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土壤的组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了解土壤组成的主要成分。
2.能够根据土壤组成不同成分的特征,运用沉淀等方法进行分离。
3.能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讲述: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问题:这三种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任务:观察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组成示意图,描述它们组成的差异。再用沉淀法分离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颗粒,观察它们不同大小颗粒的含量差异。
活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交流:全班交流观察的发现。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在步骤 2 时,可以观察到土壤中冒出许多气泡,说明土
壤里有空气。从步骤3中,可以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植物残体,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沉淀物在水中逐渐分层,颗粒较细的黏土位于上层,颗粒较大的沙位于下层,说明土壤里有大小不同的颗粒。
小结:土壤主要是有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另外还含有水、空气和腐殖质等。
三年级下册第2课《土壤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节课中观察土壤样本,学生初步了解了土壤,知道土壤里有动植物生活过的痕迹,但对组成土壤的成分并不了解。本节课进一步研究土壤的组成,利用探究实验达到认识土壤组成的目标。
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局限于让学生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建构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科学概念,还强调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任务: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究土壤的组成。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土壤的主要成分
问题:从上节课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那么。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我们能否将这些不同的成分分离开来?
交流:分组交流自己的观点,并想办法分离土壤的不同成分。
任务:按照《学生活动手册》的指导,按步骤完成土壤组成Baidu Nhomakorabea分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 1:将土壤放入烧杯中(土壤约占烧杯体积的四分之一),把培养皿盖在烧杯上,然后把烧杯放在室外的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步骤 2: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步骤 3:充分搅拌水和土壤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活动:分组实验,在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交流:在步骤 1 时,可以观察到盖在烧杯上的培养皿内壁附着许多小水珠,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组成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培养皿、搅拌棒、放大镜。学生准备:土壤、小瓶子、小盒子、标签。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延续上节课的观察活动,波波和琪琪在实验室观察土壤。问题:能不能把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开呢?
交流: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颗粒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对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中除了发型土壤里有动植物生活的痕迹,也会发现土壤中很多小石子、细沙及更多的颗粒、粉尘。但学生并没有从土壤组成这个角度去认识这些都是土壤的组成成分。所以,本课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土壤的主要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组成差异。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大 颗 粒 多 少小 颗 粒 少 多
二、选择题
小结: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土壤中,沙质土大颗粒含量较多,黏质土细小颗粒含量较多,壤土大小颗粒含量比较均衡。
3.实践:做个土壤标本盒
任务:观察土壤标本。把自己收集的不同种类的土壤装到小瓶子里,贴上标签,再放到盒子里做成土壤标本盒。
七、板书设计
第 2 课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主要成分:大小不同的颗粒、水、空气、腐殖质等
1.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了解土壤组成的主要成分。
2.能够根据土壤组成不同成分的特征,运用沉淀等方法进行分离。
3.能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讲述: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问题:这三种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任务:观察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组成示意图,描述它们组成的差异。再用沉淀法分离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颗粒,观察它们不同大小颗粒的含量差异。
活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交流:全班交流观察的发现。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在步骤 2 时,可以观察到土壤中冒出许多气泡,说明土
壤里有空气。从步骤3中,可以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植物残体,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沉淀物在水中逐渐分层,颗粒较细的黏土位于上层,颗粒较大的沙位于下层,说明土壤里有大小不同的颗粒。
小结:土壤主要是有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另外还含有水、空气和腐殖质等。
三年级下册第2课《土壤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节课中观察土壤样本,学生初步了解了土壤,知道土壤里有动植物生活过的痕迹,但对组成土壤的成分并不了解。本节课进一步研究土壤的组成,利用探究实验达到认识土壤组成的目标。
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局限于让学生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建构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科学概念,还强调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任务: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究土壤的组成。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土壤的主要成分
问题:从上节课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那么。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我们能否将这些不同的成分分离开来?
交流:分组交流自己的观点,并想办法分离土壤的不同成分。
任务:按照《学生活动手册》的指导,按步骤完成土壤组成Baidu Nhomakorabea分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 1:将土壤放入烧杯中(土壤约占烧杯体积的四分之一),把培养皿盖在烧杯上,然后把烧杯放在室外的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步骤 2: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步骤 3:充分搅拌水和土壤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活动:分组实验,在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交流:在步骤 1 时,可以观察到盖在烧杯上的培养皿内壁附着许多小水珠,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组成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培养皿、搅拌棒、放大镜。学生准备:土壤、小瓶子、小盒子、标签。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延续上节课的观察活动,波波和琪琪在实验室观察土壤。问题:能不能把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开呢?
交流: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颗粒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对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中除了发型土壤里有动植物生活的痕迹,也会发现土壤中很多小石子、细沙及更多的颗粒、粉尘。但学生并没有从土壤组成这个角度去认识这些都是土壤的组成成分。所以,本课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土壤的主要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组成差异。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大 颗 粒 多 少小 颗 粒 少 多
二、选择题
小结: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土壤中,沙质土大颗粒含量较多,黏质土细小颗粒含量较多,壤土大小颗粒含量比较均衡。
3.实践:做个土壤标本盒
任务:观察土壤标本。把自己收集的不同种类的土壤装到小瓶子里,贴上标签,再放到盒子里做成土壤标本盒。
七、板书设计
第 2 课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主要成分:大小不同的颗粒、水、空气、腐殖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