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合集下载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地缘政治学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此种观点也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吸收。
地图:民族、经济与地形…
1、地缘政治学及其研究内容
思考:学术思想如此发展,阅读重要吗?
快速浏览!
16C法国的博丹明确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地理环境决定着人民和国家的特性。18C法国的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认为:气候与土壤等环境因素决定了法律、风俗、宗教、勇敢与懦弱…他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下页:克伦提出“地缘政治学”概念
1938、1948中国地缘战略区位形势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2、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赫卡托斯开始从欧、亚、非洲大格局考察希腊政治。前5世纪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分析了希腊城邦自然条件对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影响。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人口、面积、位置、气候等对城邦发展的影响。前1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把整个地球分成若干块,研究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麦金德(Maekinder,1861-1947)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大陆心脏”说(1904年)
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图示
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梅尼克“边缘地带说”图示
太 平 洋
下页:2、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有关海权、陆权、空权的四种理论
1、马汉的“海洋中心”说(1890)2、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1904)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4、空权论(1921)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

心脏地带
• 麦金德将世界岛分为六个自然区域:欧洲沿海地 区、撒哈拉、阿拉伯、沿海季风地区、北心脏地 带、南心脏地带。 • 在“世界岛”上,处于中心地带的欧亚大陆更为 重要,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北心脏地带就是 一块在地理特征上“连续的陆地”,其北部为冰 块所环绕,其它三面为水域所包围。 • “南心脏地带”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内陆,这里 也是以航海为业的人无法到达的。
G
地缘政治学与国际问题分析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王祝福
eopolitik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讲
G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G
第一讲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本讲要点
• • • • • • [德]弗里德里希·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瑞典]鲁道夫· 契伦与地缘政治学 [美]阿尔弗雷德· 马汉的“海权论” [英]哈尔福德· 麦金德的“陆权论” [意]吉里奥· 杜黑的“空权论” [德]豪斯霍弗尔的“生存空间论”
Friedrich.Ratzel
马汉的理论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 即英帝国的兴起与其成为海军强国同时 发生。大英帝国把世界的主要海路变成 了它的国内交通线。
马汉认为,
成为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就是控制海权。国家强盛与 否固然与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有关,但国家的自然 所谓制海权,马汉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控制航 特征比这些人文因素更重要。
• 从整个海权体系来说,海上武装力量是其 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要控制海洋必须建立 起一支由装备着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列舰 组成的强大海军。它必须保持对敌优势, 能够在海洋上积极进攻和机动作战。

地缘政治学总结

地缘政治学总结

一、地缘政治学释义(一)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早期源流1.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城邦其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

2.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博丹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二)地缘政治学的创立1.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97年,拉采尔出版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

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

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

“生存空间论”2.瑞典人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

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

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

In brief:把国家作为一个地理有机体来认识和研究的科学。

二、地缘政治论的不同理论景观(一)马汉与海权论1.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

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因为地球上有75%的面积被广大的水域占据,陆地面积仅占25%。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摘要】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是一种独特的地缘政治理论,强调陆地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他对地缘政治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地理、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因素。

在「陆心」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认为地缘政治的核心观点是陆地的地理优势将决定国家的政治实力与地缘政治格局。

他详细分析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应用该学说的观点。

麦金德还展望了未来地缘政治走势,强调「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对未来研究的影响。

总结来看,麦金德的学说对地缘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未来的相关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麦金德、陆心、地缘政治、定义、核心观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应用、未来地缘政治走势、重要性、影响、研究。

1. 引言1.1 介绍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麦金德是地缘政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提出了「陆心」地缘政治学说,该理论旨在解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影响。

根据麦金德的观点,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地理环境下的相互关系和争夺资源、领土等利益的一种政治行为。

在这一背景下,「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强调了陆地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认为陆地地理因素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麦金德认为,陆地地理因素决定了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政治格局,因此称之为「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根据该理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影响,陆地交通、资源分布等因素将决定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麦金德看来,了解并把握好陆地地缘政治因素对于预测和分析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国家制定更加有效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规划。

