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沉淀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沉淀技术

第二章 沉淀技术

(1)盐类的选择 常用的盐为(NH4)SO4 。其优点:
①溶解度大,对温度不敏感
25℃
0℃
4.1mol/L (767g/L ) 3.9mol/L (679 g/L)
②分级效果好 少量的盐浓度变化(盐析范围窄)即可使有 效成分与杂质间分开。
③对核酸、蛋白等大分子有保护作用。
④价廉易得,工艺上讲,其本身就是肥料,废液可肥田。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指利用能和水互溶的有机 溶剂,如乙醇、丙酮、甲醇和乙腈,在低盐浓度 下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原理 脱水作用,破坏水化膜 ;降低溶液极性 有机溶剂与盐析比较其优点:
①分辨率高 一种物质只能在一个比较窄的有机溶剂范 围内沉淀 ②沉淀后不需脱盐。 缺点:对某些大分子如酶等变性失活。同时此法必须 在低温下进行。
沉淀核酸应注意基本工作思路组织的粉碎细胞的裂解dnprnp的解聚除蛋白质多糖及rna或dna杂质的去除核酸的沉淀一组织的粉碎细胞的裂解动植物组织液氮研磨裂解液裂解sds低渗缓冲液微生物离心收集菌体sds裂解细胞溶解膜蛋白和脂肪二dnprnp复合物的解聚蛋白质的去除方法加去污剂有机溶剂蛋白水解酶等
第二章 沉淀技术
饱和硫酸铵的配制:取过量的硫酸铵加热溶 解,再在0℃或室温下放置,直至硫酸铵 有固体析出即达100%饱和度。
要达到某一饱和度所需加入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可按下式计算:
V=V0(S2-S1)/(1-S2) V—所需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V0——待盐析溶液的体积; S1——待盐析溶液的原始饱和度; S2—所需达到的硫酸铵的饱和度。 适用于原来溶液体积不大时使用。
第二节 蛋白质沉淀法
一、盐析法 1. 原理: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被中和,水化膜 被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区域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分子相 互聚集并沉淀析出。 2. 盐的分级沉淀: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二章 沉淀法

(六)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 的某些杂蛋白变性沉淀而不影 响所需蛋白质的方法
(七)结晶
• 不同晶体沉淀性质+盐或有机 溶剂使接近结晶物溶解度。 • 饱和度硫酸铵或刚出现混浊, 调节等电点,使温度下降 • 晶种。
常用的沉淀类型
蛋白质: • 盐析法 • 有机溶剂沉淀法 • 蛋白质沉淀法 • 聚乙二醇沉淀法 • 选择性沉淀法 • 结晶沉淀法 核酸步骤: DNP/RNP复合物的解聚→多糖等杂质的 消除→ DNA与RNA的分离→核酸沉淀
(一)盐析法
• 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后, 水活性降低,导致蛋白质分子 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 相继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 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 出。 • 常用盐:硫酸铵 少量多次缓慢加入 • 盐析的影响因子:蛋白质浓度,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pH,温度.
(四)蛋白质沉淀法
• 所用的试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 白质沉淀起作用。 • 常见试剂:碱性蛋白质,凝集 素和重金属等. • 碱性蛋白质:多价阳离子,除 能有效地沉淀核酸物质外,还 能沉淀某些蛋白质。 • 重金属沉淀法:在低温下进行 • 凝集素:与糖蛋白有明显凝集 作用。
(五)聚乙二醇沉淀法
• PEG和右旋糖苷硫酸钠等水溶 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 发生沉淀作用.沉淀的条件温 和,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
沉淀法
一、基本原理
• 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性
(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和亲水 基团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来改
变溶液的某些性质(如pH,极
性,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
进而导致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
生变化。
二、沉淀的类型
可逆沉淀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沉淀的蛋白质 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 又称为非变性沉淀。 如: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 不可逆沉淀反应:在剧烈条件下,沉淀的蛋白质不能再 重新溶解形成溶液。又称为变性沉淀。蛋白质胶体溶液 的稳定性不仅被破坏,且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也被破坏 了。 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金属盐沉淀和生物碱沉淀

