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4.0~10.0)×109/L(40 00~10000/u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分叶0,01~0.05,0.5~0.7,嗜酸性粒细胞0.005 ~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 3~0.4,单核细胞0.03~0.08。
临床意义如下:(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菌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等,也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和急性中毒等②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如麻疹,应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放射线损害以及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③中性粒细胞的核变化: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核右移常见于造血物质不足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等(2)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也可出现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寸副伤寒、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例。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见: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病等。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缔组织疾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起着重要的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以及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功能。
白细胞的计数与分类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疾病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进行深入介绍。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的体积内,计算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手工计数法和自动计数法。
手工计数法是通过显微镜下人工统计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数量,相对较为繁琐,但结果准确可靠;而自动计数法则是利用血细胞计数仪来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速度快,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按照形态特点和功能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类。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也称为多形核白细胞,其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珠链状排列。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中的比例最高,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淡紫色的细胞,其细胞核很大,占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占总白细胞的20-40%。
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产生抗体来识别和抵御外来抗原,发挥着重要的抗体免疫功能。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形状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约为3-8%。
单核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功能,能够吞噬和清除老化的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细菌等,发挥着重要的清除作用。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分叶状结构,呈弯曲形状。
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一般为1-5%。
嗜酸性粒细胞含有大量的粒状颗粒,这些颗粒可吸收和降解组织中的异物和寄生虫,对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常分叶状,呈杆状或弯曲形态。
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一般占总白细胞的0.5-1%。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它们主要负责抵抗病原体、维持免疫平衡以及清除废旧细胞。
在临床检测中,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是评估免疫功能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单位内,数出的白细胞总数。
通常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或显微镜进行数计。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均可提示机体存在问题。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引起,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是根据白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的过程。
通过白细胞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病原体和进行巡行杀菌。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50-70%。
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应激等原因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由于感染性疾病、骨髓抑制等引起。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它们具有识别和记忆病原体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0-40%。
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性白血病等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受损、慢性病等引起。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清除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8%。
单核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是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细菌感染等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骨髓抑制、急性感染等引起。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1-5%。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目的: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操作要领、瑞氏染色方法、正常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点、原理:各种白细胞必须经过染色,才易于区分其类别。
常用者为瑞氏(Wright’s)染色法和姬姆萨(Giemsa)染色法。
测定外周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相对比值,以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计算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利用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即可计算每mm3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实验器材:香柏油、盖玻片、推片、采血针或注射器、小滴管、消毒棉球、瑞氏染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计数板及专用盖片、针1ml 刻度移液管、1ml EP管、光学显微镜。
20ul刻度移液管、推片实验步骤白细胞分类1.血片制作:取一滴血,滴于洁净无油脂的玻片一端。
左手持玻片,右手再取边缘光滑的另一玻片作为推片。
将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当与血滴接触后,血即均匀附在二玻片之间。
此后以二玻片约呈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玻片另一端。
推时角度要一致,用力应均匀,即推出均匀的血膜(血膜不可过厚、过薄)。
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
注:(1)良好涂片标准:1) 呈头、体、尾舌形2) 血膜厚薄适宜3) 两边留有空隙(2)涂片好坏与下列因素有关:1)血滴大小2)推片与玻片之间角度3)推片速度2、血涂片的染色步骤:(1)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各划一道线,以免染料外溢,置涂片于染色架上。
