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氨铵盐

合集下载

氨、铵盐 PPT课件 通用

氨、铵盐 PPT课件 通用
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 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是气体 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 气压把液体压人气体容器内,在玻 璃导管尖嘴处形成“喷泉”。
(2)成功关键:①气密性好;②烧 瓶干燥;③气体收集满,且在吸收 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
只要是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烧瓶口, 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满。
如何干燥氨气? 碱石灰
用途
1。制硝酸 2。制铵盐,如NH4Cl等 3。制纯碱——侯德榜制碱法 4。制化肥
5。致冷剂——液氨
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氨气: NH4+ +OH-=NH3+H2O B.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溶液混合加热:
NH4+ +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 +H+ = NH4+ +H2O D.氨气通入硫酸: NH3 +H+ = NH4+
2.已知氨水的密度为0.990g/cm3时,氨的质量 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0g/cm3时,氨的 质量分数为18%.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 5a%的氨水按等体积混合均匀后,混合溶液中 氨的质量分数为(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第二节氨铵盐精品PPT教学课件

第二节氨铵盐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6
4
实验现象:
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内壁 有白色固体附着;
实验结论: NH4Cl Δ NH3 +HCl
NH3+HCl=NH4Cl
2020/12/6
5
思考:1、NH4Cl加热分解的现象与以前学过的什么实验 现象相似,他们的本质是否相同?
2、如何分离NaCl晶体和NH4Cl晶体?
2020/12/6
B、五氧化二磷固体 D、碱石灰
2020/12/6
13
吸收尾气装置
2020/12/6
14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1、原理: 2 NH4 Cl + Ca (OH)2 加热 CaCl2+2NH3↑+2H2O
2、装置:固体+固体 加热制取气体 ——与制取O2相同
3、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
NaNO3+NH3 +H2O
2020/12/6
9
4、铵盐的检验 原理: 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检验方法: (1)、NaOH溶液法 (2)碱石灰法
2/12/6
11
实验室制氨气
2020/12/6
12
干燥管
U型管
思考:下列物质能用来干燥NH3的是( D )
A、浓硫酸 C、氯化钙固体
16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制氨气
加热 2 NH4 Cl + Ca (OH)2
CaCl2+2NH3↑+2H2O
2、氯化铵溶液与石灰水共热
NH4+ + OH– 加热
NH3 ↑+ H2O

第二节氨铵盐2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氨铵盐2精品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用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 逸出的氨气
铵与碱反应的性质利用之二
——NH3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
NH4NO3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 (NH4)2CO3分解产生的CO2,使制得氨气
含较多的杂质
KOH、Na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
利于产生NH3
高温下KOH、NaOH腐蚀玻璃能力更强
(2)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 固+固,加热
铵盐可作为氮肥,如何保存氮肥?
练习
下列物质分解后不留残渣的是 () (A)NaHCO3 (B)NH4HCO3 (C)NH4Cl (D)Cu(NO3)2
答案:B C
(2)、铵盐与碱的反应——都能产生氨气
实验: 10%NaOH
10%NaOH
(NH4)2SO4
NH4NO3
根据实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与碱反应: NH4++OH-=NH3·H2O==NH3 +H2O
结构
氨分子中有三个N—H极 NH4+中,4个键的键长、键角、 性键、键角为107º18´。分 键能都相等,键角为109°28′
子构型为三角锥型
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相关 互系
NH3
酸 碱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2、反反应应原装理置决:定 反应装置
1、 实验室制氨气时不用氢氧化钠固体来代替氢 氧化钙固体 2、图中的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应注意哪些问 题反?应装置:试管口向下倾斜
收集装置:导气管插到试管底部
若将棉花换为一个单孔橡皮塞可以吗?
3、装置中收集氨气的试管口的棉花的作用是什 么?你在以前学过的哪个实验中也用过棉花?
1、说明盐酸和浓氨水具有什么性质?
浓盐酸、浓氨水易挥发
2.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何现象? 白烟
3.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何现象? 无明显现象
写出与酸反应的方程式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浓氨水与挥发性酸相遇时均有白烟生成。
探究一:铵盐的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加热氯化铵固体
加热氯化铵固体的实验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
①试管中固体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
逐渐消失,
②试管口有白 色固体生成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
生成的NH3和HCl在试 管口反应生成N生成; ③石灰水变浑浊
实质: NH3 + H+ == NH4+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与O2反应 ( 氨的催化氧化)
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最低价,具有还原性,
能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高温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一步)
?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转移电子数为?

