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之体”的意义
2、“总还带着缠脚时 代的血腥气”:“大胆的解 放”与“解放不彻底”
(思考:“解放不彻 底”的原因)
“胡适之体”的意义
3、真正的“诗体大解放”的历史重任谁来担承?
(请看下一节:《女神》的降生)
郭沫若的诗歌
郭沫若(1892-1978年)
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 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 他是鲁迅在本世纪初热切呼唤、 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 中国的预言诗人。他的第一本 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 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 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 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的诗歌
运用神话题材写成了《女神之再生》,鲜明地表 现出反抗、破坏和创造的主题。诗剧一开始写天 地皆暗,风声和涛声织成“罪恶底交鸣”,女神 们从“生命的音波”里听出预兆,感到“浩劫再 现,各个离开了神龛,她们齐声唱出:“我们要 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 象!”这就表现了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主 旨。《女神》中许多诗篇以极大的激情抒写温暖、 光明、太阳,这正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也是诗人 自己的追求。这些诗从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大志 民族在“五四”高潮中的伟大觉醒作了色彩鲜明 的象征性的反映,而“五四”的时代精神反过头 又赋予诗人以激越的情调。虽只当时也有许多进 步诗群众观点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象《女神 之再生》、《凤》那样敢于同旧世界彻底决裂, 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歹观的 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 却是少见的。
初期白话的“尝试”
《尝试集》:初期白话诗的“开风气的尝试”
2、“诗体大解放”的“尝试”:“胡适之体”的生成 “胡适之体”的三条“戒约” “胡适之体”的种种“试验” “胡适之体”试验的三个阶段
(思考:《尝试集》的“贡献”——“实验的精神”——的革命意义)
初期白话的“尝试”
《尝试集》:初期白话诗的“开风气的尝试”
《女神》的基本主题
郭沫若的诗歌
第二,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充分表现主观精神的自我形象,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 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女神》的自我抒 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 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郭沫若对于时代发展的信息,有着 海燕船的特殊敏感,他最先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初,伟大的 “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中华民族的觉醒。他的《凤 凰涅槃》正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宣告着:在“五四”开 避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是她的象征) 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诗中 “凤歌”与“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 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歌唱预 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在 《炉中煤》中,老化的中华古国在诗人笔下成了一位 “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这个为时代再造 的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在《女神》中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艺术 表现。
3、“实验的精神”的 普遍化:“尝试”的群体 性
“愿大家都来尝试” (思考:胡适的“实验 的精神”怎样带动了“一 班白话诗人”的“实验”)
从“删诗”看初期白 话诗人的新诗观
(注意:以几首诗为例 证看诗人们的不同意见)
“胡适之体”的意义
1、“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 拓荒的意义
思考:胡适作诗的最重要的体验 ——“诗的经验主义 Poetic empiricism” 的意义
郭沫若的诗歌
《女神》的基本主题
