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
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究地理教学内容
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学习
1.谈谈你对地理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和关键。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活动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2)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传输的过程,他的信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种教学媒体,信宿是学生。
教学的效果主要并不取决于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多少,而决定于学生是否是最有效的输入。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综上所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习主体的有效输入或积极建构。
2.满堂灌的原因:(1)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师生非平等关系(2)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就好像普罗米修斯将火传给人类一样高尚---产生自我中心的定势和师传生受的观念。
3.地理特征:指某一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一般通过比较和进行整体的概括而获得。
4.地理概念:是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与特征概括性地认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和逻辑思维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外延指地理概念反应的一切地理事物。
内涵指地理概念所反应的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
获得途径:(1)归纳:首先让学生观察属于这一地理概念外延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地理事物,然后进行直观比较,找出他们具有的共同属性,第三对地理事物的属性进行归纳、概括,形成该类地理事物的特征,第四对地理概念做出定义。
(2)演绎:首先给出地理概念的定义,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将地理概念和相应的地理表象相联系,最后使学生能独立地使用地理概念。
5.地理规律:是反应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的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理
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
掌握途径:(1)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和整理地理规律,(2)对学习到的地理规律应该进行分类整理。
(3)不能只会背记地理规律的词句,而应该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证明地理规律。
6.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地理知识。
问题:(1)因果关系机械联结。
(2)因果关系颠倒。
(3)并列关系当成因果关系
7.地理学习中的智能主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
8.观察能力: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地理事物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感知。
培养:(1)培养良好的观察意识和习惯(2)观察方法的培养(3)观察与其他智力活动相结合。
9.思维能力:是所有智能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核心,地理学习中的思维可以分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大类型。
形象思维培养:结合直观学习的过程,在形成有关的地理事象的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抽象思维培养:(1)判断能力的培养(2)推理能力的培养。
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运用演绎学习新内容;大胆而谨慎地进行类比(3)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4)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5)比较能力的培养。
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较;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开展比较。
10.记忆能力:有序的编码和储存,以备随时检索、提取、调用、重组。
培养:(1)积极开展回忆活动。
(2)以意义记忆为主。
(3)压缩记忆信息单位数目。
(4)广泛开展联想。
11.信息分析能力: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能力。
培养:(1)首先要学会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归类。
(2)要学会运用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分析说明问题。
12.学习兴趣降低原因:(1)从课程定位来看,地理呗被人为地定位为副科,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对学生的兴趣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从课程标准来看,在近年的减负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不断降低,造成课程智力价值下降,缺乏探索兴趣。
(3)不少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地理课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4)地理常识普及化,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新鲜的地理知识,发展业余兴趣。
培养:(1)转变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将调动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
(2)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是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标而制定的最低要求,是保底而不封顶的,如果错误的以此为限,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必然导致扼杀兴趣,抑制发展的恶果。
(3)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创造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
(4)顺应学生年龄发展特征。
(5)发掘地理知识和社会问题中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对地理学习持久、稳定的兴趣。
13.地理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和引发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需要。
意义:(1)能引起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能使学生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
(3)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14.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策略
(1)兴趣入手,激发动机
(2)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开放地理学习过程
(5)通过给予任务、明确要求、及时评价等方式,加强外部动机
(6)充分利用地理学习动机和地理学习的辩证关系,促进二者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
第二章地理教师
1.地理教师职责:(1)地理课程建设(2)指导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3)参加国家和地方地理统一考试评卷(4)接受地理教师继续教育(5)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6)参加地理课程的硬件建设(7)承担地理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8)开展社会服务
2.地理教师的资质:能保证履行地理教师现阶段职责的素质,不等同于一般广义上的素质,是经过法定程序认证的作为地理教师的素质。
体现在(1)地理教育专业学历(义务教育师资学历、义务教育后师资学历)(2)地理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职称认证、教学履历认证)(3)地理教育技能认证(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关专业技能认证)(4)地理教育工作考核(地理教学评估、地理教研室工作评估、班团队工作评估、学术活动和成果认证学校建设工作评估、社会服务工作评估)(5)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经历认证(继续教育学历、非学历培训认证)。
3.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1)保证地理教师的持续发展。
促进地理教师资质水平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师队伍的专门化;促进地理师资培养体制现代化(2)保证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树立地理教育改革意识;建立地理教育改革与研究队伍;推广地理教育改革成果(3)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持续发展的社会观念;为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继续教育内容:(1)地理科学新进展(2)地理课程新发展(3)教育科学新进展(4)乡土地理新态势