2. 正文2.1 麦金德对地缘政治的定义麦金德对地缘政治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他所提出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中。

根据他的论点,地缘政治是指各国之间在地理位置、地形、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政治争斗和竞争。

他认为地缘政治是一种利用地缘因素来制定政治策略和行动的学问,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名词解释:地缘: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缘政治学: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物间的联系,探究每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战略制定服务的理论。

心脏地带::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称为心脏地带。

他认为心脏地带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区,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远离海洋,几乎与世隔绝,海权国家的势力无法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

马汉: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考察了海权的作用,首次提出了近代海权理论,从而奠定了海权作为国家治国方略的地位。

他探索了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具体关系,认为海权是阐释国家成功原因及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谁能控制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在《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次提出“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

他把空间和位置结合起来,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如世界岛、心脏地带、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等。

麦金德的思想在二战前成了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指导思想,战后成为英美等国全球战略理论的启迪。

内新月形地区: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的,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为心脏地带,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分为内外两个新月形地区。

其中内新月形地区是指欧亚大陆边缘的那些国家,如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

战略: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划,和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边缘地带: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

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

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是要寻求进入海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行为、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环境、地缘政治关系等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为地缘政治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国际政治地理格局的学科。

它包括对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关系的研究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

地缘政治环境是指国际政治行为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缘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

地缘政治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基于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对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地缘政治理论主要包括心地理学说、地缘争端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海权理论等。

心地理学说是由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马基达提出的,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政治中心,周围是一系列环绕着中心的地缘环境分区。

地缘争端理论则是指国家之间因为地缘因素而产生争端和冲突。

核心-边缘理论是指世界上的地缘环境分为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核心地区具有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而边缘地区则处于政治、经济和地理上的边缘地位。

海权理论则是强调对海洋资源和海洋交通线的控制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三、世界各大洲的地缘政治分析1. 亚洲地缘政治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存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

中亚地区则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

2. 欧洲地缘政治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地区,但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欧盟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竞争,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备受关注。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一、德国地缘政治学派
(一)拉策尔(地缘政治的鼻祖)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政治地理学)
拉策尔的主要观点:
国家观同西方传统的“契约”国家观不同,与土地相联系——一群人+土地=国家。

一群人是“集合体”,土地是国家的“属性”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国家有机体理论——运动规律——土地为人提供能量——生存空间(拉策尔未明确提出)——边疆能动——强权、现实主义、丛林法则
拉策尔国家生存的7条法则——空间、位置
人口、商业、交通、弱小势力、边界(国家实力的衡量)
完全的地理决定论
(二)契伦(《作为有机体的国家》)
地缘政治学概念的提出与独立学科研究体系的创建
国家空间属性发展规律的研究
国家有机体说:自然属性:空间、位置
政权属性:法律、文化
实现有机统一,是对拉策尔理论的发展
国家行为体分析体系,“地缘”贯穿其中。

地理环境、人口(民族精神)、政府、社会(均衡发展)、经济(自给自足)。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课件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课件

经济实力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影 响力至关重要。经济发展水平 与国际影响力之间存在紧密联 系。
能源、矿产资源、战略物资等 资源的争夺成为地缘经济的重 要内容,影响着国家利益和安 全。
3 3. 经济合作与区域一体 4 4. 新兴经济体与地缘经


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是推动 地缘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 进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和共同繁 荣。
国家行为的驱动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家决策,国家之间互动受地理位置、资源、 安全等影响。国家战略、外交政策和军事部署均受地缘政治因素 驱动。
国际合作与冲突
地缘政治影响国家之间合作和冲突,共同利益可能促进合作,而 利益冲突则可能引发矛盾。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稳定 性。
地缘政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马汉提出海权论,强调海洋力 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海权 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3. 陆权论
麦克因德尔提出陆权论,认为陆地力量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陆权是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键。
空间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空间决定论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 发展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决定 了国家的命运。
自然资源
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为国家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理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例如交通枢纽 、战略要地等,有利于国家与其 他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例如温和的气 候、充足的降水量等,有利于农 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海权论
海洋控制
认为控制海洋是获取资源、发展经济的关 键。
海上力量
强调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维护海上贸易 和安全。
岛屿战略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未来,地缘政 治学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科技发展、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并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为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

