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L2骨髓象

合集下载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加,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可伴有血小板增多,脾大具有特征性,并有NAP积 分减低。溶血性贫血一般仅表现为贫血,长期的慢 性血管外溶血也可以伴有脾大,但此时往往有脾功 能亢进,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瘤一般 不会导致白细胞极度增高。类白血病反应所致的白 细胞增高一般不会超过50×109/L,且NAP积分明 显增高。骨髓纤维化可以伴有白细胞的增加和明显 的脾大,但外周血白细胞以成熟粒细胞为主,中晚 幼粒细胞不超过20%,并可见有幼红细胞,泪滴状 红细胞,且多数患者NAP积分增高。
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②网织红细胞增多; ③骨髓增生象,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④Coombs试验阳性; ⑤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
巨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和表现; ②大细胞性贫血; 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5%;见6叶); ④骨髓呈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10%,粒、巨核系 也有巨型改变),无其它病态造血表现。 ⑤血清叶酸<3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血清 维生素B12<100-140pg/ml。
ITP骨髓象特点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和粒系比例、形态常无明显异常,合并
出血时红系可增多
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二、细胞免疫分型
即细胞免疫标记检测,是利用单克隆抗体及 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或细胞内存在的 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 常用:流式细胞仪(FCM)
临床应用
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 识别不同的淋巴细胞 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识别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 分离、鉴定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七)M7型: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 分为2型 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 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 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成为较突出的 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 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 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 神经、脊髓瘫痪等
E、绿色瘤 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或 髓母细胞瘤(myeloblastoma),见于2%~14% 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 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 (chloroma),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 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 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是造血 干祖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 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主要为原始细 胞和早期幼稚细胞,自然病程数月。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 润和高代谢等。
分类:常因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 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M0、M1、~M7,
化学染色: POX SB 幼粒 + + 幼单 ± -
SE NSE + ± +
(五) M5:急单

M5a(未分化型):髓原单≥80% M5b(部分分化型): 30%﹤髓原单+幼单﹤80%
M5a
(六) M6型:急性红白血病
是红系、粒系同时恶性增生的急性白血 病,髓幼红CELL﹥50%,且有形态异常, 且原粒(非红系)﹥30% 1.红系增生期:骨髓原红增生为主 (红血病) 2 .红系和粒系同时增生期(红白血病) 3.白细胞系统增生期(白血病)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三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三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三[单选题]1.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微量蛋白质主要是(江南博哥)A.白蛋白B.β2-微球蛋白C.核蛋白D.IgGE.T-H蛋白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微量蛋白质是以白蛋白为主。

[单选题]2.女性,24岁。

头晕、乏力2周,1周来尿色深黄,两下肢散在瘀点来就诊。

化验:Hb80g/L、WBC6.4×109/L、PLT30×109/L,网织红细胞8.2%。

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地中海贫血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病人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增高,因此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单选题]3.HMG-CoA的中文名称是A.总胆固醇B.三酰甘油C.低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参考答案:E[单选题]4.ALL-L2骨髓象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B.小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D.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E.大小细胞混合,各占一半左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LL-L2的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大小不一。

[单选题]5.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A.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黏附B.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黏附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D.血小板与诱导剂之间的结合E.血小板与钙离子之间的结合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在一起称血小板聚集。

[单选题]6.细胞抗凝系统是指A.血管内皮细胞B.嗜碱粒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D.杆状核、分叶核中性粒细胞E.肾小球旁细胞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细胞抗凝系统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活化的凝血因子、光滑的血管内皮阻止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沉积、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抗凝物质来完成。

[单选题]7.正常人的珠蛋白β链由多少个氨基酸组成A.141个B.142个C.145个D.146个E.147个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分享

