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1)
马克思多重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主要观点有二形态说、三形态说、四形态说、五形态说、六形态说,这些观点都能从马克思的许多文本中找到依据,先简单的回顾一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这几种划分。
(1)二形态说:1、以阶级为角度把社会分为有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和无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
2、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化的状态的不同为视角,把社会划分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必然王国性自由王国不断转化。
(2)三形态说:1、以生产力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自动化社会这三种不同的经济时代。
2、以交换形式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社会化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是其最高形态)和社会化的产品经济社会。
3、以所有制形式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原生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社会和以高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
4、根据阶级状况进一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无阶级的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5、以人的解放程度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以人的依赖的为基础的最初社会、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6、以市民、家庭与国家政治和私有财产与国家制度、法的关系为基础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古代时期、中世纪的专制时期、人获得政治解放的现时代和真正民主制度时期。
(三)四形态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将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表述为: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五)五形态说:依据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斯大林在这一基础上把社会形态表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后来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以上的划分说明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的多维性。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2)
参照马克思留世的相关文献,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其着重阐述并不断完善的经典划分类型,主要有三种社会形态类型的划分理论:一是以所有制关系为视角的五中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二是以人的发展状态为视角的三大形态划分理论,三是以生产力为视角的四种社会形态划分。
(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分工和分配为依据把社会划分为“部落所有制”形态、“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形态、中世纪“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形态、现代“纯粹私有制”形态,“无产阶级的占有制”形态,这是所有制形态演进的顺序。
在《雇佣与资本》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依次更替的思想。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将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表述为: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晚年的马克思通过对原始氏族社会的深入研究,丰富发展了《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私有制产生的原因、过程,说明了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揭开了原始社会之谜,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形态。
至此,原始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中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最终形成。
这五种形态理论划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
同时,马克思认为这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的进程和自然的历史的相似的,他把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说明人类社会形态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过程都具有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过程。
(2)人的发展形态划分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视角,从宏观层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进行划分。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人的解放为主线,大致把人类历史区分为:前政治解放阶段、政治解放阶段、人的解放阶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为: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社会。
试析《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
试析《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付雨鑫【摘要】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其整个社会形态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以作为历史的主体的人为视角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的理论把握,也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一种科学概述,它同样是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及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6(015)011【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作者】付雨鑫【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关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完整表述是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一书中对人类社会历史区分时的论述。
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着眼,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这三大社会形态。
与传统理论中的人只是抽象的空洞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不脱离现实社会去谈所谓的人;与费尔巴哈从人的自然属性去谈人也不同,马克思理论不仅谈人的自然属性,并且更多的是谈人的社会属性,正是人的社会属性将人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在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中所讲到的人,主要是社会经济关系中存在着的人,关于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发展,也主要是与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联系起来考察的。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三种社会形态与五种社会形态的联系。
因此,虽然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关于人类社会阶段的划分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为标准,但要对三种社会形态作完全的考察,这种考察就必须建立在对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的详细考察和论述的基础上。
(一)人的依赖性。
第一种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性”阶段。
这个阶段从时间跨度上相当于五种社会形态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的社会交往狭窄,因此,这时的人的状态是极其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表现在人对自然和人对人的双重关系中。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作者:王欢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摘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基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三个发展阶段,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到“三阶段论”,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掌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改革1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学术界中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一时偶然提出来的,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才是能真正代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正确的理论。
实则不然,马克思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视角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从不同维度上对人类历史阶段的解读,不应将两者对立来,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
正如洪光东所言,“就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言,前者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体视角和价值尺度,后者则反映了其社会形态的客体视角与历史尺度,它们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区别于自然史的丰富多样性。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开始思考人类历史问题,以人本主义为落脚点分析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尚未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2)异化劳动占统治地位的阶段;(3)异化被扬弃的阶段,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和雏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阐述,也有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此时马克思已彻底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不再从人本角度来考察人类历史。
他提出:“必须始终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提出应该从生产关系、生产力、分工、所有制等方面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不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自然形成的社会’;第二阶段以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文明创造的社会’;只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消灭了旧式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之后,人类社会才能作为‘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即‘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并‘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使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涉及到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1. 原始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原始共产主义的概念。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没有私有制的存在,生产资料是共同拥有的。