第8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第8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第八章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

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

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

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

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

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

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

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

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

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制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

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儒家、道家、兵家、墨家等不同学派对地缘政治的思考。

儒家注重仁爱和和谐,主张以仁治国,兼济天下;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谋求民族自立自强;兵家侧重实力和战略,提倡以武力维护国家利益;墨家推崇兼爱和兼利,主张和平相处。

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在当代世界仍具有深刻启示,如儒家的和平共处、道家的自立自强、兵家的强国之道、墨家的互利共赢等,为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也在当代得到延续与发展,不断丰富并影响着现代国家治理与外交决策。

这种传统思想的传承对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地缘政治思想、儒家、道家、兵家、墨家、当代启示、延续与发展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缘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是指古代中国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和地缘政治问题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

古代中国的地缘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兵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中,这些思想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一国之边,必有一守。

这一思想认为,国家在处理周边地区事务时应该谨慎行事,保持警惕,坚守国土边界,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还强调和平共处,主张以和为贵,避免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和战争,推动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

地缘政治思想还强调智慧和策略,认为处理周边地区事务要适时施行,灵活应对,化解危机,实现和谐共处。

1.2 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地缘政治思想是指关于国土、疆域、领土的把握和利用,以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和原则。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在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的“陆心”说具有重要地位。

麦金德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

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外交部的英驻南、俄高级专员。

可见,他是一位学者兼政治活动家。

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转变时代,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其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居于垄断地位。

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及荷兰老牌帝国主义已经衰落,英帝国在世界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

为此,英国对外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工业革命扩散到西欧、中欧,甚至东欧和北美,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工业生产急剧上升,出口量大增,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英的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

为了稳住海外市尝英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殖民地,这样就可以保证英国在该地出售商品、资本输出、原料获取上的控制和垄断。

由此,就引起英国在亚洲、非洲与法、德、俄、日在美洲与美国的竞争与冲突。

在这场竞争与冲突中,对英国来说,可以说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英国与俄国在亚洲的竞争、英国与法国与我国的竞争虽在亚、非的殖民地的彼此接触带,但本质上,还是反映了英伦三岛与欧陆法、德的矛盾。

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与南非布尔的战争是十分艰苦。

这些情况标志过去认为海洋霸权是无敌的遇到了挑战,反映了陆权大国的兴起。

在这种现实巨大变化影响下,麦金德以独特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宏观空间概念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地缘政治说——“陆心说”。

