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心肌梗死疾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定位及正常波形、急性脑梗死图形等演变
临床心肌梗死疾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定位及正常波形、急性脑梗死图形等演变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2.心肌梗死定位
心脏及冠脉
左室壁分区
1. V1、V2、前间隔心肌梗死,累及各区
2. 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前上壁心肌梗死,累及各区
3. V4、V5、V6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尖段心肌梗死
4. V4、V5、V6导联ST段抬高:后侧壁心尖段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心肌梗
5. 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下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梗死
6. V1、V2、V3导联ST段压低:后侧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无左室肥厚的患者出现ST 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置提示为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图形演变
正常波形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图形,梗死后数小时后期图形,可能发生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
后期心肌梗死明确的图形,发生在数天到数周之间
非常晚期图形
可能发生梗死后在数月到数年
心电图举例
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Ⅰ、aVL、V5、V6导联ST段压低
前侧壁心肌梗死:Ⅰ、aVL、V3-V6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 导联ST段压低
前间壁心肌梗死时,Ⅰ、aVL、V3-V6导联ST段改变。
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
同时也表明前间壁心肌梗死导致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伴有高耸的T波和下壁心肌梗死导致Ⅰ、aVL、V3-V6导联ST段下降伴高耸的T波是相对等的变化。
当心肌缺血改变出现在V1-V6导联时提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右室心梗
• 常规12 导联心电图
ST段抬高:III>II V 1~V 5 导联ST 段递减抬高/V1 ST 段抬高 同 时 V2 ST 段压低 V2导ST段↓/aVF导ST段↑≤50% 下壁或正后壁心梗伴电轴右偏, I、avL、V 5 和V 6 导联Q 波消失
右室心梗
• 右胸导联对ARV I 的诊断
V 3R~V 6R导联ST 段抬高≥1mm
V 2< V 1< V 3R < V 4R ST抬高--右冠状动脉 V 2> V 1> V 3R> V 4R--左前降支病变 V4R 导联ST 段抬高 损伤超过25% ( 受下壁影响) 第一右室分支之前闭塞
V 6R导联ST 段抬高
QRS 波群异常
FIGURE 1.(Top) Electrocardiogram (ECG) taken at the time of hospital admission in a 40-year-old man with severe chest pain of several hours' duration. The wide Q waves and elevated ST segments in leads II, III and aVF are indicative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hort arrows). The depth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leads V2 and V3 (long arrows) is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amplitude of the ST elevation in lead aVF. This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lef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only. However, slight elevation of the ST segment in lead V1 (arrowhead) suggests accompanying right ventricular (RV) infarction. (Bottom) A second ECG taken one minute later with right-sided V leads quickly confirms the diagnosis of RV infarction, with wide Q waves and elevated ST segments seen in leads V3R through V6R (arrows).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ppt课件
对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指导价值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可以确定引起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 管,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可以制定 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从而形成心电图。
的波形和波段来判断心脏的状态和功能。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心电 图的波形和波段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在于其快速、简便、无 创、准确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确诊心肌梗死,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01
心电图表现只是辅助诊断,需结合患者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及
心肌酶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注意其他心脏疾病的干扰
02
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需
进行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03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需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准确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深入研究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进一步了解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探索无创性检查方法
无创性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可能为心肌梗死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值得进 一步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诊断效率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 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梗死 相关血管,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的记录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干 扰,持续时间通常为30秒到1分钟, 根据需要可以延长记录时间。
心电图机通常采用12导联系统,包括 六个肢体导联(I、II、III、aVR、aVL 、aVF)和六个胸导联(V₁至V₆), 以全面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心电图的解读基础
心电图的解读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医生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观察、测量和分析 ,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相关疾病。
QT间期延长
