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比例的意义》教案(6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6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6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2、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会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问链接: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什么叫比例?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推断的?2.4:1.6和60:40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觉?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觉。

4)试着总结比例的根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二)展现沟通,建立模型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两外项积是:2.4×40=96两内项积是:1.6×60=962.4×40=1.6×60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沟通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觉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三、练习检测,稳固应用1、填空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2、推断(1)由于6×9=18×3,所以6∶3=18∶9()(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3.1 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3.1 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3.1 比例的意义︳西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写法;
2.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1.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比例的写法和应用。

学习难点
1.比例的应用题目。

三、学习内容
1. 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关系,通常用“:”或“/”表示。

比例中,前面的称为“前项”,后面的称为“后项”。

如 1:2、1/2 都是比例。

比例中的前项和后项有对应关系,它们表示出了两个量之间相等的关系。

比例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材料的配比、图纸的缩放、地图的比例尺等等。

2. 比例的写法和应用
写比例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相同,否则会影响比例的正确性。

比例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
1.好吃的比例:食材的搭配;
2.方便的比例:时间和距离;
3.精准的比例:比例尺和图形的缩放。

以上只是比例的简单应用,实际上比例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各自的应用,学习比例是启发我们对数学的思考方式,并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中相关习题;
2.思考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通过比例进行描述,并记录下来。

五、小结
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我们需要掌握比例的写法和应用,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比例在生活中的种种应用场景,也发现比例并不是一种难以理解的概念,只要了解了其基本意义和应用,就能自如地应用于生活中。

六年级数学比例

六年级数学比例

第三章比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王珍林银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二、预习学案.(一)教师提问复习.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一)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10:6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三)教师小结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4.5:2.7=10:6三、导学案.(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32页图。

1.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都相同吗?但不管大小,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务少?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2.4: 1.6=60:40=所以2.4: 1.6=60:40也可写成竖式?3.揭示意义:像2.4: 1.6=60:40、5:=15:10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关键:西个比相等4.练习①下面哪狙中的两个比诃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I)6:10和9:15(2)20:5和 I:4(3):和6:4<4)0.6:0.2和4:3②教材的做一做第2题5.填空(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师以60:40=15:10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顶.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10:66:10=9:153.计算上而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外项枳是:80x5=400内项枳是:2x200=40080x5=2x200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枳和内项积.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加"“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6.思考;如果把比例与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则交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板书;7.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卜.而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四、课堂检测.(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二)填空.在6:5=3():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x()=()x().(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而哪蛆中的两个比可以蛆成比例.1.6:9和9:122. 1.4:2和7:1()3.0.5:0.2和4. 6.2:和7.5:I(四)下面的四个数诃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儿个就组几个)2、3、4和6五、课后作业.根据3x4=2%写出比例.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4: 1.6=60:40=2.4: 1.6=60:40七:反思第二课时解比例导学案王珍林银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M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在J'解比例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从而熟练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祥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己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二、预习学案(-)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2x=8x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卜血哪•组中的两个比诃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卜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三、导学案(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昔(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己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己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顼积等于外项枳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己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教学例2.出示教材35虫的例21.讨论: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是不是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也是I:10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模型的高度):320=1:10.(2)如果把模型的高度设为x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式呢?(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x米X:320=1:1010X=320x1X=X=320答语。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案)

1 比例【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指导】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

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

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以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都要用到方程相关知识,所以学习既要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3课时3.比例的应用……………………………………………………………6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知识结构】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3 1 : 4 4
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学习课本 32-33 页例题 1 结合四面国旗的长和宽,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进行计算 (1) 、同一面旗:
(2) 、两面旗之间:
(3) 、找出有关比的计算,你会发现什么? 把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试着写两个: 像这样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4) 、试着写出 3 个比例 (5) 、你试着总结一下,组成比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6) 、下面那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12:16 10:6 4.5:2.7 0.3:0.5 5:6 组成比例的有: (7) 、举例说明比和比例的区别 举例 比 意义 组成(项数)
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课本 34 页
(1) 、 .在比例 60∶40=15∶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 ) .两端的两项叫做 ( 中间的两项叫做( ) (2) 、用 3、5、10、6 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比例?几道乘法的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 ,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这就叫做( )的基本性质。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得以延伸; 学习重难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是否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知识回顾 比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做比? 2、 火车 4 小时行驶 240 千米, 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 : ( ) ,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比的前项是( ) ,比的后项是( ) ,比值是( ) 。怎样求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是( ) 4、求下面比的比值 6:10 和 9:15 0.6:0.2 和 ) : (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40页内容、“做一做”第1、2题和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比的相关知识。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 4.5∶1.5 4∶6 4∶16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面国旗,根据长与宽的具体数据,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板书汇总:长5m2.4m60cm宽103m1.6m40cm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并求出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和发现,教师板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2.引导学生学习比例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两个比的比值,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板书:2.4∶1.6=60∶40教师小结:因为2.4∶1.6与60∶40的比值相等,所以 2.4∶1.6=60∶40,也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比例的意义竹林实验学校 胡德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计算比值,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并体会只有相对应的量的比才能形成比例。

