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学设计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3
《语言和文化——语言的得体》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应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认识语言得体需要注意的六个原则:场合、对象、礼貌、分寸、语体、谦敬。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习惯,并能在实际的语境中应用以上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语文的学习价值,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认识语言得体需要注意的六个原则: 场合、对象、礼貌、分寸、语体、谦敬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习惯,并能在实际的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我们的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因此能不能恰当的使用语言不仅体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文明修养。
二、自主学习,分析现象课件展示春晚小品《车站奇遇》台词。
1、我这咔咔勒胸,你是咣咣撞脸啊!2、啊,这儿还蹲着一位!3、你长的太惊悚了!问题:蔡明被称为“毒舌女王”,她在小品中的台词如果放在生活中会引发什么后果?蔡明的很多台词是对别人身体缺陷进行侮辱,如果在生活中这样说话让人感觉说话者没有修养,容易引发双方的不愉快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分析语言现象,归纳语言得体的四个原则问题: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先独立阅读学案上的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这四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哪些问题?材料一: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
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材料二:一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
”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材料三:我校定于3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务必准时出席。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共81张PPT)
婚姻的最大杀手不是外遇或出轨,而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所以,平时的沟通很重要,而吵架也是另类的沟通,正所谓吵吵闹闹一辈子, 不吵不闹难白首!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 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实现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灿烂。 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人。 危机二字的正解是危险和机会,但大多数人只看到危险,鲜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成功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 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过去不等于未来。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1Word版含解析
《入乡问俗- 语言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语言与民族的关系以及我国语言的独特艺术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高考有关的谦敬词与熟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联系高考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播放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片段视频
(老师说:我们在刚刚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他们用哪两个词来表现“男尊女卑”呢?学生答:“大”与“小”。
老师说:对,这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现象,比如:丰城话中的
“崽”,在女性怀孕时就说“怀哩崽”,在肚子里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时就说是“崽”,这个字也就是“男孩”的意思。
所以,语言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它的魅力。
)板书:语言与艺术二、新课学习
1 PPt 1
1
Four tigers in Asia. 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语言与饮食、语言与姓名、语言与交际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语文也是非常有趣的,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喜欢上语文,也可以进而去探讨语言与其他文化的魅力。
五、作业
学案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
语言与文化
饮食
姓名
语言
交际
其他。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例句1:他接收了这份邮件。
例句2:我们要接受新思想。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温馨晨读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 活力。
前者形容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不用于形容人;后者形容富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语文课件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更为明 显。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事实上一个
人以不同的身份说话,对不同的人说话,在不同的环境中说话,在
不同的条件下说话,其表达形式都可能很不一样,因此理解不同的 人和不同的环境中的话,也就会有所不同,这些就都不可避免地要 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温馨晨读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1.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
些翻译中就有许多的“错解”和“谬误”。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差异2.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语言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措施3.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运用实践–号召文化的认知与鉴赏–跨文化交际及语言运用练习教学方法1.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报告、语言运用实践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1.介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符号的作用,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知。
2.指导学生思考,讨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引导学生用新的语言和文化框架去理解和解释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技巧1.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展示案例,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运用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了解和认知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跨文化视野。
2.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例如为留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到社区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或参加本地的多语言演讲比赛等,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学评估1.基于项目的学习:例如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口头和书面报告等。
2.跨文化对话:让学生进行跨文化对话,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6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导入:课件展示西方龙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
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
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而且不仅体现在个别字词的含义不同上。
(阅读对话)美国游客:Than ou ver much for our indne中国导游:Not at a It’m dut to tae good care of od ai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鳝丝浇头面来了,三碗加一碗了。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A《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
B请问您贵姓?——免贵,敝姓王。
贵庚几何?(春秋几何?)——虚度四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现象来了解民族文化和心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和语言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现象来了解民族文化和心理并正确理解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现象来了解民族文化和心理并正确理解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导入:(课件展示中西方龙的图片)讨论在中西方龙分别象征了什么。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 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