(2)滴加瑞氏染液,共计七八滴数,以盖满血膜为度,静置1分钟。
(3)再滴加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轻轻摇动,并轻吹液体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静置15分钟。
(4)用清水冲洗。
切勿先倾去染液再冲洗,否则沉淀物附于血膜上不宜出去。
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
或先用滤纸吸取水分迅速干燥,即可镜检。
3、白细胞分类计数:先用低倍镜检查涂片及染色是否均匀。
然后加一滴香柏油于血膜厚薄均匀处(一般在体尾交界处),在油镜下由此处开始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计数移动时避免重复。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一、白细胞的概述1. 白细胞的定义2. 白细胞的功能3. 白细胞的来源和分化二、白细胞的分类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嗜酸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c) 嗜碱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T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巨噬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肥大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三、白细胞的计数方法1. 显微镜法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2.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四、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意义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增多i. 感染ii. 应激状态iii. 某些血液病b)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ii. 寄生虫感染iii. 某些血液病c)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i. 慢性髓系白血病ii. 某些寄生虫感染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增多i.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i. 某些病毒感染b) T淋巴细胞增多i.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i. 某些病毒感染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b) 巨噬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增多i. 某些病毒感染b) 肥大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五、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和处理2. 仪器校准和维护3. 结果解读和报告4. 临床综合分析六、总结1.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重要性2.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3. 持续关注白细胞的研究进展科学性评估课件中的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方法描述是否与当前医学研究和技术标准相符。
需要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基于可靠的医学文献和权威机构的指导原则。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讲稿
骨髓异常增生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 增加,伴有原始、幼稚细胞、形态 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有时也会因细胞成熟及释放障碍使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和形态异常。
(3)应激
如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 肌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 胞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 胞增加甚至核象改变。而应激又经常导 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在检验医师正式签发的血液检查报告 单中,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为:Nsg 86%, Nst9%,L5%。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及空泡变性,还有中性晚幼粒细胞1%。
该血象说明了什么?
2.某女,半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 直口服他巴唑治疗。最近一次复查时,血 液检验结果为:
RBC4.0×1012/L,Hb120g/L,Hct0.36, MCV90fl,MCH30pg,MCHC333g/L, RDW14%,WBC3.2×109/L,LCR42%, MCR13%,SCR45%,Plt135×109/L。 血片上红、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
(1)该血象是否异常?可能原因是什么? (2)若明确诊断,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3)是否有必要进行白细胞手工分类?预
期结果如何? (4)对该病人的情况应如何处置?
3.某男,16岁,因“感冒、发烧”静脉点滴 青霉素和病毒唑,3天后不见好转。
手工法白细胞检查结果为:WBC6.2×109 /L, 中 性 分 叶 核 粒 细 胞 5 2 % , 单 核 细 胞 4%,淋巴细胞44%。改用“菌必治”5天 后症状无缓解,且出现咽部疼痛、乏力等 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腺Ⅰ度肿大。
2.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3.其他分析技术(VCS、激光法、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也被称为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是我们身体抵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概念、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它通常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检测某些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常用单位是每升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计数每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4,000-11,000每升之间。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手工计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
手工计数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白细胞。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自动进行计数和分类。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级技术,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白细胞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类。
2. 白细胞分类计数除了总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也很重要。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各种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血液样本来进行。
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血液样本涂片染色,并使用显微镜分析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
一些先进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可以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3.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意义。
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免疫反应的存在。
相反,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系统缺陷或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白细胞计数是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更细致地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疾病和炎症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类型和进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及白细胞 ...
