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实习报告
![组织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a2135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e.png)
组织学作为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学的基本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在XX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组织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常用的实验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加深对组织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3. 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医学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基本操作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后的清理工作。
此外,我还熟悉了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如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2. 实验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以下实验技术:(1)切片技术:我掌握了石蜡切片、冷冻切片和火棉胶切片等切片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
(2)染色技术:我学习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阿尔萨蓝染色法、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等染色方法,并学会了使用染色机进行染色。
(3)显微镜观察技术: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细胞和组织结构,并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调焦、调光等操作。
3. 实验项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实验项目:(1)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2)观察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如皮肤、肌肉、心脏、肝脏等。
(3)观察胚胎发育过程,如胚胎的形态变化、器官形成等。
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组织学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多种实验技术,如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观察能力的提高在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时,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节,如何分析问题,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医学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册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e9e6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b.png)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册说到组织学与胚胎学,大家可能会想,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其实嘛,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发育过程。
想象一下,小小的细胞像是小小的房子,每个房子都有自己的功能,有的用来呼吸,有的用来消化,真是个小社会!而胚胎学呢,就是在观察这个社会如何从一个单细胞的“小窝”发展成一个复杂的“城市”。
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神奇?在实验室里,一切都得靠显微镜来帮忙。
显微镜就像是我们的超级眼睛,能看到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胞。
看到那些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比如说,心脏的细胞就像是一群在跳舞的舞者,整齐划一,又富有活力;而神经细胞则像是一张复杂的网,传递着信息,连接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细胞虽然小,但它们的力量可大着呢,掌控着我们的每一次心跳和每一个动作。
实验室的日子,忙忙碌碌的。
我们得准备切片、染色、观察,简直就像是在做美食,得有一系列的步骤才能最终品尝到美味的“细胞大餐”。
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尤其是染色这一步,得把细胞染得漂漂亮亮,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清楚。
染色不均匀,细胞的颜色像是过了季节的水果,色泽不佳,真让人捉急。
不过,别以为这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
总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切片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细胞“割”得稀巴烂。
这时候,心里就会咯噔一下,真想自个儿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转念一想,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咱们下次再来。
实验嘛,就是这么个过程,出错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胞的小秘密。
再说说胚胎学,那可是个更为神秘的领域。
看着一个小胚胎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你能想象吗?一个细胞慢慢分裂成数百万个细胞,接着它们各司其职,开始构建一个生命。
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每一个细胞都是这个奇迹中的一份子。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们有时候也会迷路,没跟上节奏,结果长成了畸形的部分。
不过,别担心,科学家们可不会轻言放弃,经过研究,咱们总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帮助这些小家伙找到正确的方向。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c2bc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3.png)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
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子邮箱:
完成日期:
实验一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
主体性质:
标本号:
材料:
染色:
教学要求:
梭形细胞
柱状细胞
椎体细胞
杯状细胞
图(一)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横切片,HE染色,10×40)
光镜下最浅层细胞核大,长椭圆形,染色浅为柱状细胞的细胞核;中间层细胞核较小,椭圆形,染色稍深,为梭形细胞的细胞核;最底层核小,椭圆形,染色深为锥形细胞的细胞核,核小为扁圆形或三角形,染色深的为杯状细胞的细胞核。
实验二固有结缔组织、软骨与骨
报告主题: 主题属性: 标本号:6# 材料:脱钙骨切片 染色:Schmol 氏法块染
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图一 骨单位 (脱钙骨切片、Schmol 氏法块染、10×40) 光镜下骨单位由多层骨板呈同心圆围绕中央管组成,骨单位之间有不规则排列的间骨板,骨板之间见棕黄色小腔即骨陷窝。
骨单位表面有一层黏合质为黏合线。
中央管 骨单位
间层骨板
骨陷窝 黏合线
实验三肌组织
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
标本号:#12
材料:人心肌切片
染色:HE
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闰盘
细胞
核
图一,人心肌纤维纵切面(人心肌切片,HE染色,10×40)
心肌细胞互相平行排列,但有分叉,彼此吻合成网,与骨骼
肌相比,心肌纤维的细胞境界不清楚,心肌纤维直径小,有
横纹但不明显:
图2为心肌纤维的横断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块,有的有圆形浅淡的细胞核,有的无核。
组织病理学实验报告
![组织病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22f8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a.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观察并分析常见病理组织切片,识别各种病变及其特点。
3. 理解组织病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包括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3. 染色剂:包括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4. 其他:切片刀、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酒精、丙酮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首先观察正常组织切片,了解正常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2. 观察病变组织切片:选择特定的病变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病变的特点、范围和程度。
