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文化交流之语言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流和沟通中所面临的不同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差异。
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交际能力。
以下将从交际方式、语言习惯和商务礼仪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交际方式。
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尊重和谦和。
在交流中,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言,避免直接表达意见或拒绝。
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坦率和直接,他们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喜欢拐弯抹角。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中尤为明显,中国人常常通过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英国人更倾向于直接问问题和交流。
其次是语言习惯。
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中文中,流畅而婉转的表达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则更加注重简明扼要,追求效率。
中式英语往往比较繁琐且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和诗词,而英式英语则更加简洁直接。
这种语言习惯的差异会导致中英文交流时的理解误差和沟通困难。
再次是商务礼仪。
在商务上,中英两国的商务礼仪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在商务场合上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经常以宴请为手段来表达友好。
而英国人更注重效率和简洁,商务谈判通常更为直接和务实。
英国人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言辞和面部表情。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时,我们需要注意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误解和不愉快。
在中英交际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
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语速、掌握委婉语言和简洁表达的技巧。
在商务场合上,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和形象,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的言行。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交际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西文化交流则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联系的桥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同时也面临着语言交流的复杂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二、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问题1、语言表达不准确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语言表达不准确是一大常见问题。
在语言的翻译方面,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局限性导致了误读、歧义、误解等问题。
中西方的语言及表达文化方面存在差异,例如西方人口语表达习惯中经常使用的隐喻引申、音韵的运用等中文方式难以准确的翻译,同样中文中的“含蓄”、“不露声色”在翻译为西方语言时也存在难度。
2、语言交流障碍中西方语言模式的不同导致了语言交流的困难。
中国人常用的“隐忍”、“内敛”等在西方语言中无法直接表达,而西方人“直率”、“开放”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也难以被准确理解。
因此,双方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往往出现了交流不畅的现象。
3、文化因素影响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难点。
例如,对于中西方餐饮文化,西方人重视食物卫生和营养搭配,而中国人则注重色、香、味、形各方面的协调。
如何在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准确的进行表达,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三、对策提出1、文化比较研究加强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深入了解文化差异,为在交流中准确表达提供参考和支持。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需要将自己脱离自身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更多地从对方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表达模式中去寻求共性,增加彼此之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机会。
2、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包括学习语言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避免翻译时出现不准确表达的情况。
此外,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沟通,中西方双方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线语言学习网站、视频会议等获得语言能力提升的机会。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共同点
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共同点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共同点。
一、文化差异1. 语言差异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最明显的文化差异之一。
不同的语言体系会导致词汇、语法和语调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障碍可能会给双方带来困扰,因此学习对方的语言是促进交流的重要一步。
2. 礼仪与习俗差异不同文化拥有独特的礼仪与习俗,这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引发误解或冲突。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用左手交换物品被视为不礼貌,而在其他文化中则没有这种观念。
因此,了解并遵守对方的礼仪与习俗是跨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3.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被看作更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决策、合作和沟通等方面产生困扰和冲突。
二、文化共同点1. 音乐与艺术音乐与艺术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共同点。
虽然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类型和艺术形式,但音乐和艺术都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中,音乐和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纽带,帮助促进理解与互动。
2.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菜肴,但共同点在于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美食的喜爱和欣赏。
通过分享饮食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并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3. 重要节日与庆典重要节日和庆典是跨文化交流中的另一个共同点。
尽管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节日与庆典,但它们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特殊时刻的庆祝和纪念。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
三、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方法1. 学习他人的语言学习对方的语言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英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双方的合作、交流、学习等活动也愈加紧密。
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历史、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甚至会造成交流障碍,影响到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因此,在进行中英交往时,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礼仪差异关于礼仪的文化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有很多细节不同之处,比如:1. 晚宴礼仪:中文晚宴通常一开始就端上了所有的菜,而英文晚宴则是点菜制,逐一上菜。
2. 礼物:在中国人看来,送礼是表达感谢、尊重、情谊的一种方式,但在英国,过度让人感到不自在,有好意就好了,不必要非得送礼。
二、语言差异当然语言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英国人崇尚个人独立,所以平常的交往中,礼貌用语并不多,而中国人则重视礼节,所以用词较为繁琐。
2. 具体描述:英语善于用明确的词语来描述细节,而汉语则更注重隐喻的使用,需要通过上下文或者文化共识来理解。