个体间的财富差距较小,社会资源
的分配是基于共享和互助的原则,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2. 奴隶制社会: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渐演变为奴隶制社会。
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则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奴隶被迫为奴隶主生产,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得财富。
3. 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奴隶制社会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取代了奴隶制,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并以利润为目的进行生产。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无产阶级工人进行劳动,从中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
和压迫的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阶级斗争的发生。
这些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分析,揭示了社会制度的演
变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本文将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一一探讨,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今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时,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背景、意义、启示、局限性1. 引言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分析,开始了他的社会形态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形态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他认为,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将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他试图揭示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和后来许多学者和政治运动的思想。
他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人格的演变及完善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人格的演变及完善【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探讨了人格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演变及完善过程。
首先分析了人格在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指出了不同社会形态对人格产生的影响。
接着阐述了人格的完善和演变过程,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改变如何促进人格的进步。
最后展望了人格在未来社会的可能发展方向,强调了社会进步与人格完善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为我们认识人格的演变规律和构建更加和谐社会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格、演变、完善、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社会形态理论、启示。
1. 引言1.1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段。
在原始共产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的社会中,人格表现为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的特点。
而在奴隶社会中,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阶级分化的加剧,人格表现出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格更多地体现为个人主义、竞争和利己主义。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格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演变和变化过程,为我们深入了解人格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我们思考人格的演变及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正文2.1 人格在原始共产社会的表现原始共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格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是原始、简单和自然。
在原始共产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以共同劳动为主,不存在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来分配劳动成果,这种公平和平等的分配方式使得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较少,人们的人格更多地表现出合作、共享和互助的特点。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
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具体划分、主要是在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揭示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尺度,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
在其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是偶尔提出的,它是有自己的思想脉络并始终贯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考虑人类历史,并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劳动异化是否异化)为原则,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没有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最初萌芽时期。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了人类历史最重大的发展规律。
依据人与人关系、人的发展的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发展大致将经历是以下三个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阶段”。
这标志着已经发展成熟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写了关于社会历史进程可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即“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进一步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三形态
10
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产品经济占统治地位。产品经济是指这样 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取得自己所需的产品不 用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组织进行按需分配。产品经济 是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 只有这时,人才不再像第二个阶段那样被物所役使,能够得到真正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来说,未来社会“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 的基本设想。
三种社会形态的详细论述
(3)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
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 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 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一旦直接形式的劳 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 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于是,以交换价值为 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 的形式。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 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 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 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思 在生前并 没有 创作 过 系统 阐述 社会 形态 理 论 的专 著, 他 的一些相 对 比较集 中论 述这一 理论 的著作 由于
多种原因长期未能出版 问世, 并不为人所知。其 中,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2 4
展 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却被忽视 了。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2 C K S 0 0 5) ; 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 规划项 目( 1 2 Y J C 7 1 0 0 1 9) ; 江苏 省社会科 学规划项 目( 1 1 M L C O 0 6 )
整体理 解 , 表现 为人们 在理 解 时易于 出现偏 差 , 只看
到或者 强 调社会 历 史 发展 中物 质 层 面 的东 西 , 甚 至
纵 观马克思 思想发展史 可知 , 马克思 的很 多思想 都是 在批判 中提 出的 , 社会 形态理论 也是 如此 。马克
夸 大 了经 济 因素 的作 用 , 从 而 片 面地 将 马 克 思视 野 中 的人 类社 会历 史简 单地理 解 为只是 生产 力与 生产 关系 、 经济 基础 与上层 建筑 之 间矛盾 运动史 , 历 史发
后存 在 的无产 阶级 政 党 在 建立 之 初 , 他 们 的首 要任 务就 是在 政治 上夺 取政权 , 以建立无 产 阶级专 政 , 在 经济 上废 除私 有制 , 以完 成 无 产 阶级 政 权 经 济基 础
出场 及其 内涵 出发 , 在 详 细论 述 三 大 社 会形 态 理论 发展 脉络 的基 础上 , 实 现对 三 大 社 会 形 态 理论 的正 确理 解 与全 面把握 。
社会 形态 社会 形态 理论 是 唯物 主义历 史观 的基 石 。运用社 会 形态 理 论 , 马克 思 揭 示 了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一般规 律 和宏 观 进 程 , 第 一 次 将 人类 社 会 历 史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X i n X i a o Y l l m 1
文 化视 界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邓 宏艳
( 山东滕 州市委 组 织部 , 山东 枣庄 2 7 7 5 0 0 )
摘 要: 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理性 审视 , 马克思形成 了关于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 梳理该理论的发展梗概、 解析其 内 容, 对于准确定位我国当前的历史进程、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全面贯彻落实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凡意义。
价值。 1 . 对 于科 学定位 中 国 当前所 处的 社会 发 展 历 史方位 具 有 重
要 作用。马克思对社会发展 的思考有其 清晰脉络及发展历程 , 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要综 合两种不 同的形 态理论 , 深入探析我 国当前社会 发展诸多现实情况 , 才能客观
准确地定位。依据其理论 , 我国还未 到达第三大社会形 态 , 因 此只能将现阶段定位于社会发展第二大形态 , 并在初始 阶段。