3. 染色:对病变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突出病变部位和特点。
4. 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拍照和记录。
四、实验内容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 观察正常肝组织切片:观察肝小叶结构、肝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 观察正常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心肌纤维排列、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 观察正常肺组织切片:观察肺泡结构、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容物。
2. 病变组织切片观察-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胞浆内脂肪滴的大小、分布和染色特点。
- 观察心肌肥大切片:观察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和染色特点。
- 观察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肺泡腔内容物。
3. 染色- 对病变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变部位和特点。
- 对某些病变组织切片进行特殊染色,如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滴的分布。
4. 图像采集- 使用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拍照和记录。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组织切片: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染色均匀。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脂肪滴,染色浅。
3. 心肌肥大切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染色深。
4. 肺淤血切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容物增多。
六、实验讨论1. 肝细胞脂肪变性可能是由于长期高脂饮食、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
大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大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39f7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2.png)
大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大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般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以小鼠、家兔为例,系统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了解小鼠胚胎发育的特点,为动物学以及实验动物繁育等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小鼠胚胎、家兔胚胎;2.各类染色剂;3.小鼠和家兔胚胎的发育模型;4.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烧杯、自动切片机、烧瓶、pH计等。
三、实验步骤1. 将小鼠胚胎切割成三个侧面的片段,采用低温脱水剥离技术,将三个侧面分别涂上不同的染色剂,冷藏24小时,以保证染色物质的稳定性;2. 根据小鼠胚胎的发育模型,按照胚胎的发育阶段进行观察,记录每一阶段的胚胎外观特征,对各个发育阶段器官的发育规律、发育轨迹及发育情况进行评估;3. 根据实验所得的化学物质分析结果,运用测定的化学指标,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测小鼠胚胎的发育进程;4. 将家兔胚胎进行观察,根据胚胎的发育模型,按照胚胎的发育阶段进行观察,记录每一阶段的胚胎外观特征,对各个发育阶段器官的发育规律、发育轨迹及发育情况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1. 小鼠胚胎的发育阶段主要包括:卵黄囊期、胚胎期、子宫孵化期、胎兔期、新生期等;2. 从相关化学指标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小鼠胚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3. 家兔胚胎的发育阶段主要包括:胚胎期、子宫孵化期、胎兔期、新生期等;4. 各发育阶段的家兔胚胎形态差异明显,可以依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发育阶段及其细胞结构特征。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小鼠和家兔胚胎发育的观察,系统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熟悉了小鼠和家兔的胚胎发育特点,特别是认识到家兔胚胎阶段及变化的特性,为动物学研究以及实验动物繁育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4e4c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8.png)
一、实验名称:人体基本组织观察二、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2. 认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
3. 通过显微镜观察,加深对组织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用物:1. 显微镜及配套设备2. 人体基本组织切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 记录本及笔4. 比色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显微镜及配套设备是否完好。
(2)准备好实验用物,包括组织切片、记录本、笔等。
2. 观察上皮组织:(1)将上皮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
(2)注意观察上皮组织的细胞层次、细胞形状、细胞核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结构图。
3. 观察结缔组织:(1)将结缔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
(2)注意观察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纤维成分、基质成分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结构图。
4. 观察肌组织:(1)将肌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
(2)注意观察肌组织的肌纤维排列、肌纤维形态、肌膜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结构图。
5. 观察神经组织:(1)将神经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
(2)注意观察神经组织的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等。
(3)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结构图。
6. 实验总结:(1)对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组织结构特点进行总结。
(2)分析各种组织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1. 上皮组织:(1)细胞层次:单层、复层。
(2)细胞形状:扁平、立方、柱状、梭形。
(3)细胞核:圆形、椭圆形。
2. 结缔组织:(1)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
(2)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等。
(3)基质成分: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等。
3. 肌组织:(1)肌纤维排列:平行排列。
(2)肌纤维形态:长梭形。
(3)肌膜:包裹肌纤维的外层结构。
4. 神经组织:(1)神经元:具有胞体、树突、轴突等结构。
组织病理生化实验报告(3篇)
![组织病理生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8dcc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4.png)
第1篇实验名称: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目的:1. 观察肝细胞在损伤条件下的病理变化。
2. 分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形态学特征。
3. 探讨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的关系。
实验材料:1. 新鲜肝脏组织2. 10%甲醛溶液3.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液4. 碘液5. 显微镜6. 其他相关试剂和设备实验方法:1. 组织固定:将新鲜肝脏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固定时间为24小时。
2. 组织切片: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进行切片,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
3. HE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1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再放入碘液中浸泡1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放入盐酸酒精分化液中分化,直至切片呈现清晰的蓝色。