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
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人们对同一事物投以的情感有如此大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
二、什么是文化?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更为 明显。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事实 上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说话,对不同的人说话,在不同的环境 中说话,在不同的条件下说话,其表达形式都可能很不一样, 因此理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中的话,也就会有所不同,这 些就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至于“食言而肥”和“eat one’s words”,表面上形近意 近,所以非常迷惑人。毛泽东曾著文说:“蒋先生不但食言而 肥,而且还派遣四五十万军队包围边区,实行军事封锁和经济 封锁,欲置边区人民和八路军后方守留机关于死地而后快。” 这是说蒋介石原先同意建立陕甘宁边区,后来言而无信,不履 行诺言,而且还采取敌对行动。曾经有人把这段话翻译成 “Now Mr.Chiang Kaishek has not only eaten his words, but he has gone so far as to……”。这个表面看来天衣无缝的翻译事实 上却是个很大的错误。
温馨晨读
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 跃;“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 气,充满活力。 前者形容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不用于形容人;后者 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例句1:青草绿了,花儿笑了,大树直起腰了,到处都是 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句2: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 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历 史 的 巧 合 也 带 来 了 语 言 的 对 应 , 英 语 习 语 “ burn one’s boat”和汉语成语“破釜沉舟”的意义非常贴近,几乎可以等 价互译。这样的巧合还有很多,比如英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汉语的“花钱如流水”,英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和汉语的“一箭双雕”等。
语文:6.4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心比谁都柔软。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 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 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返回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名句有约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 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 有感》)
返回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 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 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6)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 体。 (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 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特 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 然变或然。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人教版)◆ 人文掌故 算命
从前,有一个人很怕老婆。有一天,他趁老婆不在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语言与民族的关系以及我国语言的独特艺术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高考有关的谦敬词与熟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联系高考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播放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片段视频(老师说:我们在刚刚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他们用哪两个词来表现“男尊女卑”呢?学生答:“大”与“小”||。
老师说:对||,这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现象||,比如:丰城话中的“崽”||,在女性怀孕时就说“怀哩崽”||,在肚子里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时就说是“崽”||,这个字也就是“男孩”的意思||。
所以||,语言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它的魅力||。
)板书:语言与艺术二、新课学习环节一(语言与饮食——民以食为天)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下下面两段话中有关饮食的词语并画起来||。
明确:不甜、蒜头、嚼舌、醋坛子、淡淡、橘子皮、三块豆腐高、揩油水、老油条等并稍加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说出厨房中有关厨具的熟语明确:铁饭碗、金饭碗、快刀斩乱麻、刀子嘴豆腐心、大锅饭等熟语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有这么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熟语||,与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关||,在此展示八大菜系等图片||,让学生视觉的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3、小组合作(活动)想想跟“吃”有关的熟语(在此各小组能说出很多“吃”有关的成语以及歇后语||,要注意指出学生讲的有些不属于熟语)环节二(语言与姓名)1、ppt展示上世纪每个年代人们的姓名(引导学生明确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小活动说说自己的姓名有什么含义?(在此可以先举自己的姓名并展示——女:芳、兰、丽、媛男:伟、俊、斌、遒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4Word版含解析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是一篇集鲜活的语言现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文章,内容丰富有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很感兴趣。
本课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四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本课则是着力探讨语言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规律性知识的迁移,最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提高。
二、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搜集总结语言文化现象。
2.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从语言的选择探究语言与文化·生活的关系。
2.从语言的形式探究语言与文化·心理的关系。
3.从语言的变化探究语言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4.从语言的谐音探究语言与文化·民俗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研习文本”“发现探究”和“迁移拓展”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六、学法指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点多。
我设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布置一道选题:(课件打出)。
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体会本课的意图,初步感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首先紧扣文本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课件打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课要讲的对象---语言与文化。
(二)文本研习,问题初探1. 首先是感知文本,引导学生对比中西狗文化的差异。
19-20第6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PPT课件人教版
栏目导航
30
短信拟写指导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 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成为近几 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命题趋势。手机短信在社会上流行的同时, 也走进了校园,并且走进了高考命题者的视野。
1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
栏目导航
晨读
2
开卷有益
栏目导航
3
“望子成龙”和“望子成狗”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 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 是‘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例:在新的一年中,祝福你天天 happy,多多 money,永不 lonely, 爱你的人更爱你,你爱的人更懂你,愿你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新年。
栏目导航
33
2.用手机短信送祝福已成时尚,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给你的 老师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他的祝福。
例:在我想飞的时候,是您给了我一双翅膀;在我迷失方向的 时候,您甘做那导航的灯塔。无需过多的语言,真心说一声:“谢谢 您,老师!”