第二章 沉淀法

第二章  沉淀法
法。
7、沉淀法的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经济、浓缩倍数高。 缺点:针对复杂体系而言,分离度不高、
选择性不强。
8、沉淀法的分类
根据所加入的沉淀剂的不同,沉淀法可以分为: (1)盐析法; (2)等电点沉淀法; (3)有机溶剂沉淀法;
(4)亲和沉淀法;
(5)选择性沉淀法。 (6)复合盐沉淀法; (7)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8)聚电解质沉淀法;
对起始浓度为 30g/L的COMb溶液,大部分蛋白质在硫
酸铵饱和度为 58-65%之间沉淀出来; 但对稀释10倍的 COMb溶液,饱和度达到66%时才开始 沉淀,而相应的沉淀范围为66-73%饱和度。
11、盐析注意事项
选择适宜饱和度 采用分步盐析 盐析的成败决定于溶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稳定pH 用磷酸
二、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蛋白质是由疏水性各不相同的 20 种氨基酸组成的 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形成荷电区。 在水溶液中,多肽链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具有向 内部折叠的趋势,形成疏水区。疏水性氨基酸含量 高的蛋白质的疏水区大,疏水性强。


亲水性氨基酸残基分布在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外表面, 形成亲水区。

因此,蛋白质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区、 亲水区和疏水区。
三、盐析
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1、定义
概念: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 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 淀的过程。 盐析是可逆的,而变性是不可逆的
早在1859年,中性盐盐析法就用于从血液中分离蛋 白质,随后又在尿蛋白、血浆蛋白等的分离和分级 中使用,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盐析注意事项
硫酸铵的使用 硫酸铵中常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巯基有 敏感作用,使用前用H2S处理 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一般呈酸性(pH=5.0左右),使 用前也需要用氨水调节至所需pH。 硫酸铵容易吸潮,计算饱和度需注意 固体硫酸铵加入后体积变大加入固体盐后体积的变化 已考虑在表中; 盐析后一般放臵半小时至一小时,待沉淀完全后才过 滤或离心。过滤多用于高浓度硫酸铵溶液,因为此种 情况下,硫酸铵密度较大,若用离心法需要较高离心 速度和长时间的离心操作,耗时耗能。离心多用于较 低浓度硫酸铵溶液。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常用的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表 2-9 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挥发形式 挥发形式 元素及化合物 单质 卤素、I2(升华) 氧化物 CO2、SO2、RuO4、OsO4、SeO2、TeO2、 As 2O3 氢化物 NH3、P H3、 As H3、 Sb H3、 H2S、 H2Se、 H2Te、 卤化氢等 氟化物 BF3、SiF4 氯化物 HgCl2、 Ce Cl4、 AsCl3、 SbCl3、 SnCl4、 SeCl2、 SeCl4、 SeCl6、 TeCl2、TeCl4、CrO2Cl2 溴化物 CdBr2、 CeBr4、 AsBr3、SbBr2、 3、SnBr4 酯类 B( OCH3) 3、 B(OCH2CH3) 3
依据原理:容度积原理.
沉淀分离法:
1. 对沉淀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易于过滤 (3)沉淀力求纯净
2. 常用的沉淀剂
2.1 无机沉淀剂 氢氧化物、氨、硫化物等沉淀剂 2.2 有机沉淀剂 草酸、铜试剂、铜铁试剂
一、 常量组分的富集和沉淀分离
1、无机沉淀剂 1)氢氧化物沉淀 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M(OH)n↓,且溶 解度差别大,可控制pH实现分离 缺点 • 选择性较差 • 共沉淀现象严重 • 故分离效果不理想
2)硫酸盐沉淀 硫酸作沉淀剂,浓度不能太高,因易形成 MHSO4盐加大溶解度, 沉淀碱土金属和Pb2+, CaSO4 溶解度大,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 3)卤化物沉淀 氟化稀土和与Mg(II), Ca(II), Sr(II), Th(IV)氟化物 沉淀,冰晶石法沉淀铝 在pH=4.5 Al(III)与NaF生成 (NaAlF6)法沉淀分离Al(III),与Fe(III),Cr(III), Ni(II), V(V)Mo(VI)等分离

