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合集下载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蛋白质聚集沉淀
(1)破坏水化膜,分子间易碰撞聚集,将大量盐 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 力,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 使蛋白质分子因热运动碰撞聚集。
(2)破坏水化膜,暴露出憎水区域,由于憎水区域间作用使蛋 白质聚集而沉淀,憎水区域越多,越易沉淀。
(3)中和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蛋 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静电斥力降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 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亲水胶体在水中的 稳定因素
水化膜
水化膜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等点电时的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带负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阴离子 不稳定蛋白颗粒
阳离子
带负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7.65 6.85
(1)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若回收90%的BSA,需要加 入多少固体硫酸铵?(37.27Kg) (2)沉淀中BSA的纯度是多少?(95.34%)
KS分段盐析法
在一定pH、温度条件下,改变离子强度。 适用于早期粗提阶段的分步分离。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 理论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助,同时还 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的沉淀剂及技术。
DLVO理论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 在低离子强度时,颗粒距离处在中间状态,双 电层斥力占优势,可看为一个凝聚的势垒;在 高离子强度时,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相互间的 总位能表现为吸引位能。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 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理论 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 助,同时还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 的沉淀剂及技术。

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

二、优缺点
优点: 其原理简单,又不需要特殊的装置,是一种古老、经典 的化学分离方法。 缺点:需经过滤、洗涤等手续,操作较繁杂费时;某些组分的沉 淀分离选择性较差,分离不够完全。 但由于分离操作的改进,加快了过滤洗涤的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使 用选择性较好的有机沉淀剂,提高了分离效率,因而到目前为止,还 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2-
SO4
2-
Ba2+
SO4
2-
SO4
2-
Ba2+ Ba2+
SO4
2-
Ba2+
SO4
2-
SO4
2-
Ba2+
2014-8-1
SO4
2-
Ba2+
Ba2+
21
SO4
SO4
2-
Ba2+
2-
Ba2+
SO4 Ba2+ 2- 2+ SO Ba 2- 4 Ba2+ SO 4 SO4 2Ba2+
2-
Ba2+SO4
2-
-
SO42
-
Ba2+
Ba
-4
Ba2+ Ba2+
SO42
-
SO4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a2+
SO42
-
SO42
-
SO42
-
Ba2+
2014-8-1
24
2SO42- Ba2+ SO 4 2Ba2+ SO Ba2+ 24 2SO4 Ba2+ SO4 22+ SO Ba2+ Ba 4 22+ SO42SO4 Ba 2+ SO42- Ba2+ Ba 2SO42- Ba2+ SO 4 2Ba2+ SO Ba2+ 24 2SO4 Ba2+ SO4 22+ SO Ba2+ Ba 4 22+ SO42SO4 Ba 2+ SO42- Ba2+ Ba 2SO42- Ba2+ SO 4 2Ba2+ SO Ba2+ 24 2SO4 Ba2+ SO4

《沉淀分离法》课件

《沉淀分离法》课件

03
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因 素,如沉淀剂的种类和 浓度、溶液的pH值、温 度等。
04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 分离效果,总结沉淀分 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
沉淀分离法的应用
06
实例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沉淀分离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
详细描述
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不易溶于水的悬浮物 或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沉淀物 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倾倒上清液
小心倾倒掉上清液,收集沉淀 物。
6. 洗涤和干燥
对沉淀物进行洗涤和干燥,得 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7.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目 标物质的回收率和纯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
01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的现象,如沉淀物的生 成、颜色的变化等。
02
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 析,计算目标物质的回 收率和纯度。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沉淀分离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 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淀 分离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发展
现代沉淀分离法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分 离技术,如共沉淀、均相沉淀、盐析 等,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 领域。
应用领域
化学分析
用于分离和富集痕量元 素或复杂样品中的组分