第5章第2节第3课时氨和铵盐

第5章第2节第3课时氨和铵盐

第5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氨和铵盐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

2.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1)喷泉实验①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①上述实验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2)氨与水的反应①氨气易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在氨水中:NH3·H2O NH+4+OH -,氨水具有弱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①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NH+4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NH3视为溶质。

①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①NH3↑+H2O,因此,氨水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3.氨与酸反应(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NH3+CO2+H2O===NH4HCO3。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H2SO4===(NH4)2SO4。

4.氨具有还原性(1)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催化剂①4NO+6H2O。

(2)氨气可被氧化铜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①N2+3Cu+3H2O。

知识梳理二、液氨、氨水、一水合氨的区别1.喷泉实验原理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①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氨水、铵盐PPT

氨水、铵盐PPT

8/5/2020
5
二、铵盐
由NH4+和酸根组成的物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都是晶体 都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所有的铵盐受热易分解
加热
NH4CL==NH3 ↑ +HCL↑ NH3+HCL==NH4CL
加热
NH4HCO3==NH3↑+H2O↑+CO2↑
注意:铵盐都是氮肥,由于受热易分解,所以储存
NH3+H2O
NH3·H2O
分析氨水的成分?
氨水有不稳定性:
NH4++OH—
加热
NH3·H2O==NH3↑+H2O
(2)NH3和酸的反应 HCL+NH3==NH4CL NH3+HNO3==NH4NO3
白烟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思考:为什么NH3容易和酸反应?
8/5/2020
(2)装置:同实验室制O2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或是润湿的红石蕊试纸
8/5/2020
8
(5)干燥: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或是碱石灰
(6)制NH3的其它方法:加热浓氨水 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混合
8/5/2020
9
第二节 氨 铵盐
8/5/2020
1
一、氨(NH3) 1、NH3的物理性质
(1)易溶于水 (2)易液化 (3)有刺激性气味 (4)密度比空气小 在标况下的密度为?
2、NH3的结构 (1)电子式: (2)结构式: (3)空间构形 (4)分子极性的判断办法:
8/5/2020
2
3、NH3的化学性质 (1)NH3和水的反应: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加热
②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H2O。+CO2+NH3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铵盐的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aOH。====NaCl+ NH3∙ H2O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C )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
装置是___C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 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②__④___。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____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6.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 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 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
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C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工业生产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氨和铵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氨和铵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实验成功的关键: a.NH3纯度尽可能高,且装满 ;b.烧瓶干燥; c.装置气密性 好;
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 ①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可进行喷泉实验。 ②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SO2、CO2、Cl2与浓NaOH溶 液,NH3与稀盐酸;
(2)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氨能否直接 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实验操作:将盛有氨气的集 气瓶倒扣在盛有氯化氢气体 的集气瓶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 实验原理: NH3 + HCl = NH4Cl。 应用:可利用此性质检验氨气管道是否泄漏。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
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 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 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
科学史: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 和氢气直接合成氨。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 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氨的含量 达到6%以上。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 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 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 新参与合成反应。
蓝色
产生NH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N_H__4_C_l_+__N_a_O__H_=_=_=_=_=__N_H__3↑__+__H__2O__+__N_a_C__l ; 离子方程式为__N__H_+ 4_+__O__H_- __=_=△_=_=_=_N__H_3_↑__+__H__2O____。 思考与讨论: 如何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2.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氨的性质及用途1.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3)化学性质2.氨水的性质3.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作□10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铵盐都是□01易溶于水的白色或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如NH 4Cl :□02NH 4Cl=====△NH 3↑+HCl ↑; NH 4HCO 3:□03NH 4HCO 3=====△NH 3↑+H 2O +CO 2↑。

(2)与碱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硝酸铵溶液反应) NH 4NO 3+NaOH=====△NaNO 3+NH 3↑+H 2O 。

氨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原理□0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收集方法□02向下排空气法。

3.实验装置1.根据NH3与H2O的反应原理分析: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提示: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NH3溶于水发生了反应:NH3+H2O NH3·H2O,所以氨水的主要成分为NH3·H2O,由于NH3·H2O NH+4+OH-,所以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①分子:NH3·H2O、H2O、NH3;②阳离子:NH+4、H+;③阴离子:OH-。