第二章催化剂的制备-沉淀法

第二章催化剂的制备-沉淀法

陈化胶凝
溶胶
(加胶溶剂)胶溶
干燥
焙烧
催化剂
金属醇盐胶溶法制备催化剂的Sol-Gel过程
Formation of a hydrogel
Aging of a hydrogel Solvent removal Heat treatment
Four main steps in the sol–gel preparation
浸渍法 离子交换法
催化剂的成型
1、沉淀法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生成 难溶金属盐或金属水合氧化物,从 溶液中沉淀出来,再经老化、过滤、 洗涤、干燥、焙烧、成型、活化等 工序制得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 广泛用于制备高含量的非贵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沉淀法的生产流程
形成沉淀的条件
关键:瞬间混合—快速搅拌
Ni(NO3)2 + HNO3溶液 = 1.1
NaNO3溶液 = 1.2
Na2SiO3溶液 = 1.3
(防止形成结构或组成不均匀的沉淀) Ni/SiO2制备 (苯选择加氢 催化剂) 形成均匀的水溶胶或胶冻, 再经分离、洗涤、干燥、焙
烧、还原即得催化剂
导晶沉淀法 借助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 的快速有效方法 — 预加少量晶种引导结晶快速完整形成 例:制备高硅钠型分子筛(丝光沸石、X型、Y型分子筛)
沉淀剂不直接加入待沉淀溶液中,而是首先把待沉淀溶液 与沉淀剂母体混合,形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 温度,使沉淀剂母体逐步转化为沉淀剂,从而使沉淀缓慢 进行,得到均匀纯净的沉淀物
例: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NH2)2CO +
3H2O
90~100℃ 2NH4+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分离科学与技术第2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分级沉淀:两种难溶盐(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若 其溶度积相差足够大时,可通过加入沉淀剂将其先后分 别沉淀出来加以分离。 溶度积小的难溶盐先沉淀,如 AgI 较 AgCl 先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5 分级沉淀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2 沉淀的生成过程 2.2.4 晶形沉淀与胶体 内因: 沉淀的性质
生成沉淀类型 外因
沉淀的形成条件
沉淀的后处理
沉淀类型: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凝乳状沉淀
几种类型沉淀的比较 特点 直径 晶形沉淀 0.1~1 m 凝乳状沉淀 0.02~0.1 m 无定形沉淀 < 0.02 m
[I ] [Cl ] 6 6 10 , 10 [Cl ] [I ]
Ksp,AgI = [Ag+][I] = 9.31017 Ksp,AgCl = [Ag+][Cl] = 1.81010 当 [Cl]/[I] < 106 时,只有 AgI 析出; 当 [Cl]/[I] > 106 时,AgCl 才开始析出。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3 氢离子浓度及配位剂的影响 配位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配位剂 溶解度增大(或完全溶解)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4 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的影响: 难溶盐沉淀 + 有机溶剂 溶解度减小(溶剂化作用较 小,介电常数较低)。如 PbSO4: 100 mL H2O: 4.0 mg, 100 mL 20% 乙醇: 4.0/10 mg 100 mL 乙醇: 4.0/1500 mg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沉淀

