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

合集下载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以下将从造型、纹饰和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造型方面,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丰富多样,既有器物类,如鼎、簋、爵等,也有武器类,如戈、矛、钺等。

这些器物的形状各异,既有规整端庄的方形和圆形,也有优美流畅的曲线形状。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注重整体的平衡和稳定感,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器物类的造型通常呈现出庄重大气的特点,而武器类的造型则更加锋利有力,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勇武之气。

纹饰方面,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精美繁复,以兽面纹、神面纹和几何纹为主要特征。

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通常以龙、虎、鸟等动物形象为基础,通过细致的雕刻和精湛的工艺,将这些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青铜器上。

神面纹则以人面为主要形象,常常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息,给人以一种超自然的感觉。

此外,商周青铜器上也常出现各种几何纹样,如蝶形纹、琢纹等,这些几何纹样不仅丰富了器物的装饰效果,还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工艺水平。

工艺方面,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精湛。

制作青铜器的工艺主要包括铸造、浇铸、刻画和打磨等环节。

首先,青铜器的制作需要选用优质的铜料,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铸造。

在铸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青铜器的质量和形状。

其次,制作青铜器还需要进行浇铸和刻画。

浇铸是将铸造好的铜液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成型。

刻画则是在凝固的青铜器上进行雕刻和刻线,以形成各种纹饰和装饰。

最后,青铜器还需要经过打磨和抛光等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增加观赏价值。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追求,也代表了古代工艺技术的高度发展。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通过研究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感受到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中的饕餮纹是一种常见的纹饰,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饕餮纹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形象独特,寓意吉祥、祥瑞和丰饶。

以下是关于商周青铜器中饕餮纹的研究内容:
1.艺术特征: a. 形象特点:饕餮纹通常以兽形神兽为基础,
包括身体像猪、牛或虎,头像龙或鸟等的复合形象。

具有
融合多种动物特征的构图,常带有恐怖、夸张和神秘的艺
术效果。

b. 纹饰结构:饕餮纹细节精细,线条流畅,常呈
现出细腻的浮雕效果。

纹饰通常出现在青铜器的雕刻部分,如盖饰、钮状饰、提梁或器身等位置。

2.文化背景: a. 神话传说:饕餮纹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是传说中的山林神兽,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意义。


被赋予象征祥瑞、保护财富和驱邪避恶的寓意。

b. 社会象
征: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经常出现在贵族居所、祭祀仪式和
礼器上,作为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它也被认为是表示
君权的标志,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

3.考古发现与研究: a.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
铜器中广泛出现,如礼器、酒器、乐器等。

这些青铜器在
考古发掘中被视为重要的文物,提供了研究饕餮纹的重要
资料。

b. 研究方法: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形态、纹样、器
物功能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饕餮纹
的演变、样式特征、象征意义等。

研究商周青铜器中饕餮纹的意义和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宗教和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饕餮纹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青铜器文化及古代中国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商周青铜器纹样

商周青铜器纹样

商周青铜器纹样青铜器流⾏于新⽯器时代晚期⾄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型⼯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战国,由于铁器的推⼴使⽤,铜制⼯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常⽣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类物质⽂明的巨⼤贡献,虽然从⽬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些地⽅,但是就铜器的使⽤规模、铸造⼯艺、造型艺术及品种⽽⾔,世界上没有⼀个地⽅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拟。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李飞先⽣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

李飞先⽣在多年的编写过程中,尽其所能,注出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纹饰信息,如:年代、纹样形式、原器物出⼟地点等。

但是仍然有不少⽆从考证,本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治学态度,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这些青铜器纹样具体内容进⾏标⽰,以待来哲,⼀有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重印出版时予以标⽰。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谱⼤约公兀前30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亚的居民⾸先发现,把红铜和锡按照适当的配⽐熔炼到⼀起,不仅铜的熔点低了许多,更便于冶炼,⽽且这样炼出来的铜⾮常坚硬,更适于铸造兵器和其他的⽣活⽤具。

此后,世界上⼏个古⽂明同步孕育的民族先后发现了这种铜锡合⾦的青铜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开始⼤量制造和使⽤青铜器。

于是,后⼈从考古学意义上,把这个与奴⾪社会相联系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

古往今来,全世界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体都有这样⼀种看法,那就是尽管古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明之间也同样经历了青铜时代,⽽最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却只出在中国。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

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

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

《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也有称夔龙为“肥遗”。

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

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

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

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

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

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其中的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在商周时期,人们对于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纹饰设计非常讲究,兽面纹的出现为青铜器增添了神秘而又华美的气息。