继续教育方式:(1)学历提高教育。
自学考试、函授、攻读教育硕士、攻读普通研究生学位(2)长期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人员培训(3)短期培训。
分级培训、专题培训(4)课题研究。
立项课题研究、自选课题研究(5)教学建设。
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6)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论著写作、竞赛活动、地理科学研究、互访交流。
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
1.地理课程改革趋势:(1)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适应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3)适应素质教育的推行(4)适应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2.地理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技术、课程评价
3.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地理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地理课程具体标准的概括,也是地理教师阅读和运用地理课程标准的重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章地理教学方法
1.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而采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方式、步骤和技术的总和。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板书笔记法
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观察法(2)参观发(3)演示法
4.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方法:(1)比较法(类比、借比、纵比、横比、联系比较、专题比较、综合比较)(2)分析综合法(3)归纳演绎法
5.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独立探究,自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论教育和探究能力培养,重视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由研究和自我评价,掌握科学问题的提出、假设、验证,科学结果的归纳、分析与评价等科学过程,把探究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认知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目的:尽量发展学生认知的可能性,发展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探讨和创造精神。
实施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现代功能:(1)能使学生保持独立持续的研究兴趣(2)丰富学生体验(3)增进独立思考能力(4)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局限性:(1)要求学生对一切已为前人研究、证明和总结的知识与原理,都要通过自己的直接探究去发现,把学生学习过程与科学家发明研究过程等同起来。
(2)教学所耗费时间太多,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且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对待学生个别差异适应性不强,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基础学生,采用同一发现方案,效果不是很佳。
6.比较法在地里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地理概念
(2)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3)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5)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创造性教学含义:就教师本身来讲,乃是鼓励因材施教而变化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
就创造性教学内涵来看,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助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方法。
本质: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获得提升,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素质
实施程序: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
8.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的(2)教材内容(3)学生状况(4)教师素养(5)学校环境和设备条件
9.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1)明确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扩大教学方法的选择范围
(3)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特点
(4)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筛选
第五章地理教学技能
1.教学技能: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有关知识,为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具备的能力行为,是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有效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
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
2.板书技能:指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
有两种表现形式:正版书和副板书
功能:(1)揭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系统性、突出重点(2)加强直观性、激发兴趣、启发思考(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4)布局有序、可为教学增色
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美感性原则
3.板画:指地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地理事物的素描图,她要求地理教师抓住地理事物的特点,用最简练的笔画迅速的描绘,包括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
4.板图:指地理教师凭借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易的笔法迅速的再黑板上画出简略的地图或图表,故板图也叫黑板略图。
包括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图
5.地理教学组织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
功能:(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构成要素:提出要求、安排程序、指导和引导、鼓励和纠正、总结
应用要求:注意方式,把握时机;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灵活应变,因势利导;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6.课堂秩序管理: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束他们。
可用暗示的方法,或在暗示的同时配合语言提示,在不起作用时,教师可边讲边走向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停留在他身边,或拍拍他的肩膀,以非语言行为暗示或提示,减少对其他同学的影响。
7.个别同学的管理:(1)使不良行为得不到回应而自行停止,这种方法是当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在课堂上出现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不会对他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就不予理睬。
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其他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抵消他的干扰。
(2)有意识地安排行为替换并给与奖励(3)正面教育与适当惩罚相结合,如果在惩罚之前帮助学生明辨事理,明白了对他的惩罚是合理的,就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学生明白了道理之后,会产生一种内疚感,认识到这是他不良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结果。
8.课堂讨论的形式: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辩论式讨论
要求:(1)论题应具有两个以上答案,即没有简单、现成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讨论题进行深入的揣摩(2)论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他们熟悉但又不十分明确的问题(3)为了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事前准备并在讨论中要善于点拨和诱导,使所有人参与讨论(4)制定应遵循的规则,以防乱吵或把争论变成个人冲突。
第六章地理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学媒体是指储存盒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载体,狭义的教学媒体仅指人以外的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