2.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提示:不能。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成氯化铵。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氨的性质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课件】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件】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对烧瓶热 敷或者用冷毛巾对烧瓶冷敷都可以引发 喷泉。
引发喷泉的方式:形成内外压强差
1、减小内压法 2、增大外压法
增大外压法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b 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 体呈喷泉状喷出,则 a、b 不可能是 ( C)
A.a 为 HCl 气体,b 为 H2O B.a 为 CO2 气体,b 为浓 NaOH 溶液 C.a 为 Cl2 气体,b 为饱和 NaCl 溶液 D.a 为 Cl2 气体,b 为浓 NaOH 溶液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碱,只有一 小部分发生电离。
NH3 + H2O
NH3·H2O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 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解析 氨水是混合物,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
2. 铵盐 (1) 概念: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NH4+ + OH-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注: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 氨水属于混合物,一水合氨属于纯净物;
b. 氨气属于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电解质。
△ NH3·H2O=====NH3↑+H2O
②与酸反应
NH3 + HCl = NH4Cl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烟是一种固体小颗粒 原因:NH3 与 HCl 相遇迅速反应生成 NH4Cl 固体小颗粒 思考: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

氨和铵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氨和铵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规律:大多数铵盐受热易分解生成NH3。
实验探究
【实验5-7】向盛有少量NH4Cl溶液、 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的三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并加 热(注意通风),用镊子夹住一片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铵盐与碱反应 NH4NO3+NaOH=△== NaNO3+NH3↑+H2O 溶液中反应实质: NH4++ OH- =△==NH3↑+H2O
2.化学性质
(1)氨跟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一水合氨不稳定 NH3·H2O=△== NH3↑+ H2O
拓展
氨气:高中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1.NH3·H2O化学式不能写成NH4OH。 2.氨水中除水分子外,含量最多的是NH3·H2O,但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 浓度时,视溶质为NH3。 3.氨水密度小于1g/mL,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非电解质 电解质
氨水
混合物
问题2:N以什么微粒形 式存在?
NH3
NH3•H2O
大部分: 小部分:
NNHH33•和HN2OH4+
例题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 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 可能是 ③④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 的气体a可能是 ①④⑤ 。
二、铵盐
情境:如图所示,碳酸铵、碳酸氢铵在太阳下放置,怎么越来越少?碳酸铵、碳酸氢 铵不耐热是怎么回事?

铵盐PPT课件

铵盐PPT课件
(4)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
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②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 试管口产生白烟。
➢棉花的作用:
通过浸湿稀硫酸起到环保作用。
➢干燥氨气的常用试剂:
①CaO、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②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实验室中其余的制氨气的方法:
A的化学式应该是_______N_H4_I_____;
A受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 NH4I=2NH3↑+I2↑+H2↑
3.用一种白色固体A和一种黄色固体B做如下 实验:①A与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 碱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气体C和极易 溶于水的气体D。②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E。E与C反应又生成B。③将D通入滴有石蕊 的水中,溶液呈蓝色,再通入E,过量时溶液 由蓝变红。④将E与空气混合通入装有催化剂 的灼热的玻璃管,气体出口处有白雾生成。 则(填化学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长城图片,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谁能说一说古代的长城主要起什么作用?(防御作用) 长城在古代防御外族入侵方面确实起了很大作用。然 而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入侵和现代化武器,长城已 渐渐失去以往的作用,但是不屈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因 为失去了长城的屏障而望天兴叹,相反,他们一直与 外敌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从 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 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的先辈是如何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
(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鉴别物质F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8-2 氨 铵盐课件 人教版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8-2 氨 铵盐课件 人教版

2NH3+3CuO 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

【状元心得】浓氨水与固体NaOH反应制备NH3的原理, 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NH3的溶 解度减小而放出。②NaOH吸水,促使氨气放出。③NaOH电 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中电离平衡左 移,促进NH3放出。
(8)氨水是很好的沉淀剂,可使多种阳离子:Mg2+、Fe3+、 Al3+、Ag+、Zn2+、Cu2+等生成沉淀,其中AgOH(或Ag2O)、 Zn(OH)2、Cu(OH)2等沉淀遇过量氨水会生成络离子而溶解, 如:Al3++3NH3·H2O===Al(OH)3↓+3NH4+
Ag++NH3·H2O===AgOH↓+NH+ 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利用此性质在实验室中可用氨水制取Al(OH)3和银氨溶液。
相同。
(3)收集方法 一般用 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 (4)干燥方法 一般选用 碱石灰 来干燥。 4.用途 是制造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制 冷剂。
二、铵盐
1.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结构
(1)NH

