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 )和( "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2011级四班第一组一、魏晋时期的教育背景:1、政治: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2、经济:庞大的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田池布千里”3、文化:儒学日渐衰弱,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高度发展;经学为土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主要依据(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1、魏的学校教育:太学、地方学校、律学2、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3、效果:成就有限、继两汉教育发展高峰期后转入低谷期(二)两晋时期的官学教育1、西晋的中央官学:太学、国子学2、东晋的中央官学:设太学、复制国子学(两学并存首次出现于东晋官学系统中)3、教育内容:儒家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周易》、《尚书》、《古文尚书》、《毛诗》、《周官》、《礼记》、《左传》、《论语》、《孝经》4、两晋中央官学比较:5、国学不突出的表现:学校管理松弛;学官中缺乏名师(东晋尤甚)6、两晋的地方学校:热心的地方长官(eg:张轨,立学校、置儒林祭酒……)7、十六国的学校:赵石勒:设立太学、命郡国立学官赵石虎:复置国子博士、助教慕容皝:立东庠与旧宫(长子:立小学)姚兴:立律学与长安效果影响:为后来的北魏教育奠定基础,推进各名族封建进程,加速各少数名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伐,促进各名族的大融合(三)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1、私学成为主导的教育形式2、特点: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皆在教授之列;开办的私学多元化。

3、与两汉比较:体系不够完备,但教学内容广博、设置地域广袤性质多元化。

二、南朝的学校教育(一)宋与齐的官学教育1、宋朝学校教育:元嘉时期○1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四馆并列○2学制:玄学、史学、儒学并列宋明帝时期:总明观:藏书、研究、教学。

2、齐朝学校教育:制立国学学官:沿宋制,设有祭酒、博士、助教明帝时期:不重儒学,“学校虽设,前轨难追”(二)梁与陈的官学教育1、梁朝学校教育:五馆、集雅馆、国子学、士林馆、律学2、陈朝的学校教育:教育方式:以儒经为谈资进行诘辩专科教育:律学(三)南朝的私学教育特点:1、私学开办者成分较为复杂2、教学内容多元化3、特殊性质的家学得到较大发展三、北朝的学校教育(一)北朝的中央官学1、北魏的中央官学:明元帝:仿汉晋的学制、儒学思想为统治思想、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孝文帝建立皇宗学、改中书学为国子学;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宣武帝:官学教育趋于衰落;孝明帝:诏立国学;孝武帝:国学瓦解2、北齐的中央官学:表面崇儒兴学,实际唯置国子一学;贡献:设置国子寺3、北周的中央官学(二)北朝的地方官学1、儒学教育比南朝发达,非儒学教育不及南朝2、较为发达的表现:统治者对地方设学的重视;学制的完备3、教学内容:以经学为主,不掺杂玄学因素(三)北朝的私学教育1、背景:被禁绝,却依然得到较大发展2、特点:学校规模、数量和设置地域方面胜过南朝;私学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对于经典好尚,儒学教育不受玄学影响四、魏晋玄学教育思想(一)玄学1、定义:兼容儒道而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形式上复活了老庄思想,并以此来诠释儒家经典。

中外教育史第5节: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第5节: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教育