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分享

貌 , 全 身 可 见 散 在 瘀
T 37℃, P 80 / BP 130/80mmHg
R 19 /
体 格 检 次查
分 ,
次 分 ,
入院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待定)
入院后检查
血象:
WBC 25.36 × 109/L RBC 2.22 × 1012/L
HB 68 g/L PLT 59.6 × 109/L
呋喃妥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Pitout JDD. Drugs 2010; 70 (3): 313-333
碳青霉烯类治疗 产ESBL肠杆菌感 染的临床有效率 达80-100%
采用碳青霉烯类 治疗,产ESBL肠 杆菌感染患者14 天病死率下降 83%
Q1
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何能成为产ESBL肠杆菌感 染患者起始经验性治疗的首选?
病例分享
PART 1
苏某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男,23岁 于2014年3月25日入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主诉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皮肤瘀斑2周余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简要病史
患者自述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颈前部皮肤瘀点、瘀斑,偶尔刷牙时出现少 量牙龈出血,无鼻衄,无解血尿及黑便,无发热、无四肢关节痛,外院查血象:WBC 30.5×109/L HB 70 g/L PLT 64×109/L,B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原、幼 淋98.8%。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门诊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入院。发病以来, 体重明显减轻约4kg。
β-内酰胺酶可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酰胺键断裂 而失去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G-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试题(4)

2018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试题(4)

2018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试题(4)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较重要的辅助分子是(D)第二信号称为协同刺激信号,主要是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

第2题胰岛细胞瘤时可出现下列何种结果(D)胰岛细胞瘤时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第3题不属于一期止血缺陷的筛查试验的是(C)。

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

第4题铁锈色痰常见于(B)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第5题符合漏出液特点的是积液蛋白质定量小于(D)。

因漏出液是非炎症性积液,其蛋白质定量<25g/L。

第6题下列哪项不符合M7(E)。

AML-M7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

第7题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T细胞接受抗原提呈细胞提供的抗原肽信息及协同刺激信号后,自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同时,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并接受活化T细胞的协同刺激信号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不包括T、B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第8题补体系统是(E)补体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抗体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第9题肾小球滤过率是用下述何种单位表示()。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第10题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特殊结构是(A)。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界限分明,且不易洗脱的黏稠性物质,具有抗吞噬、抗有害物质损伤和抗干燥的功能。

第11题通常尿10项试带不能测定(E)。

尿8项检测项目包括pH、PRO、GLU、KET、BIL、URO、ERY或HB和NIT;9项检测项目在8项基础上增加了LEU;10项检测项目又在9项的基础上增加了SG;11项则又增加了维生素C。

第12题关于有核红细胞不正确的是(E)。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

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

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

外周血象常出现3系减少。

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

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

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

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

血象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

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

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

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

诊断MDS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46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46

[模拟]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46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A.5%~7%B.7%~9%C.9%~11%D.11%~13%E.13%~15%参考答案:B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

第2题:血细胞计数池深度是A.0.01mmB.0.05mmC.0.10mmD.0.15mmE.0.20mm参考答案:A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为0.01mm 的计数池。

第3题:ABO血型鉴定使用玻片法的错误的说法是A.操作简便B.适用于反定型C.适合大批量标本D.反应时间长E.不需要离心参考答案:B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第4题: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波长为A.405nmB.450nmC.500nmD.540nmE.640nm参考答案: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

第5题: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的原因是A.库欣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E.肺气肿参考答案:D异常血红蛋白病、肺气肿可导致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高促使RBC继发性增多;真性RBC增多症是原发性RBC增多的一种。

库欣病患者会有毛细血管扩张、多血质的特点,而无RBC病理性减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属于RBC膜缺陷引起贫血的一种疾病,可导致RBC病理性减少。

第6题:蛋白尿指尿蛋白定量超过A.10mg/24hB.20mg/24hC.50mg/24hD.100mg/24hE.150mg/24h参考答案:E蛋白尿指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

第7题:透明管型的基质主要是A.球蛋白B.铁蛋白C.前清蛋白D.T-H蛋白E.脂蛋白参考答案:D管型形成过程中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为形成透明管型的基础物质。