生物制药
用于蛋白质、酶、细胞 等的分离和纯化。
沉淀溶解损失
在洗涤和转移过程中,部 分沉淀可能会溶解,导致 产物的损失。
改进方向
优化沉淀剂的选择
通过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可以改善沉 淀的生成和过滤性能。
改进洗涤方法
减少沉淀溶解损失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常用的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表 2-9 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挥发形式 元素及化合物 单质 卤素、I2(升华) 氧化物 CO2、SO2、RuO4、OsO4、SeO2、TeO2、 As 2O3 氢化物 NH3、P H3、 As H3、 Sb H3、 H2S、 H2Se、 H2Te、 卤化氢等 氟化物 BF3、SiF4 氯化物 HgCl2、 Ce Cl4、 AsCl3、 SbCl3、 SnCl4、 SeCl2、 SeCl4、 SeCl6、 TeCl2、TeCl4、CrO2Cl2 溴化物 CdBr2、 CeBr4、 AsBr3、SbBr2、 3、SnBr4 酯类 B( OCH3) 3、 B(OCH2CH3) 3
依据原理:容度积原理.
沉淀分离法:
1. 对沉淀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易于过滤 (3)沉淀力求纯净
2. 常用的沉淀剂
2.1 无机沉淀剂 氢氧化物、氨、硫化物等沉淀剂 2.2 有机沉淀剂 草酸、铜试剂、铜铁试剂
一、 常量组分的富集和沉淀分离
1、无机沉淀剂 1)氢氧化物沉淀 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M(OH)n↓,且溶 解度差别大,可控制pH实现分离 缺点 • 选择性较差 • 共沉淀现象严重 • 故分离效果不理想
2)硫酸盐沉淀 硫酸作沉淀剂,浓度不能太高,因易形成 MHSO4盐加大溶解度, 沉淀碱土金属和Pb2+, CaSO4 溶解度大,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 3)卤化物沉淀 氟化稀土和与Mg(II), Ca(II), Sr(II), Th(IV)氟化物 沉淀,冰晶石法沉淀铝 在pH=4.5 Al(III)与NaF生成 (NaAlF6)法沉淀分离Al(III),与Fe(III),Cr(III), Ni(II), V(V)Mo(VI)等分离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分级沉淀:两种难溶盐(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若 其溶度积相差足够大时,可通过加入沉淀剂将其先后分 别沉淀出来加以分离。 溶度积小的难溶盐先沉淀,如 AgI 较 AgCl 先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4 晶形沉淀与胶体 内因: 沉淀的性质
生成沉淀类型 外因
沉淀的形成条件
沉淀的后处理
沉淀类型: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凝乳状沉淀
几种类型沉淀的比较 特点 直径 晶形沉淀 0.1~1 m 凝乳状沉淀 0.02~0.1 m 无定形沉淀 < 0.02 m
[I ] [Cl ] 6 6 10 , 10 [Cl ] [I ]
Ksp,AgI = [Ag+][I] = 9.31017 Ksp,AgCl = [Ag+][Cl] = 1.81010 当 [Cl]/[I] < 106 时,只有 AgI 析出; 当 [Cl]/[I] > 106 时,AgCl 才开始析出。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3 氢离子浓度及配位剂的影响 配位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配位剂 溶解度增大(或完全溶解)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4 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有机溶剂 溶解度减小(溶剂化作用较 小,介电常数较低)。如 PbSO4: 100 mL H2O: 4.0 mg, 100 mL 20% 乙醇: 4.0/10 mg 100 mL 乙醇: 4.0/1500 mg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分离分析化学沉淀分离法