在1904年,麦金德在地理学会上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

在该论文中麦氏根据地缘政治特点把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外新月形地区。

枢纽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那里地势平坦、气候不是干旱就是寒冷、南部为草原和荒漠、北部为泰加林和沼泽,属内陆水系和北冰洋水系,东西和南面为山岭、高原、盆地所阻,西面与东欧平原相联。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主要流派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3
G 第一讲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4
本讲要点
•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 [瑞典]鲁道夫·契伦与地缘政治学 • [美]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 • [英]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权论” • [意]吉里奥·杜黑的“空权论” • [德]豪斯霍弗尔的“生存空间论”
Rudolf kjellea
[瑞典]鲁道夫·契伦的扩张理论
14
• 作为德国的崇拜者,他号召德国人创造全球秩序 的新的权力中心,从而维护欧洲中心的稳定。
• 他发现一个大国所必备的广博、内聚力和易于对 外结盟特点,德国一无所具。为此,他强调指出, 如果德国要作为一个大国生存就必须向外征服, 必须建立一个以敦刻尔克、里加、汉堡和巴格达 为基石的广泛的中欧帝国,这一帝国将置于德国 的领导之下,柏林—巴格达铁路是其中枢。
5
Friedrich.Ratzel (1844~1904)
• 他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政治区域,是第一个在对 国家的比较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空间和位置影响 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 地理学的创建人。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6
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提供了殖民政策的理论依据。
• 国家的疆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出现移动或变更 的现象。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和生物进化过程中所 遵循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国家为了生存和强 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 对,它就会越过边界。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的土 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8
[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20世纪的世界“地缘政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20世纪的世界“地缘政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瓦尔根堡根据国家行为循环学说,对“国家有机体论”作了进一步阐发。
哲伦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夫提出的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生存空间论”
豪斯霍菲尔将“成长尖端”分为五类: 1)消失、被动的成长尖端;2)不活泼、退化的成长尖端; 3)永久、潜在的成长尖端;4)逐渐增长的成长尖端; 5)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扩展的成长尖端。
1901年,瑞典学者、德国哥德堡大学教授哲伦在《科学的政 治学》中首次使用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名称。
1914年,哲伦发表了《现代的诸列强》、1916年发表了《生 存形态的国家》和《世界战争的政治问题》,正式将地缘政治学 作为一个学科提出。
1920年,哲伦发表了《关于地缘政治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首倡用地理环境解释政治现象和事件。
“地缘政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地缘政治学萌芽于19世纪末。其创立者是德国莱比锡大学 地理学教授、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
拉采尔1896年发表的 《国家空间的成长法则》、 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 1900年发表的 《作为国民巨大源泉的海洋》, 是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基本理论: (1)“国家有机体论” (2)“生存空间论” (3)“成长尖端论”

第一章 地缘政治的主要学说

第一章 地缘政治的主要学说
用。著有《制空权》、《未来战争的可能面
貌》、《扼要的重述》。杜黑根据飞机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
空军建设和作战的理论,并首先系统地提出了
制空权理论,从而在世界军事理论家之林占据 了不可动摇的一席。
只要人类还是被束
缚在地球表面上,他的 活动就必须适应地球表 面所造成的条件。
飞机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 它可以用最短时间(沿直线)沿任何方便的路线 向任何地点往返飞行。人们在地球表面上不 能做任何事来干扰在三度空间中自由飞行的 飞机。历来规定和影响战争特性的一切因素 对空中的活动都是无能为力的。
1、 “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理论 2、 “心脏地带”学说与“边缘地区”学说 3、 马汉的“海权论”与杜黑的“空权论”
拉采尔·F(Friedrich Ratzel 1844~1904)
德国自然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民族学家,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844年 8月30日出生在卡尔斯鲁厄。从1866年起 学习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1868年 获博士学位。1876年任慕尼黑大学副教 授,1880年升为教授;1886年为莱比锡大学
谁支配着边缘
东半球的势力冲突有四类:地一是区在,大谁陆心就脏能
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二是在边缘控地制带欧内的亚各大势陆。
力之间;三是海洋势力与大陆沿岸谁之支间配;四着是西欧半亚
球的参与。
大陆,谁就掌
握着世界。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1914年)是美国杰出 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 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 完成了 “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
取得海洋大国地位的六个条件
地理位置适中 陆地形状合理 领土范围的大小 人口较多 民族性格 政府意向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杰弗里·帕克 英国 杰弗里 帕克
“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这将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海上强国的英国如何采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将推动法国与海上 强国联盟。 强国联盟。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以全球 战略观念, 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 第一人, 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一是把世界 当作一个整体; 当作一个整体;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 重要关系。 重要关系。
在欧洲, 在欧洲,东欧与枢纽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有两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是喀尔巴阡山北面的波兰平原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草原民族出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马与骆驼所带来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 ——的历史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才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我请求你 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是哥伦布以前 时代的情况。 时代的情况。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解析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解析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

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

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

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

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

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

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

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

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

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制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