白血病L1L2L3知识简介

白血病L1L2L3知识简介

ALL-L1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染色质 较疏松,核仁较大,1至多个,胞质量中等。
L3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染色质细 点状均匀,核仁1至多个且明显,胞质嗜 碱,空泡易见。
ALL的免疫学标志
分型
T细胞 前前B细胞 普通B细胞 前B细胞 B细胞
免疫学标志 CD2 CD5 CD10 CD19 CD20 SmIg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大家一起来复习髓系白血病 和淋源自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POX染色
NAE + NaF
学习目的:
通过实习课,我们学习了 AML M1~M7型 和ALL-L1、L2、L3型 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特征,希望大家 进一步加深理论学习,结合实习课程的 理解,对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诊断 有一个比较明确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 ,对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能够作出 比较准确的诊断。
白血病
(3)
目的和要求:
掌握 ALL-L1、L2 、L3型骨髓 像及组化染色的主要特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儿童白血病死亡率 居第一位。
临床特点: 1.本病多见儿童, ALL是小儿最常见的白血
病类型。 2.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与周围
组织粘连,肝、脾肿大较急粒多见。 3.骨关节疼痛及胸骨压痛较明显。
L1 以小细胞为主, (直径≤12微米)大小较 一致,染色质较 粗,核仁小不清,胞质 量少。
L2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染色质较疏 松,核仁较大,1至多个,胞质量中等。
L3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染色质细 点状均匀,核仁1至多个且明显,胞质嗜 碱,空泡易见。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白血病形态分型

白血病形态分型

T淋巴细胞系 B淋巴细胞系
MPO+
抗血型糖
CD13+、CD33+ 蛋白H、C
CD15+(M2、M4)
(M6)
CD14+(M4、M5)
CD34+(M0、M1)
CD41a+、CD41b+ CD7+、CD5+
CD61+
CD2+、CD3+
CD42b+、CD42c+ CD4+、CD8+
(M7)
CD1a+
(ALL)
随着血液病在发病机理、 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 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 术也有很大发展,急性白血病 的分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
FAB分型 1976(M)
MIC分型 1986(MIC)
WHO分型 2001(MICM)
表1 急性白血病分型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FAB分型法依据白血病
白血病临床特征
发热 贫血 出血 浸润
由于白血病细胞起源、分化 和生物学行为不同,构成了白 血病的异质性,因此急性白血 病的全面、正确分型是准确、 及时治疗的前提。
传统的白血病诊断和分型 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血细胞形 态和分类及化学染色检查来确 定的。根据白血病自然病程长 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大类;按细胞起源不同又可分 为髓细胞系、淋巴细胞系以及 特殊类型等不同类型白血病。
❖ M7 巨核细胞白血病 未分化型(M7a):外周血有原 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0.30非红系, 须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往往干 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多。分化 型(M7b):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 核细胞为主。

白血病骨髓图片

白血病骨髓图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1 :原始淋巴及幼稚淋巴细胞较小,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浆量少着色 较浅,细胞核圆形偶有凹陷,染色质细致均匀,核小体不清晰。
ALL-L1 :原始淋巴及幼稚淋巴细胞较小,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浆量少着色 较浅,细胞核圆形偶有凹陷,染色质细致均匀,核小体不清晰。
ALL-L2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体积可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形态规则,胞浆多少不等着色较深, 胞核可见凹陷或折叠,染色质较舒松,结构不一致,部分细胞可见核小体。
AML-M7 :小巨核细胞增多,其胞体较小与淋巴细胞大小相似,外形呈圆形或毛 刺状,胞浆灰兰色不透明,周围有伪足样突起,核染色质粗并明显聚集,可见 小核仁。
• ALL-L2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体积可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形态规则,胞浆 多少不等着色较深,胞核可见凹陷或折叠,染色质较舒松,结构不一致,部分 细胞可见核小体。
ALL-L3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体积较大,形态规则,胞浆量较多,深兰色可见较 多空泡可呈蜂窝状,胞核染色质较粗,均匀一致,核小体不清晰。
Hale Waihona Puke AML-M3 :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显著增多。其胞体大小不等,可见伪足。胞浆多少不 等,呈浅兰色,可见较多的蓝紫色颗粒,可见柴束状Auer小体。胞核染色质细 致,可见凹陷、折叠、双核等变形。
AML-M3 :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显著增多。其胞体大小不等,可见伪足。胞浆多少不 等,呈浅兰色,可见较多的蓝紫色颗粒,可见柴束状Auer小体。胞核染色质细 致,可见凹陷、折叠、双核等变形。
AML-M5 :胞体大小不等,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可见折叠,染色质细网状有较大核小 体,胞浆灰蓝无颗粒。幼稚单核细胞细胞核形态更不规则,扭曲、折叠或分叶 状可见核小体,胞浆灰蓝可见细小的微尘样紫红色颗粒,可见Auer小体。

