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氓》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品析语言,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重点难点】1、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掠过时光的尘沙,穿过蒹葭,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类童年的纯真,多情和感伤的声调会拨动我们的心灵的琴弦,让我们感受到多情和哀伤的雅致与疼痛。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去感受一味痴情的女子心灵的呐喊。

二、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

“比”,即比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古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1、阅读正音,背诵。

①结合课文注释,边读便勾画注音。

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②集体阅读背诵。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1、讨论交流法2、个性展示法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

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人教版必修2《诗经·氓》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诗经氓》是人教版必修2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又多数次重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

本文的价值在于,它用高度凝练而有韵味的诗歌语言、以女主子公的口吻讲解并描述爱情故事,并且对自己的婚姻悲剧作出深刻的反省,以告诫人们无与士耽。

一、课前要求学生自读全诗,描述诗意(区分于文言文的字字直译)二、朗读全诗,正音正字,疏通诗歌意思。

(留意不要陷于文言翻译中易于肢解诗意)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1、作为叙事诗,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悲剧故事。

或者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女子回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起先氓来向她求婚,女子没有马上容许,男生有些生气;女子盼望他不要生气,告知他以秋天作为婚期,于是,女子就欣然急迫地渴望氓的到来,她对氓表现得很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婚了。

婚后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持着家务,氓起先还好,渐渐地,脾气变得急躁起来,并且毫无眷顾之意,女子单独伤悲,最终醒悟地相识到既然你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2、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负心?试做分析。

1)、氓的形象负心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诚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怒:求婚太干脆,太急于求成。

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到达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

不念旧情。

2)、女子的形象痴心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极易沉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对爱痴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2023最新-《氓》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氓》教案【优秀6篇】

《氓》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氓》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氓篇一氓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2024最新-《氓》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氓》教案【优秀4篇】

《氓》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氓》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案篇一一、导入二、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的文化文学常识。

2.掌握《诗经》两首涉及到的文言现象。

3.能把握古诗节奏、韵律、感情,恰到好处的朗诵古代诗歌。

4.能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这两首诗歌。

方法与过程目标:1.体会赋比兴手法及其在诗中的运用。

2.体会《采薇》重张叠句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与感情,培养负责任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三、知识积累(一)了解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二)详细介绍诗经有关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说的是手法。

“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氓教案优秀7篇

氓教案优秀7篇

氓教案优秀7篇氓教学设计篇一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根本知识,掌握赋比兴等的艺术手法。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朗读节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古代诗歌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分析此诗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了解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语文根底比拟薄弱,很多知识没有系统性,探究的精神也不强,要通过教材一一去培养。

3重点难点重点:梳理字词,理解文意,掌握艺术手法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意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故事复述,人物初探〔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

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

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

终于容许结婚。

三段:懊悔。

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

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

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

〔色衰爱弛〕五段:劳苦。

具体表达婚后的悲苦生活。

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

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3、总结人物形象4.2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诗歌的艺术成就2.诗歌的作品意义学时重点把握艺术手法学时难点探讨作品意义教学活动活动1手法与效果〔二〕《氓》的艺术成就1.多种表现手法〔1〕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全文铺陈表达了女子的婚姻悲剧〕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本文将会为您介绍《氓》的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要点。

理解这些知识将会使教师更加顺畅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学习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氓》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要求(1)能够理解《氓》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和主题,包括弱势群体普遍的苦难经历和社会中贫富悬殊所导致的不公。

(2) 能够运用文本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方法,解释《氓》中的诗句,理解作者的措辞和意图。

(3) 能够识别《氓》中用到的文化典故和历史事件,并准确地表达它们所表述的思想和意义。

二、教材解读《氓》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诗,意在呼唤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和社会公正。

全诗借用了大量有关旧俗民俗的词汇和习惯用语,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民间人生的真实观察和深刻思考。

在修辞方面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生存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三、教学设计1. 情感引导在课前,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思考,《氓》的情境、背景、主题等方面,其中包括:(1) 演讲:该演讲可以涵盖诗歌的主题,并概述《氓》诗的情境、背景等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到此诗词的文化内涵。