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3
董仲舒认为,养士和选士是分不开的。靠选举、贡贤, 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经过考核再分别
加以录用。这样,人才就不至于被埋没而充分发挥其
作用。于是,董仲舒提出了设立察举制的建议。实行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汉武帝推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实际 上是董仲舒思想的具体化。董仲舒的 对策对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产生了 深远影响。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 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儒家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依据。
1 2
罢黜百家,推崇儒学 在董仲舒看来,无论是养土还是选士,必须有统一 的标准。否则,百姓殊方,法制数变,君主无所持, 百姓无所从,仍不能实现人心归顺,天下统一。这 一政策不仅使养士和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从 思想理论上奠定了汉王朝巩固封建统一大业的基础,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兴太学以养士 董仲舒认为,兴教化的根本在于培养和选拔有贤德的 人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国家之治就是一句空 话。因此他提出了“兴太学以养士”的政策。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李斯在提议禁私学和 焚书之后,紧接着提出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 师。”就是说,秦在禁止 《诗》、书百家语后, 唯一允许学习的就是法 令,法教的任务由执法 的官吏来担任。单纯地 实行法教,并且以执法 的官吏为师,结果必然 是以法代教,失去了一 般意义上的教育。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 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请在此 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 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 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请在此 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 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F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F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博士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仪”者任之。
293年明确了国子学的入学资格,规定官品第五以 上的子弟方能入学。
国子学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 权,严格士庶之别的愿望。
13
(二)东晋的中央官学 东晋时期的统治者有心重建太学和国子学,
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其学官和生徒人数 较少。 两晋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学占据主导 地位。东晋时期经学受到玄学的影响,且两 晋的经学几乎被古文经学所占据。
16
(四)十六国的学校 十六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由于各少数民族
统治者的倡导,仍然处于恢复和发展中。虽 然它们大多沿袭魏晋的教育模式,并无多大 独特性,而且由于战争和佛教的兴盛影响了 学校教育,但它们为北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推动了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加速了 各少数民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伐,在促进各 民族的大融合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太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与两汉太学中 今文经学垄断教学不同,此时是古文经学占据优势。
魏太学虽办太学数十年,但未能革除颓废之态。原 因:
(1)学官遴选不精,生源择取不严; (2)学官升迁及官员考选制度有弊;
8
2.地方学校 曹操,203年颁布《修学令》,要求“郡国各
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 而教学之”。 州设文学从事,郡设文学掾,县设校官掾, 以主持地方学校。
9
3.律学 曹魏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 227年,尚书卫觊尚书请求置律博士,教授各
官吏法律诉讼之学。 这是我国律学设置的开端,打破了经学一统
的局面。
10
(二)蜀、吴的学校教育 蜀国立太学,置博士学官。州设州学。 吴立国学。
11
二、两晋时期的官学教育
两晋(西晋,265-316年;东晋31 第一:学校管理松弛;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知识讲解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知识讲解

填空题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5、氏族公社末期,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6、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9、孔子认为,要复礼,关键是要克己,即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

10、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1、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12、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