“火中凤凰”的传统给予诗人以现实的启迪,使诗剧中那种 毁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紧密地结合着乐观主义的态 度,最后,凤凰更生了。诗人以汪洋恣物的笔调和重叠反复 的诗句,着重地渲染了大和谐、大欢乐的景象。“凤凰更生 歌”是全诗的高潮,写东方黎明时分,凤凰更生后出现一片 “新鲜”、“冷郎”、“华美”、“芬芳”,浪潮滚滚,生 气勃勃光明世界。这是 锤炼后的真正的创造和新生。它表 达了诗人对“五四”精神的歌颂,也是祖旺新生、诗人新生 的象征,评说者炽烈的和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郭志清 《凤》是在一天之内分两次写成的,诗中倾泻似的感情和急 端似的旋律,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在创作上狂飙突进的时代精 神。
郭沫若的诗歌
《女神》的基本主题
它们从滔滔的泪水中倾诉悲愤,诅咒了五百年来沉睡、衰弱、 死尸似的生活,在这般悠长的时间里,有的只是“流不尽的 眼泪,洗不尽的污浊,浇不息的情类、荡不不去的羞辱”; 在这级悠长的时间里,看不到“新鲜”和“甘美”,看不到 “光华”和“欢爱”,年青时的生命力已任消逝。于是它们 痛不欲生,集木自焚。在对现实的谴责里,交融着深深地郁 积的诗人心头的民族的悲愤和人民的苦难。凤凰的自我牺牲, 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状气氛。当他们同声唱出“时 期已到了,死期已到了”的时候,一场漫天大火终于使旧我 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和不义同归于尽。燃烧而获得新鲜的 不只是凤凰,也象征着诗人自己。他在写这首诗的前二天, 就在一封信里表露自己愿如凤凰一样,采集香木,“把现有 的形骸烧毁了去,再生出个‘我’来。”这种把一切投入烈 火、与旧世界决裂的英雄气概,这种毁坏旧我、再造新我的 痛苦和欢乐,正是五四时期精神的表现。
主 人 公 形
明、新鲜的新世界的到来,又感到这世界难
象
以言状的“恍惚”与“神秘”(《凤凰涅
槃》);充分地肯定了自我无限创造力的同
时,
郭沫若的诗歌
第二,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又感受着“心中不可言喻的寥寂”,“无限的 孤独之苦”,痛苦地高喊:“我倦了,我厌了” (《湘累》);在表现着时代进取精神的同时, 又唱着厌世者的歌,歌咏着“缥缈的银辉”, “幻灭的美光”(《蜜桑索罗普之夜歌》),到 心爱的死中去寻求“真正的解脱”(《死》)。 这互不协调的声音,矛盾对立而又统一,显示了 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达到了对 “五四”时代心理、情绪与情感的立体化的真实 反映。
郭沫若的诗歌
第
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诗 人在诗剧《女神之再生》里,通过“黑暗中女性之
二
声”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新造的葡
,
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破了的天
自
体”“我们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了!待我们新造的 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于
我
是,诗人笔下的“我”高喊着:“一切的偶像都在
郭沫若的诗歌
一、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
郭沫若的诗歌
二、《女神》
1、《女神》的基本内容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 的统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 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而诗人郭沫若正是“偏于 主观的人”,艺术想象力胜于观察力。个人的郁 结,民族的郁结,在浪漫主义这里找到了喷火口, 也找到了喷口的方法。郭沫若反复强调:“诗的 本职专在抒情”,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 “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 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诗的抒 情本质的强调,以及诗歌个性化的问题的提出, 标志着对诗歌艺术认识的深化。《女神》充分体 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其基本 主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集》“发生的历史” 起手阶段 1916.7-1917.9留美回国以前 (代表作:《尝试集》第一编) (注意:胡适多次对这一阶段的自我评价)
到北京(1917.9)以后的新阶段(代表作: 《尝试集》第二编)
尝试新诗的“主张”(“主义”)——“诗体 大解放”——的提出
(注意:“主张”的含义、思想基础、历史 依据)
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 初期白话的“试”和“胡适之体”的意义 ❖ 郭沫若与《女神》 ❖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 鲁迅小说与《阿Q正传》 ❖ 郁达夫的“自我抒情”小说 ❖ 冰心散文的“爱”与“美”
胡适
这节课主要讲
初期白话的“试”
和
“胡适之体”的意义
胡适
初期白话的“尝试”
《尝试集》:初期白话诗的“开风气的尝试”
第 二
常常可以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展现了一
,
个骚动着的、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诗人充
自
分地肯定着“自己”,又否定着“自己”,
我
《天狗》在大呼“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
抒
是我了”以手,紧接着又高唱“我剥我的皮,
情
我食我的肉,……我的我要爆了”;在热切 地讴歌偶像破不的历史大变革的同时,又做 着“独披着件白孔雀的羽衣,遥遥地,遥遥 地,在一只象牙舟上翘首”的避世的梦 (《蜜桑索罗普之夜歌》);热烈预告着光