四大格所见WBC平均值 判断标准: WBC ≤4×109/L ,RCS <30% WBC (4.1--14.9)×109/L, RCS <20% WBC≥ 15×109/L, RCS <15%
三、变异百分率(v)评价法
V= I Xi-Xm l ×10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2)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lymphocyte:
★淋巴细胞
1)增多(lymphocytosis):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相对增多 2)减少(lymphocytopenia):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Cellular morphology
一. The lymphocyte is smaller than neutrophil and possesses an ellipsoidal, slightly eccentrical nucleus.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618100在医学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是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状态、诊断和监测炎症、感染和许多其他疾病,白细胞计数指的是测量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则进一步细分白细胞的类型和相对比例。
这些指标对医生来说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为大家科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一、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血液中白细胞的总体数量信息,对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非常有价值。
以下是白细胞计数在医学检验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评估免疫状态: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而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机体正在进行免疫应答,例如感染或炎症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白细胞计数提供了评估免疫状态的一种指标,但它并不足以完全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多种类型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
因此,在评估免疫状态时,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免疫参数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等。
2.检测感染和炎症:许多感染和炎症状态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反应时,免疫系统会释放更多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体或处理组织受损。
因此,通过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并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白细胞计数的动态监测,可以评估治疗对感染和炎症的影响。
随着治疗的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会导致白细胞计数的下降。
例如,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白细胞计数的下降可能表明感染正在受到控制。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监测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可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在抗生素治疗感染期间,白细胞计数的下降可能表示感染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共52张PPT)
•异常淋巴细胞主要见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毒性肝炎及风疹等 。
4、单核细胞增多
•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
增多。
• 某些感染:疟疾、黑热病、感染性心内
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 。
•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
复期、淋巴瘤。
疼痛、情绪激动、运动和劳动 目前认为中性粒细胞空泡是脂肪变性的结果。
空泡(脂肪变性所致); 消瘦、乏力、低热、明显脾肿大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暴热和严寒 1923年Downey首先将不典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
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
②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1906年Auer首先在
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紫 红色杆状物,称为 Auer小体。
•Auer小体多为杆状或
梭形,1条或多条甚至 成捆,紫红色。目前 认为系嗜天青颗粒融 合而成。
• Auer小体常见于骨
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及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M1~M6 。
类白血病反应
•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
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 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 幼稚细胞出现。
•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
消失。
•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
• 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 • 其次是急性中毒、外伤、休克、大面积烧伤等。
• 类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它还有嗜酸
性、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等;
• 单核细胞功能:
– 具有吞噬功能。
• 淋巴细胞:
– 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白细胞计数
• 测定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 1 手工计数 • 2 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
3白细胞分类和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 试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的结构原理及技 术方法。 2.熟练使用一次性微量定量吸管。 3.掌握目视法计数白细胞的原理及方法。
1.改良牛鲍计数板计数池计数原理
一定稀释倍数的血液或者体液,混匀后滴 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划分刻度的血细胞计 数板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区域中的细胞 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 体积内的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加入稀释液:0.38ml。 2.吸取血液20ul加入到稀释液中混匀。 3.充池。 4. 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 细胞总数。 5.计算:
白细胞=[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量(N) /4]x10x20x106=(N/20)x109/L
注意事项:
1.充池不能有气泡,充好后不能随意移动。 2.计数池内细胞应该分布均匀,各大方格细胞数相 差不应大于8个,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超过10%。 3.细胞数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应增大或减少稀释倍数。
牛鲍计数板的结构
大方格
中方格
1个大方格容积=1mm x 1mm x0.1mm=0.1mm3=0.1ul
中方格
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细胞充池后应充分沉淀后再计数.
2.凡压线的细胞按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 则,避免漏数或重复计数。注意识别非细胞成分。
2. 微量吸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质量控制]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6页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B 异常增生性 1)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生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4页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 ×109/L [临床意义] 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5页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 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一分别计数,得出各 种白细胞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 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绝对值。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6页