(2) 音乐:播放一些民间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其中含蓄的情感。

(3) 视频演播:播放历史事件的视频,例如清明上河图,以此来体验当时时代的氛围。

2. 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以下活动来发掘和诠释《氓》这首诗中的深层次意义。

(1) 理解情感:通过家庭生活、诗歌演唱等活动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感情理解。

(2) 阅读:帮助学生逐段阅读,解决不理解的语句,让学生可以顺畅地读完整首诗,知晓整篇诗歌的基本结构。

(3) 分组讨论:通过分享和讨论思考,以及针对文献中的看法和观点的辩论,增加思考、阅读和讨论的能力,以及开展批判性思考和学术意识。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精选6篇(一)教材分析:《高一语文下册》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材,是学生在高一下学期使用的教材之一。

其中,有一篇古文《氓》,也是其中的一篇课文。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不公的现象,展示了人民群众对于贫苦、困难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氓》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理解《氓》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并正确把握。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氓》的主题、人物形象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贫富差距、社会问题的视频、图片等素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课文话题。

2.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分析课文,共同探究《氓》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合作研究成果,教师对《氓》的人物形象、主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正确把握课文。

4. 学生自主作答: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集体订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1. 《高一语文下册》教材2. 视频、图片等素材3. 学生讨论小组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氓》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作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对课文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准备好教案,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精选6篇(二)教案:《离骚》目标:1. 了解《离骚》的作者屈原及其背景;2.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诗歌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氓》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解读文本;(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体会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并背诵《氓》;(2)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理解并运用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3)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氓》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熟悉文本;(2)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和难点;(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和朗读。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内容,概括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讲解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诚信、友善等问题;(3)激发学生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正确认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字词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氓》;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字词掌握情况等;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氓》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古代文化氛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诗经卫风氓》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诗经卫风氓》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诗经·卫风·氓》教学案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②课文)教学指导思想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因学定教”子课题“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因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全面落实“因学定教”实验核心理念,遵循“教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这一实验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以“回归主体,发展主体”为终极目标,把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学为主,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以教促学,活动建构,动态生成,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新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我初步提出“高中语文‘以学为主,因学定教’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构想,即激趣导课——议定任务——自主探究——多维互动——梳理迁移。

这五个环节围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这一中心,渗透“因学定教”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验证,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因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实录一、激趣导课师:上课!(师生问好)(投影①《诗经》竹木简书影)师:孔子编订了《诗经》,并对他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优秀的诗歌能感染人、激发人、鼓舞人、教育人,催人迎难而上,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让人潸然泪下,泣下沾襟,情不能已。

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隧道,追溯诗歌源头,走进《诗经》那远古的峥嵘岁月。

(投影②《诗经》文学常识介绍)师: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相关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谁知道《诗经》的第一首是哪篇?生:老师,是不是《关雎》?师:完全正确,你能给大家背两句吗?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氓的教案优秀6篇

氓的教案优秀6篇

氓的教案优秀6篇《氓》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主客感情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深入研读文章议论部分理解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和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理性思辨走出悲情,从而体会学习苏轼客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文意疏通,还记得最后老师问大家为什么欣赏喜欢苏东坡,你们说苏轼特别有人格魅力。

那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通过《赤壁赋》我们又能感受到东坡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二、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文意,读完之后请3位同学翻译复述,巩固对文意的理解。

2.快速默读文章,提问文章中主客感情的变化,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3.同学们很容易找到“喜——悲——喜”这一感情变化脉络,但是从“悲——喜”这一变化的缘由即文章第四段内容学生可能会忽视掉,这时教师通过设问点拨“客先悲后喜是因为什么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说的话对客有何作用”明确这里是主对客的开解。

三、深入研读1.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主客第一次喜是因为什么,通过学生自由发言找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等文本内容,并进一步概括出“月夜泛舟、飘仙之乐”。

2.提问“客为何而悲主是如何开解他的”并让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小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探究,教师这时巡视指导,结束之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讲授。