郭沫若的诗歌
第
二
,
《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
自
的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田汉在给郭沫若的
我
信中这样评价《女神》中的诗:“你的诗首首都是
抒
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你的仟悔录呵,我
情
爱读你这样的纯真的诗”。《女神》中的“我”不
主 人 公
仅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 在许多方面,二者是合而为一的。比如,《女神》 中“我”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面向世界的眼光, 都真实地反映了郭沫若热情奔放、胸襟开阔乐观的
抒
我面前毁破!破!破!破!”(《梅花树下的醉
情 主
歌》)赞美着一切政治、社会、宗教、学说、文艺、 教育革命的“匪徒”(《匪徒颂》),“立在地球 边上”呼唤着“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毁坏”、
人
“不断的创造”的“力”(《立在地球边上放
公 形
号》)。这里,还存在着丝毫的古老中国的妥协、 中庸、柔弱么?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彻底的、不
自 我 抒 情 主
的心灵世界,“天马行空”的感情世界与艺术世界,
人
实质上就是追求人性的“放恣”状态。这对于习惯于
公
压抑自己的情感、心灵不自由的中国人,自然也是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
天荒的。《女神》的魅力及不可重复性,正是在于它
象
所达到的民族(与个体)精神及作家写作的自由状态。
郭沫若的诗歌
第二,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 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 世界与人类。在《晨安》里, “我”不仅向着“我年轻的祖 国”,“我浩浩荡荡的南方的 扬子江”,“我冻结着北方的 黄河”问候,而且向着恒河、 印度洋、红海、尼罗河,向着 “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太 平洋上的扶桑”致意,这胸襟、 眼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前 无古人的。
第
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对于长期
二
处于“不把人当作人”的封建统治下,已经习惯于将
,
个人价值泯灭在封建伦理原则之下的中华民族,这无 疑是伟大的解放与觉醒。而郭沫若的《女神》所显示 的人的精神的自由状态,更是令人永远神往的。这是 一个空前自由的审美天地,人的一切情感——喜、乐、 悲、愤、爱、恨……都被引发出来,做奔放无拘的、 真实的、自然的表现,无所顾忌的追求“天马行空”
形
个性;“我”彻底的破坏与创造精神,不仅表现了
象
郭沫若的反抗性格,生命力的无比旺盛,创造力的
无比丰富,而且表现了郭沫若一切彻底、易走极端
的个性。
郭沫若的诗歌
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这是“五
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五四” 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郁达夫的小 说、郭沫若的诗歌都是如此。在《女神》里,
妥协的、战斗的、雄强的民族精神。
象
郭沫若的诗歌
第
二
,
自
我 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地追 抒 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在《女神》里,处处喧嚣着这样自觉的呼声:
情 “我……我崇拜我”(《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赞美我自己”
(《梅花树下的醉歌》),“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
郭沫若的诗歌
《女神》的基本主题
第一,冲破一切封建束缚, 毁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这种冲破一切封建罗网毁坏旧世界、创造 新世界的精神,贯穿在《女神》的重要篇 章中,其中以《凤凰涅槃》最为突出。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 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 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旺以及诗人新诗的 诞生。除夕将近的时候,在梧桐已枯,醴 泉已竭的丹穴山上,“冰天”下“寒风凛 冽”,一对凤凰飞来飞去地为自己安排火 葬。临死之前,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凤 鸟“即即”而鸣,凰鸟“中中”相应。它 们诅咒现实,诅咒冷酷、墨暗、腥秽的旧 宇宙,把它比作“屠场”、比作“囚牢”、 比作“坟墓”和“地狱”,怀疑并且质问 它“为什么存在”。
主 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 人 我驰聘风云雷雨”,“不论在任何方面,我都想驰骋”(《湘累》),
公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
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便是我呀”(《天狗》)。
形
象
郭沫若的诗歌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