三、时间观念差异时间观念是指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使用和对时间的感知方式,这也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同一时间的意义不同:中西方在规划时间时会有不同的取向,中国人习惯将他们的一周或一个月看作整体,在时间计划上也常常是集中安排,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将时间分割成具体的片段,无论哪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用途。
2. 时间观念展示方式不同:中英两国对于迟到的理解不同。
西方人十分讲究时间,准时到达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约定,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人情味,若迟到一两分钟,也不具有太大关系。
四、沟通方式差异沟通方式是日常交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差异之一,经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英交往中,沟通方式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肢体语言:中国人更加偏爱面部表情,而英国人则更注重肢体语言,比如朝对方微笑、摆手等。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本文从多个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中文和西方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中文是音形意的结合,而西方语言则以拉丁字母为主要的文字形式。
在中文中,字的形状、笔画和谐美观,寓意深远,而在西方,简洁、规范、系统化是字母的重要特点。
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显著方面是价值观的不同。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观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包括时间观、家庭观、人际关系观、金钱观等。
例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中国文化强调“时光宝贵”,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注重时间的利用和效率性。
三、交际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方式上也是明显的。
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这是因为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将相同的语言发音或动作解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中文中,为了表示尊重,人们经常使用“您”代替“你”,而在西方,这种习惯并不普遍存在。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差异同时也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比喻、歇后语等形式表达意思,注重情感体验和意蕴升华;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逻辑和分析、理性思考和实证主义。
五、传统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传统和礼仪上也是让人注目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文化节日的庆祝形式以及礼貌用语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往往会在家庭中全家团员共聚一堂,分享美食、欢度佳节;而在西方,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则更多强调友谊和浪漫,有着庆祝的宗教色彩。
以上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文化因其多样性和传承特点而存在着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是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和谐共处之道。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第一篇: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不同。
“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
这里的使用规则是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内容是否得体。
”(选自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正是由于社会文化的迁移和发展,语言也随之拓展、转化。
在发展过程中,其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距离越远,地区差异性就越大。
国际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就源于此,宗教信仰、价值观、历史文化、种族、气候、地域等方面的不同都为不同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拿中国与西方国家来说,语言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一、问候语的差异见面打招呼问候是最普通的礼仪。
但是中西的问候对象、方式、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的路人。
他们打招呼的目的,无关对象,也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礼仪形式。
而在中国,如果无缘无故的对这陌生人打招呼会引起人家的警惕,以为你有什么不好的目的。
所以,在中国一般不会理会陌生人,最多只是一笑而过,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一笑回应。
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比较独特,十分贴近生活和个人,一般常说“你上哪去呀?”或“你去干什么啦?”或是“吃饭了吗?”“这段时间忙吗?”虽然用的疑问句,但并不需要确切的回答,因为它只是一种问候方式,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不代表问题本身。
但是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想要探知别人隐私的失礼行为。
如果你一见面就问:“你吃饭了吗?”他们往往会误解成你要请他们一起用餐。
浅谈东西方语用文化的差异
浅谈东西方语用文化的差异随着世界的全球化,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尽管在语言上我们都使用的是英语,但是东西方语用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下这些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原因。
首先,东西方语用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倾听和沟通方式方面。
让我们首先看看东方语用文化。
在东方文化中,倾听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方式。
与此相反,在西方文化中,沟通则更加直接和明确。
例如,在一个典型的西方公司里,员工们倾向于通过邮件和电话来沟通。
而在东方国家,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使用面对面或电话沟通的方式。
此外,在东方国家中,人们倾向于使用更多的礼貌用语和敬语来表示尊重和恭敬。
这样做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但如果不了解这些规矩,很可能引起误解。
其次,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方面,东西方国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里,人们更愿意陈述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中的人们倾向于表现得更加谦虚,通常不会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还有间接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不会直接说“不”,而是会用比较含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立场。
此外,在这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一些琐碎的细节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是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彼此间的互动,而非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语言的直接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东方语言中,人们更喜欢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些隐喻和比喻通常是由某些特殊的文化、历史及传统的背景支持的。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倾向于使用更加直接、干净利落的语言,这样会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更加明确和直接。
那么这些东西方语用文化之间的差异究竟起源于何处?主要的原因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以及沟通方式的不同。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彼此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人们则更加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意见。
此外,这种文化差异也可能归因于不同文化形成背景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交流语言,肢体语言
西方人见面-------拥抱
中国人见面------握手
如何叫别人过来
如何叫别人过来