[答案] D
栏目导航
பைடு நூலகம்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 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 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优质课件(31张)(共31张
•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 官饷, 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 •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 〔二德子不听王利友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
(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蹓跶吧! •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
面吧! 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 二十四年,戊戌。 您贵庚是…… •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 挂好, 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诌诌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 着大而高的画眉笼。 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 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 • 松二爷 常四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 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4月 份 是 全 国 第二十 一个爱 国卫生二月、,我转社化区措积施极配合 县爱卫 会巩固 各项创 卫成果 、 改 善 人 居 环境、 提高卫加生强意学识习,组,不织断全提市高开自展身爱素国质卫。生运动 ,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 发 流积行极,搞参好加食学品校卫的生学、习饮和水教卫研生活,卫动生,提大高清自扫身和业除务“素四质害,创”建活有动效,防高止效虫课媒堂传。播疾
” 行 动高以教及学夏质季量除上害下、功秋夫季。灭蚊 、
2冬、季注灭重蝇培灭养蟑学周生等良专好项的行学动习,全习面惯控,从制点“滴四小害事”做孳起生,重、视活学动生的能高力峰的季培节养。,同课时堂,上加会大 学 习 ,教 给 学公生共学习 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第六课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望子成龙”和“望子成狗”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在中国,
“龙”是一种祥兽,而在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狗”在汉族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是一种善良、忠诚的动物。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上述笑话。
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就要入乡随俗,就要好好地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化。
说“狗”→
不同语言
间有着很
多差异
⎩⎪
⎨
⎪⎧(西方)“狗”这个字用于褒扬的方面
(中国)“狗”这个字用于贬斥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语言与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美国一所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
他们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
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
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句子。
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
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不,你不是东西。
”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不是东西。
”二、分析现象1. 我们来考察一只动物——狗(dog),假如把同一只狗放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作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什么呢?⑴在汉语里,跟“狗”相关的词语有哪些呢?走狗、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狼心狗肺……⑵在英语里有哪些跟“dog”相关的语言呢?“love me,love my dog.”“a luck dog”是“幸运狗”,意译“幸运儿”。
“top dog”是“优胜者”,“old dog”是“行家”,“clever dog”是“聪明的孩子”。
⑶同样的一只狗,东西方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它的情感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因为它是个好伴儿。
就是说,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
可是在英语国家,狗往往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与狗有关的习语也就使人产生好的联想。
2.再来看神话传说里的一个动物——“龙”,同样,我们把它放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来考察。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说法。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西方的“龙”呢?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
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
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在英语国家里,你听到人们在“she is a real dragon.”千万不要以为是在夸她,那是在骂她凶得像个母夜叉。
3.为什么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民族里有不同的语言,人们对它的情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课文“工具箱”里有这样一句话“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文化角度来解释。
”同样的“狗”“龙”,在汉语和英语中却有不同的词语,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探究表现1.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中国导游:Notat all.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美国游客从中国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因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
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世界观。
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
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理,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
2.什么是文化?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3.语言与文化差异的表现。
⑴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通过语言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化信息?“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
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里有个女人。
“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但似乎光有头猪,这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算是真正地“安”“家”了。
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位。
“姓”是“女”字旁一个“生”,所以“姓”字的本义就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现今流传下来最早的那些姓氏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部落是“姜”姓,黄帝部落是“姬”姓,从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在母系社会的高地位。
⑵从词汇看社会生活和社会意义。
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属性、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
其实,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人间万象,比如:碗: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
“泥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铁饭碗”则相反,表示工作有保障;而“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
刀:词语有“快刀斩乱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架脖子上”“刀子嘴”等。
锅:“大锅饭”“砸锅卖铁”“背黑锅”“打破沙锅问到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等。
有关“吃”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地被用来表述复杂的人生。
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你能推测是什么原因吗?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
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中国地大物博,可以吃的东西特别多,据统计,我国仅食用的蔬菜品种就达600多种,而西方人尚不及我们的六分之一。
特别敢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敢把它作为我们的腹中物。
中国人对“吃”还特别讲究,食物要做到色、香、味俱全,而且各地有各地的吃法,有很多“吃”的派别,比如浙系菜、川菜、湘菜等等。
播放视频,看外国人怎么理解中国人的“吃”。
⑶从语言看历史变革和文化背景。
文革期间流行生活对话: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
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
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文革期间习用毛主席语录,就像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⑷从语言看地方民俗。
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⑸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小组合作探究:第一组:《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第二组:请问您贵姓?——免贵,敝姓王。
贵庚几何?(春秋几何?)——虚度四十(痴长四十。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第三组:有一些带“女”字旁的表意不好的字:奸、妖、娼、奴、婪、妒。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第四组:“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
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探究要点:第一组:追求和谐与对称: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
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
在这种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一求双心理的一种表现。
第二组:自我贬低: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词和敬词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汉民族“扬人抑己”的传统文化。
说自己:拙作、贱内、浅见、犬子、寒舍、小女、薄礼、薄酒、拜见、献丑、抛砖引玉。
说别人:大作、尊夫人、高见、令郎、府上、令爱、厚礼、盛宴、光临、传经送宝。
主人请客,习惯地说:“没有准备什么菜,请多多包涵。
”绝对不会说:“今天的菜很丰盛,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你在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这样的菜的。
”第三组:重男轻女:随着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于是,在一些字上也体现出来了。
人们认为妇女愚昧无知、地位低下“妇人之见”、“夫唱妇随”、“头发长见识短”。
詈词总是以女性为攻击对象,“奸”,“婪”,“嫉”,“媚”等。
第四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
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性不走极端。
对待人或事的关系时,要掌握最佳状态,恰倒好处,正确妥当地进行处理,中庸被儒家视为待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四、实践运用请以班级中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提示:女生多“芳、兰、丽、媛”,男生多“伟、俊、斌、杰”,希望女性如花似玉、清纯可爱,男性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价值观念。
补充材料:姓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
远在氏族社会,姓氏就有图腾般的魔力,受到人们的崇敬,指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的神秘力量。
在上古时代,姓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符号标记,而且与个人品质浑然一体。
从汉族人的姓名中,可以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点。
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一个字可以自由选择。
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