4.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变化,记录肝细胞损伤和脂肪变性的特征。
5. 数据分析: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1. 肝细胞损伤:观察到部分肝细胞出现肿胀、核偏位、胞质疏松等现象,表明肝细胞在损伤条件下发生了病理变化。
2. 肝细胞脂肪变性:观察到部分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大者可充满整个细胞而将胞核挤至一侧,表明肝细胞发生了脂肪变性。
3. 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讨论:1. 肝细胞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如肝炎、肝硬化等。
本实验观察到肝细胞在损伤条件下出现肿胀、核偏位、胞质疏松等现象,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2.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本实验观察到肝细胞在损伤条件下发生脂肪变性,表明肝细胞损伤可能诱发脂肪变性。
3. 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肝细胞损伤可能是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论:1. 肝细胞损伤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肝细胞损伤可能导致脂肪变性。
组织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70f8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3.png)
组织学实验报告组织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组织形式的观察和分析,探讨组织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组织文化的建设、领导力的发展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组织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各种类型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企业到政府机构,从非营利组织到社会团体,组织无处不在。
了解组织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提高组织的效能和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组织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实验一:企业组织形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首先选择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与企业高管的访谈和参观生产线,我们了解到该企业采用了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
虽然这种结构在管理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引入横向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创新等,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实验二:非营利组织的案例分析我们接着选择了一家非营利组织进行案例分析。
该组织致力于环保事业,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通过与该组织的志愿者和管理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平化结构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也存在决策权过于分散、协调困难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协调等,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实验三:组织文化的观察和评估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组织文化的建设和评估。
通过与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员工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组织文化对于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观察到一些组织存在文化建设不到位、价值观不清晰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培训等,以提高组织文化的建设和评估。
实验四:领导力的观察和发展最后,我们关注了组织中的领导力问题。
组织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2764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b.png)
组织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不同组织结构的特点,加深对组织学的理解,掌握组织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组织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显微镜2.切片玻璃片3.常用染色剂(如伊红染色剂、艾伯提交液等)4.盖玻片5.显微镜载玻片三、实验步骤1. 制备组织切片将待观察的组织样本处理后,用组织学切片技术制备切片。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待观察组织样本,如植物根尖、动物组织等。
2.用切片玻璃片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
注意刀片角度和切割力度。
3.将切好的组织样本放入含有染色剂的容器中,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剂的种类选择根据不同组织类型进行选择。
4.将染色后的组织样本取出,置于盖玻片上。
5.在盖玻片上滴一滴显微镜载玻片,并用力按紧盖玻片,使组织样本和载玻片完全黏连在一起。
6.用手轻轻拍打载玻片,使组织样本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避免组织样本移位。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1.将制备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调节显微镜光源的亮度和焦距。
2.通过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调节,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观察切片中的组织结构。
3.观察并记录组织细胞的形态特点、排列方式、核的形态和位置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植物根尖组织作为观察样本。
经过染色和制备切片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根尖组织的一些特点。
植物根尖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排列有序、细胞间距均匀的结构。
细胞的形态较为规则,呈长方形或圆形。
细胞质较为充实,细胞壁呈现出明显的纵纹。
在显微观察组织切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植物根尖组织中的细胞核。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内具有明显的染色体结构,是细胞的遗传物质所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根尖组织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形态特点,了解细胞排列方式和细胞核的位置与形态。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组织学实验,我们了解了组织学切片的制备方法和显微镜观察技巧。
骨骼肌组织学实验报告
![骨骼肌组织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83c9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c.png)
骨骼肌组织学实验报告Introduction:Skeletal muscle tissue is made up of long, cylindrical cells called muscle fibers. These muscle fibers are specialized for contraction and a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force and movement.