心肌梗死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 ,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0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1 2
异常Q波
在某些导联上出现异常的Q波,通常深度大于正 常值的1/4,且时限超过0.04秒。
ST段抬高
在面向坏死区的导联上,ST段明显抬高。
3
T波倒置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上,T波倒置且两肢不对称。
A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要及时诊断 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血管内皮受损,形成血栓。
心肌缺血和坏死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发生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的死亡 会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水 平压低,T波对称性倒置,提示心肌缺血。
诊断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处理
紧急冠状动脉造影,药物治疗。
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案例
案例描述
患者男性,45岁,因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入院,心电图显示ST段呈鱼 钩样改变。
分析
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呈鱼钩样改变,提示冠状 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深
度 相 似 时 。 此 时 心 电 图 变
梗 塞 区 与 新 梗 塞 正 相 对
范 围 、
、 无 明 显 梗 塞 图 像 , 见 于 原
反 之 , 主 要 表 现 为
后
者 。
塞 图 像 掩
盖 而 表 现
为 原 有 图
像
小 时
则 可 完 全 或 几 乎 被 原 梗
梗 塞 部 位 与 之 相 对
且 范 围 较
导联出现,•若右中部 导联呈现QR波,则支持下
壁MI的诊断。 心前导联乃至左心前 ❖ 正后壁MI与RBBB共存时,
导联出现Q波,则支持 由于二者QRS向量向前,诊
合并前间壁或前壁MI。 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③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a、前壁AMI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b、下壁AMI合并LBBB
❖此波系间隔的除极波,应结 合ST-T 的动态变化来明确MI诊断。
⑤ QRS振幅显著降低
❖ 某些外膜下心肌梗死:其梗塞深度 未及室壁全层,心电图上仅表现相应 部位导联上QRS振幅显著降低。
❖ 此时应注意排除某些能引起R波减低 的技术因素。
2、仅有ST-T变化的心肌梗死
❖ ①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 ②超急性期MI ❖ ③部分心肌梗死 ❖ ④乳头肌梗塞 ❖ ⑤多次心肌梗死
❖ ③局限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右室梗塞等, 心电图表现均不典型。
2、病变本身的特点
❖ ④心肌梗死的两个部位相对应,•梗塞范 围和深度亦相等,梗塞向量可互相“抵 销”。
❖ ⑤同一部位再发梗塞,可使原有的AMI• 图形消失。
3、AMI图形被其他疾病所致的 心电图表现掩盖
❖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等
二、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 改变及其诊断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下面是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1. 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超急性期一般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30分钟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Q波,但是可以出现以下特征:
- T波倒置: T波倒置出现在V1-V4导联,尤其是V2导联,是一种趋势性变化。
- ST段隆起: 仅出现在极少数的病例中,且仅仅持续数分钟。
2. 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急性期通常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12小时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出现了ST段抬高或Q波,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明显特征。
- ST段抬高: 通常表现为2毫伏以上的上斜型或平顶型的ST 段抬高,出现在患者患病时的相应导联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导联处于受累区,如V1-V6,Ⅰ,Ⅰ,fL,aVL,aVF。
- Q波: 从ST段抬高开始的0.04秒内出现的深而宽的Q波,也叫做“新Q波”。
通常在25%至50%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可以
发现,Q波的存在代表心肌坏死。
需要提醒的是,心电图的异常体现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心脏问题所引起。
因此,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攀升,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存率,早期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因此,必须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尽快做出诊断,而正确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表现,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
根据心肌梗死的电病理学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在出现典型心电图之前,存在着短暂的早期超急性损伤期心肌梗死,这一阶段一般只持续几个小时,常于当天或次日达到高峰,超过两天以上者罕见。
1 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表现1.1 T波高耸:T波高耸是最早的心电图改变,可发生在ST段升高之前。
所谓T波高耸,是指面向梗死的导联上T波幅度增大,在前壁梗死时尤其明显,多以VB导联为最。
一般认为,心前导联T波振幅≥1.1mV,Ⅱ、Ⅲ、avF导联≥0.5mV即为T波高耸。
高大T波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可诊断为极早期梗死;或高大T波结合ST段升高,亦可诊断。
如症状不典型,仅T波高大,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若出现ST段升高,即可诊断。
如T波增高同时伴有T/R≥1,亦应结合病史考虑到早期梗死的可能。
若同一导联T波较发病前增高0.5mV,则有较肯定的病理意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耸的T波两支肢不对称,底较宽;少部分则表现为两肢对称似墓碑状。
1.2 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最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即梗死部位相应导联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则常降低,此期ST段抬高非常显著,有时抬高1.0~1.5mV,多于发病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分为6种类型:(1)斜上型;(2)凹面向上型;(3)矩型;(4)水平型;(5)凸背向上型;(6)墓碑型。
其中以前5中类型最常见。
墓碑型ST段抬高较少见,抬高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墓碑状,以老年人为多,是心肌损伤严重的表现,提示愈合不良。
少数病人面向梗死区的导联ST段仅有轻微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则明显降低,应引起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重 要性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工具,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如ST段抬高、 Q波和T波改变等。它能够快速、无创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心电图图像的基本解读