那么,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兽面纹是用于装饰青铜器的一种典型的纹饰。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

当时,兽面纹还相对简单,多数是由单个兽头组成,并且兽头的表现也比较朴素,形象并不太夸张。

这可能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有关,人们对于神秘的动物崇拜和精神追求还并不是太强烈。

随着商代文化的繁荣和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兽面纹的形象也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到了商代晚期的晚期和周初时期,兽面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变形和生动的表现手法。

在兽头的形象中,除了典型的兽首形象之外,还可以看到长颈鸟形象、猪八戒形象、虎形象、虾蟆形象等。

那么,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是什么呢?一种说法认为,兽面纹的形象起源于人们对于神秘动物的追求和崇拜。

在古代的中国文明中,很多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存在。

兽面纹中的龙,就是古代人们对于神秘龙的崇拜和追求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形象,象征着权力、尊荣和吉祥。

在青铜器上出现龙形的兽面纹,既可以衬托出青铜器的尊贵和华美,又可以寓意着对于神圣和吉祥的追求。

另一种说法认为,兽面纹的形象起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界动物的观察和模仿。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非常细致,尤其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于动物的模仿和艺术加工,人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兽面纹形象。

这些兽面纹既可以让青铜器呈现出动物的形态特征,又可以融入到装饰纹饰中,使得青铜器更加生动和鲜活。

不论兽面纹的起源是什么,它都无疑成为了商周青铜器上一道独特而又重要的风景线。

通过对于兽面纹的运用和表现,青铜器不仅在材质的选择上彰显了尊贵和庄重,而且在纹饰的设计上也展现了华美和神秘。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纹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
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

在夏朝时期,青铜器纹样较为简单,主要以波纹、横纹、拱形纹等为主,表现出简洁大方的特点。

这些纹样既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也有一些生
物植物的形象,如蟠虺纹、雷纹等。

这些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呈现,具有一
种神秘感和神圣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天地力量的崇拜。

进入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纹样逐渐丰富起来。

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
了猛兽纹、龙纹、鸟纹等更加具象的图案。

其中,猛兽纹是一种比较常见
的纹样,如角纹、兕纹等。

这些猛兽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呈现,寓意着勇猛
和力量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狩猎和战争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代青铜器的纹样更加复杂精细。

周代的青铜器上
常见的纹样有云雷纹、缠枝纹、蛇纹等。

云雷纹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纹样,
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

这些纹样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于天文现象的关注,同时也展现出周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此外,周代青铜器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政治意义的纹样,如勾魂纹、六
韬纹等。

这些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出现,象征着政治上的权力和威望,体现
了周朝王室的统治地位和政治权威。

综上所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抽
象到具象的过程。

从波纹、横纹到猛兽纹、龙纹,再到云雷纹、蛇纹等,
这些纹样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宇宙力量、狩猎和政治
的关注。

这些青铜器纹样的发展,不仅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蝉纹是青铜器动物纹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见于商末周初。

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将之分为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和变形蝉纹三种类别。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蝉,又名蜩,是季候的虫,蝉因其居高食露,有清洁淡雅之态,自古即为人们喜爱,认为“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商代即有玉石及宝石所雕成的蝉(如殷墟妇好墓所出)作为饰品。

又被认为能够死而复生,周代与汉代皆有蝉形玉,以放在死者口内作随葬品,即所谓玉琀。

在各种不同质地的出土文物中,蝉纹数量较多,而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

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用作次要纹饰,用在觚的豆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上。

西周成王时代的保卣,提梁上便饰有蝉纹。

一、蝉纹的分类1.无足蝉纹无足蝉纹在蝉纹中占相当大一部分,其形体富于变化,大体将之分为无翅式无足蝉纹和有翅式无足蝉纹,还可进一步将无翅式无足蝉纹分为“箭头形”吻、“心形”吻以及“羊角形”吻无足蝉纹三种。

有翅式无足蝉纹多以浮雕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写实性。

如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上饰有一蝉纹如下图:(1)“箭头形”吻无足蝉纹顾名思义,此蝉纹吻部似箭形,多数情况下其头与体分离,在头与体之间用一个小三角形或顶端开口的菱形图案相连接。

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多为一个三角形图案与云纹相对应组成体节。

下图为1976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壶在其颈部所饰蝉纹。

(2)“心形”吻无足蝉纹该种蝉纹的吻部刻画似心形,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有个三角形图案和云纹相对应。