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增多 4.淋巴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排斥反应 相对性增多 降低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7页
5.单核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8页
血小板计数
❖ 原理 ❖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1)降低
生成降低 破坏或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 (2)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9页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1页
中毒颗粒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2页
空泡形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3页
杜氏小体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1. 1 检验人员的 素质是前 提 :我 们都知道 ,最先 进的仪器 也是靠人去操作的 ,因此检验人 员的素质 是做好 生化质 量控制 的前提 。人员素质包括了医德和业务水平 。良好的医德是医 院 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树立良好 的职业道 德是每 个医务 工作人 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 ,“一切为患 者服务 ”的宗旨不 能只停留 在口头上 ,要落实在行动上 ,而切实把好质量关就是 这一 宗旨 的 体现 。检验人员除了恪守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有 丰富 扎实 的 理论基础 ,熟练 精湛的操作技能 。我们应 当经常 组织科 室人员 进行业务培训 、技术考核 ,不断提 高检验 质量 。当然 ,做 好生化 质控工作也离不开临床医护 人员的 协作 ,各级临 床医护 人员除 了解检验科各个项目的临床 意义外 ,更应 熟悉检 验科对 不同项 目采集标本的具体要求 。比 如不同 项目的 抗凝剂 ,防腐 剂以及 不同标本收集时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护理人员应严 格按 操作 常 规正确地采集标本 。因为质控和平时常规标本的检 测之 间是 相 辅相成的关系 。
中外健康文摘 ·影像检验 2008年 6月 第 5卷第 6期 W orld H ea lth D igestMed验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 曲淑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医保局医院 154002) 【摘要 】白 细胞 计数 和分类计数 (WBC +DC)在 检验项目 中应用 最多 ,可怎 样 从 其 中 获 取 有效 的 信 息 和 指 导 意 义 ,必 须 清 楚 W BC + DC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分类计数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 59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5085 ( 2008) - 06 - 0197 - 0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整理版ppt
9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成人白细胞分类 百分比 (%) 绝对值(×109/L )
中性杆状 中性分叶 嗜酸 嗜碱 淋巴 单核
1~5 50~70 0.5~5 0~1 20~40 3~8
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 功能:
(一) 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
生理性增多:儿童 某些感染 血液病
(二)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
无意义
整理版ppt
27
七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产生的 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白细胞大多明显增多,甚或伴随外周血幼稚白细胞出现。 常见于感染、恶性肿瘤; 急性中毒、以及外伤、休克等应急状况。
整理版ppt
6
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的差异(1)
巨大血小板误认为红细胞或白细胞
整理版ppt
7
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的差异(2)
WBC 14.1 ×109/L, N 37.1%, L 6.4%, B 2.1%, E 53.5%, M 0.2%
整理版ppt
8
一.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整理版ppt
31
整理版ppt
32
不明显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血小 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 极度增生,粒系细胞占0.90以 上,以晚幼及中幼粒为主,早 幼粒+原粒不超过0.10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可见于90%以上病例 30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相对值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7)×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5~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1)×109/L淋巴细胞20%~40%(0.8~4)×109/L单核细胞3%~8%(0.12~0.8)×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上限称白细胞增多,低于参考值下限为白细胞减少。
其增多和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白细胞总数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可将白细胞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下: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清晨为高。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情绪激动和剧痛都可使白细胞暂时性增多。
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于分娩后2~5天恢复至孕前水平。
病理性增多见于: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此外,某些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病毒(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真菌和放线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梅毒)、寄生虫(肺吸虫)等都可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等,多在36h小时内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作用。
对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判断疾病情况,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和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方法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样中计算白细胞个数。
常用的方法有:1. 血液像差计数法:通过像差计数仪对样本进行分析,根据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学差异来计数。
2.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利用自动分析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速度快、精确度高。
3. 血片计数法: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手动计数。
这种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操作者进行操作,准确性较高。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总数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对各类白细胞进行计数。
常用的方法有:1. 血片涂片法:制备染色的血液涂片,根据特定染色剂的作用,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手动计数。
2.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计数。
3. 流式细胞术:利用特定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特定结构或抗原结合,通过激光流式细胞术仪器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进一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及其意义:1. 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和感染的主要指示物,计数过高可能表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2.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3.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相关。
