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北京市平谷二中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孟子》一书,《汉书· 艺文志》著录十一篇,
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 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 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 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 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 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 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 的影响。
比喻 :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 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 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 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 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 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 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 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 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 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 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孟子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关于《孟子》 翻译课文 课文分析 问题探讨
解题 课文朗读
延伸思考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 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 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主张 “法先王”。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 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返回
wenku.baidu.com 1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2
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舍生 取义”的理解,并列举出你熟悉的 “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的历史 人物各一个。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
返回
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 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 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文笔的特点。
返回
鱼 我 所 欲 也
孟 子
朗读
返回
词语解释
欲: 想要 甚于生者: 比 苟得:苟且有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恶: 厌恶 得兼: 同时得到。 患: 祸患 丧: 丢掉,遗失 如使:假如,假使
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 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 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 你的理解。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 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 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 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 的事。
词语解释
呼尔: 吆喝着 呼尔而与之: 给予 蹴: 用脚践踏 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加: 好处 奉: 侍奉 已: 停止,放弃 本心: 天性,天良
通假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返回
三、再读课文,分析思路
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鱼 二者不可得兼 熊掌 设喻
我 所 欲 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

论点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 出来的?
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设喻: 所欲→鱼、熊掌 →取熊掌 引出:生、义 →舍生取义
加油呦!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正面 反面 对 比 论 证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
举 例 (层进) (人之初,性本善) 非独—皆有—勿丧 论 证 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决定生命—义存在 (正面举例) 万钟——王侯贵族——受——决定宫室——义丧失 (反面举例) 返回
文 章 主 要 运 用 了 哪 些 修 辞 方 法 ?
2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 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 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 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 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 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 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 会,造福未来。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