另外一种是在两个云纹围成的躯体下部,用波折纹组成体节,其波折有多有少。

下图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在其斗柄面上的蝉纹。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特点我国出土的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都有装饰图案.这种图案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陶器装饰图画发展而来的.青铜装饰图案的特点在于通过凹凸效果,展现形和线的完美结合.由于古人绘画开始追求对称美、静止美、神秘美,导致了原始图画的图案化.常见的有饕餮纹、云雷纹、夔纹和鳞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形似饕餮头部形象的装饰纹样称饕餮纹.云雷纹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龙纹因其纹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为名.有的表现屈曲的形态,有的则是几条龙互相盘绕.夔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蜷.鳞纹形似鱼鳞,常上下几层重叠出现,此外,有的青铜器饰有鸟纹图案.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人对神的崇拜,也显示了奴隶主阶级的权势威仪.这种青铜装饰纹样,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在装饰规律和形象塑造技艺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的衰退.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装饰打破了商周的僵化格式,令人耳目一新.青铜装饰图案向反映战争场面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新颖领域发展,如汲县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它刻划了二百九十多人,包括格斗、射击、划船、击鼓、犒赏、送别等炽热的战斗生活场面.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到明代的铜建筑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春秋战国之遗风,如五台山铜殿便是证据.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产生背景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

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

这时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饕餮是一种贪吃的野兽,《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以言报更也。

”宋代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表现了各种野兽及其头部的纹饰统称为饕餮纹。

实际上它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形成幻想中的怪兽,给人以神秘威严之感。

最具特点的是兽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青铜器上的此类纹饰有多种组合,有的有首有身,有的有首无身,还有的无目有身等,这显然与古史记载的所谓“有首无身”的饕餮不符,所以我们觉得称为“兽面纹”更贴切,因为它指出了这种纹饰的构图形式。

(图一)商周时期,兽面纹神态生动,形状复杂多变,或似鹰、似凤,或像牛、像羊、像虎;或抽象,或写实,或简约,或粗犷,或变形,或分解。

但是它的基本构图是以鼻梁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着角、目、口、耳等,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子,左右展开的躯体或兽尾,少数简略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

所有兽面纹都是按照这一布局设计的,只有表现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均常见兽面纹。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青铜器的制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青铜器种类少,造型简单,器壁较薄,制作粗糙,纹饰较少。

夏代青铜器的兽面纹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铜牌饰表面由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松石镶嵌成兽面纹,双目圆凸,有明显的眼眶,鼻与身脊相通,两角上卷,有的身躯还饰有鳞状斑纹。

整个兽面纹除了双眼外,其他部分抽象而不写实,它是已知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了(图二)。

这种镶嵌的兽面纹与后来青铜器上的纹饰有很大区别,但是它开创了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先河。

商代,兽面纹成为最常见的主题纹饰,往往构成青铜器全部装饰花纹的中心。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趣历史⼩编为⼤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某问答⽹站上,我看到了⼀个⾮常有意思的问题,最近正在看商周青铜器纹饰相关的资料,正好这个话题能来跟⼤家聊⼀聊(附截图如下)。

纹饰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的⼀个重要内容,对它的深⼊研究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兽⾯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纹、⼈物画像等。

饕餮纹(兽⾯纹) 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最主要的纹饰,在商代晚期⾄西周早期达到顶峰,被⼴泛运⽤于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器上。

关于饕餮纹的⾸次记载,出现在《吕⽒春秋·先识览》:“周⿍铸饕餮,有⾸⽆⾝,⾷⼈未咽,害及其⾝,以⾔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不过这⾥所说饕餮纹的教化功能并不能正确地反映其思想内涵。

从汉字结构上看,“饕餮”两字都含“⾷”偏旁,主要特征是主体部分为正⾯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张开,有⾓与⽿;⼀些两边连着⽖与尾,另⼀些两边是长⾝卷尾的形状。

据《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昔夏之⽅有德也,远⽅图物,贡⾦九牧,铸⿍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川泽⼭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能协与上下,以成天休。