分离分析化学沉淀分离法

分离分析化学沉淀分离法的定义
定义
化学沉淀分离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 的分离方法,通过向溶液中加入沉淀 剂,使目标离子或物质形成不溶性的 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手段,将沉 淀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特点
化学沉淀分离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 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 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会 引入杂质离子、沉淀剂的用量难以控 制等。
02
沉淀分离的原理主要包括离心分 离、过滤、倾析等,不同的沉淀 分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 求。
沉淀洗涤的原理
沉淀洗涤是指将洗涤剂添加到沉淀物中,通过洗涤剂的作用将沉淀物表面的杂质 或不需要的物质去除,提高纯度的过程。
洗涤剂的选择和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的洗涤剂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 需求。
洗涤
用适当的溶剂洗涤沉淀, 以去除吸附在沉淀表面的 杂质和离子。
干燥
将洗涤后的沉淀进行干燥 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沉淀洗涤
洗涤目的
洗涤方式
去除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和离子, 提高分离纯度。
采用多次洗涤的方式,确保沉淀表面 的杂质和离子被充分去除。
洗涤溶剂选择
根据待分离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 合适的洗涤溶剂。
02
原理
沉淀反应的原理
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 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 析出形成沉淀的现象。
沉淀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反应 条件,如浓度、温度、pH值等,不同 的沉淀反应有不同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
沉淀分离的原理
01
沉淀分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 法将溶液中的沉淀物与溶液分离 ,提取出所需物质的过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化学沉淀分离法在药物分析中主要用 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向 药物样品中加入沉淀剂,使目标药物 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沉淀物, 再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沉淀物从药物 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药物的纯 化或富集。

第二章-沉淀

第二章-沉淀

从实验室小试到一定规模的生产实用化, 还须解决沉淀过程的放大。为保持产物 分离或纯化的收率, 设备放大后尽可能 维持小试过程的动力学。沉淀分离操作 中,搅拌混合有重要影响。沉淀操作的 规模放大一般以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基 准, 在放大时保持单位体积的输入功率P /V不变。
热 沉 淀
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将发生变性沉淀, 因此,可根据蛋白质间热稳定性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的热 沉淀(Thermal precipitation),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 产物。
变性活化能差别较大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由
于变性活化能可通过调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改变,故调 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是诱使杂蛋白变性沉淀的重要手段
阴离子的盐析作用顺序为:
P03—4> S02—4 >CHC00—>CI—>N03—>C104->I->SCN阳离子的盐析作用的顺序为
NH+4 >K+>Na+>Mg2+
温度和pH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反映在 Cohn方程中是对β值的影响。在高离子强度溶
液中,升高温度有利于某些蛋白质的失水,因
而温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而在低离 子强度溶液或纯水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pH接近蛋白质等Fra bibliotek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
V (% ) 1 .8 0 .1 2 ln M
盐析沉淀
• 原理 • 影响盐析的因素
• 盐析操作
盐析原理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 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ut)。当离子强度较 高时,溶解度的对数与离子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用Cohn经验方程描述: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实验结果: Fe(OH)3沉淀完成时的pH值>4
计算值与实验值存在差异,因为 (1)沉淀的溶解度和析出的沉淀的形态、颗粒 大小等条件有关,也随陈化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 同一种沉淀,颗粒大溶解度小,某些沉淀的
形态,开始亚稳态,放臵后转变为稳定态,亚 稳态溶解度大,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转变为溶 解度更小的变体。
2.沉淀为氟化物
Ca2+、Sr2+、Mg2+、Th4+、Sc3+、稀土等元素
3.沉淀为磷酸盐
Zr(IV)、Hf(IV)
4.还原为金属沉淀
铂族元素和其他元素分离时可使用该法(酸性溶液中Zn还原)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特点
用无机沉淀剂虽然可以沉淀分离许多离 子,但总的讲,方法的选择性较差,沉淀大多 为胶体状,吸附共沉淀现象比较严重。
BaCO3、CaCO3、PbCO3和MgO的悬浊液: pH值6~8
注:只有悬浊液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才可使用
二、沉淀为硫化物
能形成难溶硫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有40多 种,除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可溶于水, 重金属离子可分别在不同酸度下形成硫化物沉 淀。
硫化物沉淀分离法所用的主要沉淀剂为H2S
-H H2S Ka1
控制好溶液的pH值,即可控制 [M 2 ] 从而使不同溶解度的硫化物得以分离开
硫化物完全沉淀时酸度
硫化物
As2S3 HgS CuS Sb2S3 Bi2S3 SnS2 CdS
[H+](mol/L)
12 7.5 7.0 3.7 2.5 2.3 0.7
硫化物
PbS SnS ZnS CoS NiS FeS MnS
pOH 11.8
pH 2.2
沉淀完全时,则通常需99.99%的物质被沉淀,此时 [Fe3+] = 10-6 mol.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3+、Cr3+、Ce4+ 、 Be2+、Cu2+、 Ti4+、Zr4+、Hf4+、 Ag+、 Hg2+、 Bi3+、Sn4+、V (Ⅵ) Pb2+ 、 Sb3+、 U(Ⅳ) 、 Nb(Ⅴ) Sn2+、Mo (Ⅵ) Ta(Ⅴ) 、W(Ⅵ)等 V (Ⅴ) 、 U (Ⅵ) Au (Ⅲ) 、稀土等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沉淀分离法的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三、沉淀的类型与形成条件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formation conditions)