心电图由多个导联记录的电信号组成,能够展示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基本的 心电图波形和线条的含义,有助于准确解读心电图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 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本课件旨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心电图定位 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和临床应用。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坏 死。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等。
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的常见特 征
心电图上常见的心肌梗死特征包括ST段抬高、Q波出现、T波倒置等。通过观 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心电图判断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位置
心电图能够通过不同导联上ST段抬高的位置和改变的形态来定位心肌梗死所涉及的冠状动脉。这对于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结合病人的症状、心电图表现和其他检查 结果,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心肌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的局限性及展望
尽管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有一定 的局限性,如不适用于部分特殊情况。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T波改变
Q波
R波
四、AMI的心电图预测因子
QRS波终末变形
ST 段变化导致QRS终末形态改变,正常状 态罕见或无ST段抬高的导联,见到等于R波 振幅50%或更高的J点; 在RS为主的导联S波消失。
波 终 末 变 形
QRS
墓碑形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见一种特殊心电图表现,其ST段向上 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8mm-16mm之间,凸起ST段顶峰高于其 前的R波,R波矮小。时限狭窄通常<0.04s,抬高ST段与其 后T的升肢相融合,因此难以辨认单独T波,且T波常无倒 置。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 现形式,以老年人发生率高。经临床观察呈墓碑形ST段抬 高者均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入院1周内并发症多、泵衰 竭、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心 梗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扩展明显增多,死亡率显著增高。 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
段 抬 高 的 形 态
ST
ST段抬高
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 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 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 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 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 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在QRS波群起始40ms内,V4~V6导联上R波出 现≥0.05mV负向波,和小面积心梗有关。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R波丢失
R波丢失是指由于使梗死使相关导联R波振 幅降低。R波丢失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我 们认为以下标准在临床上较为实用和可靠: 1.V1~V4。导联R波递增顺序改变。 2.两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3.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品文档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心肌梗死常属透壁性心肌梗死。
如仅有ST—T波的演变而出现Q波或Qs波,但有明确的心肌酶的序列变化,则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有典型的病史,但连续的不稳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24h以上,伴有不伴有心肌酶的不确定性变化,都可诊断为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
(3)陈旧性心肌梗死:常根据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酶变化而作出诊断。
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心肌酶改变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包括下列情况:(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
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波(<0.03s)及T波倒置。
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
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
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
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
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临床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
损伤型ST段抬高的产生机制有多种学说,主要有
以下几种:
• 1.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
•
当某一部位心室肌由缺血发展到损伤以后,心肌
细胞膜的电阻降低,在复极后的静息期,损伤区心室
肌细胞膜外仍有一部分正电荷不断地进入细胞膜内,
而使膜外电位降低(图9-5中Y线)。而健康心肌细胞膜
外电位较高(图9-5中X线),因此在健康部位心肌与受
膜下心肌扩布,形成QRS波群。QRS波群向量的起始10-20ms为室 间隔及心内膜下心肌的除极向量,30~40ms代表右心室及大部 分左心室除极产生的向量,最后为左心室后基底部的除极。在 正常人,QRS波群的前30~40ms的向量大致指向左下方偏后。因 此,当某一部分心肌坏死时,该处不会产生心电向量,综合向 量将背离梗死区,因此在面对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或 QS波,而对应导联上则出现R波增高(图9-1)。目前,虽然关于Q 波形成的机制尚有争论,但QRS波群的向量学说已得到较广泛的 认可。
• (3)穿壁性心肌缺血:倒置的T波进一步加深,伴QT间期
延长
• (二)损伤型ST段改变 • 随着心肌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将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表
现为面对损伤区导联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为AMI早期的 另一种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的形态、程度及其动态演变 对诊断AMI和预后判断均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主要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 经典内容
二、急性心肌梗死相 关进展
心肌梗死心电图机制诊Leabharlann 标准的变革黄金时间和诊治理念
分类的变革
三、其他
提高对再发性AMI的警 惕性
心电图检查对判断AMI病 情及预后的价值
诊断急性心梗的三个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心梗的三个诊断标准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依靠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以及心肌酶三个诊断要素进行判断。
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的堵塞,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心肌缺血性坏死引发一系列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升高。
1、症状:突然发作剧烈的压榨性胸痛,可常伴有左肩及后背部的放射性疼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及休息后疼痛持续未缓解。