4
的电子式为
[H··HH····N··H]+,结构式为
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形 。
【错源探究】忽视通性中的特性 【错因分析】(1)A是制取氨气的装置,实验室常用固体氯 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NH4NO3受热易爆炸,Na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
于产生氨气,若不明白这些原理,容易答错。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第2课时 氨和铵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价态的角度,认识氨、铵盐的性质与转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设计实验,如氨的性质实验、制备实验,铵盐的性质实验及铵离子的检验等,实现氨的转化与生成,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1)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容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2)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打开橡胶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原理解释: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反应的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2)氨与酸的反应两根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反应方程式为NH 3+HCl===NH 4Cl 。

(3)氨具有还原性①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NH 3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②氨可在加热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3CuO=====△3Cu +N 2+3H 2O 。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 3溶于水发生反应:NH 3+H 2O NH +4+OH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 3为电解质(×)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 +4(×)液氨、氨水的区别名称 液氨 氨水 物质类别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粒子种类NH 3NH 3·H 2O 、NH 3、H 2O 、 NH +4、OH -、H+主要性质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氨、铵盐 PPT课件1 人教版

氨、铵盐 PPT课件1 人教版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将氨气通入硝酸或硫酸中,写出反应 的方程式: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HCl = NH4Cl
实质:
NH3 +H+ =NH4+
利用该性质工业上可制氮肥
4. 氨气的用途
性质特点
易液化,液氨 汽化时吸热
易溶于水 跟水反应 碱性(跟酸反应)
NH3·H2O
NH4++OH-
氨水中的微粒: 3种分子: H2O、NH3、 NH3·H2O 3种离子: NH4+、OH- 、H+
NH3·H2O = NH3 ↑+ H2O
⑵ 氨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思 考 氨气是否与所有的酸反应都有白烟生成呢? :
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 反应才有白烟生成 (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
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 冷车间液氨储存罐破裂,造成大量氨气 泄露,整个厂区被一片白雾笼罩,厂区 内寒气逼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 刺激性气味,令人眼睛刺痛,连呼吸都 感到困难。消防员赶到后,马上展开了 救援工作……
第二节 氨 铵盐
一、氨
1. 氨的结构

氨 铵盐ppt课件

氨 铵盐ppt课件

2NH3
二、实验室制法
加热
NH4Cl+Ca(OH)2
CaCl2+2NH3 +H2O
装置类型:固+固 加热 气体
装置
向下排气法
减少氨气的扩散
加热
固体
气体
制取氨气,也可以用
加热
NH3•H2O
NH3 +H2O
收集氨气应使用 向下排空气法 法。
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气? 否
如何检验烧瓶内的氨气已经收集满?
HCl
NH3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NH3+HCl=NH4Cl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可利用该反应来鉴别氨气或氯化氢
NH3 +HNO3 =NH4NO3 2NH3 +H2SO4 =(NH4)2SO4
小结:
氨气+酸=铵盐
(3)氨与氧气反应
催化剂
4 NH3+ 5 O2 加热 4 NO+ 6H2O 催化剂可以用铂(Pt) 该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或接触氧 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换能作用:感受器受刺激后,可以将各种刺激形 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感受器电位:由适宜刺激引起感受器细胞膜产生 的去极化电位(视觉例外)。 特点:局部电位; 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的大小成比例; 可以总和,无全或无现象;呈电紧张性扩布。
(三)感受器 的适应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纤维 的冲动频率减少或主观的感觉减弱或消 失的现象。
境刺激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 2、所接受的刺激的性质分类(五种): 机械、温度、伤害性、电磁、化学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 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的刺激形式最为敏 感,感觉阈值最低。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 觉阈(sensory threshold)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随堂训练
一 喷泉实验探究
重难归纳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装置。
(1)原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
压强差,则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
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课前•基础认知
(2)装置。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2.实验成功的关键。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3.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5.检验是否收集满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另一种方法是用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说明已收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B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
N
解析:检验
时,先将固体物质溶解,用到蒸馏水;再向溶
液中滴入碱液,用到NaOH溶液;加热检验是否产生NH3,用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反应容器口。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瓶底部淋一些热水;用冰袋包住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少量
酒精等。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特别提醒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名称
液氨
氨水
纯净物(非
物质分类
混合物(NH3·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氨铵盐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填空题(共3题,题分合计10分)
1.镁可与铵盐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实验的现象填入空白处:
(1)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不要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将一束细铜丝灼热后立即放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氨气
(1)制取氨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制取和收集时还必须进行的操作及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共3题,题分合计9分)
1.常温常压下,在体积相同的容器中,下列各组的两种气体混合后,容器内压强最大的是
A. 2 mol氨气和1 mol氯化氢
B. 2 mol硫化氢和1 mol二氧化硫
C. 2 mol一氧化氮和1 mol氧气
D. 2 mol二氧化氮和1 mol氧气
2.下列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 氨气
B. 氯化氢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3.将标准状态下22.4L氨气与11.2L氯化氢混合后,气体的分子量为
A. 23.5
B. 17
C. 36.5
D. 26.75
三、多选题(共3题,题分合计12分)
1.氢化氨(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氢化铵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氢化铵是离子化合物
B. 氢化铵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C. 氢化铵与水反应时,氢化铵是氧化剂
D. 氢化铵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
2.遇浓氨水能冒白烟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硝酸
C. 浓磷酸
D. 浓硫酸
3.将20 mL氯气和氨气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已知参加反应的氯气比氨气少5 mL(同温同压下),则混合气体中氯气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
B. 2∶3
C. 3∶8
D. 3∶17
四、实验题(共4题,题分合计29分)
1.已知氨气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 + 3CuO3Cu + 3H2O + N2),纯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下面是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提出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几种方案
A.硫酸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B.浓氨水逐滴加到新制的生石灰水
C.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化合D.加热分解氯化铵固体
你认为其中较简便易行的方案有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氮化镁的方案有以下两个。