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1904年1月25日,根据设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地理学 会的邀请,麦金德在会中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篇论文,由此宣告了这种具有重大世界战略意义 的新地理理论的正式诞生。麦金德的地理政治思想 对英国后来的世界战略观念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人类对其生存、活动所依赖的 地球空间的知识体系。 根据其学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地理学可以区 分为静态、直观、描述性的与动态、渗透主体目的 性、利益性的两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 的地理学科理论一般仅仅停留在这种静态描述的地 理学的层次上。地理理论的这种滞后,深刻影响我 们的世界战略眼光。而西方的地缘战略学却常爱讲 这样一个警句:“由于对地理战略的无知,给国家 利益造成的代价是难以估算的。”
由此,我们方可以深刻地理解,一个世纪以来 围绕中国问题的种种国际战争和斗争,其原因 究竟何在。我们也才能更深刻理解西方要中国 “和平演变”和不断进行战略性经济、政治封 锁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信仰马 克思列宁主义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存在。 从根本上说,西方大国的恐惧,是来自中国作 为一个具有严密社会组织,同时经济、技术现 代化的新兴大国出现于世界,将对西方列强的 世界霸权所必然构成的深刻威胁。
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地理上的“中 原”——中央平原这一概念,实际上恰好 相当于麦金德从全球范围所考虑的“世界 枢纽”或者“地理轴心”这个地线战略的 典型概念。
所以我认为,地缘战略理论在中国古典的政 治、军事理论中自有其渊源。甚至可以说, 政治地理学的雏形观念,实际是在古代中国 人的战略思想中最早形成的。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 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 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 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 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 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 用和美、苏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 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学战略模型,将世界分 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

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
一、构成地缘政治学的三大基础学说
1、麦金德——世界岛理论
①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②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
③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2、马汉——海权论
①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与能源运输之门;
②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与能源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经济与安全命脉;
③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经济与安全命脉,谁就(变相)掌握了全世界
3、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①谁(无论以武力还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
②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③谁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最强有力的挑战者
二、新时代的理论—地缘板块论
1、理论
地缘条件决定利益构成,而利益构成又决定制度设计
2、实现条件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形成,通常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板块属性相对完整,疆域的主体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地缘板块中——大型山脉和海洋,都会形成地缘屏障,影响彼此间的交流和融合;
第二,有一个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本部核心区,凭借核心区的强大力量,压制各边缘板块的独立倾向;
第三,帝国的形状要相对规整紧密,最好呈类块状结构,核心区位于正中。

这种结构下,边缘地区可以相对边界的接受核心区的影响力辐射,尽可能的降低中央政府控制其他板块的成本。

https:///p/b1121e48b658。

第一章地缘政治的主要学说

第一章地缘政治的主要学说

谁支配着边缘 地区,谁就能 控制欧亚大陆。 谁支配着欧亚 大陆,谁就掌 握着世界。
成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条件
处在大陆边缘,一面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相连
在另一面都应当面对海洋,有足够的海岸线
在历史上都不断受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 游牧民族的压迫 要有相对独立统一的主体文化
新世界岛地缘结构图
• 1. 无论主极还是副极,首先做的事情是控制自己的地缘 利益区。 • 2. 任何两个副极如何联合起来都会形成对主极地区(美 国)强有力的挑战,前提是另两个副极地区处于中立状 态。 • 3. 如果主极地区和其中一个副极地区结成同盟(暂简称 A同盟),则另外三个副极地区必须联合起来(简称B同 盟)才可以与之对抗。 • 4. A, B同盟之间可能达成均势,但作为挑战者的B同盟只 有在吸收三个“世界岛外围地区”中的一个之后,才有 可能形成战略优势。
第一个推论:一旦发生战争,为了保证国防, 必要和充足的条件是能夺得制空权。第二个推论: 为了保证国防,一个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应为着一 个目标,即在一旦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 夺取制空权。
国家就象大树,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国 家领土性质和所在区位),土壤决定了国家的 特征。大树(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 “生存空间”。
欧洲空间太小,在世界政治上将降到一 个次要地位。历史将由占有大陆区域的大国, 如美国、中国、欧亚的俄国、澳大利亚,南 美的大国所控制。
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 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 地缘政治家。本来是地理学家,后来也介入 政治理论与经济学。历任牛津大学第一任地 理系主任、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院长、英国 下院议员。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 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 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 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 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 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