13、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思路的教育家是孔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课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课件
人才已名不副实。 • 汉末兵连祸结,人民背井离乡,乡举里选
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 发展过程 • 始设于魏文帝时期 • 初期重视人才的才能 • 后仅重视门第
➢ 评价: • 取士不再由州郡牧守兼任,而由专职的中正
官从事,这是对乡举里选的新发展。 • 取士工作从政权中分化出来,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在组织上为科举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 人才选拔大权为世家大族所把持,限制了庶
Thank you!
➢ 2.家庭教育的原则 • 严慈相济 • 同等爱护 • 重视通用语言学习 • 进行道德教育
(四)学习态度和方法
➢ 学习态度 • 为己而学 • 虚心学习 • 珍惜时光,不可以老废学 ➢ 学习方法 • 勤学 • 切磋、问学 • 眼学
• 眼学
• 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方面。 对于书本知识,必须阅读典籍,查考原文, 如此方可信受、转述。源探本的功夫方可信实。
• 这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文官考试任用 合一的制度。
• 把太学分为预科和本科两个阶段,每 两年考试一次,层层筛选,这无疑有利于 提高和保证太学质量。
2.两晋时期的教育
咸宁四年(278年),晋武帝初立国子学。 教学内容与太学一致,学生来源不同:太学学 生主要是六品以下一般贵族子弟,而国子学学 生是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在太学外设立国子 学,使官学多样化,等级性也更加明显。国子 学设立的目的是满足士族地主的教育特权及严 格士庶之别的欲望。
3.南朝的学校教育
• 四馆并列:元嘉15年(438),征召名儒雷次 宗至京师,开儒学馆于京郊鸡笼山,置生百余人。 翌年,丹阳尹何尚之设立玄学馆,太子率更令何 承天立史学馆,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馆。
• 总明观:泰始六年(470),宋明帝立,分为 儒、道、文、史四科,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 一体的机关,且总领四科,管理上更加完善,也 使原来四个单科性质的大学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 中试行分科教授的制度。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博玄的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人性论 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 治国安邦 教育看成政治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 论学校教育 人才的造就主要得力于学校,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 论道德教育 进行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以深入的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礼义之教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它是维护统治的屏障。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因善恶以训诫”是 道德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与方法。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 发展又能促进道德的培养
十六国的学校 由于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倡导,仍然处于恢复和发展中,为后来北魏教育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推进了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各少数民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 伐,在促进各民族的大融合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魏晋时期的私学 私学成为占主导的教育形式 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 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家在教授之列 开办的私学多元化,道家、天文、占卜等均有私学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论士大夫教育 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知识 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治国人才 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德育方面,他承袭了儒家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
北朝儒学教育较少受玄学影响,对于经典的好尚也与南朝不同
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以顺应天性自然发展为教育旨归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学家论述教育问题的起点。首先他们秉持自然无为观。其 次,他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便是合理的,根本不需要后天教育的改造 以“真性”“无为”为理想人格 偏才、兼才、圣人是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格 顺应自然的道德教育论 道德教育的起源 顺应自然的道德教育法则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性情 因循自然无为的发展进程 自然主义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无为的方法,教育只能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5、6章【圣才出品】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5、6章【圣才出品】
2.“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 A.宋 B.齐 C.梁 D.陈 【答案】A 【解析】泰始六年(470 年),宋明帝以国学既废,诏立总明观(亦称东观),置祭酒, 设儒、道、文、史四科,每科置学士 10 人,其他还置有正令史、书令史、幹、门吏、典观 吏等吏员数人。总明观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而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
3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 A.玄儒文史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 C.文史律算四馆 D.文史书算四馆 【答案】A 【解析】自汉代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南宋时,在学校制度方面进行分科教学,设 立研究老庄学说的玄学馆,研究古今历史的史学馆,研究辞章的文学馆以及研究经书的儒学 馆等,这种分科设学的做法,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
6.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养士求贤 【答案】C 【解析】东汉末,察举制度走向穷途末路,改革选士制度势在必行。三国时期曹操采用 “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九品中正制事实上已经产生,之后,曹丕为取得士族支持,由吏 部尚书陈群重申和修订了九品中正官人之法,明令推广,这时才作为选士法肯定下来,在此 后的三百多年中,遂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

5.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 A.鸿都门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国子学 【答案】D 【解析】晋武帝咸宁二年(276 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 年),设置国 子祭酒、博士各一人。惠帝元康元年(291 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学,而太学 则成为六品以下的子弟求学之所,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制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 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 育
02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0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 育
04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 育
0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教育
06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 育
目录
07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 的教育
08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09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 争前的教育
010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 代转折
011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012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 期的教育
目录
013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 时期和20世纪20年 代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
015 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教育
014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 期的教育
第一节 “五四” 新文化运 动对封建 教育的批 判与变革
0 2
第二节 新文化运 动影响下 的教育思 潮
0 3
第三节 学校教学 方法的改 革与实验
0 4
第四节 1922年 “新学制”
0 5
第五节 收回教育 权运动与 教会教育 的变革
0 6
第六节 新民主主 义教育的 发端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 育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0 1
第一节 国民政府 时期的教 育政策
0 2
第二节 国民政府 的教育制 度和管理 措施
0 3
第三节 国民政府 各级教育 的发展
0 4
第四节 杨贤江的 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二、两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西晋(265——316年):和平时间长,国学较东晋发 达。
东晋(317——420年)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 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 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 “阀”,右边的叫“阅”, 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 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 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 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 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 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 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 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
太学办理不善:学官选择不精;学官升迁及官员考选制度有弊;考试不 得法。
地方学校:
“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 造而教学之”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F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F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二)陈朝的学校教育 陈武帝在位时,舍身佞佛,不谈兴学之事。 文帝即位初期,建立国子学,国子学学生皆 为王公子弟,皇太子也入学受教。 国子学在建制上多因袭梁朝。 教学内容深受清谈玄学影响。 教学方式也不过以儒经为谈资进行诘辩而已。 陈朝国子学处于不振状态。