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可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患者常伴有周身大汗、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2、心电图动态演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初期有T波高尖,随之发生ST段的上抬,与QRS波呈单向的曲线,形成异常Q波。
随着疾病的进展,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
进展到陈旧期,T波逐渐恢复直立或者是低平,异常Q波持续存在。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
3、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3-4个小时开始升高,最早升高的心肌酶是肌钙蛋白。
正常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而当心肌坏死时心肌酶可在血液中检测出来。
符合上述症状、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心肌酶的升高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3.进展性Q波
观察过程中,Q波出现动态变化如Q 波加深和加宽,原无Q波的导联出现小 q波等,称为进展性Q波。要诊断进展 性Q波,必须注意胸前导联安放的位置 必须固定,此外,还应排除间歇性束支 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及 鉴别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 贾大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冠心病的一般知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右 中国医大
一院
冠 状 动 脉 分 支 和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所 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中国医大 一院
等位性Q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了等位性Q波的概 念。即在临床上有些患者虽然未出现典型 的病理性Q波,但有些心电图改变在临床意 义上相当于病理性Q波,也提示发生了心肌 梗死(应与非梗死性Q波相鉴别,有AMI的 动态演变),将这些心电图改变称为等位 性Q波,随着再灌注治疗的发展,等位性Q 波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多。一般认为等位性Q 波包括以下各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⑵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正常情况下,V1 ~V5导联R波应该逐渐递增,若出现逆向递增, 如RV1>RV2、RV3>RV4或RV4>RV5,提示有心肌 梗死的存在,若同时伴有ST-T改变,则可明确诊 断。
⑶V1、V2导联R波振幅增大:正后壁心肌梗 死时胸前导联可出现心肌梗死的镜面像,由于后 壁产生的向量消失,向前的向量增大,V1或V2导 联R波振幅增大,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⑵V1、V2导联rS型波之前出现小q波, 提示室间隔梗死的存在,但应排除右室肥 厚和左前分支阻滞等。右室肥厚在V3R、 V4R导联出现qR型,且电轴右偏;左前分 支 阻 滞 在 第 三 肋 间 相 当 于 V1 、 V2 部 位 描 记,q波更加明显,而于第五肋间相应部 位描记,q波消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2.R波振幅变化
此种情况也见于面积过小的心肌梗死或正后壁 心肌梗死,常见的情况有:
⑴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即在观察过程中R波 振幅进行性降低,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应注意胸前导联电极安放的位置必须固定, 以除外由于电极位置变化引起的R波振幅改变, 如同时伴有ST-T变化,诊断价值更大。
CMUYY
左 中国医大
一院
冠 状 动 脉 分 支 和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所 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冠心病分类
无痛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塞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AMI的诊断标准(采用WHO)
必须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1.小Q波(q波) 梗 死 部 位 位 于 QRS 起 始 40ms 除 极 部 位 , 因 梗
死面积过小,故产生的Q波达不到病理性Q波的 诊断标准,但与病理性Q波有等同的诊断价值, 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⑴Q波深度不及后继R波的1/4,但宽度≥0.04s ,且Q波内出现粗钝与切迹。
准确的指导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 贾大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有:①协助 临床诊断早期心肌梗死;②对典型Q波性心肌梗死 可作出更细致,更精确的判断,如可以判断出心 肌梗死的部位、范围、深度、病期、非梗死区的 心肌供血情况、合并心律失常的性质及类型、判 断闭塞的冠状动脉等;③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可以 判定心肌梗死的分期,明确一些并发症及再灌注 治疗的效果;④心电图负荷试验还可以评价恢复 期患者的心功能,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活动; ⑤用心电图可以定量估测梗死范围和左心功能等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非Q波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ST段下移型(预后差,多支病变) T波倒置型
估测预后 指导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冠状 动脉未闭塞,严重狭窄,血流 减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⑶V3~V6导联的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 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超过下一个导联的Q波 ,如Qv3>Qv4, Qv4>Qv5,Qv5>Qv6。
⑷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者Ⅱ、Ⅲ、aVF导联的 Q波很难都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一般Ⅲ导 联的Q波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aVF导联的 Q波宽度≥0.02s,Ⅱ导联能看到小q波即可诊断下 壁心肌梗死。另外,aVR导联若出现起始的r波( 反映QRS起始向量向上,背离下壁)对下壁心肌 梗死也很有诊断价值。
1.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演
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分类
透壁性心肌梗死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Q波心肌梗死 非Q波心肌梗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典型的Q波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
ST段抬高型 Q波形成 T波倒置型
ECG的动态演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病理性Q波的特点
时间 ; Q波>0.04s, 电压;≥1/4R波 形态;Q波带有明显切迹,QS型。
中国医院 贾大林
CMUYY
中国医大 一院
4.1 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波形改变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波形改变为:坏
死性Q波、损伤性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改变。 另外还有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临 床上可根据心电图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 学检查,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贾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