第二章-沉淀

从实验室小试到一定规模的生产实用化, 还须解决沉淀过程的放大。为保持产物 分离或纯化的收率, 设备放大后尽可能 维持小试过程的动力学。沉淀分离操作 中,搅拌混合有重要影响。沉淀操作的 规模放大一般以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基 准, 在放大时保持单位体积的输入功率P /V不变。
热 沉 淀
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将发生变性沉淀, 因此,可根据蛋白质间热稳定性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的热 沉淀(Thermal precipitation),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 产物。
变性活化能差别较大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由
于变性活化能可通过调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改变,故调 节pH或添加有机溶剂是诱使杂蛋白变性沉淀的重要手段
阴离子的盐析作用顺序为:
P03—4> S02—4 >CHC00—>CI—>N03—>C104->I->SCN阳离子的盐析作用的顺序为
NH+4 >K+>Na+>Mg2+
温度和pH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反映在 Cohn方程中是对β值的影响。在高离子强度溶
液中,升高温度有利于某些蛋白质的失水,因
而温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而在低离 子强度溶液或纯水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pH接近蛋白质等Fra bibliotek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
V (% ) 1 .8 0 .1 2 ln M
盐析沉淀
• 原理 • 影响盐析的因素
• 盐析操作
盐析原理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 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ut)。当离子强度较 高时,溶解度的对数与离子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用Cohn经验方程描述: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Fe3+、Cr3+、Ce4+ 、 Be2+、Cu2+、 Ti4+、Zr4+、Hf4+、 Ag+、 Hg2+、 Bi3+、Sn4+、V (Ⅵ) Pb2+ 、 Sb3+、 U(Ⅳ) 、 Nb(Ⅴ) Sn2+、Mo (Ⅵ) Ta(Ⅴ) 、W(Ⅵ)等 V (Ⅴ) 、 U (Ⅵ) Au (Ⅲ) 、稀土等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沉淀分离法的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三、沉淀的类型与形成条件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formation conditions)

四、无机沉淀剂沉淀法
(inorganic precipitator )
----使某些高价Mn+沉淀 其它微溶性碳酸盐或氧化物的悬浊液, 如:BaCO3、CaCO3、PbCO3、MgO的悬浊液具 有同样的功效,仅控制的pH范围各不相同而已。 HAc-NaAc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原理: ZnO + H2O Zn2+ +2OHZn(OH)2
因此,控制[H+]即可控制[S2-] 。
常见阳离子: 2+ Hg 2+ Pb + 3+ Ag Fe As(Ⅲ,Ⅴ) 3+ Bi 3+ Al Sb ( Ⅲ , Ⅴ ) 2+ Cu 2+ 3+ Hg2 Cr Sn( Ⅱ , Ⅳ ) 2+ Cd Ⅰ Ⅱ Ⅲ
0.3mol/L[H+] l硫化物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多价阳离子的作用 蛋白质和多价阳离子(如Zn2+和Cu2+等)能 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 溶解度降低。这对在高浓度溶剂中才能沉淀 的蛋白质特别有益。 例如,在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只要加入0.0050.02nmol/L Zn2+,就可大大减少有机溶剂的 用量,而将蛋白质沉淀出来。
三、 蛋白质沉淀剂
四、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沉淀作用较满意的聚合物是分子量在400-6000之间的聚 乙二醇。 优点:条件温和,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沉淀较完全, 应用范围广。 缺点:易受各种因子如pH、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及聚 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五、选择性沉淀法
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物理化学因子(如温度、 酸碱度和有机溶剂等)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特 点,用适当的选择性沉淀法,即可使杂蛋白变 性沉淀,而欲分离的有效成分则存在于溶液中 (或者发生可逆性沉淀),从而达到纯化有效 成分的目的。

原理:等电点、热变性、酸碱变性和特殊 的可逆沉淀作用 优点:选择性较强,方法简单,种类较多
缺点:应用范围较窄 应用范围:各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沉淀