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为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 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put the head toward someone with the fingers downward waving several times.),而美国人的肢体语言为把手伸向 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put the hand toward someone with the center of the palm upward,shaking the index finger back and front)。 美国人的这种肢体语言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侮辱, 或挑衅,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 语言又反映着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 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 常常遇到困难
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 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 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中西文化差异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 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 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 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 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此课题中我们了解了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了 解到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和内在的联系,反过来有利 于我们更好的交流,这是一个双向获益的过程。 通 过从交流语言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研究中西方的文 化差异,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东方和西方的特点,这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西方人交流和沟通,消除了由 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三篇
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三篇【篇1】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立足他方与己方的差异。
中国人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方的感受。
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中国人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如你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 。
然而,这却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其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西方人很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强壮,如果质疑其健康状况,他们是会很介意的。
西方人思维一般都是立足自身,直接谈自己的意愿或感受。
好多英语国家的服务员招呼顾客时,经常用CanIhelpyou(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思维方向顺序与逆序的差异。
中国人偏重顺序思维,汉语对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各因素排列,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句子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的时序及事序来安排。
而西方人习惯逆序思维,英语句子虽然也可遵循时间先后顺序,但不总是如此。
它可以打破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句子呈句尾开放式。
3.思维表达婉转与直接的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西方人习惯于逻辑思维。
在语言上,中国人在说明问题时会运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们产生联想,以达到某种寓意。
而英语正相反,它比较直接,直奔主题,然后加上修饰成分,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状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尽管偶尔也可以状语前置。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用语的影响1.在称呼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会根据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敬意。
但是在西方,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
2.在致谢方面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 sownobligation,noneedtothankorbe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生分。
而西方人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 Thank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在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体现。
中外文化差异是指在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交礼仪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既是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遇,也是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的源泉。
本文将就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跨文化交流。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体系往往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文中有很多以尊称形式称呼长辈的词汇。
而在英语中,尊称的使用则相对较少,更强调个体的平等性。
这样的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甚至引发误解。
二、思维方式差异中外人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喜欢从整体出发,注重把握全局,追求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而西方人更注重归纳和分析,更倾向于寻找个别案例来加以说明。
例如,在会议讨论中,中国人倾向于集思广益,提出多种的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偏好迅速做出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可以在交流中造成理解的障碍,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加以克服。
三、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人更注重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家庭的凝聚力。
而在西方,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更受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等。
此外,在时间观念、成功观念、个人隐私、对待死亡等方面,中西方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
四、社交礼仪差异社交礼仪是文化差异中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待亲密关系、对待陌生人、对待长辈等都存在不同的规范和习惯。
例如,在中国,人们重视面子和情感交流,对待长辈常常会表现出一些虚伪的尊敬。
而在西方,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更受重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平等交流。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社交礼仪习惯,避免因不同的行为规范而引起误解,是很重要的。
跨文化交流是多元文化世界中的常态,中外文化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和深入。
由于双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英交际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文化障碍,这不仅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一、语言和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语言交流方面,中英两国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双方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