梁陈的专科教育主要是律学。陈沿袭梁朝制 度置贵胄子律博士,属廷尉。 陈朝的国学时兴时废,立学时间大多不长, 总的趋势是日渐衰落。

国子学的教学除有学官讲授外,还允许学生 开讲。 国子学的教学内容除汉晋人所注经典外,梁 武帝本人所著《孝经义》、《孔子正言》等 也置学官,并令生员专门修习。 4.士林馆 公元541年,立士林馆,延集学者,是一个讲 学与研究合一的机构。

5.律学 公元505年,设置胄子律博士,进行讲授。 梁朝的五馆、集雅馆、士林馆都是以五经为 讲授内容,但分设并立,以解决不同出身不 同程度者的学习需要。



国子学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 权,严格士庶之别的愿望。
(二)东晋的中央官学 东晋时期的统治者有心重建太学和国子学, 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其学官和生徒人数 较少。 两晋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学占据主导 地位。东晋时期经学受到玄学的影响,且两 晋的经学几乎被古文经学所占据。

三、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魏晋时期私学一方面承继了汉代私学的传统,但另 一方面也呈现出时代特色:
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 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皆在教授之
列; 开办的私学多元化,道家、天文、占卜等均有私学。

魏晋时期私学处于相对发展阶段,虽然没有两汉时 那样体系完备,但是它在教学内容的广博、设置地 域的广袤以及性质多元化方面均为两汉所不及。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魏文帝时制定“”,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三、判断题()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四、名词解释题1、九品中正制:五、简答题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六、论述题1、什么是“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案:一、填空题1、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二、单项选择题(A )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A)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三、判断题(╳)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ppt课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ppt课件

3)重义轻利。
“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 体不得利不能安。”(《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这里的“义”是指社会 的道德准则,“利”是指个人的物质生活利益。“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 也。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他还说 “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三)察举的流弊 意义:重视品行才绩,广开才路,不拘一格;
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 局限: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重德轻
才,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多途 求贤保持了特权。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
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教育
“《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 (智)。”(《春秋繁露·玉杯》)
重视音乐教育。“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 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 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 子在齐而闻《韶》也。”(《汉书·董仲舒传》)
一、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 (一)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
西晋时期,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一个贵族 阶层──门阀世族。为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 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 学,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还普遍设置了州 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 京师开设 “四学”。玄学、史学、文学、 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 合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品中正制及其实施过程: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采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创九品 中正制度。这种制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取 士制度,具体做法: (一)设置中正官
郡置小中正,州置大中正,由司徒选择“德充才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或“贤有识鉴”的中央政府现职官员,担任其原籍
贯的中正官,这样就收走了原由地方长官把持的人 才选拔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选士的控制。中正的 专职就是选士,比起负责全盘事务的地方长官来, 能保证投入足够精力去查访考察士人。
公元506年,又置集雅馆,以招远来学者,也以五 经为讲授内容。 3.国子学 公元508年,诏令兴修国子学,招收胄子入学。 “诏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从师者,皆入学”。 国子学设国子博士2人。 学生入学年限不等,有的甚至7岁就入国子学受业, 有的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国子学学生按经分专业 学习,故有国子《礼》生、国子《周易》生等等。
二、北朝的地方官学