”这⾥所说商代青铜器上的图像应是驱散“魑魅魍魉”的诸神。

⼜《礼记》载:“殷⼈尊神,率民以事神,先⿁⽽后礼,先罚⽽后赏,尊⽽不亲。

其民之敝,荡⽽不静,胜⽽⽆耻。

”也就是说商朝时期的社会,什么事⼏乎都要进⾏占⼘,加上完善的周祭制度,尊神的⼈们对祭祀⽤器应该⾮常重视。

在重要的祭祀⽤器上铸纹饰,那么这种纹饰⼀定在商⼈⼼中占据重要地位。

饕餮纹最初出现时或许和图腾信仰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先秦时期后,逐渐演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威严与主导地位的代表。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代表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中的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篇文章将探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从中揭示出古代中国青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就。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商代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青铜器文化的正式形成,而兽面纹作为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也是商代青铜器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兽面纹最早出现在商代青铜器上,它常常呈现为一种兽形头部的图案,这种图案具有神秘的气息和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宇宙之谜的一种审美表达。

在商周时期,人们愿意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纹样的对象,将它们赋予象征意义,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这些兽面纹可以看作是先民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祈求的具体表现,也是商代青铜器上的一种精神象征。

古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从图案造型和纹饰排列等方面来看,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烙印。

它们传达着古代青铜器文化的魅力和神秘,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兽面纹作为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种常见装饰纹样,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古代社会、宗教、生活、思想等多方面的具体体现。

在商周青铜器上出现的兽面纹还与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社会,它的政治制度非常复杂,而且由于当时的宗教信仰以及对神灵的崇拜,导致了青铜器上的纹饰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兽面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而兽面纹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蕴和精神内涵。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与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多个方面都密切相关。

它不仅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理念,更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青铜器上夔龙纹的由来

商周青铜器上夔龙纹的由来

商周青铜器上夔龙纹的由来作者:铜珍楼主来源:盛世收藏网夔纹,也常称作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爬行动物纹饰,其主要形态特点为:大口、卷唇、无角、一足、卷尾,并且常以两两相对的形式同时出现天同一器物之上。

夔的形态与构图特点与生有双角的龙判然有别,所以将夔纹称作夔龙纹是不正确的,同时说明马承源先生“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中国青铜器》,2003)的说法也有欠妥当。

对夔的理解最早见于战国初《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庄子《秋水》中有:“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夔的解释是:“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这里说的是“如龙”,指夔并不是龙。

上述资料对夔的理解都是一足、无角的神兽,有的说夔像龙,有的说夔像牛,那到底夔是什么呢?夔纹铜禁西周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现在,我们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重要青铜器上可看到一种体型如蛇、腹生一足(也有无足或双足的情况)、做张口、卷尾状的动物纹饰,自宋代学者开始称之为“夔纹”。

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春秋时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为什么古代青铜器会使用夔纹?又有何寓意呢?唐代术士杨筠松所著《龙经》对夔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解答:“夔龙为群龙之主,饮食有节,不游浊水,不饮浊泉。

所谓饮于清游于清者。

”作者不但直接将夔归属为龙,而且认为夔是“不游浊水”、“不饮浊泉”的群龙之主,由此我们可认为,夔纹象征王权和神权,饰有夔形纹饰的青铜礼器或兵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本人曾有幸收藏到一柄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的商晚期青铜刀。

这柄小刀仅有十二、三厘米长,短小精致,造型罕见,刀柄被铸造成一只体态优美的圆雕动物,形状如龙,双唇上卷,项上有鬣鬃,无角,项下有须,腹下一足,尾部也呈卷曲状,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夔纹饰。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黄金时期,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本文从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特征。

一、装饰纹样的形式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形式十分多样,主要包括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图案、符号等。

其中,动物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主要有龙、鸟、虎、熊、犬、鱼等。

几何纹则是线条、点、圆、方、三角形、梯形等的组合,呈现出复杂而富有节奏感的图案。

人物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纹样,如神仙、士兵、舞蹈家、乐师、官员等。

图案则是用各种几何形状和动物形象构成的各种图案。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大量运用的一种纹样,如姓氏、地名、神祇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例如,龙纹象征皇权、权威、神秘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图腾。

鸟、虎、熊等动物纹则是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祭祀的表现。

人物纹则是商周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成就的反映,如商周时期官员的装束、舞蹈家的表演等。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祭祀文化的表现,如青铜器上的神祇符号、姓氏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线条和曲线的运用,装饰纹样呈现出流畅、优雅、富有动感的风格。

其次是对称的设计,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通常采用镜像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出统一、和谐、谐调的视觉效果。

此外,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色彩运用较为单一,主要以铜自身的色彩为主,装饰纹样的色彩少见。

整体来看,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的特点,追求优美、和谐、稳重和神秘。

总之,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是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流畅、优雅、和谐、稳重、神秘等风格。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特点,也对后来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商周时期,古人为了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在青铜器上铸造各式各样的纹饰。

