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中学彭德国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教师要理解新的大语文观,把“一杯水”和“江河湖海”密切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拓展和延伸”环节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教材教”指引语文课堂教学向外拓展的目的不在外而在语文,语文课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向外“生活一番”,而是“利用可以利用向外拓展,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或者调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来学习语文。”所谓的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吃透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的拓展思维训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从情节、主题、题材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一、从情节入手延伸通过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理清童话故事的情节后,就可以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骗子的结局如何?”二、从主题入手延伸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就拿《蚊子和狮子》这一篇寓言来说,故事情节简单,主题明白易懂,但初中生学习这篇寓言,我认为不能简单的读懂故事,明确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曾经打败过大人物的人,最后却被小人物打败。而应就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得出不同的主题。如:从蚊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思考后就会明白:成功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或是在双方的较量中要学会抓住别人的弱点。那么从狮子的身上我们能读出这样的道理:别人向自己挑战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或是在与别人的较量中不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一篇简短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获得不同的启示,这样的拓展延伸,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让学生明白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学生受益匪浅。三、联系生活进行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它更应该跳出课堂,向生活延伸,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要学会珍惜第一次,还要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

的第一次都要大胆的去尝试?哪些第一次不能尝试?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四、向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处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他的话深刻揭示了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的确,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情”字,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有时就是一个个很好的“燃情点”,它可以在情感涌动的课堂上升华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斑羚飞渡》一课,在领悟老斑羚对小斑羚无私而伟大的爱后,我忍不住问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老羚羊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他们的心里都装着我们,爱着我们,她们是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父母”。从老羚羊到父母,学生的情感升华了,油然而生起对父母的敬爱、感激之情。随后的“爱在人间”故事会让大家迷失在爱的世界里。情感的升华、感恩的教育在情感拓展延伸处得到了落实。

五、从作家角度延伸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部分,将花和尙鲁智深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着,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鲁迅代表了中华民出最可宝贵的灵魂,他是超越时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独的。而学习鲁迅自传,则正可全面了解鲁迅。但学生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理解有难度。且《鲁迅自传》,写得又含蓄、沉着、朴实,学生始终无法与之对话和沟通。教学中我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阅读这样的评论文章,可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例行性思维和兼容并蓄的气度。六、从文体的角度延伸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

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进行拓展和延伸,才能很好地贯彻“大语文”的教育观,才能把“一杯水”和“江河湖海”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