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炼字赏诗词——诗词鉴赏中析炼动词方法指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抓炼字赏诗词

——诗词鉴赏中析炼动词方法指要

浙江省新昌中学何文魁

诗歌是凝练含蓄的语言。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本身没有表述性,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具象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动词炼得好,能准确地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令人回味无穷。

一、析炼动词的方法和步骤

炼字究竟到什么程度算作最好呢?在这一点上,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凝练含蓄、准确传神,具体表现在诗歌中有三个方面:一是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二是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三是描摹情景能让人身临其境。

譬如,大家熟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对于其中的“生”字,有人觉得应该写“升”字。其实,“升”只能描述出明月从海平面上由低到高的渐变过程,描述的只是月亮本身,显得很平淡。而“生”字就极为生动,这个动词的妙处就在于:一方面让我们联想到明月如初生婴孩般娇嫩可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联想出大海孕育了明月,充满了母性的光辉。所以用‘生’使诗句更有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思。

1、作答指津

在语文试题中,炼字类型题的提问方式往往是:(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请找出本诗或是某一联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某动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优劣。

2、解析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解析思路:

(1)分析“带”字对前后意象的影响:“带”原是人有意识的动作,而此处用来描述老鹤,是把“老鹤”拟人化了;“钟声”是抽象无形的,本无法“带”,但终于被老鹤“带”去了,可见“带”字又把“钟声”拟物化了,化无形为有形。

(2)分析“带”字如何联结前后意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老鹤南飞与海幢钟声本来互不相干,但“带”字却使两者有了前因后果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诗歌意境浑然一体。

(3)分析“带”字对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老鹤南飞是动态的视觉形象,是实景;钟声是静态听觉感受,是虚写,正是“带”字将动态与静态、视觉与听觉、实写与虚写有机结合,使意境动静相融、视听相合、虚实相生,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

答案:

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9·福建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 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解析思路:

本诗“穿”、“数”二字是典型的动作细节,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的心理。所以要结合环境描写及“馀思”、“孤”等表现作者心理的词来分析这两个字。

答案: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我们把动词炼字题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点:(1) 先找出所“炼”的字,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语境,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赏析出该词表现的意境,呈现的画面以及表达的感情;(3)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分析蕴含了什么深意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动词孤立起来谈,应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

四、拓展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地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