小组1: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但今天在哪里呢,悲“人生无常”。

小组2:像浮游寄生于天地,像沧海一粟般渺小,羡慕长江无穷,哀叹自身“生命短暂”。

小组3:作者用月亮和水“变”与“不变”指出万物如果我们用变的角度看,那么天地间的东西不到眨眼的功夫都在变;但是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比如我们的生命就像水和月亮不曾消失一样,可以永存,那这样我们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再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没有什么是绝对属于谁的,但是这清风和明月,耳朵听到就是声音,眼睛看到就是景色,没有人可以禁止你,你拥有也是无穷的,这些都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你和我都可以共同享用。

氓原文教案6篇

氓原文教案6篇

氓原文教案6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适当的练习,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氓原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氓原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沉浸: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松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

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重点:蒲松龄字号、作品类型、艺术特色。

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

按照教师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列表进行归纳整理。

课堂上分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梳理总结,要求学生课后上交此项作业。

3、学生通读全文,彻底解决疑难词句。

具体进程是:①交代应解析怎样的词句、语段;②简略提示解析方法;③逐一解析一批词句、语段;④词句、语段解析小结。

关于应解析词句、语段的交代:应选择比较典型的。

所谓比较典型,是指:a有疑难,但课本未加注;b课本虽有注,但有别解;c反映一种词法、句法、修辞法,便于举一反三。

具体选析哪些,由同学提出,教师确定。

关于解析方法的提示:a有辞书作依据;b联系语境揣摩;c联系旧知识比较、拓展;d 联系课文中其他词语顺带解释。

具体做法是学生先答问(较长语段试译)然后教师点拨。

二、作业:1、思考课后题。

2、完成练习册。

三、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识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把握肯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老师备课系统[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日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尝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爽质朴,民歌情调深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学问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唱歌,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4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4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氓精选4篇(一)主题:诗词鉴赏——《氓》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氓》这首诗的主题和核心意思;2. 掌握《氓》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象;3. 学会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4.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氓》这首诗的深刻内涵;2. 掌握《氓》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象;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氓》这首诗中的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2.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诗歌《氓》的课文板书;2. 课堂讨论所需的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针对学生熟悉的节日或热点话题,展示相关图片或对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入《氓》这首诗:请学生尝试猜测《氓》这首诗的主题和内容。

二、课文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的大意;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节奏和节拍;3. 询问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三、探究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氓》这首诗的主题和核心意思;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3.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为学生讲解《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体现了什么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现象。

五、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识别修辞手法:学生分组,通过识别并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诗的艺术特色;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解释,并解释它在诗中的作用;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解释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自选一首诗或歌曲,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2.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作品,并进行点评。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氓》这首诗的主题和意蕴;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2)培养诚信、友善、负责任的品质;(3)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氓》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氓》中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鉴赏能力;3.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5. 鉴赏训练:欣赏其他古代诗歌,提高鉴赏能力;6.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分享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其主动学习的程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氓》及其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的诗歌创作能力,包括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

4.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包括分组讨论、分享评价等。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氓”题材的诗歌,如《国风·卫风·氓》、《国风·周南·关雎》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氓”形象的塑造和表达。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掌握《氓》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氓》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2)领悟诚信、忠诚、善良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氓》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 《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氓》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氓》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3. 对《氓》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2)简介《氓》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氓》,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氓》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氓》的文学美感;(2)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仿写,表达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教学内容;(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2. 完成对《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报告;3. 选择一部其他文学作品,与《氓》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评论文章。

《氓》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氓》教学设计(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氓》教学设计(6篇)》,快快拿去用吧!《氓》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常识,培育同学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力量。

2、反复朗读并把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育鉴赏作品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重点:1、熟背本诗,把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㈠导入:(放录音)让同学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老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㈡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㈢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公平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公平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㈣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示同学留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㈤词汇把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卫风·氓》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白县太白中学刘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诗经》基础知识的检测,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常识。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拓展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
延伸、拓展。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学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展示
教法点拨梳理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无论古今,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同学们看多了现代“快餐式”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卫风·氓》领略古人的爱情观。

(板书题目)
一、预习检测:
检测题1、简要介绍《诗经》(括号部分设空,幻灯片展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艺内容上是:(风雅颂),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诗)为主。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师强调:《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浪漫主义源头是下一课即将学习的《离骚。