纹饰是青铜艺术的主要构成元素,作为青铜器的着装和语言,是青铜器的灵魂。

这些纹饰或简单朴实,或夸张狰狞,或行云流水,或突兀曲折,它反映着不同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有饕餮纹、风鸟纹、龙纹、蟠螭纹、波带纹、窃曲纹、重环纹、蝉纹鱼纹、几何纹等,大致可分为想象动物纹、写实动物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纹等几大类。

1.想象动物纹类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想象动物纹是原始图腾崇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人们为达到某种宗教和礼制的要求,对动物纹进行的变形。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对神灵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祀神灵、取悦神灵、乞求神灵,想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

而青铜器上神秘的纹饰在祭祀时可以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充当了人神沟通的媒介。

饕餮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所占的数量最多,这种纹饰多为牛、羊、虎等动物的集合体,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该纹饰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

兽面纹并不指向任何特定的动物,以角为例,有牛角、羊角、鹿角、龙角、无角等,形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但是一双“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是它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化,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传说,饕餮有首无身,特别贪吃,最后被活活撑死。

宋代人根据这个典故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为饕餮纹,认为有告诚世人做任何事情不要贪得无厌的寓意。

不过饕餮纹这个词限制在“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而许多此类纹饰是带有身体的,所以现在学者们大都使用“兽面纹”这一名称。

凤鸟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群鸟之长,是羽禽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被尊为百鸟之王。

商代青铜器ppt课件

商代青铜器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40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精选ppt课件41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精选ppt课件42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精选ppt课件43精选ppt课件44商代晚期青铜饕餮垂叶纹贯耳壶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斝精选ppt课件45精选ppt课件46商代中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晚期青铜龙纹扁足鼎精选ppt课件47精选ppt课件48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罍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盉精选ppt课件49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寝孪青铜方鼎精选ppt课件50商代云雷地乳钉纹青铜瓿商代青铜牺牛立人攀蓝精选ppt课件51
38
商代后期青铜器铭文内容简说 青铜器上铸或刻的字,现在一般称 “青铜器铭文”,也习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铜器种类丰富而复杂, 商代铭文在器物上的部位,由于器种 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39
40
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
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
41
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 42
43
靠近銎处有一对钩形纽,镞
36
为双翼式。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 商后期的青铜器是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
代表。大量事实证明,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 业, 比前期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青铜器的时代鉴定方法,尤其是对绝对 年代的确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铜器 铭文本身的研究考察。根据青铜器铭文内容 和铜器本身其它方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出一 些殷商末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在殷商铜 器断代上开拓了一个新阶段。
14
15
图1的商代早期鼎呈锥状足,图2的商代早期斝也呈锥状足,
它们也都陈列在郑州市博物馆中。
商人喜酒,因此爵是商早期时出现比较 多的器型,爵本身的造型特征有个演变过程, 商早期的爵,其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 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如右图 所示,图为商早期的爵,其器身全部都是扁 体,而且一律为平底。掌握这种基本的器型 特征,对判断商代早期的爵有很大的帮助。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它们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而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便是兽面纹,其起源至今尚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受到动物崇拜的影响,商周时期的人们认为野兽具有神秘的力量和能量,认为在器物上刻上兽的形象可以传递神圣的信息,以此来祭祀祖先与神明。

所以,在很多商周青铜器上,如鼎、盘、壶等,都刻有或三或四或五只兽头相对或背对的兽面纹。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兽面纹是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下形成,商周时期的中国人与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将北方的兽面图案带入了中国文化中。

这些图案在青铜器上的应用是将其神圣化,并通过器物的特殊性质来传递神圣的信息。

还有一种说法是,兽面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先民们在器物上刻划形象,崇拜或是诉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当时的兽头图案与商周时期的兽面纹相似,因此认为兽面纹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延续。

然而,无论兽面纹的起源是哪种说法,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还是青铜器制作上的技艺与美学高峰。

创造出这些艺术品的匠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青铜器制作技艺,更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融入神秘的信仰和文化传统,以此刻划出独特神圣的图案。

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纹样,成为了文化的载体,让人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窥见遥远而神秘的古代世界。

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设计思想,例子,主商)

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设计思想,例子,主商)

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设计思想,例子,主商)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关键字:青铜器,纹饰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一瞥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

多用作辅助花纹。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

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青铜器吧,像这个,什么?你说这金光闪闪不是青铜器?我们平常看见和认知的青铜器都是类似于这种,非常古朴,颜色为青灰色,锈迹斑斑的铜器。