六、 结晶

—改变溶解度产生沉淀的方法
蛋白质沉淀:晶体沉淀和无定形沉淀 结晶过程是纯化过程。在提纯阶段,当某一纯蛋白质 溶液的浓度达到较高(5%-30%)水平时,若条件适合, 就能产生一定形状的结晶。当蛋白质溶液中混有杂质 时,即使条件适合,也得不到整齐的结晶,或无结晶 形成。 用显微镜观察结晶的有无及形状,为判断提纯物质纯 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透析时注意:
(1)透析袋的处理
新的透析袋用蒸馏水洗净,无漏洞时,即可使用。 除去透析袋中所含盐类时,处理方法: 将透析袋置500毫升含1mmo1/L EDTA-Na2的2%碳酸氢钠 溶液中煮沸10分钟,用干净镊子或戴橡皮手套取出,蒸 馏水煮沸、漂洗后,可使用。用过的透析袋同样处理后, 能重复使用。 保存:泡在蒸馏水中置低温(4℃)或泡在70%的乙醇中 保存。
碱性蛋白质 多价阳离子的碱性蛋白质,如鱼精蛋白,除能 有效地沉淀核酸类物质外,还能沉淀某些蛋白 质。 缺点: (1)反应不可逆,应用受到限制 (2)在应用多价阳离子物质时,因其水溶液 pH值为2-3,所以要小心地中和后,再加到蛋 白质溶液中
2.凝集素
植物中特殊的蛋白质,对糖蛋白中糖链的末端糖序列 具有明显、特异的凝集力。
Ka值大,则意味着有效成分溶解度降低的速率 快。 因此,对一种有效成分而言,Ka值越大,分级范 围越窄。盐析效果就越好。 某一蛋白质的Ka值: 与蛋白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与溶液的pH、温度和盐的种类等有关
(2)盐的分级范围的差异性 当分离两种以上蛋白质时,若每一种蛋白质 的Ka值都很大,而且盐析范围(盐离子强度) 差异明显,则分离效果好;若Ka值很大,但 盐析范围差异较小,则分离效果不好。
V=需加入硫酸铵溶液的体积(毫升);V0=原来溶剂 的体积(毫升);S1=原来溶液的百分饱和度;S2=要 求达到的百分饱和度;S3=需要加入硫酸铵溶液的饱和 度(一般用100%的)。

优点:比加入固体硫酸铵沉淀法温和。
缺点:对于大体积样品不适用。因为硫酸 铵溶液的大量加入,将导致样品溶液体积 增加。

1. 盐的分级沉淀

(1)盐类的选择 常选用:硫酸铵 优点: a. 溶解度大,对温度不敏感,当水温25℃时, 硫酸铵的饱和溶解度(即每升溶剂可溶解盐 的克数)为769克。当水的温为0℃时,其饱 和溶解度679克。
b. 分级效果好,有些抽提液经过加入适量硫 酸铵的一次性可除杂蛋白75%以上
c. 有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将2-3mol/L硫酸 铵盐析的蛋白质置低温下保存一年,其性质没 有变化 d. 价格低廉,废液可肥田 缺点:即得到的样品欲继续纯化时,需花一定 时间脱盐
第二节 沉淀的类型与操作
一、盐析法
原理: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 度的增高而上升(盐溶),但当盐浓度增高到 一定数值时,其溶解度又逐渐下降,直至蛋白 质析出(盐析)。
原因: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 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 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 并从溶液中析出。
(1)盐析常数(Ka) 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该溶液的盐浓度 的关系为:溶解度(S,以mg/ml表示)的对 数值与溶液中盐的浓度(M)成反比例关系, 可用公式表示: lgS=β-Ka·M 式中β表示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的对数值;M 表示克分子浓度; Ka表示有效成分在特定条 件下的数值,即表示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降低 的速率是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如此连续进行,便可得到6-10个分级沉淀部分。 然后将每个分级沉淀部分分别重新溶解于一定体 积的适宜pH的缓冲液中,根据其蛋白质或酶含量 和相对应的硫酸铵浓度之间的关系作图,即可得 到典型盐析曲线。 在此曲线基础上,参照分级试验方法,可找出有 利于提高收得率和纯化倍数的精细盐析范围。

3. 盐析的影响因子

③ 透析盐析法
将盛蛋白质溶液的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大体积 盐溶液中,通过透析作用来改变蛋白质溶液中的 盐浓度。
特点:盐浓度是以连续的状态变化,可以避免盐 浓度局部升高产生的不良影响,分离效果好。 缺点:只用于要求较精确、样品体积小的试验。
2.盐析曲线的制作 用盐析法沉淀欲分离样品时所需盐浓度范围要通 过实验确定。 具体步骤: 取一定体积已测含量的蛋白质或酶待分离溶液, 调节pH至稳定范围,分6-10次加入不同量的硫 酸铵:第一次加硫酸铵到溶液出现微弱混浊状 态时,静置一段时间,离心或过滤即得到第一 个分级沉淀部分。接着以同样的操作加硫酸铵 到上清液或过滤液中,则得到第二个分级沉淀 部分。



