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新课改实验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化学新课改实验的几点思考

[摘要]化学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

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进行化学新课程改革,有效把握教材,科学选择教辅,才能开展新的化学教育局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问题;方法

江西省下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就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八个模块。必修课程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模块。

到目前为止,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效果如何?笔者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认为本省的考试大纲到目前为止还没出来,新课本的深广度难以把握。如果根据教辅材料把知识拓宽加深,教学内容多且课时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内容系统性太差,没有老教材系统性强。像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老教材是以元素周期表为核心进行组织,进一步推广到全族元素的性质,逻辑性很强;而新教材的内容给人感觉太散了,如氯气的性质在必修1中,而溴和碘的知识则安排在必修2中,相互的联系就不强了。

3.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删除了学生实验,增加了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动手能力是否会变弱?另外课本上学生探究实验能否顺利开展?

4.部分教师认为上课能听懂,但下课后题目就不会做了。进而怀疑自已的学习能力或质疑老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一、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在老课程中,对高考深广度的理解有个顺口溜,叫做“广到边,深到底”,这也是大多数高中老师的法宝。那么在新课改中是否还能适用呢?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深广度的:“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其实深广度在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确,必修的两本书共八章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也是非常浅显的,教师不应该在高一加太多知识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化学太难,从而失去化学兴趣。如课本提到粗盐的提纯,介绍了粗盐中常混有哪些离子,然后介绍了这些离子需要用哪些试剂来除去,但并没要求加入的先后顺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基本知识。

二、如何选择教辅材料

面对新课程,教师就面临教辅材料如何选择的问题。处理不好会

造成学生学得高兴但做题痛苦,教师盲目补充知识,以至课时不够的局面,严重时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辅材料应该紧扣课本内容,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宜过高提高到高考程度,数量上尽可能适中、少而精;对不适舍的题要大胆删改。

三、如何看待新教材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许多教师仍喜欢老教材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因为用得习惯了,看到新课程,感觉不一样了,没系统了。其实这是观念上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首先改的就是教育教学的观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设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于必修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基础,其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是从六本选修课本中抽出基础的知识,介绍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常见的、接触最多、用途最广的。像氯气、氮气、硫、甲烷等这些生活常听常的,就放在必修中介绍。

对于选修模块,则建立在必修的基础上,旨在拓宽学生选择的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不管内容如何,其组织线索和老教材一样,都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应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并渗透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四、如何开展新课改中的实验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方式。而探究性实验就是本次课改中重要而具体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

的变化。正如新课程标准中说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今年新课程改革对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有挑战就有机遇,而教师想要把握机遇,首先就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所以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正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