,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也起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必须重视和培养非智力因素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都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承担对知识的加工处理,表现为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它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表现为学习态度,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与习惯等,这些都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措施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动机(包括情感和兴趣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③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兴趣、情感、意向、意图、信念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调动学习的情感;运用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表现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情感、态度、动机和家庭环境等。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学业相关的方面。
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指人的感情体验和情绪状态对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积极情感如兴奋、自信和乐观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消极情感如焦虑、抑郁和沮丧等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情感因素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情绪调节等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二、态度因素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对学习持积极的态度,他们会更加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努力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他们可能会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活动抱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引导、鼓励和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动机因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内在动机是个体自身的内在动力,如追求知识、兴趣和成就感等;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界的激励和奖励,如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或物质奖励等。
研究发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对于学习的支持和维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外在动机相对较弱。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内心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四、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教育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对其学业表现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除了智力因素外的其他各种因素。
它涵盖了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调节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为学生设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深层学习策略,如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常与较好的学习成绩相关;而表层学习策略,如暗记和机械式记忆,与较差的学习成绩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的运用效果。
3.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对学业的规划、监控和控制能力强,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质。
非智力因素与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研究之

非智力因素与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研究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被广泛认可,并且在学会学习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非智力因素同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动机、情绪、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来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首先,动机是影响学习成果的关键非智力因素之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动机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学习的效果。
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有趣并能够意识到任务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并且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相反,缺乏兴趣和动机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任务感到厌倦和疲惫,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情绪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
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兴奋和愉快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焦虑、压力和抑郁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
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支持和情绪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动作或计划,包括选择、安排和执行这些动作或计划的过程。
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整理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采用记忆策略如复习和提取等有助于加强记忆效果,而采用深层加工策略如关联和理解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学习环境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如教室、图书馆和研究室等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专注,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学生在学术和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和成就,并认为学生的智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学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还与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影响他们行为和表现的心理、情感、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自我调节、社交技巧、情感管理、动机、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等,这些因素与学生的个性、价值观、信仰和文化有关。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影响了其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
自我调节意味着学生具有管理自己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基于一系列认知和情感过程的,其包括自我评估、目标设定、计划和实施,并及时调整效果不佳的策略。
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制定适当的逐步计划,因而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
社交技巧是人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这些技巧包括交谈、合作、调解冲突、共同解决问题等。
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经历,有利于他们理解其他人的观点,交流和沟通,并尽可能改善和解决问题。
有良好的社交技巧的学生在组织活动、成就和工作队伍中都会全力配合,为团队和个人的成功做出努力。
情感管理是识别、评估和处理情感的能力。
这些情感包括焦虑、压力、愤怒、挫败感等。
学生在面对挫败和压力时,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些情绪,保持平静和积极,并在压力下保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的动机是行动的动力,可以激励他们工作并追求目标。
学生可以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自我监视、自我评估和沟通;外在动机包括建立社交和威慑法,则希望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
因此,学校和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激励,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并为学生提供可以追求的目标。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记录笔记、理解概念、思考问题、筛选重要信息,等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评估学生成绩时,我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因素上,如学习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状态、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社交能力等,它们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情绪状态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受到压力、焦虑和紧张的影响,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相反,焦虑和紧张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积极和稳定的情绪。
除了情绪状态,学生的健康状况也是一个关键的非智力因素。