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臸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

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

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

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

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

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

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

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

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臸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

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

直到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变化,地缘政治学又重新在学术界出现,而且在一些政治、外交的头面人物的言论中不断出现,特别是80年代经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外交家言论与文章中经常使用,已成为流行的政治词汇,这对地缘政治学的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这种曲折的历史与过程,对地缘政治学一词理解亦有不同。

例如,对Geopolitik与Geopolitics两词的说明。

在1994年英国出版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中对两词的说明就有差异。

对Geopolitik的解释是两次大战之间德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政治地理学中的派别。

该词源于瑞典学者基伦,他使用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理论和麦金德‚心脏地带‛概念形成其地缘政治思想,为德国的扩张主义的合理性提供荒谬的理论基础。

对于Geo-politics一词,词典中称这是地理研究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领域,它在说明国际关系结构中强调空间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它与Geopolitik不应混淆。

在我国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克著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字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译为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译为地理政治学。

其实,这两个字从渊源上讲,前者是来自德语,后者是前者英语译词,是同义的。

只是其历史原因,产生上述情况,为避过去之嫌,而采用两词含不同之意。

在我国采用两种汉语译词值得商榷。

一来增加名词混乱;二来地缘政治学一词已有较早历史,而目前国内、外报章杂志已普遍使用,另用新词反而造成不便,误以为不同学科;三来同一学科的不同流派很少使用不同学科名称。

近来,世界最有影响的《政治地理学》是英国学者泰勒(Peter J.Taylor)所著,该书对前者加上‚德国‛称为德国地缘政治学(German geopoli-tics),以此表示其一定时间内德国的一种地缘政治学派。

看来,其处理办法较为合理,比分为两个术语要好。

关于地缘政治学的定义,英国政治地理学家杰弗里〃帕克认为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也可以说是,从全球的空间背景上来观察其政治的格局及各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这种从全球的地理空间尺度上,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总体上,来研究各主要国家间或各集团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关系与格局的地缘政治学,简言之,即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在研究中,虽然对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分别加以考察,但这是为保证达到对整体的清晰认识;对单个国家看作是一块块的砖石,但对其探讨的问题却正是这些砖石所形成的格局和结构。

虽然其研究的主题和资料大量取自社会科学,但其使用的方法论与最终成果却是空间性的,地理的。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P.J.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首先,地缘政治学已成为表达全球大国间政治战略上的对抗与竞赛的通俗术语。

这种现象的形成,在西方得力于像美国的总统尼克松、布什和担任过国务卿的基辛格及作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等政界头面人物,他们不仅在语言中、著作中使用该词汇,而且通过当前国际上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与战略关系表达其地缘政治的思维和见解。

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地缘政治这个术语已摆脱过去那种贬义地位,成为表述世界战略形势与关系的简明概念之词和流行术语。

其次,在学术界,地缘政治学已不再是荒凉、寂寞和无人问津的领域,而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个热门领域。

这种现象特别是在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波黑战争等一连串国际重大事件与变动形势下,向政治地理学提出的诸多课题与研究领域。

大学里,政治地理课也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颇吸引人的学科,而物色合格的政治地理教员却成了难题。

同时,从80年代以来政治地理方面著作有明显增加,特别是英国学者泰勒所写的《政治地理学》,从1985年到1993年已出了三版。

由于其突破传统政治地理学的框架与结构,颇多创新,成为流行的地理著作与教材。

另外,对30年代的德国的地缘政治学也能给予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关于地缘政治学复兴第三个标志是,欧美大国的政党、议会和各种政治势力与集团对影响自己国家利益的各种国际事件、变革和关系、格局十分敏感。