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keletal muscle tissue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s of muscle contraction and overall muscular fun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To study the histology of skeletal muscle tissue, a sample of skeletal muscle was obtained from a suitable animal model, such as a rat or mouse. The muscle tissue was then fixed using a suitable fixative, such as formalin, to preserve its structure. After fixation, the tissue was processed, embedded in paraffin, and sectioned into thin slices of approximately 5-10 micrometers.The tissue sections were then sta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Hematoxylin stains the nuclei blue-purple, while eosin stains the cytoplasm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pink. This staining allows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cellular components within the muscle tissue.Once stained, the tissue sections were mounted onto glass slides and cover-slipped using a mounting medium. The slides were then observ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at various magnifications, such as 10x and 40x, to study the cellular and tissue-level morphologyof the skeletal muscle.Results: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skeletal muscle tissue appears striated due to its highly organized arrangement of contractile proteins. The muscle fibers are long, cylindrical cells with multiple peripheral nuclei. The cytoplasm of the muscle fibers, also known as sarcoplasm, appears pink due to eosin staining.Within the muscle fibers, myofibrils can be observed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long axis of the fiber. These myofibrils are composed of repeating subunits called sarcomer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muscle contraction. Sarcomeres appear as alternating light and dark bands, giving the muscle fibers a striped or striated appearance.The light bands, known as I band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the protein actin, while the dark bands, known as A bands, contain both actin and myosin. The region where actin and myosin overlap within the A band is called the H zone. At the center of the H zone, a dark line called the M line can be observed.Discussion:The observed morphology of skeletal muscle tissue is consistent with its function as a contractile tissue. The striations and organization of myofibrils within muscle fibers allow for efficient force generation and contraction. The peripheral nuclei within muscle fibers indicate the multinucleated nature of these cells,which is important for protein synthesis and cellular maintenance. Conclusion:The examin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tissue through histological analysi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its cellular and tissue-level structure. By 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muscle fibers, myofibrils, and sarcomeres, w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keletal muscle fun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in enabling movement and maintaining body posture.。
动物组织学技术实验报告
![动物组织学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3a4c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组织学的实验技术,掌握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基本操作。
2. 学习动物组织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动物组织学知识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动物组织学是研究动物组织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实验过程中,通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可以直观地了解动物组织结构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肌肉组织、青蛙皮肤组织、青蛙肝脏组织、青蛙肾脏组织、青蛙脑组织等。
2. 实验仪器:切片机、显微镜、染色缸、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剪刀、镊子、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组织切片(1)将青蛙组织浸泡在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2)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切片机中,切成5-10微米的薄片;(3)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70%、80%、90%、95%、100%的酒精依次脱水,然后用二甲苯透明。
2. 组织染色(1)将透明后的切片放入染色缸中,用苏木精染液染色5-10分钟;(2)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3)将切片放入盐酸酒精中分化,直至切片呈淡红色;(4)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分化液;(5)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染色2-3分钟;(6)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7)将切片放入95%、100%的酒精中脱色,直至切片呈无色;(8)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透明,然后用盖玻片封片。
3.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2)观察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如细胞形态、组织层次、血管分布等;(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蛙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肌纤维呈长条状,有横纹,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是动物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2. 青蛙皮肤组织:皮肤组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分为角质层、生发层和基底层,具有保护作用。
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负责营养和感觉。
3. 青蛙肝脏组织:肝脏组织由肝细胞构成,肝细胞呈多边形,具有分泌胆汁、代谢物质、解毒等功能。
实训报告万能模板组织学
![实训报告万能模板组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e546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7.png)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在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组织学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组织运作的实际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组织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分析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关键要素。
3. 培养组织分析、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一)组织结构1.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2. 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扁平化、网络化、模块化等。
3. 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和策略。
