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的观察
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M2b
免疫表型: HLA-DR,MPO, CD57,CD33,CD13阳性,其 中CD33,CD13阳性率减低, 更成熟的抗原CD15和 CD11b阳性率增高 有t(8;21)(q22;q22)或 AML1基因重排
M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 分为两个亚型: M3a(粗颗 粒型),M3b(细颗粒型) 细胞化学染色:POX: 100%强阳性,NSE:阳性, NSE-NaF:不抑制,NAP: 减低,CE:阳性
免疫学表现: 表达: CD13,CD33,CD15阳性。 CD14,CD34,CD16,HLA-DR 也可为阳性 遗传学:90%-95%有 t(9;22)(q34;q11)易位, Ph 染色体,可检出bcr/abl融合基 因
慢性淋巴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以成熟样淋巴细 胞为主,有时可见少数原始、幼稚淋巴细 胞。 骨髓象:常增生明显到极度活跃,以成熟 样淋巴细胞增生为主,>40%,粒、红系、 巨核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
识别不同的淋巴系统 识别成熟T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2、CD3、CD4、CD7、 CD8等。 识别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19、CD20、CD22等。 识别NK细胞的抗体有CD16、 CD56等。
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CD34+、CD90+、Lin-被认为 使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 CD34+、CD33+为造血干细胞 向髓系定向的标志; CD34+、TDT+、CD10+、 CD7+为T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 CD34+、CD19+为B淋巴细胞 系祖细胞标志。
亚型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 (非红系)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和幼稚 单核细胞>30%,原单细胞<8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弱阳性), NSE:阳性,NSE-NaF:抑制,NAP: 正常或增高,CE:阴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研究进展
嗜酸 、嗜碱性粒 细胞比率 升高
中性粒 细胞碱性磷 酸酶 (NAP)活性降低或呈阴性 RBC 慢性期 正常或稍降低 ,加速、急变期时骤降 PLT 慢性期正常或稍升高,急变期骤降
2.2 骨 髓 象 2.2.1 粒 细胞 系统 其 比率呈显著 或极度 增殖,多以中性 中幼、 晚 幼 粒 细 胞 及 中性 杆 状 粒 细 胞 为 主 _6】,原 始 粒 细 胞 <lO%,大 多 数幼粒细胞伴 核浆 发育失衡 ,易见核分裂 相。嗜酸 、嗜碱 粒细胞 增殖 ,嗜酸粒细胞可至 5%一15%,嗜碱粒 细胞可至 3%-10%,多 为成 熟型 17-8]。淋 巴细胞 、单 核细胞 比率下降。少数患者 粘 系病
形 态 异 常 。
极少 数积分于 50—100 9o
2.2.2 红细胞 系统 于早 期依 然增殖 ,和粒 细胞 相较 ,则相对 降低 ;晚期红 细胞 系统受抑制减 2.2.3 巨核细 胞 显 著增高,多于 300—1200个 /片,血 小板 多
H * 帆 tj l妻 》
’l ≥;l番§善蔫;嘻 《
CML, hemogram and myelogram is very important.Hemogram of CM L showed W B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BC and Hb initially normal, and decreased quickly at acceleration phase and blast phase;PLT was normal or a ittle decreased at chronic phase ;Myelogram showed that raw grain ,promyelocytic were ≥ 30% at blastic phase, and had BCR-ABL fusion gene which was Ph chromosome pos|tive.Leucocyte increased continuely, splenomagaly,typical hemogram and myelogram , activity of NAP decreased or negative, Ph chromosome positive, BCR—ABL fusion gene could diagnose CM L.