北魏州郡立学,乡党立学。 北齐注重州郡立学。 北周州县有学生。 北朝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基本上是以经 学为主要教授内容。南朝经学受玄学影响较深,注 重义理之学,北朝经学基本上承继了汉学传统,谨 守章句训诂,注重名物制度的考证。 南朝、北朝都盛行博涉的学风,以至罕有纯粹的儒 门学者。

魏晋初期,中正官由朝廷任命,他们在考察品评本 地人物时,还比较注意人才的优劣和舆论的褒贬。 加上九品正中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中正品 评和吏部授官的体系,两者各自独立,相互制衡, 能够防止走后门、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发生。因此, 刚开始,九品中正制的确做到了曹操所提倡的不拘 贵贱,唯才是举,赢得了时人的好评。
三、北朝的私学
北朝时期私学教育曾一度遭受挫折。 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曾下诏禁绝私学,表 面是为发展官学去除障碍,实际目的在控制 思想。 北齐、北周私学得到很大发展。 北朝私学的特点:

私学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以及设置地域方面胜过南
朝 私学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 北朝儒学教育较少受玄学影响。
第二节 南朝的学校教育
一、宋与齐的官学教育 (一)宋朝学校教育 公元438年,宋文帝召名儒雷次宗至京师,开 儒学馆; 439年,又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馆;令何承 天立史学馆,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馆。 此时兴办的研究老庄学说的玄学、研究古今 历史的史学、研究词章的文学与研究经术的 儒学并列,这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 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三、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

魏晋时期私学一方面承继了汉代私学的传统,但另 一方面也呈现出时代特色:
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 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皆在教授之
列; 开办的私学多元化,道家、天文、占卜等均有私学。

魏晋时期私学处于相对发展阶段,虽然没有两汉时 那样体系完备,但是它在教学内容的广博、设置地 域的广袤以及性质多元化方面均为两汉所不及。
第四节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 流徙迁移,致使汉“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 制度难以实行。 此时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统治者不得不依靠 他们的支持才能生存,于是形成了门阀世族 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 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九品中正” 选士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九 品 中正 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 , 中 正官 是否 “中正”是关键。初期选任中正比较慎重, 多数中正对士人的品第也比较认真,在一定 程度上扫除了东汉以来浮华朋党之风,扭转 了选士腐败的局面,国家也能选到一些有用 之才。
九品中正制的优点
梁朝史学家沈约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
劣,非谓世胄高卑”。






五经课试法规定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过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 生),不通者罢遣; 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 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 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三经者,擢 其高第为太子舍 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未 及格者,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擢其高第而随才叙用, 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2.地方学校 曹操,203年颁布《修学令》,要求“郡国各 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 而教学之”。 州设文学从事,郡设文学掾,县设校官掾, 以主持地方学校。

3.律学 曹魏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 227年,尚书卫觊尚书请求置律博士,教授各 官吏法律诉讼之学。 这是我国律学设置的开端,打破了经学一统 的局面。



国子学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 权,严格士庶之别的愿望。
(二)东晋的中央官学 东晋时期的统治者有心重建太学和国子学, 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其学官和生徒人数 较少。 两晋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学占据主导 地位。东晋时期经学受到玄学的影响,且两 晋的经学几乎被古文经学所占据。

(二)陈朝的学校教育 陈武帝在位时,舍身佞佛,不谈兴学之事。 文帝即位初期,建立国子学,国子学学生皆 为王公子弟,皇太子也入学受教。 国子学在建制上多因袭梁朝。 教学内容深受清谈玄学影响。 教学方式也不过以儒经为谈资进行诘辩而已。 陈朝国子学处于不振状态。

梁陈的专科教育主要是律学。陈沿袭梁朝制 度置贵胄子律博士,属廷尉。 陈朝的国学时兴时废,立学时间大多不长, 总的趋势是日渐衰落。

两晋国学不振突出表现在: 第一:学校管理松弛; “考课不厉,赏黜无章。” 第二:学官中缺乏名师,东晋尤甚。 学官“官师合一”