(二)组织文化1. 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价值观、行为规范、制度等。
2.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传播:领导力、团队建设、员工培训等。
3. 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三)组织变革1. 组织变革的动因:技术、市场、内部管理等。
2. 组织变革的阻力:员工、组织惯性、文化等。
3. 组织变革的策略:领导力、沟通、培训等。
四、实训过程(一)理论学习通过查阅教材、文献资料,对组织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掌握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核心概念。
(二)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要素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并总结经验教训。
(三)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共同探讨组织管理的最佳实践。
(四)实践操作模拟组织管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锻炼组织分析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实训成果(一)理论认识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要素在组织运作中的重要性。
(二)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锻炼了组织分析、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我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4bd0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4.png)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引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分支,它们通过研究细胞、组织和胚胎的结构、发育和功能,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基础。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所参与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思考。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小鼠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观察其发育情况和细胞结构的变化。
实验分为四组,分别是:组织培养基A,组织培养基B,生理盐水和对照组。
每组实验重复三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从小鼠体内取出早期胚胎,将其分为四组,每组10个胚胎。
然后,将胚胎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含有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接下来,我们将胚胎置于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每天,我们会观察和记录胚胎的大小、形态和细胞结构,并拍摄显微镜下的照片。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不同培养基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在组织培养基A 中,胚胎呈现出健康的发育状态,细胞结构紧密有序。
而在组织培养基B中,胚胎的发育较为缓慢,细胞结构松散,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而在生理盐水中,胚胎的发育几乎停滞,细胞结构严重受损。
对照组中的胚胎发育正常,细胞结构完整。
讨论与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培养基对胚胎的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组织培养基A中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能够提供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条件,从而促进细胞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而组织培养基B中的成分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结构的紊乱和异常。
生理盐水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胚胎的正常发育需求,从而导致发育停滞和细胞结构的严重受损。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局限性。
本实验仅使用小鼠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其他物种的情况。
同时,我们只观察了胚胎的发育情况和细胞结构的变化,对于胚胎内部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1a5d1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c.png)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小肠位于肛门和直肠之间,是消化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体表最小的器官。
大肠由十二指肠、回肠道及降结肠组成。
小肠为一种特殊部位的空肠、回肠及结肠段,是消化道中最大的器官;胃起到营养作用,可与小胃相配合吸收营养;小肠段含水分和矿物质丰富。
大肠系构成人体内免疫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有大约10%—15%是恶性肿瘤。
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非癌性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性腺癌(恶性病变)。
其主要病因为: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或食物过敏;环境因素对大肠的影响;饮食因素及滥用抗生素等综合作用引起。
临床表现可分为:①非癌性病变为非肉瘤样改变;②肿瘤性病变为肉瘤样改变;③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由感染、手术后所致。
一、小肠的解剖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运送营养、排泄粪便、储存粪便及排泄。
小肠为空肠,与大肠相连,在人体内扮演着消化器官的角色。
空肠包含一层粘膜,下具有毛细胞,由粘膜层和浆膜层组成,在粘膜层中还有平滑肌和神经纤维,以及粘液等血管组织。
小肠内含有肠系膜组织,包括肠系膜神经节,肠平滑肌以及肠粘膜上皮和上皮细胞;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组成,小肠上皮及神经纤维由小肠平滑肌和神经纤维组成。
小肠是体表最大的器官,由20多个器官组成。
其最大器官直径为1—4 cm。
各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胃在小肠上段(空肠和回肠)内与十二指肠相通;小肠在回肠处(结肠)与降节段内与肠道内有神经纤维相连;小肠对血液的吸收和转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二、组织学分析小肠的病理变化小肠的正常组织以单层粘膜和网状纤维构成,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质地较脆,很少出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呈层状排列,多层细胞排列紧密,分布均匀,但有部分细胞为粘液性细胞。
粘液细胞和浆细胞在小肠粘膜表面上分布,具有粘液分泌功能。
结肠:又称“空肠”,是大肠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结肠壁中央。
其结构特点是内层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之间存在一层很薄的脂肪或肠壁的筋膜,且不与肠壁相通。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276a88ccbff121dc36832b.png)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供临床、口腔、影像、预防、护理、中医、中西医、康复、针推、助产、检验、生物技术等专业使用班级:学号:实验室:姓名: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编写说明本实验报告针对不同平台、不同专业进行设计,主要目的为考量并检验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实验课后能够达到系统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对人体胚胎的发生、发育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有较系统的认识。
本甲平台包括临床、口腔、影像、预防专业;本乙平台包括护理及生物技术专业;本丙平台包括中医、中西医、康复、针推、检验等专业;专科包括临床、护理、助产、影像、检验等专业。
任务要求及成绩计算:1.本甲平台完成全部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5分+期中考试10分+标本考试10分+自主学习5分+实验作业5分,课堂表现5分)。
2.本乙、本丙平台完成组织学的全部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10分+标本考试2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作业10分)。
3.专科平台完成组织学的部分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10分+标本考试1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作业10分)。