4.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通常与过敏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白血病有关。
5. 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的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相关。
综上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和分类计数的分析,可以评估免疫功能、判断炎症程度以及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课件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4 )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 核红细胞时,
● 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 % 率,即以校正原 WBC 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 周血中 WBC 总数值,
● 另作 WBC 分类计 100 个过程中遇到多少 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 个 /100 个 WBC ,
● 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 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 % 率。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示意图
异形淋巴细胞常见病因
• 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等
• 药物过敏 • 输血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后 • 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疗,粒细
胞缺乏症等
其他类型细胞
• 单核细胞增高:生理性增高,某些感染, 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增高
•
• 病理性增高异常增生性增多(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
反应性增多见于:
•
• 急性感染或炎症
反应性增多见于:
•
• 广泛的组织坏死或损伤
反应性增多见于:
•
• 急性溶血中毒
反应性增多见于:
•
• 恶性肿瘤及其它
临床意义之中性粒细胞减少
• 白细胞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 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 • 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
• 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 泡形成,核变性
•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棒状小体(Auer小体) • 球型包涵体 • 其它异常(与遗传有关)
•
•
•
核溶解
核固缩
核碎裂
实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白细胞L N N /1050*4
20*10*49==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七(2)班 董盼攀 20081150226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及方法数的方法
掌握显微镜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方法及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二、实验方法
白细胞计数
加稀释液 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 于小试管中。
吸取血液 用微量吸管吸取新鲜全血或末梢血20ul ,擦去管尖外部余血。
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白细胞稀释液的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白细胞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
混匀
将试管中血液与稀释液混匀,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 冲池 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
用滴棒蘸取细胞悬液1滴,充入改良Neubauer 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室温静置2-3min ,待白细胞完全下沉。
计数 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计算
白细胞分类 染色 将血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后待用
低倍镜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和染色情况
油镜观察 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着色良好的区域,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并用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做好记录,共记录100个白细胞。
计算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三、实验结果
3.1 白细胞总数 ×109/L
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表1、5种白细胞的百分数
细胞类型百分数(%)中性粒细胞(N)61
嗜酸性粒细胞(E)0
嗜碱性粒细胞(B)0
淋巴细胞(L)35
单核细胞(M)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B L M
0.5~5
0~ 1 20~40 3~ 8
0.2 ~5.0
0~
(五)临床意义
1.白细胞的数量改变
由于五种白细胞各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病变因素及性质不同,所致白细胞变化的 种类及特征也各异。常见的病理情况有感 染,血液病,应激,理化损伤,严重的组 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药物中毒等。
( 1 )感染
大细胞:
(三)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四)参考值
WBC : 成人4~10 ×109/L ;新生儿15~20; 小儿11~12 WBC .DC 百分比 % 绝对值 Nst Nsg 0~5 50~70 2.0 ~7.0
2.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E)
清除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 限制过敏反应,并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B) 参与超敏反应 4.淋巴细胞( lymphocyte,L)
发生于骨髓,在脾、胸腺和淋巴结分化、发育, 成熟后参与血液循环。参与特异性免疫。
课下作业
一、基本概念 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 类白血病反应 二、查阅资料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螺 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临床常见 的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与白细 胞数量改变的规律总结如下:
某些感染时白细胞的改变
N
减少 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伤寒、副伤寒、流 绿脓杆菌、真菌。以化脓感染 感、风疹、疟疾等, 病情好转时逐渐恢 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核象改变、 复正常
(3)应激
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肌
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胞 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胞 增加甚至核象改变。 大手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不能 判断为术后感染,为应激所致。
(4)理化损伤或药物影响
有害射线、某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抗癌 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或从事苯作 业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长 期应用还可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因此,对有上述接触史者定期进行白细胞尤其 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监测。
2.某女,半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直口服他
巴唑治疗。最近一次复查时,血液检验结果为: RBC4.0×1012/L,Hb120g/L,Hct0.36, MCV90fl,MCH30pg,MCHC333g/L, RDW14%,WBC3.2×109/L,LCR42%, MCR13%,SCR45%,Plt135×109/L。 血 片 上 红、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 (1)该血象是否异常?可能原因是什么? (2)若明确诊断,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3)是否有必要进行白细胞手工分类?预期结果如 何? (4)对该病人的情况应如何处臵?