(三)两晋的地方学校 两晋地方官学绝大多数为地方官学自动设立, 因而没有统一规划,经费也无固定来源,没 有得到国家制度的保障,一旦热心者调离或 去世,这些盛极一时的学校就难逃衰废的厄 运。

公元470年,宋明帝诏立总明观,置祭酒,设 儒、道、文、史四科,每科置学士10人。 总明观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 而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

(二)齐朝学校教育 482年齐太祖制立国学,学官建制仍沿宋制, 设有祭酒、博士、助教。

二、梁与陈的官学教育

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 (一)魏的学校教育 魏(220-265年)政权建立初年,对文教事业 比较重视。其官学设置,基本上承袭汉制。 1.太学 修葺孔庙,加封孔丘后裔,兴修太学。 公元224年,魏文帝设太学于洛阳,置经学博 士,诏令各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 制定“五经课试法”。使考试与选拔统一起 来。

(二)品第人物
中正负责查访本籍贯的士人,了解其家世和 德才表现,并作出评价。“家世”也称 “品”,才德称“状”,中正官根据士人的 “品”、“状”评定品级。具体分为九品: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 上、下中、下下。

(三)按品授官
品第士人的材料逐级审核上报:小中正报大 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吏 部根据中正品第的等级授官,一般来说,品 第越高官职越大。









(二)北齐的中央官学 北齐国学衰落,在学制上的贡献是设置了国子寺。 国子寺负责训教胄子,为统理学官、生员的机构, 这一教育行政机构后为隋唐沿袭。 (三)北周的中央官学 北周在学制方面的变化,其一是在明帝宇文毓时期 设立了进行文学教育的麟趾学,学徒颇盛,初令在 朝有艺文者,不限其贵贱,皆可预听。 其二是于武帝天和二年(567年)设立了露门学 (或称虎门学),是一种小学性质的学校。露门学 并不以经术为限。 北朝的中央官学中也设立有专门学校:律学、书学、 算学等。

国子学的教学除有学官讲授外,还允许学生 开讲。 国子学的教学内容除汉晋人所注经典外,梁 武帝本人所著《孝经义》、《孔子正言》等 也置学官,并令生员专门修习。 4.士林馆 公元541年,立士林馆,延集学者,是一个讲 学与研究合一的机构。

5.律学 公元505年,设置胄子律博士,进行讲授。 梁朝的五馆、集雅馆、士林馆都是以五经为 讲授内容,但分设并立,以解决不同出身不 同程度者的学习需要。
第三节 北朝的学校教育

一、北朝的中央官学 (一)北魏的中央官学

398年,以传授经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制度开始建立。 立太学,置五经博士;399年,增国子太学生员; 400年,集博士儒生考论众经文字,义类相从,撰 成《众文经》,成为太学教材。
明元帝时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公元486年,改中书 学为国子学。 公元496年,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教育
总论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到公元589年隋 灭陈,史称魏晋南北朝的370年间,先后出现 过33个王朝。 政治上,世家大族把持做官的特权; 经济上,他们肆意扩大领地,建立起庞大的 庄园经济; 生活上,贵族子弟纵欲享乐,极尽奢靡;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立都洛阳。

317年,司马睿称帝于建康,国号东晋(已亡之晋
称西晋),偏安江南一隅。 420年,东晋亡。相继建立的朝代为宋、齐、梁、 陈,史称“南朝”。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方 后历北齐、北周,史称“北朝”。


581年,杨坚称帝,国号隋,北周亡。589年,灭南
朝陈。南北重归一统。
第一节 魏晋的学校教育

(四)十六国的学校 十六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由于各少数民族 统治者的倡导,仍然处于恢复和发展中。虽 然它们大多沿袭魏晋的教育模式,并无多大 独特性,而且由于战争和佛教的兴盛影响了 学校教育,但它们为北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推动了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加速了 各少数民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伐,在促进各 民族的大融合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