在礼貌用语的表达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习惯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礼貌,在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文化习惯。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面子和尊重长辈,交际中会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和礼貌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习惯于严格遵守时间,他们非常珍惜时间,精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会准时赴约,重视时间的利用。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交流,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随意,经常会因为交际和沟通而推迟行程,这往往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在沟通方式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在交流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保持距离,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即使对方不喜欢或不同意,也不会直接拒绝或表示不满。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面子和情感的交流,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礼仪和行为的差异在礼仪和行为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会讲究礼仪和礼貌,他们会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
中西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中西文化因为历史、地理等原因而有许多差异,在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首先,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华文化注重礼仪和家庭价值观念,强调孔子的“仁”的思想,重视家庭责任和尊重长辈。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权利和自我实现。
因此,中西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上有着差异。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中华文化注重尊称的使用,如用“您”而非“你”,用“先生”或“女士”而非直呼其名。
这种尊称反映了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礼让精神。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呼其名,不那么注重尊称。
另外,中华文化重视面子和谦虚,因此常使用“谢谢”,“不好意思”等表达方式来传达客气和谦虚。
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感谢和道歉是更常见的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华文化注重历史和传统,时间观念相对较为长远,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因此,在交流中会使用较多的成语和典故,以警示人们注重历史经验教训。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短暂,注重即时和效率。
因此,在交流中会更加直接和实用,少使用成语和典故。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时间表达方式上。
中华文化中常使用“明天”、“后天”、“大后天”等词汇来表示近期与时间相关的事物。
而在西方文化中,常使用“tomorrow”、“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词汇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这反映出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中西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态度和沟通方式上。
中华文化注重间接、含蓄、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在交流中,人们常使用肢体语言、眼神和微笑来传达信息。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和明确的沟通方式,更注重言语的准确和详细。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隐喻和比喻的使用上。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导致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碰撞。
了解和应对语言与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跨文化沟通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工具,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差异巨大,这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了阻碍。
首先,语言的语音、语调和语法结构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文中,问句通常以升调结束,而在汉语中则以降调结束,这种差异容易导致误解。
其次,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词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含义,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误解。
在面对语言差异时,首先我们要尊重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了解对方的语言背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表达,应当适时请对方重复或解释,而不是随意猜测。
另外,利用直观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增加交流的清晰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二、文化差异文化是人们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跨文化沟通中也经常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沟通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西方国家,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认为是坦诚和直率的表现,而在一些东方国家,隐晦和间接的表达方式更为常见。
其次,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例如,对待时间的态度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截然相反,某些国家更注重准时,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灵活性。
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我们要尽量包容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无对错之分,只有不同的观点和习惯。
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做法,善于倾听对方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对文化差异心存敬意,并在交流中多加磨合和适应。
三、应对策略1. 学习对方语言和文化知识。
提前了解和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沟通中的困难。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往往成为沟通的障碍。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希望能够增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两国的语言差异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文是象形文字,强调整体的概念,追求内在的含义和深层次的秘密。
英语则是字母文字,强调逻辑和实用性,追求表面的精确和直接的交流。
这种差异在交际中体现为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交谈过程中,中国人往往委婉、含蓄,善于间接表达,喜欢使用比喻、譬喻来传递观点。
而英国人则更加直接坦诚,注重事实和逻辑性,喜欢通过直接陈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交际风格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包容。
在交际过程中,礼仪和行为规范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尊敬长辈,强调礼貌和谦逊,注重情感交流,重视团体利益。
所以在交际中,中国人往往会显得谨慎而谦恭,更加注重对方的感受。
而英国文化则更加强调独立个性和自由,注重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在交际过程中,英国人更加注重平等和直接性,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这种差异在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适应,因此需要双方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
在实际的交际中,中英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和摩擦。
中国人在与英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委婉而被认为不够坦诚,而英国人在与中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直接而被认为不够尊重。
这种困惑和摩擦需要双方通过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来克服。
一方面,中国人需要学会更加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更加自信和果断的交际方式;英国人需要更加灵活地采用委婉和比喻的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要实现中英文化的和谐与共存,双方需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礼仪、思维、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对于跨国交流和合作尤其重要,因为文化差异经常导致误解和互相不理解。