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非凡 。 2 . 为 准确 理 解我 国实行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提 供 理 论依 据。在社会发展第二大形态 , 物的依赖 、 商品交换是人们赖 于 生存 的必要条件 ,我们 国家现 阶段 的社会 发展同样也无法跨 越这一社会形态。所 以基于对现 阶段社会 历史发展 的现实情 况, 顺应 社会 发展的内在规律 , 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发展社会 主 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能够做 出的唯一正确抉择 。当然 , 这不是被 动适应 ,我们在发展 中也要注意 摒弃市场经济 中无法避 免的 内生 问题 , 将 经济 只作 为发展的手段 , 真正要促使人 的全 面协 调发展 , 最 终 实 现 向 高 级发 展 阶段 的 跃 升 。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简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按照一定规律依次经历的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形态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和封建制被称为“古代三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被称为“现代两形态”。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形态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
不同的社会形态带来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也不同。
因此,理解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三形态原始共产主义原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这个社会形态时期人类生产力较低,生产和消费是公有制的,个体之间几乎没有经济差异。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全体成员,没有私有制度;生活方式较为自然,没有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公有制,因而社会中仍有诸多缺陷。
奴隶制奴隶制是原始共产主义转变而来,奴隶制社会主要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奴隶是社会中唯一的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层。
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和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铁器的使用、行业的分工等,社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
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生产劳动的产品,都被占有与支配人的阶级统治者手中。
封建制封建制是奴隶制度进一步演化和复杂化的产物,以中国和欧洲等地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权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化、等级秩序、封建级别等特征比较典型。
封建制度下,统治集团是由封建贵族与聚落所有者组成的。
非农民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封建制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冲击下,最终使其走向灭亡。
现代两形态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雇佣工人方式展开生产的社会形态;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市场机制总是起主导作用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一切为货币的时代,成了“货币成王”的时代。
资本主义是一个带有极大矛盾和危机的社会。
马克思社会形态
1.自由时间:“自由时间”就是由劳动时间 节约而腾出的剩余时间,它是供人的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时间,包括闲暇时间和高级 活动时间。 2.自由个性:“自由个性”是人的个性发展 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已经完全控 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人的个性极其丰富,构 成人的个性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的体力、智 力、才能、兴趣、品质等等都得到全面发 展。
马克思社会形态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 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学有 两种观点:五形态说和三 形态说。
一、五形态说
1.原始社会 2.奴隶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指
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
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着
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
二、三形态
1.人的依赖关系
2.物的依赖关系 3.个人全面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将整个人类社会划分
为“人的依赖关系”即前资本主义阶段、
“物的依赖关系”即资本主义阶段和“自
由个性”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三大历史
阶段。
三、自由时间和自由个性
两种形态说的共同点
1.都承认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后的 形态。 2.资本主义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 段。 3.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包括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原始共产社会的共同所有制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最终的资本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通过对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原始共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他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而这些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解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各个社会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式,进而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分别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在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社会各种制度的变革和演变都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继续了其关于社 会历史进程可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并 把《手稿》概括的“人的依赖关系”、“物的 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正式概括为 “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 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物化的社会关系与 “自由人联合体”三大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 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定位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正式提出, 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 “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和“ 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唯物史观形成时期,此时,马克思已对人本主义异化 史观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他不再将人类历史理解为人 的本质的异化与复归的过程。只有到了第三大社会形 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分工和私有制将被消灭, 此时的社会才能作为“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即 “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把 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从而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真正地实现 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段论述 显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经形成。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更加深 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他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经典 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 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 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 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 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 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这标志着三 大社会形态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到此结束 谢谢!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视角。透视了随着人类历 史进步而不断完善的人的发展程度与自由实现 状况,并以此为标尺,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三 阶段的划分,形成了其社会形态理论体系中不 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定位
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马克思虽然也是以人为其理论研究的切 入点,但却与历史上的人本主义学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理论深 度也非他们所能比的。一方面,与人本主义不同,马克思眼中的 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 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个人、群体和人类 三个层次的统一的人。仅仅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 人本主义者。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划分三大社会形态时,并不是 抽象地从人的发展人手,而是在把握人的发展及其发展条件之间 客观逻辑的基础上得出的。他认为,社会历史是“发展着的、为 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 量发展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要从人生存发展的物质条 件、人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中去寻得答案与获得进步。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左”的思想的影响,三大 社会形态理论在理论界与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刚提出时还受到不少抵触。 有人认为它只是马克思“偶然提出的”。 马克思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 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 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这可以 看作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最初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