四、无机沉淀剂沉淀法
(inorganic precipitator )
----使某些高价Mn+沉淀 其它微溶性碳酸盐或氧化物的悬浊液, 如:BaCO3、CaCO3、PbCO3、MgO的悬浊液具 有同样的功效,仅控制的pH范围各不相同而已。 HAc-NaAc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原理: ZnO + H2O Zn2+ +2OHZn(OH)2
因此,控制[H+]即可控制[S2-] 。
常见阳离子: 2+ Hg 2+ Pb + 3+ Ag Fe As(Ⅲ,Ⅴ) 3+ Bi 3+ Al Sb ( Ⅲ , Ⅴ ) 2+ Cu 2+ 3+ Hg2 Cr Sn( Ⅱ , Ⅳ ) 2+ Cd Ⅰ Ⅱ Ⅲ
0.3mol/L[H+] l硫化物沉淀
Fe2+
Mn2+ 2+ 2+ Sr Zn Co2+ Ca2+ Ni2+ Ⅳ
H2S是二元弱酸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H2S
+HS – Ka1 =1.3 10 -7 H + + S 2Ka2 =7.110 -15 HS 总反应 H2S 2H + + S 2H
+
Ka =
[H+]2[S2-] [H2S]
[S 2- ] = [H2S]/[H +]2 9.210 –22 = 9.210 –22 / [H +]2

38
1.6 10
12
mol/L
pOH<11.8;
pH>2.2 (开始沉淀)
在常量分离中,当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还剩 下10-6mol/L,便认为不存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2)氢氧化物沉淀与溶液pH的关系
由KSP可估算Mn+完全析出M(OH)n沉淀时的pH
4 10 [OH ] 3 6 10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Precipitation separation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第二节 共沉淀分离法

第三节 蒸馏和挥发分离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1Βιβλιοθήκη 沉淀分离法一、沉淀分离的原理与要求
(principle and requirements of precipitation)
3)控制pH的方法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a)NaOH------两性与非两性分离 沉淀 Mg2+、Cu2+、 Ag+、Au+、 Cd2+、Hg2+、 Ti4+、Zr4+、 Hf4+、Th4+、 Bi3+、Fe3+、 Co2+、Ni2+、 Mn2+、稀土 部分沉淀 溶液
Ca2+、Sr2+、 Nb(Ⅴ)、 2 ZnO AlO CrO Ta(Ⅴ) 2 ` 2` 2`
Ba2+
Mg2+ K+ Na+ NH4+