骨髓象检验形态学复习

骨髓象检验形态学复习

**需分类50个巨核细胞
• ALL 1、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 2、BM象: (1)细胞具有淋巴细胞系统的形态特点 (2)特殊的细胞形态:蓝细胞、无Auer’s小体 (3)后续成熟阶段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其它系统细胞少见 (4)细胞生长呈葡萄串样生长,而且同一堆细胞形态非常相似
L1 各个细胞间的结构较一致
MM 1、浆细胞 2、成熟RBC呈缗钱状排列 CML 1、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 血常规WBC数极度增多 2、BM象: (1)万花筒 (2)BM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3)BM粒系分类以接近成 熟阶段为主 (4)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多见
ITP 1、临床表现: 出血点、紫癜 血常规BPC下降 2、BM象: (1)巨核系: 数量往往>100个 分类时以幼稚或接近成熟 阶段为主
L2 各个细胞间的结构不很一致 (胞体大小、核形、染色质、核仁 、胞浆量)
• AML 1、临床表现: 2、BM象: (1)细胞具有各自胞系统的形态特点 (2)特殊的细胞形态:Auer’s、 BM有核细胞增生 程度 2、胞体大小 3、胞核核仁 4、Auer’s小体 5、胞浆染色是否均匀 M3b 与 M5 1、胞体大小 2、核是否偏位,核仁 3、胞浆颜色, 4、胞浆颗粒大小、分布 (堆积、散在) 5、Auer’s小体 6、后续成熟阶段细胞
骨髓象检验形态学复习
形态学考试病种
非急性白血病: IDA HA ITP MM CML 急性白血病: ALL: L1、L2 AML: M2a、M2b M3a、M3b M5a、M5b
HA
1、临床表现: 黄疸 红细胞数下降数与血红蛋白下降 数相一致 2、B象: (1)可出现有核红 (2)成熟RBC形态: 靶形、球形、椭圆形、泪滴形 嗜多色性 3、BM象: (1)红系形态: 幼红: 中、晚幼红为主 大小:不一 细胞核(多核、双核、核分叶 、核碎裂、核分裂象) 胞浆:嗜多色性、可出现颗粒 (点彩红、豪周氏小体) 可见大量细胞碎片及退化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3)

骨髓细胞学检查(3)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 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在 30%~<80%; ②各阶段单核细胞>20%; ③当嗜酸性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5%时,则叫作M4E0; ④较少见。
成熟 小
大多圆、椭圆、卵 圆形,巨核不规则
核小质多 分叶 消失
粗糙(块状) 粉色、多
㈢、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1、红细胞系统 erythrocytes
原红(normoblast) 早幼红(basophilic normoblast) 中幼红(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晚幼红(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各型白血病免疫学鉴别
类型
B- 淋 T- 淋 急非淋
CD10 CD19 CD22 TdT HLA-DR CD3 CD7 CD13 CD33 MP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核小而浓染,胞浆嗜碱,呈“浆幼核老” 现象。
铁染色
细胞内铁:储存于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 铁粒幼红细胞:I 型(1~2) II (3~5) III(6~10) 环形铁粒幼细胞 ( >6, 绕核半圈以上)
细胞外铁:储存于幼红细胞外骨髓基质中的铁
一般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
杆状核>分叶核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2016年山西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试题

2016年山西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试题

2016年山西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进行的生殖是__A.二分裂繁殖B.裂体增殖及配子生殖的开始C.配子生殖D.孢子生殖E.以上都是2、下列不会出现点彩红细胞的是A.铅中毒B.汞中毒C.溶血性贫血D.恶性贫血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__A.DNAB.RNAC.嗜碱颗粒D.杜勒小体E.红细胞胞质4、属于多系集落刺激因子的是A.IL-1B.IL-2C.IL-3D.EPOE.GM-CSF5、参和溶血反应的成分,下列哪类物质不参和A.羊红细胞B.抗红细胞抗体C.补体D.溶血素E.抗补体抗体6、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发使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技术B.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C.用以帮助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D.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E.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脂蛋白各组份中密度最低的是A.LDLB.HDLC.IDLD.CME.VLDL8、患者女性,25岁。