对难结晶的物质,有时采用加入少量 “晶种”引子,或进行适当搅拌,或在 容器壁上用玻棒轻轻摩擦等办法,对结 晶形成有加速作用。
例如,伴刀豆球蛋白与含有葡萄糖、甘露糖等分子的 糖蛋白能发生特异的凝集沉淀作用,通过离心操作可 把糖蛋白和一般蛋白质分开,获得的凝集素-糖蛋白复 合物用单糖作抑制剂就能使其解离。 优点:反应条件较温和,专一性强
3.重金属 重金属盐如铅盐、汞盐作为蛋白质沉淀剂能使 蛋白质或酶纯化。 重金属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控制在较温和的 条件下进行,并要及时通过透析方法把蛋白质 和重金属尽快分开。
需要指出:
(1)低温下操作
由于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液时产生放热反应会引 起蛋白质变性 有机溶剂预冷至-10℃,在低温下进行
(2)中性盐的作用
少量的中性盐能增加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降低有机溶剂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提 高分级效果。
若加入过多,可引起蛋白质析出,影响有机溶 剂的分级作用。 中性盐的离子强度在0.05以下时,能防止蛋白 质变性。用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时,宜在稀盐 溶液或低浓度缓冲液中进行。
盐脱是否彻底,要经常检查:
除去硫酸铵,可用10%氯化钡检查 除去氯化钠,可用10%硝酸银检查 透析液中检测不出现硫酸钡或氯化银沉淀, 即透析完成。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
(1)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 (2)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 的极性减小
常用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
(2)硫酸铵盐析的操作 ① 固体加入法:在溶液中逐步加入固体硫酸 铵,加到一定饱和度时,蛋白质可沉淀出 来。
注意:控制加入的速度,在搅拌下、以少 量多次方式缓慢地加入,待先加的硫酸铵 溶解后再加入少量的硫酸铵。
② 饱和溶液加入法

是使蛋白质脱水沉淀比较温和的方法
蛋白质溶液中逐步加入预先调好pH的饱和硫酸铵溶液, 不同饱和度所需的硫酸铵量可用计算:
用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需加入的有机溶剂量,一般 以体积为单位计算:
V=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 V0=蛋白溶液的原始体积 S1=蛋白溶液中有机溶剂的浓度(体积百分浓度) S2=蛋白溶液中欲达到的溶剂浓度(体积百分浓度) 如果使用的有机溶剂含量不是100%而是95%,则公式中 的100应改95,余此类推。
(3) pH和盐浓度

溶解度与pH和盐浓度有密切关系。当这两种因 子变动时,溶解度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选择适当pH的盐溶液,可提高对有效成分的盐 析效果。 另外,硫酸铵水溶液显酸性,为防止其对某些 蛋白质的破坏,应及时用氨水调pH至中性或视 有效成分的pH而定。


(4) 蛋白质的纯度和浓度

蛋白质存在的形式和浓度不同,盐析范围和溶 解度也不同。 在混合的蛋白质溶液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会发生共沉淀现象。蛋白浓度越高,这种现 象越明显,盐析分离效果则越差。
因此,一般控制样品液蛋白浓度在0.2

在溶液中加1mmo1/L的EDTA-Na2盐,以除去沉 淀剂中带入的金属离子。 或控制加硫酸铵沉淀的时间,一般二小时左右。

4.脱盐
常用方法:凝胶过滤法和透析法 具体操作:是把待脱盐溶液装入有一定孔径的透析袋,扎紧袋 口(袋内留适当的空间)。漂在水或适当的透析液中。要防 止透析液从袋口进入,以免引起透析袋胀裂。 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将穿过半透膜由高向低进行扩散渗透,而 蛋白质等则留在袋内。 不断更新透析液,若用温和搅动的办法则效果较好;为了避免 蛋白质或酶类破坏,在低温下进行。
第二章 沉淀法
沉淀法(溶解度法)—是纯化生物大分子物 质常用的一种经典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分类:盐析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选择性沉淀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原理: 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性(如蛋白质 分子表面疏水性基团和亲水基团之间的 差异性)来改变溶液的某些性质(如pH、 极性、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进而 导致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
一般操作步骤(蛋白质分级沉淀时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