良好的身体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研究表明,体质好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相反,患有常见疾病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运动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发展。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强烈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使他们更有可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相反,缺乏动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可能更容易分心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态度。
最后,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班级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积极的社交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相反,缺乏友谊和社交技巧的学生可能在学校中感到孤独和排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参与和成绩。
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为例

热点解读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为例■李默云一、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概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而学业成绩依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智力相近的学生,在成绩上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什么呢?基于此,许多研究人员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入手,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道德品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通常包括动机、性格、兴趣、意志、情感等具体内容。
笔者通过对现存文献的梳理,制定了从成就动机、好胜心、求知欲望、自卑与害羞、学习焦虑、学习毅力、荣誉感以及学习计划等八个方面的参考标准,来具体描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随后,根据笔者所选的八个方面,设计编制了符合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实际生源情况,以及学生学业情况的《北京市海淀区某教育培训机构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并对该机构参与培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选取了小学学龄段的数据做进一步阐释,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二、数据整理分析(一)调查问卷结果总述通过对该培训机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机构学生非智力影响因素得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只有少部分学生处于平均水平。
说明该机构培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差异较为明显,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笔者试着从机构生源的角度推断,来此培训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意图通过培训补差的;剩下的则大多是成绩优异,希望通过培训拔高的;还有少部分学生仅仅是来机构进行托管,抑或是矫正学习习惯的,而这一部分学生在本次制定的非智力因素衡量标准中,对数据的结果影响较小。
(二)非智力影响因素各方面分析通过对100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统计,笔者得出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八个非智力因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个方面分别是成就动机、荣誉感以及求知欲望,而得分最低的则是学习计划。
磁灶中学非智力因素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影响研究

磁灶中学非智力因素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影响研究引言:学习潜能是指一个人在特定学习任务上能够取得的最高水平,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磁灶中学是一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因此了解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影响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非智力因素在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的作用,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主体: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学习潜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追求,外在学习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
研究表明,内在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潜能的发挥。
因此,磁灶中学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如通过设置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研究表明,乐观的学习态度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磁灶中学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磁灶中学应该教授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策略,如艾宾浩斯记忆法、概念映射等,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磁灶中学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通常被认为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非智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反,家庭冲突、父母的忽视或过度压力都可能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来自老师、同学和社区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样重要。
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可以促进彼此的进步。
社区资源的利用,如图书馆、科技馆等,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个人特质学生的个人特质,如自我效能感、坚韧性、时间管理能力等,对其学业成就也有显著影响。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有可能设定高目标并为之努力。
坚韧性强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则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快乐、自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则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
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样重要。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能够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反之,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
结论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个人特质、情绪状态以及生活习惯都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除了关注其智力发展外,还应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

• 总结词:性格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 • 详细描述:通过培养学生的性格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
05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
激发学生的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1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一
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情感教育
02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感
知和表达能力。
情感激励
03
利用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
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非智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探究其在教育 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认识,拓展教育教学的 理论体系,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03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类型
情感因素
总结词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包括学 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总结词
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情感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 强学习效果。情感因素还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研究

学 出版社,0 732 0 .重 印) 2 0 ,(0 78 .
[】 2陈厚德. 效教学[ ] 有 M . : 育科学 出版 社, 0 , ) 北京 教 2 0( 0 8
,
≤ l 在 线 J 1 _ 跫
1 力作用 。非智力 因素 是学生 学习 的动力 ,是学 习 . 动 积极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机制 ,能促进学 生的智力健康 发展 。如果学生
内 容 的 科 学 性 、价 值 性 和 可 接 受 性 ; “ 思 ” 教 学 策 略 的 反
【Ⅱ 2 慎 英 , 良华 . 效 教 学 论f . 州 : 东 教 育 出 版 3 1】 高 刘 有 M】 广 广
重 于 对 课 本 上 的定 义 、公 式 、定 理 的 记 忆 ,因 此 ,有 时 题
目条 件稍 作 变化 ,便 无 能 为力 。对 于 所学 的 知识 不会 比 较 ,不善 于整理归纳 ,数学知识 掌握显得松 散零乱 、理解
不 深 。在学 习上 ,他们 没有形成 课前预 习 、课后复 习的习
[】 】 现代教 学论 纲要[ 】 京: 民教育 出版社,05 7【 李森. 8 M. 人 北 20.
【】 1 美) 伦, 哈奇 森 , 博斯 著 . 效 教 学 决 策[ 】 9【 】 威 l( ( 美) ( 美) 有 M. 李
森, 纬虹译. 京: 育科 学出版 社, 0 , 王 北 教 2 93 0 .
版 社 ,0 73 2 0 ,.
