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臸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臸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
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直到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变化,地缘政治学又重新在学术界出现,而且在一些政治、外交的头面人物的言论中不断出现,特别是80年代经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外交家言论与文章中经常使用,已成为流行的政治词汇,这对地缘政治学的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这种曲折的历史与过程,对地缘政治学一词理解亦有不同。例如,对Geopolitik与Geopolitics两词的说明。在1994年英国出版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中对两词的说明就有差异。对Geopolitik的解释是两次大战之间德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政治地理学中的派别。该词源于瑞典学者基伦,他使用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理论和麦金德‚心脏地带‛概念形成其地缘政治思想,为德国的扩张主义的合理性提供荒谬的理论基础。对于Geo-politics一词,词典中称这是地理研究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领域,它在说明国际关系结构中强调空间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它与Geopolitik不应混淆。在我国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克著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字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译为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译为地理政治学。
其实,这两个字从渊源上讲,前者是来自德语,后者是前者英语译词,是同义的。只是其历史原因,产生上述情况,为避过去之嫌,而采用两词含不同之意。在我国采用两种汉语译词值得商榷。一来增加名词混乱;二来地缘政治学一词已有较早历史,而目前国内、外报章杂志已普遍使用,另用新词反而造成不便,误以为不同学科;三来同一学科的不同流派很少使用不同学科名称。近来,世界最有影响的《政治地理学》是英国学者泰勒(Peter J.Taylor)所著,该书对前者加上‚德国‛称为德国地缘政治学(German geopoli-tics),以此表示其一定时间内德国的一种地缘政治学派。看来,其处理办法较为合理,比分为两个术语要好。
关于地缘政治学的定义,英国政治地理学家杰弗里〃帕克认为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也可以说是,从全球的空间背景上来观察其政治的格局及各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这种从全球
的地理空间尺度上,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总体上,来研究各主要国家间或各集团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关系与格局的地缘政治学,简言之,即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在研究中,虽然对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分别加以考察,但这是为保证达到对整体的清晰认识;对单个国家看作是一块块的砖石,但对其探讨的问题却正是这些砖石所形成的格局和结构。虽然其研究的主题和资料大量取自社会科学,但其使用的方法论与最终成果却是空间性的,地理的。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P.J.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首先,地缘政治学已成为表达全球大国间政治战略上的对抗与竞赛的通俗术语。这种现象的形成,在西方得力于像美国的总统尼克松、布什和担任过国务卿的基辛格及作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等政界头面人物,他们不仅在语言中、著作中使用该词汇,而且通过当前国际上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与战略关系表达其地缘政治的思维和见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地缘政治这个术语已摆脱过去那种贬义地位,成为表述世界战略形势与关系的简明概念之词和流行术语。
其次,在学术界,地缘政治学已不再是荒凉、寂寞和无人问津的领域,而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个热门领域。这种现象特别是在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波黑战争等一连串国际重大事件与变动形势下,向政治地理学提出的诸多课题与研究领域。大学里,政治地理课也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颇吸引人的学科,而物色合格的政治地理教员却成了难题。同时,从80年代以来政治地理方面著作有明显增加,特别是英国学者泰勒所写的《政治地理学》,从1985年到1993年已出了三版。由于其突破传统政治地理学的框架与结构,颇多创新,成为流行的地理著作与教材。另外,对30年代的德国的地缘政治学也能给予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关于地缘政治学复兴第三个标志是,欧美大国的政党、议会和各种政治势力与集团对影响自己国家利益的各种国际事件、变革和关系、格局十分敏感。其间并夹杂着彼此的政治利害关系,外交政策已成为竞选纲领的重要内容和非难对方的问题,甚至报刊辩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经济、环境、资源、和平等问题已息息相关,并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地缘政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