硫化物不溶于水 硫化物溶于水
0.3mol/L[H+] l硫化物不沉淀
氯化物 不溶热 氯化物溶于热水 水
碳酸盐 碳酸盐 不溶于水 溶于水
分组步骤示意图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Ⅰ Ⅴ组试液
HCl, ∆
AgCl Hg2Cl2 PbS Bi2S3 CuS CdS HgS As2S3 Sb2S3 SnS2
PbO SnO GeO 2 2 GaO BeO2 SiO 3 ` `
22 ` 2`
2 3 `
2 3 `
WO42 `MoO42 ` VO3 .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Exercise 1
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 离的是 ( ) (A) Pb2+- Al3+ (B) Pb2+- Co2+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两酸两碱分组步骤示意图
Ⅰ Ⅴ组试液
HCl
AgCl Hg2Cl2 PbCl2
Ⅱ Ⅴ组试液
乙醇, H2SO4
PbSO4 BaSO4 SrSO4 CaSO4 Fe(OH)3 Al(OH)3 MnO (OH)2 Cr(OH)3
Ⅲ Ⅴ组试液
H2O2, NH3+NH4Cl
Ⅳ Ⅴ组试液 Bi(OH)3 NaOH Sb(OH)3 NH2HgCl AsO43Sn(OH)2 Cu(OH)2 Mg(OH)2 ZnO 22 Co(OH)2 Ni (OH)2 K+ Cd(OH)2 (Na+,NH4+)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1. 沉淀为氢氧化物
1)氢氧化物沉淀与溶液pH的关系
由KSP可估算Mn+开始析出M(OH)n沉淀时的pH 例: Ksp,Fe(OH) =4×10-38,若[Fe3+]=0.01mol/L,则
3
要沉淀就必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4 10 [OH ] 3 0.01
Ⅱ Ⅴ组试液
H2O2, 0.3mol/L HCl, NH4I及H2S
Ⅲ Ⅴ组试液
NH3+NH4Cl, (NH4)2S
Al(OH)3 Cr(OH)3 Fe2S3 FeS
MnS CoS NiS ZnS
Ⅳ Ⅴ组试液
NH3+NH4Cl, (NH4)2CO3
BaCO3 SrCO3 CaCO3
K+ Na NH4 + Mg2+
设计下列各组离子的分离方案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1). Ag+、K+ 、Fe3+ 、Cr3+ 、Hg2+ HCl, ∆
AgCl
Ⅱ Ⅴ组试液 0.3mol/L HCl, H2S
HgS
Cr(OH)3 Fe2S3
[Zn2+ ] [OH- ]2 =Ksp = 1.210-17
OH

1.2 10 1.2 10 2 [ Zn ] 0.1
pOH=8
17
17
1.110 mol / L
pH=6
8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使某些高价Mn+沉淀
沉淀 部分沉淀 溶液 Ni2+、 Co2+、 Mn2+、 Mg2+ 等
浓、热、快、搅、加入电解质 或胶体(带相反电荷)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四、无机沉淀剂沉淀法
1.沉淀为氢氧化物(hydroxide) 2.沉淀为硫化物(sulfide) 3.沉淀为硫酸盐(sulfate) 4.沉淀为氟化物(fluoride) 5.基体沉淀法(matrix isolation)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38
3.4 10
11
pOH=10.5
pH=3.5(沉淀完全)
[注意]: 上面的计算是近似的。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原因:
1)无定形沉淀的KSP与沉淀的形态、陈化情况 有关。 2)KSP应考虑,用活度积。 3)溶液中不仅有[Fe3+],还有Fe(OH)2+、 Fe(OH)+2等。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b) NH3 NH 高价与一、二价M及易与NH3配位的M分离 沉淀 部分 沉淀 溶液
Mg2+、Ca2+、Sr2+、 2+ Ag ( NH ) Ba 及 3 2`
(pH=8~10) 4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Mn2+ Hg2+、Be2+、Fe3+、 Al3+、Cr3+、Bi3+、 Fe2+ Sb3+、Sn4+、Ga3+、 2+ Pb Ti4+、Zr4+、Hf4+、 Th4+、Mn4+、Nb (Ⅴ)、Ta( Ⅴ )、 U(Ⅵ)、稀土

五、有机沉淀剂沉淀法
(organic precipitator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一、沉淀分离的原理与要求
沉淀分离的原理:
创造条件使待测组分与沉淀剂生成溶解度较 小的物质而以沉淀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
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所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纯度高、稳定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A. Fe3+Al3+Ca2+Mg2+ 被沉淀, Cu2+Zn2+留在溶液中
B. Fe3+Al3+被沉淀, Ca2+Mg2+Cu2+Zn2+留在溶液中 C. Ca2+Mg2+被沉淀, Fe3+Al3+Cu2+Zn2+留在溶液中 D. Cu2+Zn2+被沉淀, Fe3+Al3+Ca2+ Mg2+留在溶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