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英语言所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差异甚大,有时以至于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误解。
例如,“面子”、“吃亏”、“讨价还价”等中文习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英语中的“face”和“lose face”也远没有中文“面子”这个词那么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口吃现象(stammer)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常常被理解成“傻”,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语音障碍。
二、礼仪差异中英交际的礼仪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恭敬和尊敬,例如在面对长辈或上司的时候,一般会拜候并行礼以示尊重。
但在英国人看来,过于谨敬会显得过分,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自然和虚伪。
相反,英国人习惯于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显得冷淡和不友善。
三、思维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稳定,更注重人际关系。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
例如,一个英语母语者可能在和他的中国同事交流时,会觉得这位同事太不主动、不坦率和不直白,而中国同事也可能觉得英国同事太粗鲁、太鲁莽、太无礼。
四、价值观差异中英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文文化中,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个人的选择和幸福,而在英国的文化审美中,个人的幸福和选择更为重要。
具体体现在婚姻上的差异是,中国有“老来伴,少言妻”的传统,即年老之人可以有伴而年轻之人则可以由父母安排相亲,而在英国则强调自由恋爱和重视异性的私人空间。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中英交往中的误解和矛盾,比如父母安排的相亲对于英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而过早的结婚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沟通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在跨国公司、国际交流和多文化环境中,了解并尊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成功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增进有效沟通。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不同的语言系统相对应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语言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发音和语速等方面。
1. 词汇差异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存在差异,有些概念在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一个词汇的意义和含义也可能因文化背景而异。
例如,在英语中,“自由”(freedom)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中国文化中,“自由”(自由)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
2. 语法差异语法在不同语言中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通常在句子的开头,而在日语中通常在句子的结尾。
这种语法差异可能导致语言直译时产生困难。
3. 发音和语速差异发音和语速也是语言差异的一部分。
不同的语音系统可能导致不同的发音问题。
此外,不同的文化对于语速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语速相对较快,而在日语中,语速相对较慢。
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文化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礼仪和思维方式等。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1.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提倡,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更为突出。
2. 社会习俗差异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习俗和礼仪。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了解并遵守目标文化的习俗和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日本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握手是更为普遍的方式。
3. 沟通方式差异不同文化对于沟通方式也有不同的偏好。
有些文化更加直接和坦率,而有些文化更加间接和含蓄。
例如,在英语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认为是正常和积极的,但在亚洲文化中,过度的直接性可能被视为冒犯。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现象。
虽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是依然存在。
对于中西方人来说,在探究另一种文化时,理解其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文章将发掘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并提供一些有帮助的解决办法。
一、语音与语调中西方语言的语音和语调是最突出的差异之一。
汉语是一种重音语言,即一个单词中只有一个音节被重读。
英语则是一种弱重音语言,如果一词有两个重音音节,那么它通常是重读第一个音节。
不同的语音特点意味着说话时的语调和语气会截然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一小段话的最后一个词往往有较高的声音,而在华语中,常常在句末加上一个轻松的韵律。
二、非动词动词化在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语法上,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汉语中,动词可以用作名词,而且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心位置。
与此不同的是,在欧洲的大部分语言中,名词与动词的使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合作和沟通时,需要耐心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三、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也有差异。
在华语中,通常使用“您”作为尊称,而在英语中,并不像中文那么明确地表达尊敬,除了“sir”或“madam”这些明确表示的称呼外,许多词汇都是很普通的用语。
此外,在西方,使用幽默和讽刺的废话也被广泛使用,而这在中文社会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要小心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表述方式,以免造成冒犯。
解决办法:1. 接受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理解另一种文化的关键。
如果有理解不了的事情,不妨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
2. 多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跨文化之间的误解,合作更加愉快和有效。
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3. 学习语言。
如果有机会学习对方的语言,将有助于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
总之,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意味着合作和沟通时需要更加仔细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的比较
论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的比较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是学科界和社会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往沟通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交际习惯和套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交往沟通的差异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务交往和文化传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社会交往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交际方式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礼节:在中西方文化中,礼节的标准不同。
在中国,尊重长辈、尊敬上司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而在西方社会,个人权利更加凸显,领导者也会像平等的朋友一样被对待。
因此,在跟人交际时,西方人可以相对直接地表达意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关系。
2、身体语言:中西方文化在身体语言的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眼神接触、握手等交际方式;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语言只是一个附属品,不会像西方那样得到很多的关注。