组织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上皮组织作业: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图题及直线代表的结构名称。
日期:图1 图2图3 图4教师评语评分批阅教师日期组织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疏松结缔组织作业: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图题及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标本号:染色方法: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材料来源:日期:图5描述:教师评语评分批阅教师日期组织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软骨和骨作业:根据观察绘出一个骨单位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标本号:染色方法: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材料来源:日期:图6 骨单位()描述:教师评语评分批阅教师日期组织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血液作业:绘画各种血细胞,并简述其形态结构特点。
标本号:染色方法: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材料来源:日期:图7 血细胞()描述:教师评语评分批阅教师日期实验内容:肌组织作业:根据观察绘出骨骼肌细胞高倍镜图(纵、横断面)。
人体组织实验报告总结(3篇)
![人体组织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7749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7.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人体组织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了解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医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人体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同组织的特性和功能,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观察细胞和组织的技巧。
2. 了解人体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
3.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观察上皮组织:包括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
通过观察,了解上皮组织的细胞排列、细胞间质和特殊结构。
2. 观察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等。
通过观察,了解结缔组织的细胞、纤维和基质成分。
3. 观察肌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通过观察,了解肌组织的细胞形态、肌纤维和肌节结构。
4. 观察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通过观察,了解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突触和神经纤维的髓鞘。
四、实验方法1. 取材:从人体器官中取少量组织,制成切片。
2. 染色: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切片进行染色。
3.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皮组织:观察到的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较少。
鳞状上皮细胞呈多层排列,柱状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2. 结缔组织:观察到的结缔组织细胞散布在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细胞外液。
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和修复等功能;致密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软骨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功能;骨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 肌组织:观察到的肌组织细胞呈长条形,肌纤维呈束状排列。
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肌具有节律性收缩功能;平滑肌具有舒缩功能。
4. 神经组织:观察到的神经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较大。
神经纤维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六、实验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技巧。
组织学研究报告
![组织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698a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组织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组织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应用,并分析其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通过对组织学的综合研究,本报告总结了组织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引言:组织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结构、设计和行为的学科,它关注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学的研究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配方式。
良好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效率。
研究表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信息流动和快速决策,而过于层级化的结构则可能导致信息滞后和决策延迟。
此外,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组织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也至关重要。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并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表明,具有积极、开放和合作的组织文化的组织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因此,组织应该重视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
三、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动。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组织必须不断进行变革以保持竞争力。
研究表明,组织变革的成功与组织内部的沟通、领导力和员工参与密切相关。
透明的沟通可以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性和抵制情绪,有效的领导力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员工参与可以增强变革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
结论:组织学的研究对于组织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组织结构、积极的组织文化和有效的组织变革是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组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以提高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关注组织学在不同文化和国家背景下的适用性和差异性,以便为跨国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器官组织实验报告
![器官组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6a46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3. 通过实验,加深对器官组织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验原理人体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切片,可以了解其组织结构,从而推断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心脏、肝脏、肾脏、肺、胃等器官组织切片;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组织切片a. 将心脏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b. 滴加少量生理盐水;c. 盖上盖玻片;d. 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纤维、心内膜、心外膜等组织结构。
2. 观察肝脏组织切片a. 将肝脏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b. 滴加少量生理盐水;c. 盖上盖玻片;d. 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肝窦、肝小叶等组织结构。