2.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记录、传递、储存教育信息的载体,通常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形态
3.常用电化教育媒体包括:投影、幻灯、录像
如何发挥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成效:(1)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效应,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3)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利用电教媒体设计多种学生活动
注意问题:(1)注重实效(2)选择内容要精,讲解要充分(3)提出问题
4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取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5.地理专用教室功能:(1)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活动(2)开展地理课外活动(3)地理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研究
第七章地理课堂教学
1.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中心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地理知识、训练地理技能、培养地理能力、进行地理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地理教学计划的实施、地理
教学任务的落实、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地理课堂教学。
2.地理教学中的常规课型:(1)单一课,指课堂教学主要完成一项地理教学任务的课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辅导课、复习课、检测课、讲评课、实践课;特殊型还包括自学课、讨论课、电化教学课、模拟表演课、活动课。
(2)综合课:是一堂课内综合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课型,这种课型既要进行新的内容教学,又要复习旧教学内容,既要开展练习,又要检查教学效果。
新课教学为其中心教学任务。
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指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原则:(1)依据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任务: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法和教具
4.地理教案格式(1)文字式,包括详案和简案(2)表格式,包括日期班级、课题名称、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提纲、教学过程、课后分析
5.讲授新教材注意问题:(1)认真实施教案(2)注意把握教学平衡(3)注意临场应变,适当调整教案
6.上好一堂地理课应注意问题: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讲解到位、方法得当、过度自然、组织严密、积极性高
第八章地理教学实践
1.地理教学实践:指以学生参与为主、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它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有直接体验,二是学生有操作行为
2.地理教学实践的地位:(1)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2)地理教学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3)地理教学实践与地理教学改革有密切关系
3.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1)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2)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4)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
4.地理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1)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2)地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从少数学生向全体学生发展(3)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从单纯获取直接经验向同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4)地理实践活动的操作从知识延伸向问题导向发展(5)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自然地理为主向整个地理学科发展(6)地理实践的范围从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
开展应注意:(1)在教学过程中,他只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习活动的全部(2)他应该是适量的,不是越多越好(3)他是经过教学设计的,他不可能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完全一样,而是具有明显的教育性质。
5.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应用地理知识、地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和方式,他最终达到发展地理能力和培养地理情感并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目标:(1)提高地理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4)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5)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兴趣(6)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内容选择:地理学科知识、自然现状社会现实、学生经验
开展策略:(1)由扶到放,选定课题(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实施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3)实施研究(4)结果处理,撰写研究报告(5)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教师的指导行为:角色不是学科教师而是导师(1)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前,通过讲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项要求,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可以通过引入竞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及榜样示范等手段,以强化维持自始至终长时间研究活动所需要的兴趣和信心(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后,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4)启发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第九章地理教学评估
1.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估体系工作环节
(1)明确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估工具盒评估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4)明确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2.地理课堂教学评估特性:(1)以学生为中心(2)地理教师指导(3)师生双方互利(4)用发展眼光看问题(5)内容要具体(6)持续性(7)扎根于好的地理教学实践
3.有效的地理教学:(1)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2)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地理知识真正的理解(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的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应使学生获得对地理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4.地理教师评估的方法: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专家组评价
5.学生地理学习质量评估的目的
(1)控制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行为
(2)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3)促进和指导教学工作
(4)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
6. .学生地理学习质量评估的方法:考试、考查、标准化考试
7.设计地理试卷的依据:地理课程标准
步骤:(1)制定试卷的初步方案(2)确定考试的重点内容(3)安排好各种题型的比例关系(4)编拟试题(5)确定试题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十章地理教学科研
1.地理教学科研的意义
(1)为地理教学实践服务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3)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4)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2.地理教学科研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3.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地理性、一定的理论高度、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特征、有充足的论据、清晰肯定的论点、科学的结论、完整的论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