创新精 神和实 践能力 的培养 ; “ 反思”教学 行为 ,包 括言 语行 为 ( 表达 的清晰性 、科 学性 、伦理性等 )和非言 语行 为 ( 得体性 、 目的性和 伦理性等 ); “ 反思 ”教学 的反馈 和评 价是否有利 于学生 的发 展 ,等等 。
浅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全文)

浅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是GJ的未来,承载着GJ和家庭的希望。
GJ、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能成才,学生本人更希望自己能成才。
学生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力。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力的强弱不完全决定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决定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思想品德因素、动机因素、人格因素和感情意识因素等。
学习属于人的智慧活动,非智力因素属于智慧活动的动力和调配系统。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慧活动中和体现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品德因素能为学生成才确定正确的方向。
品德因素主要指道德情感和情操,它能为学生成才确定正确的方向。
学生的素养是由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身体素养等诸多方面构成的综合体。
思想品德素养在学生的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学生人生的主导因素,指导着学生的一切言行。
思想品德素养决定着一个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发挥和人生导向。
学生的修身立德是其人生的基础,而社会的进展和进步也是以人的思想品德素养的不断提高为支撑的。
学生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学生的价值观支配、影响和调控着人生的目的,而道德调控着学生的行为和手段。
学生只有具备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有时代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朝着为人类、为祖国、为RM和实现个人理想的目标前进。
学生只有持远大、高尚和积极的人生目标,才会催生出强大的学习力和制造力。
正如伟大的文豪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进展得越快,对生活就越有益。
而生活实践也证明,只有高智力的人,如果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会成才。
成才不是指人智商的高低,而是指能否为造福人类的事业作出贡献。
人才是人与才的统一,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
人有才,不为RM做事,也就不是人才。
推断一个人是否有才,是根据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智慧行为来推断的。
古往今来,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的人的人生实践证明,他们是在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下,才为人类作出贡献的。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表l 显示 。 身体 健 壮 和 身 体 健 美 的 使 学 生 居多 。体 育课 生 动 有 趣 和 父母 影 响 偏 少 , 此 , 以认 为学 生 的 学 习 动 机有 因 可
明显 的差 异 。
完 全轻 松 的 感 觉 .使 学 生 对 该 动作 技 术
产生兴趣 ,从而大胆地充满信心地 去练
初 中生体 育教 学 中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研 究
温在 贵
( 江省 平 阳 县 水 头镇 第 一 中 学) 浙
一
、
研 究对 象 和方 法
表4 示 , 怕 、 点 害 怕 体 育 教 师 显 害 有
的约 占一 半 . 此 , 师 要 善 于 以生 动 形 因 教
( ) 炼 学生 学 习 的 意志 。 3锻
表 。采 用 随 机 法从 七 年 、 年 、 年级 中 八 九
情感。
4. 生 的 意 志 力 学
寰5.生 舅 事 置 舅棚 况 一 1 曲 蠢袁
抽3 0 生进 行 当场 填 表 、当场 回收 , 0学 回
表5 显示 .学 生 遇 到 困难 的项 目, 害 怕 占 1. 、有 点 害 怕 占2 . 、喜欢 的 8% 7 53 % 只 占 l% . 以认 为 , 生 在 遇 到 困难 的 9 可 学 时候 基 本 上感 到害 怕 。
)l d
占 l
7 膊
5 。
1 9 .
体膏 鼍生确膏 ■ 父螂
盯
1 6
有一 定 的 关 系 。 对 来说 , 相 多数 男 生 比女 生喜 欢 , 握 动 作 也 较 快 ; 绪 型 和 外倾 掌 情 型性 格 的 学 生 对体 育 比较 感 兴 趣 .掌握 技 术 也 快 , 上 课 注 意 力 容易 分 散 , 常 但 常 做些小动作。 内倾 型 的学 生 上课 较 安 静 , 傲 动作 较 细 心 。但 多数 这 种 性 格 的 学 生 对 体育 活 动 不 太 感 兴趣 。遇 到 困 难 就 害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行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充满欢乐。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
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但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消极情感防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
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
如:对敌人的恨,促使他勇敢杀敌,惊慌时会有意避开危险。
情感总是伴随理解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理解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
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理解上,对父母、老师的爱亦是如此。
没有理解基础的情感,就会失去理智,从而会干出愚蠢的事情来。
职校生的知识尚贫乏,经验少,辨别是非水平差,容易感情用事。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意志和行动分不开,人们总是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意志行动。
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
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
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另外,意志也是反常行为,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爱好。
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做的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战胜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一)引言在谈到智力开发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前几年在宣传成才之路的时候,较多地强调了智力因素和知识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才。
什么是人才?人才并不是智力好的同义语。
它应当包括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常识、体魄等诸方面因素,缺一都不能算得上理想的人才。
只有那些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有远见卓识,具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并且身体健康的,才能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因此,智力只是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
只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然是难以达到成才的彼岸。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都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智力和知识是学习的三要素。
三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
智力与知识比较,智力更重要(授人以渔)。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比较,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在突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决定于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及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对于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不少事实也表明,智力好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业水平明显低于智力中等但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智力较差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好,学业水平反而明显高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但是不能互相替代。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成长中必备条件。
一个人成才过程,好比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智力因素是加工与处理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动力与调节系统。
没有加工、处理系统无法操作,不能进行生产;没有动力和调节系统,生产不能维持,运转将会失灵。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既要重视智力发展,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真正达到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四)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
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课题,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遍而严峻的问题。
说它特殊,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提法往往会使人产生误解,似乎给人一种这个概念提法不科学的印象;说它普遍是因为它与智力因素相对应,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与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此都有所经验,有所认识。
说它严峻,是因为对“非智力因素”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成败和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与规格。