内科学笔记第五章:第六节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白血病为重点内容)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其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一)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
主要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名词解释,考生需牢记)。
1.临床表现起病急缓不一,病人常有贫血、出血、感染、各种器官浸润表现。
(1)贫血往往是首起表现,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由于正常RBC生成减少。
(2)发热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
较高发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
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亦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他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也可出现真菌感染,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易致病毒感染。
(3)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以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并发DIC。
血小板减少是出血的最主要原因,颅内出血为白血病出血致死最主要原因。
(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大淋巴结肿大以急淋白血病较多见。
轻度中度脾肿大,无红痛。
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急淋白血病。
可有轻至中度肝脾大。
非慢性粒细胞的病急性变可见巨脾。
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局部压痛。
③眼部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最常见,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绿色瘤,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④口腔和皮肤急单和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使牙龈增生、肿胀;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或皮肤粒细胞肉瘤。
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CNS—L常发生在缓解期。
以急淋白血病最常见,儿童患者尤甚。
临床上轻者表现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PT
小结
●巨脾 ● WBC↑、幼粒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
细胞↑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中幼以下粒细胞为主 ● 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主要治疗 慢性期 羟基脲
加速和急变期 联合化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 Preview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特点:
4.染色体检查
95%以上可检出Ph染色体 t (9 ; 22) (q34 ;q11)
5.bcr/abl基因检测
9号染色体长臂C-abl原癌基因易 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 (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 码异常蛋白质(P210) →酪氨酸激酶 活性→粒细胞增殖 →CML
6.血液生化
* 血、尿中尿酸浓度增高 * LDH增高 * 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显著增 高
7.CFU-GM培养
集落或集簇明显增加
● 诊断
① 脾显著大(巨脾),高代谢症状 ② WBC增高,幼粒,嗜酸、嗜碱增多 ③ 骨髓极度活跃,中幼以下粒系为主 ④ Ph染色体 ⑤ bcr/abl 融合基因 ⑥ NAP阴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 Preview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又叫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 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
1.血常规
① WBC *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9/L ,一般在(100 ~600)×109/L之间 * 分类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 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居多 * 原始细胞不超过10%(1% ~ 3% ) * 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护理资料
临床特点
1、起病慢 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一般早期出现的症状:往往
是乏力、低热、出汗、体重下降等代谢亢进的表现,或者因为巨脾而 有腹胀。
2、脾大 是突
出的体征,一般病 人就诊时脾常达脐 上下,有的甚至达 盆腔, 但也有极 少数病人脾不大 (<5%)。
临床特点
3、部份患者有胸骨中下段压痛。
诊断
一、确立CML诊断:巨脾、血象、骨髓象、Ph' 染色体。 二、临床分期 CML的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 期和急变期 (一)慢性期 无症状或仅有乏力、低热等,血 原粒细胞≤5%及骨髓原粒细胞≤10%。此期病情 稳定,平均为3年,也有个别可长达10-20年。 近几年来由于采取有效的治疗,可使急变期再回 到慢性期,获得第二次稳定期。
12月9日 14.15接到检验科危急报告:生化:钾 2.5mmol/L。患者感乏力、头晕, 无恶心、呕吐、腹泻,生命体征: BP:93/53mmHg 心率88次/分 呼吸18次/分 SPO2:96,予加强静脉及口服补钾,复查电解质,密切关注病情。
12月10日 入院后治疗上予羟基脲降白细胞、水化等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白 细胞较前有所下降,患者予12月10日 15:40在局麻下行R双腔深静脉置管、行 白细胞单采术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诉特殊不适,生命征平稳,穿刺点未见明 显渗血、血肿。
腹部膨隆,触及脾脏III度大(乙线13cm、甲丙线16cm、丁戊线﹢4cm) 肝、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门诊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瘀 滞症”收住我科。
入院查体T:36.8 ;P:80次/分 ;R:20次/分 ;BP:96/53mmHg
病程记录
12月9日 10:22门诊步行入院,缘于2年前体检发现“血白细胞高”就诊厦门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查 骨髓活检:骨髓增殖性疾病,结合形态学及免疫表型, 考虑慢性粒细胞白血;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概述〗
• 慢粒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系(包括已成熟的和幼 稚阶段的粒细胞)产生过多。 • 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 的。 • 本病常于数年内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 • 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 • 慢粒的自然病程分为相对隐匿的慢性期(CML-CP)和险恶程度 的不同进展期(加速期CML-AP和急变期CML-BP)。
干扰素(IFN)
• α -干扰素注射,每日一次,每次至少300万u。干扰素治疗可以 减少Ph阳性克隆细胞转阴,因此是除骨髓移植外,可使Ph克隆 细胞转阴的药物治疗。干扰素可使白细胞减少,当白细胞<4. 0×109/L时减量,当白细胞<3. 0×109/L时,停药。