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
蓝斑
异常结构
Auer 小体*:又称棒状小体。见于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 中。
棒状小体
(2)异型淋巴细胞
严重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时,部分成熟淋
巴细胞演变为形态不典型的淋巴细胞,称 为异型淋巴(atypical lymphocyte)。 Ⅰ型(泡沫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增多
中毒性改变
L
病毒性肝炎、水痘、麻疹、EBV、 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梅 毒、疟疾等。有时会出现异型淋巴
M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结核活动期、急性感染恢复期
E B
寄生虫病
水痘、流感、天花、结核
( 2 )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连同红细胞、 血小板)数量降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 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增加,伴有原 始、幼稚细胞、形态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核左移
核右移
2)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和细胞核的病理改变。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e)*:中性粒细胞的 溶酶体肿胀变性,瑞氏染色后细胞内出现粗大、 深兰色甚至黑色的颗粒。 空泡变性(vacuolar degeneration):细胞发生 脂肪变性所致。 杜勒小体(Dö le body):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毒性变化而保留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 天蓝色。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一)基本理论
周围血5种白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和相 应的祖细胞,受细胞因子调节,成熟后释放到周 围血。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成熟中性粒细胞约半数附着于血管壁(边缘池), 其余参与血液循环(循环池)。当血管痉挛、血 流加快时离开血管壁参与血循环;但当血流减慢、 某些毒素抑制时,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也可随时 停留在血管壁。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功能。趋化因子作用下可 吞噬细菌及受损的组织细胞、某些补体等。
空泡型异型淋巴
不 规 则 型 异 型 淋 巴
幼 稚 型 异 型 淋 巴
异型淋巴 >2% 即为增多,见于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 淋巴常 >10% )、药物过敏、输血、 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后,还可见于免 疫性疾病,粒缺乏症、放射治疗后。
(3)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3. 某女, 13 岁,“感冒”后发热,咽痛。 T38℃,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缘 清楚并能随触摸活动。 手 工 法 “ 血 常 规 ” 检 查 结 果 为 : RBC4.0×1012/L,Hb120g/L; WBC13.2×109/L, 中 性 分 叶 核 粒 细 胞 15% ,单核细胞 3% ,嗜酸性粒细胞 1% , 淋巴细胞 81% ,其中含Ⅱ型异型淋巴 32% , Ⅰ型5%,Ⅲ型占3%。 ( 1)试根据血象与其他临床资料作出初步 判断。 (2)应排除哪些疾病?
(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及免疫功 能异常
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如:SLE、类
风湿等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2.白细胞形态学改变
当感染比较严重,由于应激或相关白细
胞的大量消耗,常导致某些白细胞提前 释放,或形态异常,甚至出现类白血病 反应。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 核左移*(karyo-gram shift to left):中 性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百分率>5%,甚/或 出现更为幼稚的粒细胞。多见于急性化 脓感染 核右移*(karyo-gram shift to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百分 率>3%。多见于巨幼贫。
5.单核细胞( monocyte,M)
吞噬某些细菌、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是重要的 抗原呈递细胞。
(二)白细胞分析方法
1.手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2.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3.血液分析仪光-化学法白细胞分析
手 工 法 瑞 氏 染 色 原 理
电阻抗法白细胞分群
中性粒细胞 LCR、LCC 中间大小细胞:单核、嗜酸、嗜碱 MCR、MCC 小细胞: 淋巴细胞 SCR、SCC
机体受感染、中毒等强烈因素刺激
后,由于某些白细胞自骨髓提前释 放出现的类似白血病改变的血象反 应,当病因去除后,血象也随之恢 复正常。
讨论
1.某成年男性,因夜间突发右下腹疼痛、恶心等症 状来急诊室就医。体检时面色苍白,强迫屈膝位,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39℃,心率92次/分。 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如下: WBC15×109/L, LCR93%,MCR1%,SCR6%,RBC、Plt 等 诸 项指标大致正常。 (1)请根据该血象作出初步判断。 (2)在检验医师正式签发的血液检查报告单中, 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为:Nsg 86%,Nst9%, L5%。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还 有中性晚幼粒细胞1%。该血象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