3. 观察肾脏组织切片a. 将肾脏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b. 滴加少量生理盐水;c. 盖上盖玻片;d. 在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组织结构。
4. 观察肺组织切片a. 将肺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b. 滴加少量生理盐水;c. 盖上盖玻片;d. 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肺泡壁、肺泡间隔等组织结构。
5. 观察胃组织切片a. 将胃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b. 滴加少量生理盐水;c. 盖上盖玻片;d. 在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胃腺、胃壁等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到心肌纤维呈长条状,排列整齐,具有收缩功能;心内膜为单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作用;心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连接和支持作用。
2. 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到肝细胞呈多边形,具有代谢、解毒、分泌等功能;肝窦为毛细血管,具有物质交换作用;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
3. 肾脏组织切片观察到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管为单层上皮细胞,具有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间质为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 肺组织切片观察到肺泡为薄壁空腔,具有气体交换作用;肺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作用;肺泡间隔为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组织学病例报告
![组织学病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ab06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7.png)
组织学病例报告摘要组织学病例报告是一种通过病理学分析来描述和解释患者组织学特征的文档。
本文将以某例患者为例,详细介绍其病理学检查结果、病变描述和诊断等相关信息。
通过这个病例报告,我们能够了解病理学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1. 患者信息•名称:XXX•性别:女•年龄:50岁•病史:高血压、糖尿病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其他症状:无明显消瘦、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史:患者有长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持续治疗中。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病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生化指标: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血糖水平偏高。
4. 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了以下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波检查:发现左肾包块,大小约为2cm x 3cm;•腹部CT扫描:确认左肾包块,属实质性肿块。
5. 手术切除标本患者接受了左肾部分切除手术,手术切除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
5.1. 组织学检查结果•切除标本大小:5cm x 7cm x 5cm;•镜下观察:切除标本呈现肾实质性质地,边缘清晰,局部可见肿块;•形态学特点:肿块呈灰白色,质地中等,切面可见峡部和纤维化区。
5.2. 病变描述5.2.1. 主要病变•肾实质性肿块:位于左肾,大小约为2cm x 3cm,呈灰白色,质地中等。
5.2.2. 其他病变•肾峡部增宽:局部可见肾峡部增宽;•纤维化区:切面可见纤维化区。
5.3. 免疫组化检测对肿块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CD56:阳性;•EMA:阴性;•CgA:阳性。
6.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最终得出以下诊断:•左肾实质性肿瘤(略微中度恶性);•肾峡部增宽;•纤维化区。
7. 讨论该患者为一位50岁女性,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腹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左肾有包块。
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确定为左肾实质性肿瘤,同时观察到肾峡部增宽和纤维化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实验报告组织学实验报告篇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实验室遵义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2 实验一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3)实验二软骨与骨、血液……………………………………………………………7 实验三肌组织、神经组织 (10)实验四循环系统、免疫系统……………………………………………………13 实验五内分泌系统、眼和耳※…………………………………………………17 实验六消化系统……………………………………………………………………20 实验七呼吸系统、泌尿系统……………………………………………………24 实验八生殖系统、皮肤…………………………………………………………28 实验九胚胎学总论…………………………………………………………………31 ※实验十心脏发生 (34)※ 为护理学、药剂、药检、影像医学等专业免修内容前言(一)书写实验报告,是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基本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报告的规范式书写要求,克服过去使用单页实验报告纸易丢失、难保存、考核内容单一等缺点,我们根据《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细微结构和人胚发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应的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报告使用,希望能对本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绘图是组织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后,准确绘出简图,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便于复习记忆,绘图时要注意各部结构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一般用红、兰铅笔描绘常规染色的结构,用红色描绘嗜酸性结构,如:细胞质和纤维;用兰色描绘嗜碱性结构:如细胞核。
注意色调的深浅,笔道均匀,正确反映镜下的结构特点,图中注字要规整;引线要平行、对齐;最后在图下注明标本名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三)每次课实验报告要求在课内完成,下课前交实验指导教师批改。
本实验报告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妥善保管,期末统一收回给予评分。
(四)本实验报告可供我院各专业本、专科医学生及研究生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时选用,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书写科研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考分比例:实验部分:35 % 理论部分:65% 201X年8月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⑴实验日期:____ ___年___ _月 _ ___日实验目的:1掌握各种被覆上皮光镜结构的特点2掌握上皮细胞游离面、侧面的特殊结构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绘图:高倍镜下浆细胞填图与思考:1、根据被覆上皮的命名原则说出下图为何种上皮,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2、描述纤毛和微绒毛的异同点。
篇二:道路运输组织学实验报告模板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代码: 6011019 年级专业班 201X级交通运输交运1班学生姓名: 张晓文学号:31201X081201X02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何迪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名称: 计算机实验室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实验201X年 12月28日篇三: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生科B班实验课程名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师及职称陈穗文(讲师)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填报时间月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篇四:L1组织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实验报告<<组织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X年3月13日温度_11℃_ 篇五:组织学:交通设施通过能力实验报告交通设施通过能力实验报告院(系):交通运输学院指导老师:孙全欣张进川组长:周静 11252027 组员:张倩玉 11252026 杨枭 11252023洪鑫 11282034 李方 11252038 李星阳 11222039 郭丹 1125201X 目录一、交叉路口基本情况 61相关概念.. 73.3北进口 8三、具体观测报告 .. 103.1各数据测量方法 .. 114.1.1计算数据统计 . 165.2信号灯配时情况分析5.3.1车流结构5.3.2车流分布 215.4交叉干扰分析. 305.5.3北进口服务水平评价 .. 30六、交叉口组织的优化措施 .. 32八、附录 378.4人员分工 39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中关村南大街-大慧寺路的“丁”字形交叉路口的基本车流量、车道布置、信号灯配时、信号延时、交通干扰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个车道相互干扰情况,计算出现组织条件下的各车道和整个交叉口的通过能力,得出此交叉口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交叉路口干扰情况通过能力改进措施一交叉路口基本情况1.1 交叉路口位置、作用、车流基本情况我们此次调研对象为③号交叉口,即大慧寺路与中关村南大街交叉口,其中中关村南大街为主干道,中关村南大街为次干道。