其实呢,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

而且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我们一说到青铜器就会想到“鼎”,古代“鼎”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大家都知道其实青铜器很多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如上图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我国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为商代后期作品,然而鼎最开始的一个作用是...煮肉食,对,它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所以我们立国的重器其实就是“锅”吗?这真是一个吃货民族深深的执念。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
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这便是青铜器纹饰的由来。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上面主体已是兽面纹,兽目圆大为象征,纹饰多平雕,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的动物纹都还没有作为图案衬地的花纹,即所谓的地纹。

像下面的这些
1976年出土的饕餮纹盉,现藏与河南省博物馆。

此盉封顶,上面饰乳钉两枚,有鸡心形管流,俯视成一长鼻首面,颈上饰饕餮纹带,线条流畅,三袋足,器形饱满
1974年河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一件饕餮纹卣,现藏与河北省博物馆,它提梁呈索形,有链与卣盖环纽相连。

小口细颈,颈饰三道弦纹。

肩上饰夔纹带,上加联珠纹,下有两道弦纹。

腹膨出,饰饕餮纹,夹以联珠纹。

底圈足,有镂孔。

图为湖北省馆藏的夔纹钺,扁平长内,钺本有两条长形穿,身中央有大圆孔。

近本处及两侧均饰夔纹带。

不过,这里我们一定要说到青铜器文化里璀璨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古文化的重要代表,古代的巴蜀,蜀国在成都平原地带,巴文化则大致是现在的重庆地带。

在三星堆出土人像、面具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稀奇特,很多出土青铜头像或面具双目突出呈圆柱状,长度甚至可
以达到16.5厘米。

像这个典型的青铜纵目面具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眼睛可以看得很远很远很远~ 纵目,大耳,被人们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其造型之怪世界独一无二。

有么有觉得和这个甲骨文的“单”字很像呢。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青铜神树在像是盗墓笔记、最后一个道士等多部小说中都有出现。

现实中它长这样~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

青铜神树表明它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

据说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干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

而且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

社树“扶桑树”、“建木”的造型与功能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极其相似,而“扶桑树”、“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

古代用社稷代指江山,社就是社神,指的是土地之神,原本有崇高的地位,到了后世就成了法力低微的土地公公了。

而“稷”是农神,现在依然有很高的地位。

到了商周中期,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岗时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教细而密集。

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
往突出。

如果不是浮雕,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

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本人的族饰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的日干之称。

商代青铜器胎壁都较厚,器物种类进一步增多,而且有造型多样化的特点。

纹饰内容丰富,变化更加突出,不但流行通体满花,绝大多数使用云雷纹作为地纹,以填充主题纹饰外的空间,而且还出现了在图案上重叠加花的所谓三层花。

于是在青铜器上形成了富丽繁缛之风格。

这一时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

但最多不过三四十个字。

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

此器侈口,雨伞状柱,细銴,腹下半膨出,平底,三足断面呈T字形。

柱帽饰云纹,腹部饰饕餮纹。

此爵一柱呈伞状,下端部分接于口沿流折处。

细銴,腹下部膨出,平底,三棱细足。

柱帽饰云纹,腹部饰饕餮纹。

此器侈口,颈腹较细,高圈足。

颈饰蕉叶纹,下有雷纹带。

腹饰四道扉棱,间有饕餮纹。

腹、足间饰两道弦纹,圈足饰镂空饕餮纹,亦有四道扉棱,圈足内壁有铭文“妇好”。

此尊侈口,折肩,腹下敛,高圈足。

颈饰三道弦纹。

肩上饰三龙纹,龙躯隆起,首探出作下视状。

腹部有三道扉棱,其间饰双身虎纹,虎作噬人状。

圈足内有三个十字形
镂孔。

其饶口下隧部饰饕餮纹,侧有倒夔纹,两旁饰象纹。

饶面饰粗线条的饕餮纹,侧及下边饰夔纹、鱼纹,间以涡纹。

甬上饰云纹,加涡纹如饕餮之目。

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

腹部四周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首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

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为故宫博物馆的三羊尊,尊为大口广肩,唇外折,颈上有三条凸弦纹。

肩部等距离装饰三只浮雕卷角羊头,间以回纹为地的目形纹饰。

腹部纹饰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眼睛突出,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

圈足较高,上部饰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圆孔。

下部在回纹地上饰六组兽而纹,并有三条扉棱与器肩三羊首错置。

纹样临摹:手机壳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