近1月来外阴瘙痒,曾在不洁性生活史。

阴道检查可见阴唇上散在的微小乳头状疣,柔软,呈白色,推断最有可能导致该疾病的病原体A.人乳头瘤病毒(HPB.巨细胞病毒(CMC.念珠菌D.乳酸杆菌E.淋病奈瑟菌9、肌内注射的外文缩写词是A.B.C.D.gtE.10、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学特征是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B.核染色质较粗,每例结构较一致C.核仁明显,—个或多个,呈小泡状D.胞质量较少E.胞质嗜碱性轻或中度11、下列关于紫杉醇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机制和长春新碱相同B.水溶性好C.主要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D.干扰微管功能E.静脉输液时,不必对输液管的材料进行选择12、羊水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及其衍生物D.胆红素E.肌酐13、下列有关于溶血性输血反应,不正确的是A.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B.属血管内溶血C.多在输血时发作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E.常出现血红蛋白尿14、检查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菌为A.ATCC 7953B.ATCC 9372C.ATCC 25923D.ATCC 25922E.ATCC 2785315、根据研究发现,具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A.高血压B.支气管炎C.冠心病D.恶性肿瘤E.偏头痛16、在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不出现第二峰值信号提示A.结果准确B.被测定抗原量太低,应取上一个稀释浓度C.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待测抗原产生D.第一峰值信号是由部分待测抗原产生E.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抗体产生17、目前多用以下哪项指标监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A.抗因子Ⅲ活性B.抗因子Ⅴ活性C.抗因子Ⅷ活性D.抗因子Ⅹa活性E.抗因子a活性18、患者胃肠热盛,大便秘结。

all-l2骨髓象[精华]

all-l2骨髓象[精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
1.取材满意,涂片制备良好,染色良好。

2.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1.29∶1。

3.红细胞系约占15.5%,增生受到抑制,以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正常。

4.粒细胞系约占20%,增生受到抑制,各阶段粒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性晚幼,杆状核,
分叶核细胞比例明显下降。

5.淋巴细胞增生明显,约占58%,以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其中细胞大小不
一致,一大细胞为主,胞核有不规则折叠,裂痕,染色质呈泥浆状,核仁大,胞质内可空泡,退化细胞增多,蓝细胞多见。

6.单核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减。

7.全片偶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

8.全片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三、细胞化学染色:原始幼稚细胞:POX阴性;PAS颗粒状阳性细胞占42%;酸性磷酸酶
颗粒状阳性细胞47%。

四、临床资料
1.主诉:发热乏力,一月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下肢、髂骨、关节疼痛,约二十天前皮肤出现淤点,牙龈出血,面色苍白,近一周加重住院。

2.体征:贫血貌,四肢背部有散在出血点,牙龈出血。

颌下、颈部、腋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约0.5厘米,无粘连无压痛。

肝肋下2厘米,脾肋下3厘米,胸骨压痛。

心尖处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20次/分,体温38℃。

3.血象:Hb 53g/L,WBC 83×109/L,分类:幼稚细胞60%,淋巴细胞2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PLT 32×109/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
二、骨髓象特征
1.取材满意,涂片制备良好,染色良好。

2.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1.29∶1。

3.红细胞系约占15.5%,增生受到抑制,以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正常。

4.粒细胞系约占20%,增生受到抑制,各阶段粒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性晚幼,杆状核,
分叶核细胞比例明显下降。

5.淋巴细胞增生明显,约占58%,以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其中细胞大小不
一致,一大细胞为主,胞核有不规则折叠,裂痕,染色质呈泥浆状,核仁大,胞质内可空泡,退化细胞增多,蓝细胞多见。

6.单核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减。

7.全片偶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

8.全片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三、细胞化学染色:原始幼稚细胞:POX阴性;PAS颗粒状阳性细胞占42%;酸性磷酸酶
颗粒状阳性细胞47%。

四、临床资料
1.主诉:发热乏力,一月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下肢、髂骨、关节疼痛,约二十天前皮肤出现淤点,牙龈出血,面色苍白,近一周加重住院。

2.体征:贫血貌,四肢背部有散在出血点,牙龈出血。

颌下、颈部、腋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约0.5厘米,无粘连无压痛。

肝肋下2厘米,脾肋下3厘米,胸骨压痛。

心尖处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20次/分,体温38℃。

3.血象:Hb 53g/L,WBC 83×109/L,分类:幼稚细胞60%,淋巴细胞2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PLT 32×109/L。

五诊断:根据骨髓片形态,结合临床资料和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为L2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