数学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比与比例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意义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参与讨论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学展示:操场上国旗长2.4m ,天安门国旗长5m ,宽310m 。

教室国旗长60cm ,宽40cm 。

宽1.6米。

师:昨天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请看到预习提纲的第3题的第1问,根据所给材料你写出了哪些量之间的比,比值是?(师板书)生1:天安门国旗的长:天安门国旗的宽=5:310 =23生2:教室国旗的长:教室国旗的宽=60:40=23 生3:操场国旗的长:操场国旗的宽=2.4:1.6=23 师: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不同的比?生4:操场国旗的宽:操场国旗的长=1.6:2.4=32 师:都是同一面国旗的量之间的比,能不能是不同国旗的量之间的比呢? 生5:天安门国旗的长:操场国旗的长=5:2.4=1225 师:看到第3题的第2问,你都写出了哪些式子?生1:5:310=60:40 生2:60:40=2.4:1.6 生3:2.4:1.6=5:310 师:还有不同的吗?师:根据黑板上的板书你还能补充吗?生1:5:310﹤5:2.4 生2:60:40﹥:1.6:2.4……二、探索新知1、 比例的意义师:为什么黑板上前面3组式子要用“=”连接?生: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师:根据昨天所学,你认为哪些式子是比例?生:5:310=60:40 60:40=2.4:1.6 2.4:1.6=5:310 师:为什么?生:因为式子中的比的比值相等。

师:5:310 =23 60:40=23 2.4:1.6=23 这三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等号把它们都连接起来:5:310 =60:40=2.4:1.6这个式子是比列吗? 生:是师:再仔细思考一下?生:不是,因为书上说的是两个比。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1. 什么是比例比例是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比例通常表示为两个量的比值,如a:b或a/b。

其中,a称为前项,b称为后项。

2. 比例的意义比例在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1 商业和经济领域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中,比例被广泛用于定价、销售预测和市场份额等方面。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率,进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另外,比例还可以用于评估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2.2 工程和建筑领域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比例被用于设计和制造物体的模型,以便能够精确地还原实际物体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比例在建筑设计中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

2.3 地理和地图制图比例在地理和地图制图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告诉我们地图上所显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关系合理规划旅行路线、测量地理距离并估算真实地理尺寸。

2.4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需要比较和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规律和趋势。

比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实验参数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2.5 个人生活比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我们制定预算时,需要将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以确保财务平衡。

在购物时,我们会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商家的价格,寻找最有性价比的商品。

3. 如何解决比例问题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比例求值、比例的倒数和比例的扩大缩小等。

3.1 比例求值当已知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通过对已知比例关系进行等式变换,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的值。

3.2 比例的倒数当比例关系为a:b时,其倒数为1/a:1/b。

通过求比例的倒数,我们可以改变问题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计算。

3.3 比例的扩大缩小当已知比例关系a:b时,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量进行扩大或缩小,得到新的比例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图片教学内容:教材P48-49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自学提纲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阅读信息: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3、人的身体很有趣,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1。

(指名学生朗读)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119.2:100,1:1,7:1,4:1,2:1,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等)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出示课本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用除法比较时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长和宽进行了比较。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比例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例。

2.学生每人准备一台计算器。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比例,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讲解比例的定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比例的意义1.提出问题:为什么比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比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地图的比例尺等。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题步骤,并展示解题思路。

5. 拓展1.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一张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和实际地面上多远?2.让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强大作用。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运用。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能夠帮到您。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精品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精品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类呢?2:3 4.5:2.780:4 4:6 10:2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比例的意义 的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 的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的导学案
&lbrack;比例的意义&rsqb;的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的导学案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提高学生的认知
能力。

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1)、观察课文情境图。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比例?
(6)、找比例。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有疑惑的地方展开讨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2、完成课文“做一做”。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40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准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教学难点:准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预学:1、创境导入师:出示教材40页的情境图: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理解呢?(生自由回答)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关于国旗的内容方面的知识。

2、自主探究(出示导学单)(1)算一算,看一看,上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2)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3)自学教材40页上面内容,想一想,什么叫比例?比例与比有什么区别?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二、互学:1、组内学习交流:(1)学生先独立计算国旗长与宽的比值,观察计算出比值的关系,并自学弄清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人都要交流收获。

2、展示点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和发现,上前交流展示: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例?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根据学生信息得出教师有机板书:2.4:1.6=60:40 或 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要先计算出两个比的比值,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质疑: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明白: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我们刚刚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三、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分析课文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师: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你们快速读课文。
2.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2.求下面比的比值。
9:3 28.26:9 1/5:2/5
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是较大的知识单元的一部分,构建学习数学的知识网络,课开始,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1.计算
2.展示
3.纠正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自然的引出并且复习有关知识,为新授铺垫。。
(二)
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3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这几个比必
须具备什么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比例的意义。

课件展示
分别写出两次买果汁的钱数和瓶数的比,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
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问题。

3.学生小组交流
对比和比例的认
识。

三、巩
固练
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
堂总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
内容。

2.自由谈一
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在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出“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