3. 放射治疗
• 目前仅应用于慢粒的髓外病灶治疗。
2. 化学治疗
• 有效的药物有IM(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HU(羟基脲)、 IFN(干扰素)等。上世纪90年代视以IFN为基础的治疗为CML的 金标准治疗; • 而2008年国际上公认IM是CML的一线治疗。
IM(甲磺酸伊马替尼)
• 体外实验期名为CGP57148B,I期和II期临床实验时名为STI571(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571)。化学名甲磺酸 伊马替尼,商品名Glevec,GlIvec,格列卫。是由计算机设计针 对BCR-ABL产物的小分子化合物,是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对体内众多酪氨酸激酶它仅能抑制BCR-ABL融合基 因产物P210和P190,PDGFR与c-KIt。 •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基因产物抑制剂,但并不能逆转或消除疾 病基因。
• 慢粒急变的治疗比急性白血病治疗困难,完全缓解仅10.7%。 • 目前慢粒急变的治疗方案参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如下: Ara-c(环阿糖胞苷)100mg/m2. d,第1~7天;ADM(阿霉 素)30mg/m2. d,第1~3天;上述药物相继静脉输注。
血液内科(三基内容)
答:(1)、脾大造成明显压迫症状;(2)、严重溶血性贫血;(3)、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4)、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
5、试述脾亢的诊断标准。
答:(1)、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超显像可供临床参考;(2)、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3)、增生性骨髓象;(4)、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
3、试述贫血病人输血的适应症。
答:(1)、各种溶血性贫血,如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G6PD缺乏急性发作,大量溶血,缺氧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时,急需输血减轻缺氧症状;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输血后溶血可能加重,需用洗涤红细胞;(2)、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骨髓增生低下疾病,如再障、纯红细胞再障、骨髓纤维化晚期;靠输血将血红蛋白提高到70g/L以上,病人无缺氧症状即可;(3)、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在治疗过程中或晚期出现严重贫血时;(4)、重型β海洋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5)、急性大量失血后的贫血;(6)、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缺乏有严重出血和贫血时。
(2)、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网织红比例增加;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甚至幼粒细胞;骨髓象显示骨髓增生,红系比例增高,以中、晚幼为主,粒红比例倒置;部分红细胞含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和Cabot环。
(3)、红细胞具有缺陷或寿命缩短:外周血出现球形红细胞、碎裂红细胞等;寿命可用放射性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测定。
13、试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答: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
诊断要点:主要指标:(1)、骨髓中浆细胞>30%;(2)、活检证实为骨髓瘤;(3)、血清中有M蛋白:IgG>35g/L,IgA>20g/L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次要指标:(1)、骨髓中浆细胞10-30%;(2)、血清中有M蛋白,但未达上述标准;(3)、出现溶骨性病变;(4)、其他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的50%。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1、单选张某,女性,28岁,头晕、心悸、齿龈出血、月经量过多半年余,曾在当地服〃止血药〃治疗未愈。
近1周因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齿龈出血加重来门诊检查,诊断为再生障(江南博哥)碍性贫血。
张某入院后接受进一步的血象、骨髓象检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O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血小板减少C.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D.骨髓增生低下E.粒细胞减少正确答案:A2、单选王某,女性,38岁,半年来月经量过多,未予特殊诊治。
近1周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就诊发现:Hb80g/1.,RBC3.IOX1012∕1.,P1.Tl28×109/1.,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应用硫酸亚铁治疗有效的早期表现是()A.面色红润B.心跳变慢C.网织红细胞增加D.血压升高E.食欲好转正确答案:C3、单选?李女士,20岁,因发热、咽痛1周,经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接受化学治疗。
医师选用V1.DP作诱导缓解治疗及MTX作缓解后治疗。
有关这些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OA.长春新碱一末梢神经炎B.甲氨蝶吟一口腔黏膜溃疡C.柔红霉素一心脏毒性D.泼尼松一类库欣综合征E.阿糖胞甘一出血性膀胱炎正确答案:E4、单选营养室为血液病患者制定的菜谱中,有动物内脏(心、肝、肾)、鸡蛋、麦芽、黄豆、海带、西红柿、菠菜,此菜谱最适合哪种血液病病人食用()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肾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正确答案:D5、单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人的最重要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尿道出血E.感染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哪项为组织缺铁的特殊表现OA.皮肤黏膜苍白B.头晕、乏力C.活动后心慌、气短D.毛发干枯、易脱落E.夜尿增多正确答案:D7、单选关于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有关检查,下列不妥的是()A.血象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骨髓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C.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D.骨髓幼红细胞内缺乏可染铁E.血清铁蛋白升高正确答案:E8、单选关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妥的是OΛ.属大细胞性贫血B.白细胞、血小板增生显著C.骨髓检查见红系增生活跃,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D.血清维生素B12低于正常E.血清叶酸低于正常值正确答案:B9、单选过敏性紫瘢的发生是由于O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B.血小板生成减少C.凝血因子缺乏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过敏性紫瘢是较为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者需与类白血病反 应鉴别。(NAP/Ph染色体/感染/肿瘤/治疗原发病)
有贫血及脾大需与肝硬化、血吸虫病、 黑热病、淋巴瘤等相鉴别。(血象/骨髓象)