检测题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师生互动,共同评价修正,幻灯片展示)
诗歌内容: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2、男女恋人相思,结婚;3、劝诫女子不要沉溺爱情;4、控诉男子不要移情别恋;5、女子婚后生活痛苦;6、女子决绝离开。

故事情节:恋爱(一二)婚变(三四五)决绝(六)
师过度:看来同学们预习的还不错,这节课我们在大家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作更深一步的分析探究。

诵读:请同学们带着导学案上的问题快速浏览全诗,然后集体朗诵课文。

二、课堂探究:
导学案上“课堂探究”部分设计的三个问题给学生10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

学科长组织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展示问题形式为:每组一题,抽签决定展示任务;剩下一个小组点评其他小组的回答并打分。

问题一、二黑板展示,其他的口头展示。

问题一: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让变化的?(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辅以幻灯片)
恋爱时: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沉醉爱河热情幸福
婚变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怨恨沉痛心如帏湿
决绝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回头是岸清醒刚强
师过度:女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情感从沉醉幸福到清醒转身,是什么造成了她情感的变化?她的坚强的形象也值得我们探究。

问题二: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并填写下表。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依据学生展示成果生成以下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分析男女主公性格,每一个性格的生成都要从课文找到相关依据。

师过度: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氓”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婚姻不仅有激情更应该有责任感,现在很多高中生早恋,你现在还处于为自己前途奋斗的年龄,你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那么另外一个人的将来你更是负担不起,在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你给自己的翅膀上压上太多的东西,恐怕你会成为折翼的天使。

问题三:除了婚姻的不幸外,有哪些因素让女子更痛苦?你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的?(学生口头回答)
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明白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发生不但是“氓”的性格多变造成的,更是时代悲剧。

②教师可联系古代婚姻制度里女子被休弃的“七出”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师点拨: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女子在爱情和社会
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

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幻灯片展示)
三、拓展探究
女主人公决绝的转身留给我们一个坚强背影,而男主人公氓的“二三其德”也让我们唾弃,假如你是她(他)的朋友,请你发一条短信或者写一首诗送给她(他)。

设计意图:①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对“氓”的做法持否定唾弃的态度而对女主人公是鼓励支持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②发散思维,锻炼学生文笔。

③与高考语言运用题挂钩,力求表达鲜明、生动、准确、得体。

同学自由发挥,精彩展示。

四、师生共结:男主人公“氓”的不负责任让一位痴情纯真的女子遭受了婚姻悲剧,但女主人公决绝的转身留给我们一个坚强的背影,“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祝她幸福。

我希望在座的女生同学也能像这位女子一样独立坚强,最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送给各位女同学“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作业】《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课后反思】
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很不错,讨论热烈,发言积极。

展示问题三时学生总结了三点:一是结婚前的幸福甜蜜到结婚后“氓”对女主人公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么大的变化让女主人公很痛苦;二是娘家人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让女子失去了依靠的坚强后盾很痛苦;三是当时女人地位低下的时代因素。

这个讨论结果比我自己预设的答案全面,所以我以学生回答为准。

拓展探究题目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写诗的同学大有人在,比如一位同学写给女主人公“多年泪沾裳,爱恨两茫茫。

冷若寒风逝,此戏已散场。

世事变无常,勿要空悲伤。

愿有一人心,伴你天地荒。

”不但给予了女主人公劝慰更是对她后面的生活展开了幸福的期盼。

另外一位男同学写给女主人公“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老矣生哀怨。

”还有同学写道“一场失败的婚姻并不是你一人之错,不要悲伤,不要哭泣,要乐观向前看,相信你一定能遇到一个与你相伴终生的良人。

”这位同学肯定对《诗经》里的《国风·唐风·绸缪》比较熟悉,“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存在的问题是展示问题一时,学生回答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说女主人公温柔纯真,任劳任怨等这些性格时没有及时点出,导致性格和情感扯到一起混为一谈。

另外展示拓展
探究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是写给坚强的女主人公的,仅有两名同学是写给“氓”的。

以后课前设计应该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可以设计成女同学写给女主人公,男同学写给“氓”,这样更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