其间并夹杂着彼此的政治利害关系,外交政策已成为竞选纲领的重要内容和非难对方的问题,甚至报刊辩论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经济、环境、资源、和平等问题已息息相关,并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地缘政治当然引起各国领导阶层、政治集团、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心。

地缘政治学的出现,如果从这一名词的出现起到现在还不足100年,如果从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出现起,也只刚刚超过百年,时间并不太长。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地缘政治的学说与理论亦有所发展,根据时间的发展与理论特点,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类:‚国家有机体‛论与海权论、心脏地带(即大陆腹地)与边缘地区学说,分裂的世界时期的地缘政治学。

二、‚国家有机体‛论与海权论(一)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拉采尔关于国家空间增长的七条规律已作为国家的政治地理的理论加以介绍。

其关于‚国家有机体‛论,实际是该论的总的概括,严格来说它是属于国家级的理论,而不是国际级的理论。

但是,考虑到它后来成为德国扩展主义地缘政治学一个理论依据,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以介绍与评述。

在地理学中,研究国家的政治地理现象时,一些学者早就注意一些王朝的兴衰、国家的兴亡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例如,14世纪时,阿拉伯的地理学家伊本-卡尔敦(Ibn—Khaldun,1332—1406年)就提出这方面的见解。

当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对科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对生物的进化论的解说,对统治了人们思想上千年的上帝造物的宗教神说以彻底地冲击,对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给予科学地解说,其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已成为生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对社会科学亦产生很大影响。

当时,社会科学界多接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并把它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生物的进化。

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H.斯宾塞等人。

他们认为,社会机体类似于生物有机体,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也如生物进化过程一样,因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法则支配。

因此,生物进化的规律也就是社会历史永恒的自然规律。

由此出发,他们认为,在社会中、个体之间、群体、种族或民族之间当然存在着合乎自然的,必然的适应和淘汰过程。

人类社会内的不平等、不同阶级的存在是自然和不可避免的。

这种思想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尽管这种思潮流行于一时,但是,进入20世纪后,则开始走向衰落。

由于拉采尔本人受到生物学方面的专门训练,加上社会达尔主义的广泛影响,所以,他在其著作中,特别是1896年完成的《政治地理学》著作中,采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应用与生物的类比方法来研究政治地理问题,把国家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从而形成其‚国家有机体‛论。

除去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外,拉采尔还受德国先前一些地理大师们的思想影响。

自康德以后,地理学总是与哲学有着密切关系。

在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对人类作用方面,康德一直特别感兴趣。

另外,康德虽然把地理学当成与时间科学的历史学相对而存在的空间科学,但是他又把历史看成是一种延续的地理过程。

这种整体论的思想与见解在德国地理界深有影响。

19世纪,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大师亦坚持地理的整体论。

洪堡从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观来认识其中各要素的总体相互关系。

李特尔认为,有机体的统一就像一个整体一样,由它自己的规律来支配。

正是在上述两种思想的影响下,拉采尔也主张地球是一个整体,而人类只是它的主要部分。

人类所以能成功,在其中生长和存在,正是因为人类也像生物的分布产生的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一样,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因此,拉采尔在其1897年出版的《政治地理学》中认为,国家像生物一样,是一种生物有机组织形式,其社会行为遵循生物规律。

国家也像生物一样,有一种相当于头脑的组织在操纵着自身活动。

它与人的个体并不一样,是通过国家的某种组织的命令规则而运转以保证其功能的实现。

拉采尔还认为,国家是有机体演变的产物,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土壤。

所以,一个国家的特征必然深受其所提供生存环境的国家领土性质和所在区位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成就的重要条件就是对其所在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同时,他认为国家有机体的生存和运行依赖于它所在环境,则如生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因此,‚国家有机体‛论和‚生存空间‛理论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因此,拉采尔认为,健全的空间有机体——国家——通过其领土扩张而增强力量是必然的。

在国家存在的过程中,拉采尔也借用生物的生长、斗争、演变和衰亡概念于国家,藉以表述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