该T型交叉口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南接万寿寺路,北通魏公村路与学院南路,东与大柳树路衔接。
中关村南大街车流量较大,大慧寺路车流量较小。
1.2车道及信号排列情况下图为该T行交叉口车道分布情况示意图,该交叉口北进口为4直行车道,(其中最右一条直行车道为公交车专用车道),1左转车道,(该车道为左转与U型转混用车道),共计5车道。
南进口为1U型转车道,3直行车道及1右转车道,共计也为5车道。
东进口则为1左转车道,1右转车道,还有1条在交叉口进口处,从右转车道分离出的非机动车道。
该交叉口每方向每种车道对应一个信号灯,其中右转车不受各方向车辆影响,因此未设置信号灯。
该交叉口信号灯分为高峰时段及非高峰时段两种,(双休日的信号与工作日非高峰时段的信号相同)。
其相位图如下所示。
东进口左转南进口直行南进口U型转北进口直行北进口左转图一工作日非高峰期信号灯相位图附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是市委决定召开的。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老干部工作会议和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X年全市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和党史工作,安排部署201X年全市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和党史工作任务。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及党史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重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了新加强。
通过采取民主集中制再教育、强化民主生活会的管理指导、狠抓“四个一”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水平,达到了务实、干事、成事的目的。
在认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充实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能力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干部进入县(处)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坚持对全市县处级班子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求实创新,干部制度改革有了新深化。
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根本依据,继续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4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
结合完成省委组织部的试点调研课题任务,研究制定了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干部人事制度。
完善了任前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了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干部考察预告制;在部分县(区)探索试行了干部选拔全委会票决制度和考察反馈制度;认真执行了县处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等,推进了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服务中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突破。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现实要求,加强了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和乡(镇)主要领导的培训,全年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1600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1182人。
适应掀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的新形势,对650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专项系统培训。
加大境(域)外培训工作力度,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130人。
加大对自学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在全市县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了“321”自学工程,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
注重年轻干部和县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派50人参与全市项目推进及挂职招商。
加大了人才工作力度,开展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调查,形成了我市“三方面”人才的综合统计资料和《松原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了人才工作的基本经验。
——夯实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
以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12”工程为重要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新的进展。
全市共建立新型经济组织1223个,致富“五好”支部、致富党员标兵、党员科技示范户不断涌现,村级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集体和改制企业党的建设在探索中得到加强。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党组织做到了应建必建。
街道社区党建有新成效,新建的101个社区都配备了支部书记。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各类党员管理的办法和方式,形成了《全市街道、社区党员管理办法》。
重点抓好五个发展党员工作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为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经验。
采取“书记讲党课”、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和电化教育等形式,坚持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和培训。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双胜利”、“双丰收”。
——扎实稳妥,老干部工作有了新成效。
坚持以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为主要目标,以健全落实离休费、医疗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为工作重点,通过强化措施,积极协调,促进了“三项机制”的落实和完善,确保全市离休干部离休费全部纳入各级财政或社保开支,离休费和医疗费保障覆盖面均达100%,解决历史陈欠医药费近60万元。
建立局长接待日制度、联系老干部制度和主动下访制度,加强了与老干部的联系和沟通。
因地制宜地加强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调整建立老干部党支部78个。
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利用报告会、座谈会、读书班、门球赛、演唱会等形式,丰富老干部政治文化生活。
——资政育人,党史工作有了新成果。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松原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并指导县(区)制定好工作规划,确保党史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开展党史教育,采取建立党史学习小组、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编发《松原党史信息》、发放党史教材等形式,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强化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全面搜集、认真整理了1919-1992年党史大事记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在松原活动大事记》(1992、6-2001、12卷),填补了松原无党史大事记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