慢粒伴血小板增多、骨髓纤维化时需与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 化伴髓样化生相鉴别。(白细胞数少/NAP/Ph
纤维化。
5
三、实验室检查-细胞化学及血液生化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明显减低,积 分减少或染色阴性。慢粒CR时,NAP活力恢 复正常。慢粒合并感染、妊娠时,NAP积分可 升高。
血清Vit.B12浓度及Vit.B12结合力增加,与细胞增 多程度呈正比。运钴胺蛋白I产生过多的。
血尿酸浓度增高,化疗时血尿酸增加更加明显。
少数慢粒患者可见单个或多个的溶骨性 改变,此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破坏有关。 较大的溶骨性改变提示患者将有急性变 的可能。
1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脾大和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 诊断不难。
早期病例白细胞增高不显著者Ph染色体 检查有助于协助诊断。
Ph染色体是慢粒的标记染色体,但有10 %±的CML为阴性,另有6%儿童急淋、 17%成人急淋和部分急非淋可出现Ph阳 性。
6
7
Ph染色体-
构成了CML特征性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8
BCR-ABL融合基因
9
CML-分子生物学发病机理
CML是第一个伴有持续的获得性遗传学 异常的肿瘤,而且成为目前研究较为透 彻的白血病分子模型
CML的分子治疗策略 - 阻滞Bcr-Abl基 因 在不同水平上的表达
10
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
染色体/骨髓干抽)
13
五、临床分期-慢性期
慢髓细胞白血病CML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IWCLL标准 1、CLL时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且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具有CLL免疫表型特征 2、虽然外周血淋巴细胞<5*109/L,但有典型骨髓浸润引起的
血细胞减少及典型的CLL免疫表型特征
二鉴别诊断 1.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2.淋巴瘤白血病 3.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4.毛细胞白血病(HCL)
有慢粒血小板增多) 骨髓:1.粒系极度度增生,最显著(血液病中):粒/红比
显著增高10-50:1 2.各个阶段都有,主要中幼以后,原始细胞<10% 3.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红系相对减少 4.可见Gaucher样细胞(噬血细胞) 5.NAP下降:急变时升高
PH’染色体:t(9,22)(q34:q11) →bcr/abl融合基因→P210→酪氨酸激酶活 性约90%阳性,阳性预后好,阴性预后差, 可以出现于其他细胞(幼红,巨核),也 可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骨纤,原发性血 小板增多症)
临床分期
分期 标准
Binet 分期
A
Hb≥100g/L,Plt≥100*109/L
受累淋巴结区<3个
B
Hb≥100g/L,Plt≥100*109/L
受累淋巴结区≥3个
C
Hb<100g/L或Plt<100*109/L
不考虑受累淋巴结区的数目
中位存活期(年) >10 7
2~5
Rai分期
分期
标准
危险 中位存 分级 活(年)
0
淋巴细胞增多,外周血淋 低危 >10
巴细胞>5*109/L,骨髓淋
巴细胞>40%
I
0期伴淋巴结肿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陈宝安主任医师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疾病简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并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高和脾肿大为特征、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本病开始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期(chronic phase,CP)进而进入时间较短的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 AP)最终演变为急变期(blastic phase, BP)。
白血病细胞有特征性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
电离辐射可以使CML发生率增高。
CML的年发病率约为1/100,000人口,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男性:女性约为1.4:1。
CML的发病基础是t (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导致位于9q34断裂区的ABL基因与22q11断裂区的BCR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后者具有极高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一些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如通过激活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的 Ras信号途径,使祖细胞数量增多,干细胞池减少,干细胞成为增殖池的一部分,从而使未成熟粒细胞不断扩增。
BCR-ABL的另一种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β1整合素的功能导致CML细胞的细胞粘附功能缺陷,使未成熟细胞释放至外周血并迁移至髓外部位。
此外,BCR-ABL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可导致髓系细胞不断扩增。
约20%~40%的CML患者确诊时无症状,由查体检查血常规而得以发现。
常见表现有疲劳、劳动力减低、腹部不适和胃部饱胀、体重减轻和多汗。
在进入急变期后一般状况明显变差,伴有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显著脾脏肿大的相关症状。
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现今本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达5~7年。
【诊断要点】CML慢性期诊断不困难。
根据临床表现,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有典型的血象与骨髓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或呈阴性、脾脏肿大、骨髓细胞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即可确定。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骨髓细胞学检查(3)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 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在 30%~<80%; ②各阶段单核细胞>20%; ③当嗜酸性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5%时,则叫作M4E0; ④较少见。
成熟 小
大多圆、椭圆、卵 圆形,巨核不规则
核小质多 分叶 消失
粗糙(块状) 粉色、多
㈢、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1、红细胞系统 erythrocytes
原红(normoblast) 早幼红(basophilic normoblast) 中幼红(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晚幼红(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各型白血病免疫学鉴别
类型
B- 淋 T- 淋 急非淋
CD10 CD19 CD22 TdT HLA-DR CD3 CD7 CD13 CD33 MP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核小而浓染,胞浆嗜碱,呈“浆幼核老” 现象。
铁染色
细胞内铁:储存于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 铁粒幼红细胞:I 型(1~2) II (3~5) III(6~10) 环形铁粒幼细胞 ( >6, 绕核半圈以上)
细胞外铁:储存于幼红细胞外骨髓基质中的铁
一般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
杆状核>分叶核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