分别见实验方案的装置图(夹持及加热仪器没有画出)。

且在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均已排除。

[方案一]
①该实验完成后,能否得到纯净的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简述理
由。

②装置C的作用是。

[方案二] 已知:6NH3 + 3Mg 高温
3Mg(NH2)2 + 3H2 ↑
得分阅卷人
①该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 + 3CuO3Cu + 3H2O + N2),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

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氮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

填空和回答问题:
(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甲乙.
(2) 具体说明不能制得氮化镁的原因(如两个方案都能制得氮化镁,此小题不用回答).
答:。

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
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4.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为NO、CO2和H2S,不用任何试剂,如何鉴别?简要叙述鉴别过程。

第二节 氨 铵盐答案
一、填空题(共3题,合计10分)
1.4726答案:Mg + 2NH 4+
+2H 2O = H 2↑+ 2NH 3•H 2O + Mg 2+
2.219答案:(1)有大量白烟产生
(2)铜丝在氯气里燃烧,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
(3) 镁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有黑色固体物质附着在集气瓶内壁
3.232答案:(1)NH 4Cl (或(NH 4)2 SO 4)和熟石灰(Ca(OH)2)
O
+2H 2NH +CaCl Ca(OH)+Cl (2)2NH 2322
4 △
(3)点燃酒精灯加热,用大试管收集时管口应放棉花,在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已收集满(或用沾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即已收集满)
二、单选题(共3题,合计9分)
1.4869答案:D
2.4859答案:A
3.4861答案:B
三、多选题(共3题,合计12分)
1.4901答案:BC
2.4860答案:AB
3.4864答案:AD
四、实验题(共4题,合计29分)
1.59答案:A 、B ;(NH 4)2SO 4 + Ca(OH)2
CaSO 4 + 2NH 3↑+ 2H 2O
2NH 3 · H 2O + CaO = Ca(OH)2 + 2NH 3↑+ H 2O(或NH 3 · H 2O CaO
NH 3↑+ H 2O)
[方案一]
①不能;由于在F 装置后缺少一干燥装置,部分Mg 3N 2将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导致产品不纯。

②做安全瓶,防止装置D 中的水倒吸。

[方案二]
①由于与镁粉反应的氮气中混有氨气,且氨气也可与镁粉反应,造成产品不纯。

②可将装置D 换成一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在装置C 与装置D 之间加一安全瓶。

或在装置C 与装置D 之间顺序加入安全瓶和装有水的洗气瓶。

2.94答案:甲不能,乙能
甲方案中反应产生的NH 3全部被H 2SO 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3.122答案:(1)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4.173答案:打开三瓶气体的瓶塞,瓶口有红棕色气体的一瓶为NO ;有臭鸡蛋味的气体逸出的一瓶为H 2S ;余下一
瓶为C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