此外,当一个中国人在与他人面对面说话时,他们总是以低下的头,以示尊重和谦虚;而西方人则喜欢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其诚实和自信。
3、语言间隔: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个人隐私与个性化,因此,他们习惯留出一定的间隔来划定自己的领地。
这种间隔常常表现为身体上的距离。
而在中国,大家更注重亲近和关系,所以说话时会更近,甚至可能接触到他人的身体。
二、语言的使用差异中西方文化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语言的使用差异方面,中西方文化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语言的重视程度: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语言在人们的交往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的表述更强调精准和逻辑性。
而在中国社会中,语言多强调他人感受和礼节,重在表达欢迎、感谢、道歉等情感。
2、口语习惯:在中西方交往中,口语习惯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在语言交流时喜欢使用比喻、典故进行阐述,以及汉字的多义性来表达感情;而西方人则会使用较为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文化背景清晰度:在中西方文化的交往中,文化背景的清晰度差异也很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外文化交流之语言差异【摘要】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
不同语言之间的所指意义形象上、思维方式、思维形象的异同会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可采取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形象的转换与移植来处理。
又因为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
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文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意象, 理解和思维, 比喻和习惯表达, 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文化差异,动物文化,英语习语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1921:221)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 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过难关) , a lucky dog (幸运儿) , an old dog (老手)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gay (jolly) dog (快活的人)、work like a dog (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his /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
很显然, 这些说法反映了英国人的文化心理, 他们视狗为可爱的同伴, 人类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
可在汉文化中, 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 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
带有狗字的词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丧家狗、狗仗人势、狗咬狗等。
猫也是西方人“宠物文化”中的重要成员;人们多用cat;来形容女人,称之为she;模特儿走的舞台步就叫catwalk (猫步),old cat 指脾气坏的老太婆,barber’s cat 指“面有病容饥色的人”,儿童们常用copy cat 来指“看样学样的人,抄袭别人的人”,形容某人病得很厉害用as sick as a cat;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旨“像热锅上的蚂蚁”;英语中还有一句谚语是:When the cat’s away,the mouse will play,意思是“当有权力、能力或影响力的人不在时,其他人就会无法无天、调皮捣蛋了”。
汉语中则没有相似的联想,倒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说。
汉语中对猫没有太多的联想,我们常说某个小孩吃猫食,是说这个小孩的饭量小,还说积习难改的人“猫改不了吃腥”。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十分熟悉。
西方人对马表现了同样浓厚的兴趣。
希腊人凭借着腹中掏空的木马,a hollow wooden horse, 把将士藏在其中,巧妙地攻下了特洛伊城(the city of Troy)。
特洛伊木马,a Trojan horse,从此家喻户晓。
现在人们用它来指“一项活动(an activity)或一项政策(a policy)看似没有危害,但实质上是会坏大事的”。
马的食粮很大。
A horse has a large appetite (胃口),英语中说一个人能吃得很,会说:A person eats like a horse. 这一表达法可能来自于一个古老的谚语:A hungry horse makes a clean manger (食槽).(一匹饿马能把马槽打扫得干干净净)。
而一个人饿极了会说:I could eat a horse.(我都能吃下一匹马)。
马很强壮,英文中有as strong as a horse一说。
To work like a horse指的就是像牛马一样辛苦地干活。
To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这短语表达的是对别人送来礼物的质量不信任、百般挑剔。
据说马长到一定年龄,人们只要掰开马嘴看看嘴里的牙就能确定马的年龄,因此to get something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指的就是to get something (news, information, etc.) from a reliable source, 得到的消息、信息可靠,可信。
Horse around 是说没有目的地乱玩、胡闹。
马常常会发出大声的类似人笑的声音,Horse-laugh从十八世纪开始,就用来指人毫无顾忌的放声大笑、哄笑。
在选举或是比赛中支持错了人,英语说to back the wrong horse, 意思是to make an error in judgment, to support the wrong person。
To ride the high horse, 骑着高头大马,表现的是一个人摆架子,神气活现、自命不凡,to act pretentiously (自命不凡地)。
“马到成功”是马年的祝福语,它的意思是能迅速成功、能轻易成事,to win instant success, to accomplish quickly and easily。
祝大家马到成功!除把狗、猫视为宠物以外,也有许多西方人把bird 视为宠物,西方人关于bird的联想非常丰富,他们喜欢以bird 喻人,在英国俚语中,bird 还指少女、美女、少妇、女朋友,an odd bird 是一个古怪的人,birdbrain 指愚蠢、轻佻的人,a little bird 指消息灵通的人,暗中提供消息的人,birds of a feather 指志趣相投的人;西方人还以bird 喻“事”,a bird in the bush 指“未到乎的东西;未成定局灼事情”,a bird in hand 则正相反,在俚语中,get the bird 指“被嘘,被喝倒彩,被解雇”。
汉语中对鸟的联想也没有这么丰富,我们常说某人像鸟儿一样会唱歌,说小孩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快活。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候的影响,语言上也就有了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
比如在春天,西风给英国带来暖湿气候,所以就有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It i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春风送暖,百鸟欢唱)这样的诗句;而在中国,西风意味着秋冬的箫杀、寒冷,所以就有了“西风留旧寒”,“昨夜西风凋碧树”这样的诗句,东风才是春天的风,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英国由于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中积淀了许多关于航海、船只、鱼类和水的习语,如to rest on one’ soars, all at seam, fish in the air, an odd fish, miss the boat,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等等。
而古代汉民族主要居住在内陆,以土地为生。
和土地有关的词比较多,如“土皇帝”、“土专家”。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用spent money like water, 翻译成汉语就成了“挥金如土”。
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
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随着佛教进入中国文化的主体,汉语中出现了很多与跟佛教有关的词语,如:“阿弥陀佛”、“一尘不染”、“天花乱坠”、“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从全球范围而言,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 现代英语中的许多习语和格言出自基督教的《圣经》。
God 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天怜受难人,体谅不幸的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傻人有傻福; God speed you. 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老马识途;Go to the hell下地狱;as poor as a church一贫如洗;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魔鬼常躲在十字架后面等等。
God is above all上帝高于一切God is where he is上帝无所不在。
Thank God谢天谢地(感谢上帝)、For God’s sake[看在老天(上帝)的份上]、God never shuts one door but he opens another(天无绝人之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