因此,教育理论界就此进行讨论、争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实际上,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非智力因素” 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上。
一、“非智力因素”争议拙见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的争议,始由上海师大燕国材教授在《光明日报》1983年2月11日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此后一发不可收,许多学者竞相参与讨论,莫衷一是。
但综观各家之说,我们发现很多争论的焦点集于概念的定义上,对此,我们以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对于加深人们对“非智力因寨”的认识和理解是有帮助的。
1、“非智力因素”的首倡者。
一般地说,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非智力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提法是等同的。
我国最早使用“非认知因素”概念的是朱智贤教授,他于1982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后来他在《思维心理学》(与林崇德合著,1986)中,仍使用“非认知因素”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思维活动的一个成分。
第一次使用“非智力因素” 概念的是我国心理学家燕国材教授。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提倡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它的积极意义,且这场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因此,燕国材教授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功不可没。
2、“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
与“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
这类概念说明一种心理现象,包含着水平、等级和品质的差异。
所谓培养,无非是为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教育界有人担心,非智力因素有许多成分,每一种成分有不同的性质,有的还有“好”、“坏”之分。
提倡“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否意味着“好”、“坏”不分呢?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因为心理品质的培养,就意味着提高、发展和矫正。
同样,“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成分都有一个水平、等级和品质问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意味着提高、发展和矫正,即发展其良好的品质的成分,矫正其不良品质的因素。
作为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的“非智力因素”,它的培养就是强调“扬长避短”,以促进主体的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为主旨。
3、“非智力因素”概念的使用。
毫无疑问,“非智力因素”具有特定含义。
有的同志在使用时,把这一概念无限扩大,这是我们不敢苟同的。
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概念应有几个条件作为前提:第一,“非智力因素”主要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离开了比较的对象,就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情况;第二,在使用此概念时,不能割断历史,“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从孕育、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80多年历史,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这一概念;第三,使用这一概念关键要看用碍是否妥当,是否能够被人们理解并接受;第四,我们提倡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对此,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国家教委两项有关“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实验中,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措施,是抓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在上面三个前提条件下,我们就会产生一些共识,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至于国内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工具书《心理学大词典》(1989年)中未收入这个词条,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并非由于“非智力因素”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与培养策略我们以为,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了解非智力因素对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作用,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就中小学教育来说,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对智力因素发展的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动力功能(指学生的需要及其表现形态,构成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定型功能(指把某种认知或行为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粘胶剂)和补偿功能(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辅助、补充和调节器)。
非智力因素的这几类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
如“勤能补拙”是强调性格的作用,“因材施教”是侧重个性(人格)的影响,如此等等。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主体的非智力因素呢?我们认为,应重视从整体性出发,从理论上考察,可以分析非智力因素具体成分的功能;从实践来看,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结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又是一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因此,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其活动效益的是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效应。
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效益应采取综合评价,即特定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总结性(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因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多元素结构,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变量的控制有时是不可能的,有时是无意义的。
从整体观看,在智力活动中,影响智力效益可能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组合,也可能是某一影响因素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对各种非智力因素都予以重视,且要从整体性出发去加以培养。
同时,我们认为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应该对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作具体而谨慎的分析。
在我们自己从事的教改实验中,主要抓住四个方面,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从非智力因素的正式提出至今,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
应当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当前在“愉快教育”问题上尽管分歧很大,但是有一条重要措施,就是从发展学生兴趣入手,这是值得肯定的。
气质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并无水平高低之别。
因此,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每种气质在智力活动中都应获得其固有的地位;二是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积极的思维特征,也可以助长不利的智力与能力因素的形成。
所以,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应该充分顾及学生的气质。
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
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学习、坚持学习、顽强学习的学习品质。
所以,我们在教改实验中相当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并要求实验教师抓住“勤奋” 学习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加以有目的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具有“勤奋”性格特征的习惯。
习惯不只表现在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力与能力中。
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业已证明,智育过程离不开良好学习习惯和智能,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
为此,教育者要按照年龄特征制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要训练必要的学习习惯,要严慈相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良好学习行为和心智技能的训练。
一言以蔽之,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重在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其中兴趣和习惯更为关键,这是我们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平时教学,经常碰到一些学生因粗心而出错和一些对学习产生畏惧感的学生。
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认真钻研,积极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做法有:1、用趣味的学习故事唤起学习兴趣。
学习发展有悠远的历史,沉淀着许多有趣味的学习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各种知识的学习把有关的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里,用生动的画面讲述数字的发展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在教学简便运算的时候,向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小时侯巧算计算题的故事,树立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